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承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承,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承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非常重要的财富,其经过较长时间不断形成,不仅是人类精神智慧的重要体现,更是丰富现代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源泉,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其中少数民族具有较强的地域特色,因此,其非物质文化显得尤为重要。在信息时代,人们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也给非物质文化带来较大冲击,面对该种情形,相关人员要对新媒体自身优势进行有效借鉴,把非物质文化通过数字化方式进行传承,以此让更多的人们了解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键词:新媒体;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

人们对非物质文化的了解传统方式是通过电视、报纸来获取相关信息,这种方式具有一定局限性,不能让人们近距离观赏,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这种方式无法满足人们的心理,这就需要工作人员采取有效措施,以此摆脱目前非物质文化传承面临的困境,其中数字化传承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人们利用电子产品就能观看相关图片、背景知识,从而加深对非物质文化的了解。

一、目前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本民族文字

文字对于文化传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文字这一载体,很难使大众对文化进行了解,根据相关调查可知,目前我国可以书写的少数民族文字有19种,还有34个少数民族没有本民族可以书写的文字,很多少数族人只会说本民族的语言,不能对文字进行有效书写,这样不仅给文化传播带来一定影响,还容易遗漏某些文化,导致文化出现缺失现象。对于少数民族来说,如果仅仅通过语言来传承,一旦某个人所记忆的东西出现偏差,将会无法确保文化信息的真实性,给专家研究造成误导。伴随普通话在各个地区的普及,很多少数民族进行普通话教学,在某些方面给少数民族本民族的语言发展、传承造成较大影响,一些年轻人为了到大城市发展,常常忽视对本民族文化的重视,没有对自己地区的语言进行学习,导致文化传承遇到较大挑战。

(二)传承人相对较少

从目前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情况来看,很多传承人年龄较多,正在趋于老龄化,面临着传承人较少这一困境,出现该种现象的因素有:其一,与汉族相比,少数民族人口数量相对较少,传承人也就越来越少,而且很多年轻人都到大城市进行求学、谋生,很少回到自己民族传承非物质文化,造成非物质文化没有人继承这一现象的出现。并且非物质文化具有较强的特色,需要传承人经过长时间学习,才能掌握某种手工艺,但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能静下心来学习,导致了解、学习的人不断减少,也就出现后继无人这一情形。其二,在新形势下,民族文化得到了大融合,在主流文化冲击下,很多少数民族的年轻人没有机会接触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文化意识越来越淡薄,不愿意放弃大城市的生活来继承家族的技艺,造成学习、掌握非物质文化的人越来越少。

二、新媒体语境下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承方式

(一)加强对非物质文化的保存

在新媒体语境下,工作人员可以对新技术进行有效应用,在保存非物质文化时可以运用几种技术,其一,数字摄像。传统信息采集通过录像带或者磁带等方式进行保存,但经过长时间岁月的洗礼,会使得录像带出现失真现象,而数字摄像能够对这一现象进行避免,该种技术在传输影像时速度更快、更高效,工作人员通过计算机能够对影像进行整体编辑,使得非物质文化在展示时具有较强的观赏性,以此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对非物质文化进行大范围传播。其二,激光扫描仪。该种仪器主要以光电以及数字处理技术为基础,工作人员利用激光扫描仪就能对资料进行扫描,并生成相应的图像,这样不仅便于学者对非物质文化的研究,还能对历史进行有效挖掘,从而使我国文化水平得到提升。

(二)加强对非物质文化的修复

很多非物质文化损坏较为严重,需要工作人员对其进行修复,在这个过程中,图像修复技术起着重要作用,在应用此种技术时,工作人员要对成像进行有效判断,如果成像较为清晰,没有严重破损,可以通过相关软件来处理,这样不仅可以使图片质量得到提高,还能让人们清晰的观看图片、视频等。如果图像破损较为严重,工作人员可以利用虚拟复原技术来操作,绘画作品应用率较高,具体流程为:工作人员对东西进行采集,并利用数字化方式进行处理、复原,使其恢复最原始的样子,这对于非物质文化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三)加强对非物质文化的传播

无论是对非物质文化进行保存或者修复,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传播,让各个地区的人们,甚至其他国家的人们了解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在对其进行传播时,需要采取数字化手段,例如,建立数据库,数据库可以对众多的文化进行存储,并且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程度较少,能够使非物质文化内在价值得到充分发挥。此外,网站也是重要的一部分,各大博物馆可以建立自己的官方网站,在网站中传播关于文物的内容,这样不仅可以使用户人数增多,还能提高博物馆的影响力。

三、结语

在新媒体背景下,利用数字化方式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承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相关人员要高度重视数字化技术,把其在文化传承中得到广泛应用,这样不仅可以使非物质文化的价值得到提升,还能为实现文化强国这一战略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丛,卞春泉.全球化背景下少数民族非遗文化的新型分类[J].贵州民族研究,2016,37(02):57-60.

[2]吕屏,覃芳兰.广西龙胜红瑶非物质文化的新媒体传播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8,39(06):79-83.

[3]冷爽.我国少数民族运动特色数据库的战略规划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7,6(09):24-28.

[4]王海.云南非物质文化数字化保护探析——以普洱澜沧县拉祜族芦笙舞数字化保护为例[J].大众文艺,2017,8(10):1.

作者:祝燕菲 单位: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