美学视野下的城市文化建设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美学视野下的城市文化建设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美学视野下的城市文化建设研究

摘要:在城市文化建设中想做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共存,需要人们去积极思考与探索,本文以生态美学、文化人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门类学科知识为基础,力求以美学为主导的多重视角,来审视一个城市的文化建设。

关键词:美学:城市文化:空间

一、历史文化与人文景观

黑龙江省会哈尔滨市所在的地区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与文化,这一带曾经是金上京故地,金源文化的发源地,这一中华文化支流对哈尔滨乃至黑龙江流域至今仍留有一定的影响,其特点在于保持有女真(满族的前身)等少数民族的风格特征。上世纪初叶,哈尔滨市曾经生活着汉、满、蒙、朝、俄、犹太等民族,由于各民族的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使这里成为一个多元文化中心。山东、河北等闯关东的汉民族在此形成了关东黑土文化,满、蒙、朝等则有少数民族文化,俄罗斯民族带来了欧洲文化及东正教,犹太民族则在这里留有犹太文化和宗教,后二者使这个城市别具异域风情,故而哈尔滨市素有“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之美称。各民族多元文化的相互融合,对城市的建筑风格产生巨大的影响。首先是中华传统文化影响下的古典式建筑,它的外形、颜色多为红漆圆柱、飞檐、瓦片屋顶,带有庄严、肃穆、沉静、祥和的特点,代表性建筑有文庙、极乐寺、哈尔滨第三中学等。其次,20世纪初,在俄罗斯兴起的“新艺术”运动,给哈尔滨市的建筑物带来了欧化艺术风格。这一运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注重建筑物外观的整体和谐,流畅的线条,栏杆设计为圆弧形,饰有铁艺雕花,墙体拐角也为圆弧形,并保持俄罗斯传统的圆形尖顶式结构。俄罗斯东正教教堂也有其自身的特点:保持西方基督教、天主教教堂的庄严、肃穆的风格。代表性建筑物有马迭尔宾馆、索菲亚教堂等。二战之前,一些犹太人避居于此,建设了具有犹太民族文化和宗教意味的民居和教堂,也给这个城市增添不少色彩。因此,哈尔滨市的建筑风格应当是将传统与现代进行有机的结合,以保持其地域特征。具体来看,对于居民社区的建筑,可以适当保持中华民族古典式的建筑风格,这也适合哈尔滨市居民的生活心理需求;对于高等学校教育园区,则可以采取现代风格与古典风格相交汇的方式,既有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理念,又凸显出现代化教育的特征,比如哈尔滨医科大学的建筑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对于行政区域、高科技园区、工业区等,可以用现代化的建筑风格为主,彰显出宏大、创新、高效的现念,比如市政府及其周围建筑;对于博物馆、文化场所、旅游区则可设计为充满异域风格的俄罗斯建筑,因为在这些地方,建筑设计师更能够充分体现其设计理念和艺术特色,美学价值更高;对于郊区农村建筑,则可以体现东北民居建筑风格或设置一些少数民族特色的民俗村。

二、空间布局与美学效应

哈尔滨的城市空间结构为“一江两城”,又是历史文化中心的大城市,这就决定它应采取“双核心式”的城市发展模式。江南城区主要以工商业、贸易加工等传统经营模式为主;江北城区则以行政、文化教育、高科技产业、出口加工为主。二者在城市功能上实行互不干扰、功能互补,避免重复建设。江南老城区已形成固有的“环形”布局模式,而江北城区的规划则可借鉴深圳市的“组团”布局,为什么采取“组团”布局而不是“环形”布局?原因在于江北特殊的地形地貌、交通状况决定了不能搞“同心圆式”的布局。“组团”布局的优点是能够集中发挥每一片区的功能特长,提高效率,合理利用资源、能源,如市政府的行政功能,江北教育园区的文化教育功能,松浦、利民开发区的工业经济等。以目前松北区的地形地貌来看,松花江与呼兰河两个水系给松北新城提供了良好的水环境,松北区的大片原始田野地形也极有利于绿化系统工程展开。在建设过程中,应注重绿地环境的整体性,将各种形式的绿色景观连缀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整个城市处于绿色氛围之中。当今国外提倡的建立绿色廊道的设计理念值得应用,廊道的价值之一,就在于它把城市内分散的绿色斑块联系在一起,进而使绿地由分散而合成一个整体性的结构,并且遵守“整体大于部份之和”的规律,增强绿地的效用。很明显,绿地在整个城市空间中的所占比例越大,就越能给居住民带来优质的环境,但这又与居住用地、公共用地发生矛盾。国外通行的惯例是三个三分之一的原则,即建筑、绿地、公共空间各占三分之一,我们联系到中国乃至哈尔滨市现有的实际情况,解决居民的居住与工作、生活用地应放在首位,绿色用地必然有所减少,但应该有一个基本标准,以保证城市居民对绿色的基本要求。城市空间布局合理会呈现出形式之美,对称、平衡、和谐、合乎比例等特点都会产生美感,加上绿色环境对城市的整体覆盖,生活于其中的人类将会体验到空间形式所产生的美学效应。

三、生态工业与生态农业

从哈尔滨市目前的实际情况看,依托江北高等教育大学片区为基地,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带、海外留学生创业中心和对俄科技产业合作区,对提升新城区的经济实力、打造数字化城市,建构哈大齐工业走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将工业发展区域控制在松浦、利民两个固定地区出有利于环境保护、集中利用资源和提高效率。在松北新城的郊区建立生态农业带,一方面推动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保护环境另一方面,生态农业所产生的绿地环境也是一个优美的景观,它与城市公共绿地、国家生态保护绿地共同构成城市绿色景观系统。生态工业和生态农业是在近现代工业给人类居住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造成巨大损害的反思背景下产生的结果,是后现代生态美学思想在当代语境下的具体实施结果,它们的产生与发展是符合历史要求的,我们在哈尔滨市的工农业规划中自觉地把生态保护作为基本宗旨,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参考文献:

[1]章海荣编著.《生态伦理与生态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曾繁仁著.《生态存在论美学论稿》.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作者:曹颖利 单位:黑龙江东方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