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舌尖上的中国中的传统饮食文化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饮食文化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其中既包括物质意义上的内容,如食材的获取知识、食材的烹妊知识,来表现生活知识的传承。同时也包括精神文化层面与行为层次,如文化理念、饮食思想,给人们带来归属感和认同感,三者共同构成了饮食文化。《舌尖上的中国》展现了精致、悠久的传统饮食文化,唤醒民众对传统饮食文化的向往和尊重。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区域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各有特色,这种特征造就了丰富的饮食文化,不同区域会因为区域内的饮食习惯与天然素材的不同,创造出了不同的风味,展现不同的美食生态和美食文化。然而虽然饮食文化存在地域性、民族性、多样性的特点,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但是在特定层面上却存在着一致性。如图1所示,为《舌尖上的中国》食材之一的松茸,节目中选取云南香格里拉为食材产地,用镜头记录了当地人民采摘、保存松茸的过程,如采摘时间为夏季、采摘之后立马会利用地上松针将菌坑掩盖好等,除此之外,也有在潮落之后捕捞弹涂鱼、清明节时候追寻槐花蜜等镜头,这些镜头体现了题材生活化、本真化,记录了人们适度、巧妙利用自然获取、保存以及运用食材的过程,向民众既介绍了食材获取的生活知识,追求食材的自然之美和自然之真,同时也蕴藏着传统饮食文化的内涵,传递出时间是食物的挚友、自然是食物的依存等饮食文化理念,表现出食材获取的季节性、保护性以及时间性,传递回归真材实料、敬畏自然的饮食态度,通过普及食材获取知识,让民众回归生活、回归健康,领会和自然相处的方式。
图2为《舌尖上的中国3》的同安封肉。《舌尖上的中国》不但向民众普及了美食制作方法,展示全国各地的美食画面,透视出对美食的追求,同时也真正做到了以食为媒,通过一些戏剧性和起伏性的镜头,将一些传统饮食文化理念隐含在叙事方式中,构架受众与传统饮食文化的沟通桥梁,引导民众去思考美食背后的文化价值。如图所示:其以板栗、香菇增香,虾米为辅料,以猪前腿肉为主食材,将甘、酸、苦、辛、咸五种味道进行中和,使得肥肉肥而不腻、瘦肉精而不柴,打造出“五味调和”的特色美食。除此之外,还有阿植家的熏鸭古法、重庆麻辣火锅等,这种“五味调和”的饮食理念指向了文化仪式的细节和纹理,与中国哲学中五行学说、“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现代可持续发展观等相呼应,无不体现了“和”元素,由此延伸至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与人相互尊重等,体现人文精神和人文关照,展现出美食背后的文化底蕴。
作者:邬晓莹 单位:长春建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