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语文与校园文化融合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语文与校园文化融合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职语文与校园文化融合研究

高职语文课程是校园文化的基石,校园文化是高职语文课程教学的“背景场”,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本文以校园文化建设的视角,探讨高职语文课程教学与校园文化融合的主要载体、关键因素。

1问题提出

校园文化是展现师生精神风貌、反映办学理念与价值的各种文化形态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四个方面,是学校发展的灵魂。高职语文教学过程,是弘扬和践行中华传统文化的过程,是沉淀和挖掘校园精神的过程,是校园文化的基石。校园文化与高职语文课程有着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然而,现实却是高职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成为学生眼中的“豆芽课”、“休闲课”,成为高职教学体系中的“鸡肋”,究其原因之一是没有注入校园文化这一“活水”,没有与校园文化融合发展,实现共同育人。本文以校园文化建设的视角,探讨高职语文课程教学与校园文化融合的载体及关键因素。

2高职语文与校园文化融合的主要载体

(1)环境载体。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其营造的校园文化环境是高职语文课程教学的“背景场”。如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精神、全民推广使用普通话等以标语的形式出现校园里各个空间,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将艺术作品、文学作品展览在教学楼、图书馆、运动场、学生活动中心及其它公共场所,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将行业企业的核心理念嵌入到实训室、生产车间,提高学生对职业(行业)的理解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黑板报、各种展台等形式进行宣传;将校园电视信号分布校园各处,将党和国家、学校的主流声音传达到每个师生;加大对图书馆、阅览室的投入,在学校各处设置报亭,满足师生随时阅读的需求;在官方微信公众账号定期推送时政要闻、美文、精文,净化师生心灵,拓展师生的理解思考能力。(2)课堂载体。课堂是高职语文课程教学的主阵地。一是要精选语文教学内容,进行课程内容创新。如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积极地拓展出一些情感熏陶、审美情趣指引的新内容;拓展一些区域性、行业新的内容。二是要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在教学方法上,除了传统的授课法,教师们应实践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方式上多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方式。采取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如写作文、参加演讲、论文获奖等都可作为考核成绩,学生也可以参与成绩评定。三是要多开选修课,如“文学欣赏”“中国传统文化”“名人名篇赏析”“实用应用写作”等,丰富高职语文课程体系。(3)活动载体。将语文课程教学渗透到校园活动中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高职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创建第二课堂活动的展开,用优秀的文化活动占据校园文化的主要阵地,在进行校园文化的过程中积极配合语文课程的教学,让更多的学生有自我表现的机会,通过活动提升教学效果。如开展主题的班会活动、文化专题讲座、演讲比赛、朗诵比赛、辩论赛、话剧小品表演、征文比赛、板报比赛、活动策划大赛等。此外,还可以通过情景演练(创设一种与未来工作或环境十分相似或相关的特定情景),让学生扮演某角色,并进入角色情景中去处理各种事务、问题或矛盾,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这些活动,加深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和以后所从事行业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4)实践载体。实践是检验语文能力、提高语文水平的最佳途径。高职语文课程教学应充分合理使用多种教学资源,让课程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工作、贴近社会,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如支持学生办社团、参加团委、学生会,通过岗位能力的需要倒逼学生增强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支持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志愿活动、辩论大赛、创新创业活动等,尤其是要支持学生担任广播播音员、校园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校园新闻记者及地方党政报纸的兼职记者,全方位地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思查”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及语言沟通表达能力;支持学生将所思、所想、所悟固化为各种形式的成果,如将成果发表校报或本校(校外)学报上,让学生体会获得感,推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进而推动语文能力的提升。

3高职语文与校园文化融合的关键因素

(1)以精神文化融合为核。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内核。高职院校是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为办学理念,这就决定了在校园精神文化上高职院校应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社会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在实现高等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弘扬和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公民道德等目标的同时,学校应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成为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的技术技能人才。因此,高职语文课程应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融入所编选的文学作品之中,要将浩如烟海的古今中外的经典文学作品中精选凝结着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名篇佳作以及将将优秀企业(行业)的理念、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结合高职学生的语文知识基础和文学鉴赏能力,力求思想性和艺术性有机统一。(2)突出“职”的元素。高职语文应突出“职”的元素。一是校容校貌作为一个大语文环境,其应体现职业教育特性,如寝室、教室、实训室等布局应体现职业教育的元素。二是在课程内容方面应有计划安排一定篇幅与职业、就业、创业有关的文学作品,让学生感性地认识未来的职场环境,同时应增加实用应用文教学比重及语言沟通表达能力培养。三是经常性地开展职场体验活动。如旅游专业学生可以随时向来宾介绍学校的校园环境、校园文化、校园人物及发展情况,成为校史馆的讲解员。(3)体现区域文化特色。高职语文应融入“区域”元素。地方文化是高职语文课程的另一源头活水;同时,传播地方文化也是高职院校其社会责任之一。高职语文应将弘扬区域文化作为课程建设的一个思路,将地方文化用文学作品的形式引进校园,开展地方文化论坛;组织学生参加地方文化活动,支持学生参与地方文化的建设与发展。通过地方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提高学校的品牌价值;通过地方文化与语文课程的结合,提高语文课程的实用性,更加接地气。

4结语

高职语文教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是校园文化的基石;校园文化蕴含了丰富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是高职语文课程教学的“背景场”,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高职语文教学应不断进行探索与校园文化融合的路径,既有利于高职语文课程建设,又有利于校园文化建设,从而推动学校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光锐、唐义武.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视野下的《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以滁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67-69

[2]刘桂英.高职语文教学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2(9):124

[3]郑明娥,梁迎春.地域文化融入高职《大学语文》教学的探讨—以怀化市五溪文化为例[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87-90,95

[4]李敏.大学语文教学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J].中国校外教育,2016(02):156

[5]曹诗红.校园文化构建下的高职语文教学[J].读与写,2014(39):435

[6]陈冰华.发展校园文化,营造大语文环境[J].科教文汇,2013,3

[7]刘玉.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与高职和谐校园文化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0(23):114

作者:秦敏 刘武周 单位:内江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