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饮水呛咳病人早期饮食护理,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饮食干预对改善饮水呛咳症状及减少饮水呛咳病人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抽取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早期饮食护理干预,连续干预至病人出院,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病人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试验组的饮水呛咳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洼田饮水试验评级结果上优于干预前,并发症的发生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饮食干预可以帮助减少饮水呛咳病人并发症的发生和促进病人饮水呛咳情况的改善。
关键词:饮水呛咳;早期饮食护理;洼田饮水试验;留置胃管
饮水呛咳是吞咽障碍的首要表现[1]。饮水呛咳的发生是由于饮水时不能封闭咽与气管的通路,导致水进入气管黏膜,使机体做出反射,而引起呛咳。此类病人如护理不当,可引发呼吸系统疾病,营养成分摄入不足和一些负性社会心理表现,严重时可能危及病人的生命[2-4]。临床上,护士大多禁止饮水呛咳的病人经口进食,并会常规性留置胃管[5]。但是留置胃管不仅需定期更换导管和会使病人的舒适性下降,还可能会因器械操作、感染、应激等多种因素出现相应的并发症[1,5]。早期饮食干预结合吞咽训练对吞咽障碍病人的康复有重要的临床意义[6]。但通过对病人实施早期饮食护理干预改善饮水呛咳症状的报道鲜见。我们对具有饮水呛咳症状的病人实施早期饮食护理干预,取得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2月在某三甲医院住院并有饮水呛咳症状的50例病人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25例。纳入标准:具备正常的沟通能力,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排除既往有精神病史或现存精神障碍;疾病严重以致不能参与者或处于临终状态的病人(生存期≤6个月)。实验组患者中,男17名,女8名,年龄57-82岁,平均(69.4±6.2)岁。对照组患者中,男16例,女9例;年龄55-81岁,平均(68.8±7.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即严格按照医嘱执行护理操作,如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为患者创造温馨、舒适的病房环境等。实验组除常规护理之外,进行早期的饮食干预至病人出院,具体内容如下:食物的选取原则应掌握少食多餐,食物应保持密度均一、粘性适当、不易松散、不易残留、易于吞咽,要注意食物的温度应适宜,并要注意每次喂食的数量,流质食物1-20ml,糊状食物3-5ml,肉团平均2ml左右为佳[1,4]。进食环境应整洁,安静,避免吵闹、杂乱[7]。喂养的时机应选择在病人清醒、无痛苦时,能够坐起的病人要采取坐位,躯干前倾20°,头部稍向前屈,喂养者应位于病人的健侧进行喂食,并鼓励病人自主进食[8,9]。若病人不能够采取坐位,仰卧时至少抬高床头30°,侧卧时采取吞咽器官健侧卧位进行喂食[7-10]。在喂食时,使用柄长、柄粗、薄而小的食勺,杯口不接触鼻部的水杯及广口平底瓷碗喂食病人,尽量将食物放在最适宜的位置,便于病人下咽;可以用汤匙在舌前1/3向下后压,刺激咽部,并可以促进舌的运动[6,8]。指导病人慢速进食,每口从少量(2-4ml)开始,若病人耐受可缓慢增加每口进食量[9]。在进食的过程中,可以给予病人适量的白开水,以防止病人发生误吸[8]。进食后,可以让病人保持坐立位,时间应>30min,注意22点以后勿进食,以避免发生食物返流[6]。进食结束协助病人进行口腔护理[10]。
1.3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饮水呛咳、洼田饮水试验评级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予以统计比较。洼田饮水试验(评价饮水呛咳情况:病人端坐位,喝下30ml温开水,观察所需时间及呛咳情况,I级为5s内能顺利一次性将水咽下;Ⅱ级为需要分2次以上将水咽下,且不发生呛咳;Ⅲ级为能一次性将水咽下,但有呛咳现象;Ⅳ级为5s内需要分2次以上将水咽下,且发生呛咳;Ⅴ级为10s内不能将水完全咽下,且发生频繁呛咳[4,11]。经干预后,根据评价结果判定疗效。有效:饮水呛咳明显改善,饮水试验评定级别较入院时改善;无效:饮水呛咳改善不明显,饮水试验评定无变化[11,12])。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软件包对两组患者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表示为百分率形式,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x±s)形式,采用t检验,若结果显示P<0.05,表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2组病人的年龄、病程、洼田饮水试验评级等结果方面经过比较分析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干预前后两组病人饮水呛咳情况比较
干预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洼田饮水试验评级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后,实验组洼田饮水试验评级结果较对照组改善更加明显,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洼田饮水试验评级结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干预后两组病人疗效比较
干预1个月后,实验组疗效与对照组疗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干预后两组病人并发症情况比较
干预1个月后,实验组并发症情况与对照组并发症情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对两组病人干预后的疗效进行比较,可以发现,虽然两组病人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一定程度的好转;但通过对比两组病人治疗后的洼田氏饮水试验分级可以发现,实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对比两组病人治疗后的有效率可以发现,实验组有效程度优于对照组,与相关文献报道[13]基本一致。可以说,对于饮水呛咳病人,评估是干预的前提,评估的过程使病人意识到自己存在饮水呛咳问题,在进餐时变得小心谨慎,随时防止误吸的发生,达到提醒病人关注饮水呛咳的目的[13]。通过饮食干预,采用护患共同参与模式,充分发挥了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并且随着饮水呛咳症状的改善,能使病人得到味觉享受、体验进食的乐趣,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有利于增强病人对饮水呛咳症状改善的信心,调动病人主动参与饮食护理的积极性,承担自我恢复的责任[13,14]。本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关文献报道[13]基本相符。可以说,对于饮水呛咳病人,早期予以经口进食顺应了人类进食的生理习惯,避免了经鼻胃管进食可能带来的因器械操作、感染、应激等多种因素出现的相应并发症,包括胃肠道并发症、感染性并发症、机械性并发症和代谢性并发症等及口腔、咽部肌群发生废用性萎缩等缺点[1,4,13]。进食时的误吸和呛咳是导致病人发生吸人性肺炎的主要原因,早期予饮食干预,采取合适的体位,选择食物的形状及每次进食量等,均能减少及避免呛咳及误吸的发生,使机体能摄取足够的营养。饮水呛咳病人早期饮食干预是一种直接的进食训练,减少病人留置胃管的不适,避免了长期留置胃管的并发症,减少呛咳、误吸的发生,增加了进食乐趣,提高了病人生活质量。综上所述,早期饮食护理对于减少饮水呛咳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素华 陈美云 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