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谈新时期高校饮食文化建设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对高校饮食文化建设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在诸如《舌尖上的中国》美食纪录片推出之后,人们对中国传统美食及美食背后的饮食文化也更为好奇。而高校饮食文化与其他饮食文化又有所不同,有着鲜明的个性化色彩,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许多高校对此仍然是处于比较初级的探索阶段,存在着一些误区。基于此,本文选取了新时期高校饮食文化建设这一主题,对其进行新的探索,希望以此有助于新时期下我国高校饮食文化的建设工作。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饮食文化;建设;新探索
众所周知,所谓“饮食文化”即是食物与人这两者之间的联系,而高校饮食文化则是将饮食文化界定在了特殊的环境下——高校。高校的饮食文化与其他环境下的饮食文化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本文更为侧重讨论高校饮食文化与其他环境饮食文化的不同之处,即特征。通过了解高校饮食文化,分析高校饮食文化,更好地建设新时期下高校饮食文化是本文的主要目的。因此,本文首先对有关理论概念进行了简单论述,在对理论概念有所了解的基础之上能更好地理解高校饮食文化;接着对目前新时期下高校饮食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分析并着重概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一一提出改进建议,是为本次探索。
一、新时期高校饮食文化建设的有关概念
论述饮食实际上也是文化的一种体现形式,主要是从所使用的食物材料、烹饪方式等方面体现,我国饮食不但讲究“色、香、味”俱全,而且还具有“滋、养、补”的特点,而这些又是基于食物或者烹饪方式所处地区自然环境的不同而产生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菜式越来越丰富,吃法也是越来越多,因此,形成了多种多样、风格不一的饮食文化。而饮食还是人们联系感情、社交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交际应酬活动多在餐桌上完成。本文首先对新时期高校饮食文化建设有关概念进行简要论述,有助于后面各项内容的展开。
(一)饮食文化的内涵
我国文化形式多种多样,其中饮食文化可以说是最为贴近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形式之一,尤其是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我国的饮食文化从无到有、从稚嫩走向成熟。饮食文化,从学术上来看其内涵可以从饮和食两个方面分别展开理解,其中饮文化主要是饮茶和饮酒文化,食文化则内涵较多包括了精致、美味等。饮食文化的内涵主要是体现在使用的餐具、摆盘的讲究、食物的色彩、食物的味道等方面。
(二)饮食文化的特征
具体来说,我国饮食文化的特征主要体现在精、美等方面,论述如下:其一,体现在“精”,首先是食材要求品质精致、食材烹制的过程也要求精致。例如燕窝、鱼翅等食材和烹饪都要求十分精致。这一特征可以从传统食材获得难易程度、使用的刀具、雕刻等装饰方式中看出来,比如各种各样的雕刻刀具、几十种的烹饪方式等。其二,体现在“美”,首先是体现在食物的味道美好,这是饮食文化之美的第一要素,对于食客来说食物最重要的美绝对是体现在味道上。其次,是颜色美丽,颜色主要是食物与食物之间色彩的搭配以及食物自身色彩的美丽,这就要求主菜配菜有机结合在一起,相辅相成才能达到视觉上的美丽效果。其三,是形态美丽。形态美丽主要是体现在菜品的美丽,比如成品刀工成型、装盘造型等。刀工精湛、构思巧妙、装盘完美都是饮食形态之美的体现。其四,体现在“别”。一年四季,按季节而吃,是中国烹饪又一大特征。自古以来,我国一直按季节变化来调味、配菜,冬天味醇浓厚,夏天清淡凉爽;冬天多炖焖煨,夏天多凉拌冷冻。其五,体现在“礼”。比如开餐前的座次,碗筷的摆放等。这样的理念贯穿于中国人的生活、工作,在饮食文化上也有所体现,仍不变色。吃饱只是饮食文化中最浅薄的一部分,传统文化的传承才是根基。
二、新时期高校饮食文化建设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
(一)新时期高校饮食文化建设的意义
饮食文化更多的是来源于中国古代,是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信息时代的到来等主客观因素,目前新时期下整体社会环境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和传承程度都不够,尤其是在高校十分明显。因此,作为一种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饮食建设有着深远意义。[3]具体论述如下:第一,让高校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饮食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传承和发扬了华夏民族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华民族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以及克服困难的聪明才智。此外,我国的饮食文化与西方的饮食文化有所区别,与西方饮食文化相比更加注重养生、更加关注到四季的变换、更注重人文之间的融合。比如,我国八大菜系对应的不同民族和不同风俗等,都是通过饮食文化体现了传统文化。通过在高校对饮食文化进行建设,能够将这些传递到学校中去,也就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对中国传统文化更为了解。第二,对高校学生形成健康的饮食观念有所帮助。我国传统的饮食文化提倡的是养生,比如茶文化传递的茶叶有明目清心、消食抗衰老等作用。又比如,五谷可以补精气,还有药膳、食疗等都是饮食文化中传递出来的养生观念。与之相对应的是,当代大学生越来越不注重身体,对养生的知识也并不关注。快餐、外卖、熬夜等有损健康或者造成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事情对他们来说可谓是家常便饭。而如果能够大力宣传传统饮食文化,在高校营造传统饮食文化养生的氛围,对高校学生们形成健康的饮食观念必然是十分有帮助的,这样一来也能使他们养成更为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4]第三,对高校学生个人素养的提升有所帮助。对高校学生个人素养的提升主要体现在提升学生们的爱国情感、提升学生们的道德境界、提升学生们的审美情趣等方面。具体来说,通过营造传统文化中的饮食文化,能够更多地吸引学生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关注,让他们对传统文化更加感兴趣,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学习,从而产生文化自豪感,提升爱国情感。另外,还能够更好地对学生们的道德修养产生帮助。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传统饮食文化当中蕴含着非常深厚的伦理观念,比如人文道德修养、待人接物的礼节、尊重食物、敬畏劳动等。另外,饮食文化还在对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方面发挥作用。比如,通过饮食文化中的餐饮文化礼仪,对茶道、餐桌礼仪等进行学习,让学生们在学习饮食文化的过程中也会学尊重和感恩,沉淀浮躁的心情,提升个人的人文素养。
(二)新时期高校饮食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高校进行饮食文化建设具有十分显著的意义和价值,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不难发现,新时期下高校饮食文化建设工作开展得并不尽如人意,在建设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论述如下:其一,对新时期高校饮食文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重视程度不够主要体现在高校校园饮食物质文化建设不到位、精神文化建设不到位等方面,比如在高校校园饮食物质文化建设是以校园餐厅、校园食堂、校园食堂的饮食设施等为载体的,但是当前许多高校在这方面建设并不到位。又比如,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体现在饮食制度文化、饮食行为文化等,一些高校并未制定具有实践意义的制度规范。其二,对新时期高校饮食文化建设理解不到位。理解不到位主要是体现在高校领导对饮食文化建设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对如何开展新时期高校饮食文化建设工作理解不够深入等方面。不少高校认为只要将学生和老师们日常饮食安排妥当即可,所谓的饮食文化建设工作只是为了应付,而未能真正理解透彻高校饮食文化之于学生和学校的深远意义。还有一些高校,虽然认识到了饮食文化建设对于学生和学校的重要意义,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缺乏方式方法,不能够通过行之有效的方式或者手段将饮食文化建设工作安排到位,也就无法实现预期的效果,最终导致此项工作的完成率较低、积极性也越来越低。其三,对于饮食文化的研究与国外相对仍有一些差距,“食育”的推广仍然不足,高校也没有关于“食育”的教学方案,所以在宣传方面有所欠缺。
三、针对新时期高校饮食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若干建议与以往其他时期不同,新时期的大环境背景下高校饮食文化建设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合理利用互联网新媒体,做好饮食文化宣传工作
与传统时期不同,新时期背景下的高校饮食文化建设更需要利用好互联网等新型媒体作为宣传的桥梁和介质。媒介传播能够把图画传播、文字传播、影像传播等的传播进行有效地整合,使得美食文化的传播与弘扬有了一定的载体,其能够更好地刺激和调动大众的各个感官,使其从视觉、味觉、嗅觉和听觉等的共同作用下感受特色美食文化的独有魅力。众所周知,当前高校中微博、微信等即时通讯软件应用十分频繁,而互联网大数据下信息传递的速度非常之快。基于此,高校应当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媒体来做好高校饮食文化的宣传工作。比如,高校可以创建官方微博或者官方微信公众号,并且指定专人进行运营维护,及时更新相应的动态,可以将食堂的菜品、每周的特色菜品、与菜品相关的季节信息等在上面更新,还可以将一些食堂的饭菜打折相关信息及时更新。这样一来,学生们就能够十分便捷、及时地了解到相关饮食文化信息,使得这些饮食文化信息能够在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中随时随手地看到,提高饮食文化的存在感。另外,除了菜品相关内容之外还可以更新一些传统饮食文化信息,比如节约粮食、健康的饮食习惯等。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在内容编制的过程中应当从高校学生们的年龄层次出发,内容及模板都应当尽可能地贴合他们年龄层次的认知与喜好,避免无用功。可以更多地引用一些有趣味的典故,如东坡肉的由来、麻婆豆腐等菜名的由来都可以作为饮食文化更新的内容。还可以开展饮食文化课程,传递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不同地区,不同背景的学生汇集于高校,课程的开设有利于文化的交流。
(二)积极开设相关课程,完善饮食文化课程内容
高校饮食文化同样也是一门需要教师指导、社会实践、教材编排的课程,尤其是在新时期下更是如此。高校领导和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将饮食文化纳入到高校课堂教学中来,可以开设一些选修课,包括中国传统饮食的制作过程、餐桌礼仪等,通过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对饮食文化有所了解,并且激发他们对饮食文化的探究欲望。尤其是一些拥有国外留学生的高校,更应当积极尝试开设饮食文化相关课程,一方面能够更好地建设高校的饮食文化,另一方面也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向外传播所作出的贡献。当然,这些课程的开设应当是科学合理且具有实践意义的,这就要求高校领导和教师对课程内容做出合理的编排,例如,可以对我国湘菜、川菜等几大菜系进行系统性的介绍;也可以对餐桌礼仪、茶道等进行系统化的介绍。一般来说,除非是餐饮或者食品类相关专业的高校学生,饮食文化往往是采用选修课的形式。这样一来,可以让高校当中不同专业的学生都有机会接触到这门课程,而且也不会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让他们从轻松的视角出发去看待这门课程,更好地、更深入地探究饮食文化本身的乐趣,而不是为了学分而学习。另外,开设这门课程还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一定的独立生存技能,让他们走出学校后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三)灵活开展各种活动,创新饮食文化体验方式
除了上述两方面之外,高校还可以通过举办形式多变、灵活多样的饮食文化活动,让更多的学生直接体验饮食文化。比如,可以通过举办高校饮食文化节的活动,让更多的同学们参与到饮食制作的过程中来,并将制作好的食物进行展示,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高校可以分院校开展饮食文化相关活动,还可以分社团或者兴趣小组的方式来开展活动,可以将学生们的家乡所在地与饮食文化结合起来,让同学们真正参与到活动中来,感受到饮食文化其实就在自己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实际参加活动的过程中,教会学生餐桌礼仪,让学生们能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制作食物的不容易,从而养成珍惜食物、尊重劳动成果的习惯,将传统文化的精髓传递给同学们。不仅能够让学生们自主体验,而且还能构建饮食文化建设体系,形成一种常态化的机制。
四、结束语
对于高校的食堂或者餐饮行业来说,高校饮食文化建设是百益而无一害的,对于在校的大学生们而言更是利大于弊。我们也正视当前这项工作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确确实实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问题,并且这些问题解决起来需要多方面协作,更需要付出较长的时间。作为一名教育从业者,应当注重反思总结,积极思考新时期高校饮食文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想方设法解决问题,为高校饮食文化建设事业添砖加瓦。
作者:张月兴 单位: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