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讨(4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档案管理是对在校园生活中开展的各类活动进行的系统管理。高校档案不仅仅记录了校园活动开展的具体情况,还为形成特色的具有自身特点的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原始素材。如此看来,高校档案可以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重要的档案信息支持。本篇论文从高校档案和校园文化两个方面来探寻高校档案馆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路径。
一、有关校园文化建设的解释
校园文化主要指高校中的精神文化的建设情况,主要是以学生的文化需求为依据,时间主要是课后或周末,地点以校园为主。校园文化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休闲娱乐的校园生活。学生通过参加校园文化生活能够进一步增长知识,了解书本上学习不到的内容,同时还有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感情的培养。
二、高校档案馆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首先,高校档案为校园文化的建设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高校档案馆内存放着大量的有关高校发展历史和重大活动等方面的档案,这些档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信息资源,是校园文化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次,高校档案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客观的理论支持。通过高校档案可以借鉴以往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经验,以便今后高校档案馆更好地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质量。
三、高校档案馆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路径
(一)加大宣传力度,发挥高校档案育人作用。为了充分发挥高校档案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的积极作用,高校必须进一步加强档案宣传工作的力度,使档案宣传工作常态化,尤其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更多地沉迷于网络、微信等虚拟世界,在校大学生更容易迷失方向,丧失自我,高校档案馆应充分认识到档案这一独特的宣传服务价值,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积极地转变工作思路,以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以及广大师生的兴趣为基础,加大档案资源的挖掘力度,采取专题展、人物档案展、纪录片、有奖征文以及网络等多种传播方式,积极地引导广大师生正确认识档案及其管理的重要性,以实现高校档案走向公众的最终目的。因此,要进一步提升档案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真实性,为高校档案宣传工作效率的不断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二)转变管理思维,增强服务意识。传统的高校档案管理只是单纯地对馆藏档案资料进行整理、保管,很少提供利用,档案管理人员缺乏服务意识。为了配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高校档案管理者要进一步转变思想,要以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为中心,增强高校档案为校园文化建设服务意识,主动为广大师生提供档案利用服务,以助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高校档案馆提供利用的档案主要包括学校建校历史、优秀先进人物事迹、艺术档案等等。针对当前许多高校档案部门对于高校档案馆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档案管理人员文化程度低、专业能力差,使高校档案馆无法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的情况,高校档案馆要重视档案管理人才的培养:高校档案馆除了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招聘档案专业的管理人才外,还可以在本校教职工中选用专业适合的人员经过系统培训之后管理档案。另外要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工作意识,不断增强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的文化素养,以提高高校档案管理质量,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三)深挖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夯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高校档案不仅见证了学校的发展历程,同时其也准确、客观、全面地记载了高校的办学成果,以及学校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这些记载是校园文化建设中最宝贵的信息资源。因此,必须深挖高校档案信息资源,以夯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基础。如,高校馆藏档案中珍藏的各种纸质、照片、实物及音像等档案资源,都可以成为校园文化建设详细而生动的素材,这些素材也是校园文化建设最基础的信息资源。(四)强化高校档案编研工作,增加校园文化底蕴。针对有些高校档案馆编研人员能力不足的情况,可以通过“内举外聘”的方式,聘请专业人员对高校档案进行编研,以方便利用。档案编研时要注重档案中有文化价值的档案,以便将有查阅和利用价值的档案信息提供给教师和学生。高校还可以通过举办档案展览,制作宣传片等形式宣传校园档案文化。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档案的支持,因此在档案管理中,要注意以建设校园文化为目标,在档案编研工作中档案管理者可以将校园人物信息作为档案编研的重要材料。如,历年来的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的先进事迹都可以作为编研工作的重要素材;档案的编研工作还可以将学生的艺术作品、文章或者优秀教师的教案等作为校园档案文化建设的一部分进行编研,这些真实的学生和教师的事迹也可以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重要的信息资源,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丁进.高校档案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档案管理,2008.6
2.陈卫东.强化高校档案构建和谐校园———试论高校档案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J].机电兵船档案,2006.6
3.苗涛.高校档案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策略研究[J].档案管理,2014.3
4.唐书怡.高校档案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5.15
5.徐诗成.高校档案馆与校园文化建设关系的问题研究.兰台世界,2016.9
作者:陈燕凌 单位:扬州大学档案馆
第二篇:足球队精神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
摘要:体育运动是高校校园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校园文化内容,足球是众多体育项目中的一种,而在高校众多的体育项目中,足球队所传达出来的足球精神对校园文化的建设可谓是有着深厚的影响,足球精神不仅可以推动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还可以促进学生道德文化和学生精神文化的建设。本文将结合校园文化的概念、足球文化的概念以及足球文化的精神,探讨高校足球队精神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进而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足球队精神;高校;校园文化;影响
所谓的足球精神,主要指的是足球队在参加足球训练以及足球比赛的过程中所传达出来的精神。众所周知,与羽毛球、游泳、跑步等项目不同,足球队本身需要比较多的人数参与其中,足球运动属于团队活动。这样的情况下,针对于足球运动的精神建设就尤为重要,只有整个足球队都秉承积极乐观、团结合作的精神,大家才能够凝聚在一起,共同迈向胜利。而这样的一种正面的精神的传播对于学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一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足球队本身所具有的团结、积极、向上的精神更是代表了校园文化的基本特征,由此可见,足球队精神对于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
1相关概念释义
1.1校园文化与校园体育文化
校园文化是指以社会先进文化为主导,以师生文化活动为主体,以校园精神为底蕴,由学校所有成员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得到师生员工普遍认同的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明的总和。高校校园文化的好坏不仅关乎着学校的形象,更关乎着学校的发展。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指在高等学校的校园环境中,大学生围绕体育或依托于体育而创造和形成的体育道德、体育精神、体育知识、体育目标、体育风尚、体育观念等一切精神财富,是高校校园体育面貌的反映。
1.2足球文化的概念
对于足球文化的定义,不同的人持有不同的观点。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对其概念的定义也是各不相同的。首先,从广义的角度来说,足球文化包含了与足球相关的各方各面的内容。比如说,在高等院校中,针对于足球教学课程的建设属于足球文化之一,足球比赛、足球相关的赛事信息以及与足球相关的广告等都属于足球文化的的基本内容;而从狭义的角度来说,所谓的高校足球文化,主要指的就是高校学生参加足球比赛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体育文化。
2足球队的精神
足球队的精神其实就是足球文化的一种反射,足球队的精神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激情;二,合作;三,坚持不懈。首先,由于参加足球队的学生都属于足球的爱好者,因此,这些学生本身针对于足球的学习兴趣肯定是比较高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高,其传播出来的足球队精神自然就是充满激情的,而这对于校园文化的建设来说,无疑是具备积极影响的,可以带动全校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足球队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若想实现比赛的胜利,必须具备一定的合作精神,而这种合作学习的精神也是目前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最为缺失的一项内容。最后,足球队的队员都具备坚持不懈的精神,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也是当代大学生所最为缺少的一种精神。因此,足球队的这种协作精神也可以为校园文化的建设带来一定的帮助。
3足球团队精神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
3.1推动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提升,社会各个行业之间的竞争性越来越激烈,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近几年来,很多的高校都将大部分的注意力投放在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上,更为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而实际上,校园文化的建设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如今,足球队精神的传播推动了体育文化的建设,体育文化中所传播出来的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更是为校园文化的建设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体育文化的发展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促进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3.2对学生道德文化的影响
高校足球比赛听起来不是十分的正式,但实际上,与社会足球比赛相比,高校足球比赛是社会足球比赛的一个缩影。高校足球比赛也属于一项群众性和经济性的运动项目,在运动的过程中需要涉及到大量的人员,并且也会涉及到战术的较量和技术的较量,同时也包含参赛者的心理素质的较量。高校足球比赛的设立不仅能够培养足球团队的团结精神和集体合作精神,最重要的是在比赛的过程中也可以看出参赛者的思想品德和作风,而若想实现足球比赛的胜利,对于参赛者来说,其自身的道德文化一定要过关。在比赛的过程中,不能够出现舞弊行为,也不能够因为个人的利益,而不顾及整体团队的利益,要以集体为核心,要互相团结,共同协作,只有这样才可以实现足球比赛的最终胜利。足球队精神主要指的就是足球团队在比赛过程中所传达出来的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坚持不懈的精神,而这种团结协作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恰好是整个民族的道德文化精神。由此可见,足球团队精神,对高校学生道德文化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3.3对学生精神文化的影响
21世纪的今天,人们变得越来越物质化,无论是人生观、道德观还是价值观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而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对于学生精神文化的建设是十分严肃和必要的。学生参加足球运动不仅可以起到锻炼身体,促进身心素质提升的目的,最重要的是,在整个团队的协作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合作精神。而这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是十分的重要的。除此之外,足球运动对于运动者自身的身体素质要求也是比较高的,足球运动的的过程中需不仅需要力量,还需要耐力和速度,同时也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工作的开展,对于参赛者和运动者来说,其自身一定要具备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才可以将整个的训练坚持下来,并参与到最终的比赛中。在这个训练过程及比赛中,足球队可以传播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一种“韧”劲儿。由此可见,足球队精神发展不仅可以推动校园文化的建设,促进学生道德文化的建设,还可以促进学生精神文化的建设,进而影响整个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
4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足球文化所涵盖的内容比较多,也比较宽泛,但是针对于高校足球文化来说,其主要指的是高校学足球队学生平时训练、参加足球比赛和借助于足球比赛所传达出来的诸多内涵,这是向上积极的一种精神文化。高校足球文化的发展不仅可以推动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还可以对学生的道德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最重要的是,可以树立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进而促进高校学生精神文化的建设,从而为高校整个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大家要认识到高校足球文化和高校足球精神的内涵,了解高校足球精神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深远影响,进而为高校足球运动的发展带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2]何盛.我国大学生足球运动系统发展之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3.
[3]李亮.足球文化与中国足球健康发展的初步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6.
[4]陈媛媛,马小平.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10-13.
[5]黄智晖.浅谈足球团队精神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J].科技风,2016(10):65.
[6]陈琳.浅谈竞技体育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J].内江科技,2009(14):254-255.
作者:高源 单位:湖南科技学院
第三篇:高校绿色校园文化建设探究
摘要:互联网+时代,高校绿色校园文化建设已然成为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智能终端的普及,互联网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便利,但同时,一些不良的网络信息也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对高校绿色校园建设产生了负面影响,文章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绿色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希望能给我国高校顺利开展绿色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绿色校园文化、建设
一、绿色校园文化的内涵
所谓绿色校园文化是指在办学的过程中,为了使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更加健康的成长,在学校绿色文化育人的氛围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和提高全员绿色文化素养及审美情操,培养合格绿色人才为目标,在高校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在教学、科研与学习过程中形成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的集合体。
二、互联网+背景下开展高校绿色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1、“互联网+”更新了高校绿色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
“互联网+”的出现,预示着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一种新的形态,这种形态遍布社会发展的各个角落。给我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在大学校园中体现的更为直观。“互联网+”强调开放、包容、绿色、低碳、共?、合作。在“互联网+”背景下,开展高校绿色校园文化建设就必须结合高校发展的特点,融入“互联网+”绿色、低碳的特点,适应时展的潮流。传统的校园文化建设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强调学校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而“互联网+”背景下的绿色校园文化建设更多融入了互联网思维,注重连接、共享、高效、绿色、低碳的文化特征,打破了学校传统校园文化的界限,这种理念的更新才能使绿色校园文化建设更好地融入社会的发展趋势。
2、“互联网+”拓展了高校绿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绿色校园文化建设内容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互联网+”时代不仅对人才的培养与教育提出新的要求,互联网的无界限性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互联网的速度之快、信息量之大、成本之低、方式之便利使学生接收信息、传递信息的方式、学生的消费习惯、生活习惯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而这些变化无一不使高校绿色校园文化建设有新的思考,因此,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开展高校绿色校园文化建设,有许多新的内容值得我们去研究。
3、“互联网+”激发了高校绿色校园文化建设的活力
“互联网+?”的到来,使高校的绿色校园文化建设进入到一个全新的状态,打破了传统校园文化建设的界限,使得高校的师生获取信息更新、更快、更全,使高校群体和社会的接触更加紧密,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更加顺畅,沟通方式、交流平台与方式越来越丰富、越来越便利,成本也越来越低。这样就使得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更具朝气和活力。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绿色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1、社会文化影响了高校绿色校园文化的建设
随着互联网+的到来,整个社会的文化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内容上越来越多元、形式上越来越丰富,社会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的传播、文化的形式也越来越广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不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网络中对于社会热点问题的分析与解读其观点缺乏科学性,但却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判断。而恰巧大学生又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没有社会阅历,他们仅有的判断能力都是依据课本上所学到的知识,缺乏辨别判断能力,因而他们的三观极易受到网络不良文化的影响,网络游戏、网络虚幻小说的存在,吸引了一些自制力差的学生,他们陷入虚拟的网络世界而无法自拔,从而开始逃课、逃学,荒废了自己的学业宇人生。而这些在一定的程度上也背离了校园绿色文化建设的初衷。
2、高校绿色校园文化建设缺乏个性
众所周知,高校绿色校园文化的建设对高校人才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现在大多数高校在绿色校园文化建设上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缺乏适合自己校园的文化特色。由于每个学校的建校时间、学校性质、办学思路、办学理念、培养目标、专业设置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如何突出学校的特色,显示与众不同之处,并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来体现这种特色是大多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信息传播零障碍,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来获取信息,他们也非常关注其他同类学校,经常会比较其他同类学校,因此,建设富有特色的绿色校园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归属感与荣誉感。
3、高校绿色校园文化建设与互联网没有形成很好的对接
在互联网+背景下建设高校绿色校园文化,网络平台的搭建与完善起着重要的载体与媒介作用。大学生这个极易接受新鲜事物的社会群体,已经对网络产生了深深的依赖,没有网络似乎感到寸步难行,无法生活。特别是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信息传播的媒介越来越丰富,4G网络的发展,手机WAP网站及APP应用也不断兴起,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热衷于在这些新媒体上获取信息,收获知识。然而,在很多高校校园里因为担心学生沉溺于网络等原因,而忽视了校园网络平台的建设。在工作、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将绿色校园文化的建设内容与网络、新媒体联系起来,使高校绿色校园文化的建设工作,虽然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成本,但是不光效果欠佳还失去了绿色校园建设的真谛。
四、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加强绿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1、打造积极向上的绿色校园环境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绿色校园文化建设要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与育人环境,创造和谐的物质文化氛围,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两面性,即用积极的态度去对待网络带给广大师生的信息共享、生活便利的好处,崇尚绿色科技理念,在绿色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网络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不同、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加强校园艺术魅力与文化底蕴的传承,以辩证的态度科学的判断、认识社会热点前沿问题,举办各种活动活动中,促进大学生绿色发展意识和相关认识的提高,远离网络游戏带来的虚幻世界,认清现实,全面培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健全的人格心智、能够勇于接受新鲜事物,并富有创新的实践能力的人才。
2、构建具有特色的绿色校园文化
独特的校园文化是一所高校与众不同的特点之一,高校正是因为具有独特的校园文化,才使自己充满活力,与众不同。大多数高校在建设绿色校园的过程中,不惜花大量的成本绿化校园,殊不知,这只是在表面上绿化了校园,而绿色校园文化的内涵并没有真正的领会,真正的绿色校园文化不光体现在校园环境的绿色上,而更应该体现在一种积极向上、以人为本、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健康文明的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上。高校绿色校园文化的核心价值是“以人为本”、“积极向上”、“健康文明”。因此,高校应该有计划地培养一些人员来开展绿色校园文化的理论研究和学术探讨活动,指导并实践校园文化建设。此外,还要鼓励和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体验各种生态活动,搭建一个“参与、分享、成长”的开放式学习型平台,鼓励师生到认识大自然、了解大自然,培养学生独立创新、吃苦耐劳、民主包容、热爱自然的优秀品质。
3、加强网络设施建设,营造绿色网络环境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网络给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在一个校园里,校园网是师生工作、学习、社交的平台,通过校园网可以了解当前学校的动态、新闻,老师可以通过网络处理工作业务实现无纸化办公,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提交作业、阅读、完成网络课程的学习等,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移动终端的普及,大多数人都习惯通过移动终端如手机、平板电脑等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因此,要加快校园网络信息平台的建设,满足新时代师生的需求。这个时展的两大特点就是信息和速度,而这两大特点诞生的源动力就是互联网,随着校园网络建设的逐步完善,要充分利用好“互联网+”的开放性包容性等特点,强化高校校园网络的安全监督和管理,杜绝网络垃圾的侵害;积极开展各种各样的网上教育活动,实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传播积极向上的绿色文化。
4、构建高校大文化校园环境,促进社会生态持续发展
高校的发展建设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高校在社会中的地位决定了其公众关注度与社会影响力。社会发展中倡导大家养成绿色环保与低碳意识,那么高校作为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员起到的示范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其影响力必然辐射至社会公众,促进公众绿色环保意识的养成。众所周知,绿色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构成内容,因此各大高校应向社会公众开放校园,将独具特色的绿色校园文化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充分发挥高校文化发展的长处,结合当地文化特色,构建载体、搭建平台,全面打造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大学校园绿色生态文化。从根本上实现学校与社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综上所述,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在新形势下,高校要以绿色校园文化建设为己任,使得和谐的绿色校园文化氛围能在社会范围内日益扩大,使绿色生态校园建设立体化、社会化,不断挖掘高校发展潜力,推动高校与社会的可持续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建超.a互联网背景下大学校园文化培育研究[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6).
[2]唐昌维.低碳背景下高校绿色文化校园建设研究[J].教育研究,2011?(6).
[3]温晓楠.高校绿色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与策略探析[J].教育研究,2014(4).
[4]刘佳.基于互联网+的绿色校园建设模型的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2).
[5]万梅芬.互联网十绿色校园文化建设探究[J].教育探索,2016(11).
作者:葛成莉 单位:兰州财经大学陇桥学院
第四篇:高校校园文化活动过程设计研究
摘要: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途径。以目标为导向,以价值为引领,探讨校园文化活动的设计理念和要素,以期进一步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育人实效。
关键词:校园文化活动;高校;设计
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校园文化活动作为校园文化的构成要素,既是校园文化建设本身的主要内容,也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关键途径。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因此,优秀的校园文化活动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校园文化活动的建设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科学合理的过程设计,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在内容上不偏离方向,实施过程更加有序,价值导向更加明确。
一、明确校园文化活动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在设计实施过程中应该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明确活动设计应当遵循的原则。1.目标取向原则。目标取向是指大学生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所要实现的目标和价值追求。设计校园文化活动,需要明确为什么开展、希望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取得什么样的收获,从而确立目标取向。这是大学生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前提。校园文化活动是帮助学生构建价值体系,对学生实现价值引领的大舞台,高校应坚持校园文化活动的价值导向,大学生也应充分明确组织和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目标。2.需求取向原则。需求取向原则主要是指设计活动时要充分考虑活动主体,即大学生成长发展的内在需求,从而尽可能地使校园文化活动得到活动主体的“认同”。在校园文化活动过程中,要依据活动主体需求,帮助大学生解决好他们关心的问题,关注学生成长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使参与者体会到活动的切身利益和重要价值,实现校园文化活动效益的最大化,使校园文化活动真正成为学生愿意参加、学生自己唱主角的活动。3.团队合作原则。校园文化活动绝大多数时候表现为集体或团队活动,以此培养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增强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提高大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校园文化活动的设计要体现整体性、协同性、系统性,要注重鼓励大学生在参与到校园文化活动中锻炼合作意识,培养大局观念和集体主义观念。4.安全可靠原则。校园文化活动过程中,要将参与者的安全摆在重要位置,确保校园文化活动的有序进行。要对不可抗力等因素或意外事件认真分析研判,提前制定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避免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情况的发生。因此,高校在组织校园文化活动,特别是群体性活动时,要将“安全第一”的观念贯穿始终,建立健全校园文化活动的安全保障机制。5.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是指校园文化活动应当具有长期性、发展性和创造性,能够形成文化积淀和文化传承,形成校园文化活动的品牌。可持续发展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精心选题,要根据教育要求,依据大学生的需求,科学设计校园文化活动;二是认真策划,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活动的组织实施做好规划;三是分步实施,本着先易后难、先急后缓原则,有步骤、分阶段地实施项目;四是推陈出新,坚持与时俱进的工作思路,及时总结校园文化活动的成功经验,宣传推广校园文化活动的先进典型,始终保持校园文化活动的生机与活力。
二、把握校园文化活动的设计流程
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在设计过程中要遵循规律、注意细节、规范流程。一般而言,校园文化活动设计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校园文化活动的目标。从管理学的角度看,组织或团队的目标具有独特的属性,因而在确立项目目标时,必须把握好活动目标的属性。活动实施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追求活动目标实现的过程。活动目标的表达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是战略目标,即校园文化活动建设的使命和意义;二是策略目标,是组织期望完成活动后所实现的“效益”;三是具体的活动目标,说明活动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成果,比如成本目标、进度目标和质量目标等。2.认识校园文化活动的环境。活动设计的开始,都应该对所处的客观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也是对活动成功的客观因素进行了解和分析的必要过程。同时,随着社会进步和高校发展,大学生的需求日益呈现多样化和个性化特点。活动设计者要准确把握活动对象的需求,要增强与活动对象的沟通,也需要全面了解活动对象所处的环境。3.选择校园文化活动的方式。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要符合活动目标、活动环境以及活动参与者的需求,采取“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组织形式,选择报告会、讲座、沙龙、知识竞赛、艺术展览、文艺汇演、网络话题讨论等不同的形式来开展。如十八大精神报告会、英模事迹宣讲等主题活动,多采用现场报告会的形式;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经典研读活动,则采用学生读书沙龙的形式,让参与者在研讨中思辨;少数民族文化节多采用展览、展演等形式,展示少数民族文化风貌。网络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和普及,进一步丰富了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如“为大学生年度人物点赞”、公益助跑、微电影、微摄影比赛等等。4.组建校园文化活动的项目团队。校园文化活动一般依托于学校、院系的党团组织、学生社团、学生会、班级等学生组织来实施。如果将一次校园文化活动看作“项目”,那么创建项目团队是保障活动开展的人力资源的重要一环。遴选和组建团队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一是成员应具备组织相关活动所必需的政治素质、基本知识和技能,二是成员应具备主人翁的精神和合作态度,三是要选择合适且管理能力较强者作为活动负责人,四是要重视组织队伍的建设,五是要充分沟通并选择简捷有效的沟通模式,六是要明确责任,建立合作型的项目团队。5.寻求校园文化活动所需的资源。资源既包括活动开展所必需的财力、物力、人力以及政策,涵盖了活动组织团队运作所必需的各方面条件。许多活动之所以无法正常进行或达成目标,很大一个问题就是在资源方面没有得到足够的支撑。因而,在活动设计阶段要充分注意寻求可得资源,量体裁衣、量力而行,保障活动的正常有序开展。比如,由学生社团举办校园歌手大赛,首先需要在学校层面获得主管部门的批准,取得政策支持;其次,活动经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比赛的规模,涉及场地、音响、灯光、宣传品等的质量,经费一般由学校划拨或由社会企业赞助;另外,参赛者的动员,也是决定比赛水平和活动效果的重要方面,以及评委和指导老师、活动组织人员、观众等人力资源,都属于筹办活动不可或缺的资源。6.制定校园文化活动的风险预案。制定风险预案的前提是进行风险识别,研判活动潜在风险,识别引起项目风险的主要因素,并对活动风险后果做出定性估计。活动风险识别中最重要的原则是通过分析和因素分解,把比较复杂的事物分解成一系列因素,并找出它们对于事物的影响、风险和大小。
三、优化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设计重点
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活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1.切实体现正确的价值导向。活动的主题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突显校园文化活动的思想引导力、理想感召力、精神凝聚力和道德规范力。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传统宝贵资源,符合历史传承与文化创新要求,大力营造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良好校园风气,形成学校以育人为本、教师以敬业为乐、学生以成才为志的优良校风。2.活动设计要体现系统性整体性。活动的策划要以战略眼光科学谋划,系统设计。在积极构建全过程、全方位、全员育人的良好格局目标下,推动形成校内各部门协同参与、支持配合的育人机制,建立健全校园文化建设的常态长效机制为目标,长期培育和凝练校园文化活动中的优秀品牌项目,体现示范性、推广性和可持续发展性。在政策、资金、人力上要有持续的保障和长期的投入,形成完善的保障机制。切实解决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开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加强各部门的配合与支持。同时要加强理论研究,注意提炼总结校园文化活动的品牌要素、内在蕴含、价值理念,并形成延续传承机制和成果展示平台,为不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撑。3.注重路径和载体的创新。要坚持与时俱进和创新精神,不断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载体和形式,充分发挥网络等新兴媒体的积极作用,建设好融思想性、导向性、服务性于一体的综合性校园网络平台,积极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应当紧扣当代大学生主体意识鲜明、热衷参与、注重表达的行为特点,与时俱进地开发网络平台,并有效利用新媒体平台。要始终坚持以广大青年学生喜闻乐见、乐于接受的方式方法逐渐深入,增强主流价值引导的教育效果。通过网络主题教育活动、优秀典型网络宣传等线上、线下联动,进一步扩大校园文化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4.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自身评判事物的价值标准和价值取向。在校园文化活动的设计和开展中,要注重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积极鼓励学生社团发挥团队特色、发挥动员优势,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活动引导学生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依托文学杂志社、青年科技协会、助学社、志愿者团队、文体协会等开展主题宣讲、研讨沙龙、文艺展演、文体竞赛、科技创新、志愿服务活动等,营造“人人皆是教育之人、时时皆是教育之机、处处皆是教育之地”的校园氛围。同时,学校应把握原则、搭建平台、配备资源、有效激励,通过提升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参与度,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实现。以活动立项的形式,由学生社团承担活动子项目的策划和组织,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力,也能使得活动形式更生动,活动内容更贴近广大学生。
作者:王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