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学生社团校园文化发展作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新形势下,学生社团已经日益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发展的有效载体和重要力量,做好对高校学生社团与校园文化建设的重新审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
学生社团;校园文化
1高校学生社团与校园文化
1.1学生社团
学生社团是学生基于各自专长爱好,在相关制度内自我教育、管理,开展相对自主、独立活动的群众性组织,是现阶段推动和深化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和重要力量。学生社团的主要特征:首先,从参与到活动过程呈包容开放性;其次,从内容到形式具有相对独立性;最后,参与主体对象具有自愿性、主动性。
1.2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以高校为主要空间,由高校师生共同创建的一种与社会、时代紧密相关的特定环境文化。本质是大学的核心精神,对高校师生、高校自身文化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推进作用。
2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推进中的作用
2.1学生社团是推进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平台
过去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基本是说教式,是学生处于从属地位的硬灌式教育,没有重视到隐形宣传教育的作用,淡化了文化的软渗入,未能起到很好效果。而通过学生社团活动,使学生有了注重自身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的方向;就校园文化而言,学生参加社团是自觉意志的体现,在社团活动中只要稍加外力渗入,学校文化就会顺势渗透到具体活动的策划、落实中,这样不仅有利于校园文化价值引导作用,稳定参与学生的思想动态,更有利于大学生健康稳定成长,促进校园文化推进。
2.2学生社团是营造和谐大学校园文化氛围的主力军
据统计,学生社团开展的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参与人数比重大,通常占到在校人数的2/3强、数量稳定在70个左右,在学生中积攒了相当的人气支持,这充分显示出学生社团对丰富、传承校园文化,营造和谐校园氛围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
2.3学生社团是大学生自身业务锻造、人格修为的试金场
作为第二课堂的有效延伸,学生社团把专业课堂中体现校园文化的求真务实态度、责任感意识和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到社团活动中,将隐形的校园文化以实际行为方式带入到现实社会中,强化了校园与社会的联系,为校园文化注入了更多元的时代音符,锻炼了学生的沟通协作创新能力,切实起到对个体的业务锻造、人格修为的试金石作用。
3学生社团的现状
3.1垂直管理上缺乏有效管理者
调查中发现,目前学生社团的管理者无非两种形式:一是直接或间接在校团委领导下开展工作;二是由各二级学院组织相关学生社团建设与运作。但无论哪种模式,都存在“管不了”或是“管不好”的现象,人力配备上难以专职化,无法更好地为学生社团的纵深发展以及社团的创新性提供持续支持。
3.2管理制度弱化,管理松散
(1)社团内部章程不完善或流于形式,缺乏有效监控。(2)社团成员的流动性大,造成学生社团活动在完整传承方面经常断裂,阻碍社团发展。(3)学生社团场地提供、经费来源方面难以有效保障。
3.3缺乏积极的激励机制
(1)指导教师方面,未将指导教师在学生社团发展方面的贡献作为其晋升等考核依据。(2)参与学生方面,仅给予一定精神鼓励或在相关的档案记录中进行归档备案。
3.4专业领域深度、广度上层次不高
目前高校学生社团活动大多停留在单纯活动组织上,形式化严重,内容单薄,为活动而活动,难以承接其专业延伸与拓展,更难进行校园文化深层次的积淀与传承。
3.5未能实现与社会、企业的有效对接
当前高校学生社团所进行的社团活动应激性太强,一般处于任务被动方,难发挥出长远目标的连续性,无从谈起与社会、市场相联系的对接。
4推进学生社团建设,促进校园文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4.1坚守一条准绳
高校要始终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条准绳,引领学生社团文化发展方向,凝神聚气,把学生社团建设成为推进校园文化发展的有力平台。
4.2健全学生社团可持续发展制度
4.2.1明确学生社团发展方向
坚持“开拓创新,立志成才”宗旨,以“立足校园、走向社会”为自身出发点与发展方向,引导学生将课堂业务学习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为实现个人价值开辟新途径,切实整体深化、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4.2.2完善学生社团制度建设
外围理顺学生社团的领导管理关系,内部建全和完善学生社团管理制度,建成校、院分级管理,规范宏观指导与调控,促进社团活动规范化,助力推进校园文化进程。
4.2.3切实提供学生社团的财力、物力、人力支持
学生社团究其根本仍是学生组织,需要校、院两级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同时为其工作开展提供必要的物力支持与相应的专业人员配备,为学生社团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盾支持。
4.3建立有效激励机制
4.3.1导师制激励
学生社团可持续发展,切实需要专业教师甚至教师团队予以指导。学校层面需要制定教师实际评聘相关政策,调动教师积极性,推进学生社团专业化纵深发展。
4.3.2学生层面激励机制
考虑学分认定,在常规评优中与综合考评并列考核,增强社团内附力,提高学生社团影响。另外,在有效监督下,可以考虑给予适当物质奖励。
4.4依托“互联网+”推进双线并进
互联网、智能手机等高科技技术、产品进入到我们生活方方面面,大学生已成为“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佼佼者,所以较之以往常规的“线下”社团活动,需要更多侧重以“线上”网络平台为主要活动场地,建立便捷、易传播的网络信息平台,提升社团学生的网络参与度,实现双线并进,拓展校园文化的影响力。
作者:李新纲 张艳 单位:青岛滨海学院 青岛黄海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宝玲.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学生社团的作用[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6).
[2]王凡.高校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3]代妮.论高校社团文化对大学生成长的作用[D].无锡:江南大学,2010.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5年度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课题《民办高校学生社团对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2015LX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