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传承意义分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校园文化传承意义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校园文化传承意义分析

摘要:

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开展,文化建设逐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而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体,校园文化建设也显得尤为重要。其所承担的责任和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大。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内在需要,也是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高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校园文化内涵的分析,阐述了校园文化传承意义

关键词:

校园文化;建设;传承;意义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办学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套较为全面的在价值观和行为观方面的准则和习惯。校园文化一旦形成,就需要被全校师生员工共同遵守。校园文化建设包含了教育方针的制定、培养目标的确定、校风教风学风的树立、校园各项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和校园各项管理活动的辅助等多个方面的工作。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精神观念方面

即校园中遵守的价值观念,这是校园文化的主旨。包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建立以及各种道德观念的建立,主要通过校训、校风、教风和学风的树立表现出来。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有助于学生树立远大的抱负,对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二)规章制度方面

即校园内的各项规范章程和管理制度。规章制度不仅体现在校规校纪的遵守、工作条例的执行、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以及各种奖惩制度的设立,还体现在具有本校特色的风气习惯和礼节仪式的行为规范等方面。科学健全的管理规范是学校各项基础工作有条不紊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必要保障,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道德准则和严肃公正的纪律标准。

(三)物质设施方面

即校园文化的外在物质体现,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主要体现了学校的地域空间性和基础硬件设施配备。前者指的是学校的地理定位和统筹分布,后者指的是学校的建筑风格、教学设施、科学研究设备等。成熟完善的物质设施不但可以装点校园环境,起到加强校容校貌建设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创造出和谐美好的校园气氛,使全校师生员工的精神境界得到进一步提高。校园的整体形象得到了提升,随之而来的便是校园知名度和关注度的上升。

二、校园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在我国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对大学生来说,其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状态和道德水准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和影响,而此时就需要建设健康的校园文化,并充分发挥其引导和激励作用。校园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陶冶情操意义

校园文化具有独特的意识形态功能,主要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的树立、传统文化观念和创新文化观念的结合,以及各种价值观念的践行。这个功能促使其不断净化全校师生员工的精神世界,使师生在情感层面上达到共鸣,进而达到不断完善自身人格和品质的目的。另外,校园文化的熏陶功能还表现在优美整洁的校园环境和美好的校园氛围,这些都在无形之中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通过校园文化陶冶情操不是强制性的,而是在长期的学校教育和学校生活中经过耳濡目染的熏陶自发形成的。

(二)价值导向意义

校园文化可以引导师生树立科学健康的价值观,在价值取向方面充分发挥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念可以使学生在充分满足好奇心的同时,又能获取源源不断的知识。反之,错误的价值观念则会混淆学生的是非观。基于此,校园文化有必要充分发挥价值导向作用,帮助学生树立与时代同步的社会价值观念,引领学生与时俱进,从而更好地适应时展的节奏。

(三)教育和培育人才意义

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而学校的主要职责是教书育人。作为学校的基本组成部分,校园文化建设在这一方面承担着重大责任。定期举办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施展自我能力的平台,促进学生不断完善自我,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欲,进而培育出越来越多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人才。另一方面,校园文化的教育导向意义还体现在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这是学校发展和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必要保证。在这种道德准则和纪律标准的约束和指引下,教师和学生可以逐步形成自己的道德信仰、人生目标、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塑造自己的人格特征,确立自己的社会角色意识。校园文化的这种导向教育功能保证了高等学校办学的政治方向,保证了培养的人才为社会所需。

总之,在校园文化的熏陶下,学生不仅扩展了知识领域,增强了自身技能,更重要的是唤醒了集体意识和自我意识,构建了一整套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价值标准、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最终以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身份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作者:王瑛 单位:青海省职业教育公共实训中心筹建办公室

参考文献:

[1]赵中建.学校文化[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刘德宇.高校校园文化发展论[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4.

[3]孙庆珠.高校校园文化概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