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校园文化论文(3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校园文化论文(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职校园文化论文(3篇)

第一篇: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方法探析

一、进一步明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刻内涵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根据《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包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重视和加强校风建设、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加强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等。一般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包括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环境文化建设、形象文化建设等,应注重办学理念、学术精神、规章制度、学风校风、校园环境等等要素的提升与优化。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还应该充分体现高职特色,融入职业文化。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职院校校

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2013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人才、文化传播的主要阵地,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中应发挥重要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对于提高师生的思想政治水平,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具有重要意义,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师生价值追求和精神境界的有效途径,是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精神文化建设

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认真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进”(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工作。将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作为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并积极在其他课程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着力向学生传授正确的认识论和科学的方法论。组织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主题系列活动。校园活动是建设和传播校园文化的有效载体,高职院校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充分利用团委、学生会、社团等学生活动组织,围绕24个字的内容,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特别是要加强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提高活动的质量,丰富活动的内容,创新活动的形式,重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切实让广大高职学生在活动中受教育、在活动中学知识、在活动中长才干,落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狠抓学风建设,提高学生文化素养。高职学生在学习习惯、学习方式等方面可能存在不足,自我约束能力相对本科生而言较差,或因高考失利等原因对学习失去信心,往往存在较为突出的学风问题。因而,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中,应该持之以恒地狠抓学风建设。加强习惯养成教育,规范学生行为,自觉做到遵纪守法,讲纪律、守规矩。教育和引导学生乐学求技、明礼修身、艰苦奋斗,努力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将职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该积极将企业文化、职业文化融入其中,进一步突出职业特色。从学生进校开始,在努力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自觉形成爱岗敬业的职业操守。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组织学生下企业实习实训,营造浓厚的职业氛围。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物质文化建设

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基础,高职院校应加快建设文化硬件,在校园环境、校园设施、校园景观、教学场所、活动场所等的规划和建设中,要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为师生提供优雅、舒适、方便的学习生活环境。特别是要将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做成宣传板、宣传栏、宣传标语等,做到校园全覆盖,师生员工走到哪里都可以看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先入眼再入心,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同时,要加强校园网络建设,推动数字化校园建设,开发网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新平台,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积极占领微博、微信、贴吧等新型宣传阵地,确保舆论导向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文化在校园文化中起保障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制度保障。高职院校应坚持依法治校,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纳入到校园文化的制度建设中,融入到制度的制定、完善以及落实中,使各项制度更加完善、更加定型,用制度规范民主管理、教育教学、师生日常行为、校园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同时,也应该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原则要求、方法措施、实施步骤等用制度的形式规范化,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升到制度约束的层面,促使师生员工自觉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和思想境界,进一步规范自身行为。强化制度的刚性执行,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营造尊崇制度、敬畏制度的良好氛围,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无视制度的行为。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保障

(一)加强顶层设计

高职院校应首先确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的建设思路。学校党政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中,不断加强顶层设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坚定发展路线,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以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严格落实国家和省相关要求,十分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党委中心组专题学习了系列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湖北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意见》等重要文件,学院党委制定并实施了《学院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意见》,大力推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明确了要建成以核心价值观为主旋律、具有学院特色的校园文化。

(二)健全领导机制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复杂性的工程,离不开有力的组织领导,高职院校应该建立和完善此项工作的领导机制。学校党委应该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全面主持和推进工作,将之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各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狠抓落实。相关单位(部门)应该密切配合、协同推进,确保人人知晓、人人参与,形成工作合力。

(三)狠抓队伍建设

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政治强、作风硬、素质高的师资队伍。特别是要提高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加强教师培训与管理,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和理论水平,促进教师大胆开展教学改革,适应新形势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常态,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同时,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遵守职业道德、严守职业规范,使教师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行者,做好学生表率,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四)完善考评机制

一是要改革师生考评机制,打破传统的评价方式,完善师德考评机制和学生综合考核机制,将师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评先评优的优先条件,加大道德素质考核的比重。二是要完善对校园文化建设情况的考评机制,根据高职院校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考评指标体系,形成师生、学校、社会多方参与的评价体系,评估一定时期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效与缺陷,总结经验、弥补不足,增强建设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五)加强舆论引导

要充分发挥校园网、广播、宣传栏、宣传板、校报、微信、微博、博客等新闻媒体的作用,使广大师生充分认识引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广泛宣传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取得的成效,宣传先进典型事迹,积极推广各高校、各单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新思路、新做法、新经验,在校园内进一步形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氛围,营造良好校园文化育人环境。

作者:胡莎 魏文静 单位: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高职院校人文课程教学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一、当前高职校园化建设面临的困境

(一)大学生缺乏人文素养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在校大学生只是注重学习专业知识,忽视了对人文知识的学习。比如对文学、历史、哲学、美术等的学习,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修养,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但是在高职院校的教育中,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量非常少,视野比较狭窄。

(二)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淡薄

社会公德意识是大学生基本的素养,属于精神层面。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在教学中,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和冲击。另外,高职院校一些大学生在企业单位实习时,他们的实践能力虽然很强,但缺乏一定的职业素养。

(三)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

在现今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整个社会盛行着一股功利主义和拜金主义,一些高职学生在这些不良社会思想的侵蚀下,只注重自身的利益和快乐,一味追求个人的成败、爱情婚姻的幸福,忽视了对社会的责任,缺乏服务社会、贡献国家的精神。这些大学生因为所学知识有限,视野有限,所以对社会的和谐、进步缺乏关心。另外,他们缺乏基础的法律知识,大学生处在这个敏感的年龄,又比较容易冲动,容易产生犯罪的行为,不利于社会和谐。

(四)校园中商业气息浓厚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校园文化的商业气息也比较浓厚,在整个校园里,产生了一些不良的思想,比如“拜金主义”、“权利至上”等错误思想。

二、人文课程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

(一)人文课程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基地

在高职院校的人文课堂中,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建设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建设校园文化时,应该借助一定的载体和平台,评价校园文化的建设,宣传校园文化的精神。因此,人文课程课堂就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基地,给校园文化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教师可以结合本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大力宣扬校园文化的精神,鼓励学生自觉投入到校园文化的建设活动中来,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形成具有特色的文化体系。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在人文课堂教学中,吸取人文精神,从而为建设校园文化做贡献。人文课程的内容非常丰富,其中人文精神不仅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还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成就感提高,也反映了人们的价值标准和思维方式。

(二)人文课程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风向标

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校园文化有着强大的社会功能,不仅可以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还可以优化社会的市场环境。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多元化的价值观念互相融合,大学生由于受到社会的影响,思想意志不坚定,导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缺乏基本的精神支撑,没有突出特色。传承校园文化,创建现代文明,这不仅是高校人文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在人文课程上,教师可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向学生传递民族精神和气节。人文课程作为传播社会文化和精神的主要阵地,不仅可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内涵,还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操。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高职校园建设面临的困境:大学生缺乏人文素养,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淡薄,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为此,应该以人文课程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人文课程课堂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基地,人文课程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风向标。

作者:冯晓芳 单位: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高职院校建设创业型校园文化内涵与途径

一、高职院校创业型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是高等教育的3大职能。高职教育兼具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职业性”和“实践性”正是高职校园文化区别于普通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特征[2]。高职院校中,创业型校园文化的内涵应该是对“职业性”和“实践性”的传承和发展。在建设创业型校园文化的过程中,不仅要有敢于怀疑、推动科学发展的创新精神,也要有践行真理、实现科研成果迅速产业化的创业精神;既要有兼容并包的开放精神,也要有坚持脚踏实地、勤于实践的实干精神;既要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也要有服务于校情、国情的科学理性。为了实现创业型校园文化的建设目标,首先必须明确其内涵构成,结合实际情况明确学校的基本任务,从而寻找其合理的建设途径。为此,本文结合高职教育及校园文化的双重限制,首先就高职院校创业型校园文化的内涵进行探讨,认为其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高职校园文化的内涵建设应该是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进行的创造和优化。对于创业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而言,其内涵建设实际上应该是在保持高职校园文化根本的基础上,坚持不偏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同时注重为校园文化注入新活力,例如创新校园文化载体或者赋予校园文化一种创造性的表现形式。结合高职院校原有的办学理念和专业特色,寻求与社会、与市场更为接轨的校园文化的展示途径,创造性地改进原有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模式。例如通过设计一整套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和教学计划改革,允许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实践性的创业尝试,并提供一系列相关的教学指导、教学评估、硬件设施等。必须明确的是,高职院校创业型文化的建设,根本上是为了满足建设具有时代特征、不断创新发展、充满生机活力的高职校园文化的要求,它既是学校自身为了谋求学生的素质提高和学校的特色发展开拓的道路,更是应对新媒体时代下教学模式改革的必然道路。创业型校园文化的建设鼓励师生实现学习、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强调师生的相互学习和相互成长。

(二)专业与职业、就业与创业相结合

高职教育的核心目的在于培养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又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应用型”、“技能型”高级技术人才。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职业性和实践性、专业与职业相结合始终作为主线贯穿全程,而在创业型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中,就业与创业相结合必然成为一种趋势。而这些离不开学生知识、技能、素质与能力的同步发展与提高。首先,要重视学生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培育和锻造,这是其成长成才的根本;其次,强调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通过校内外的综合实践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一方面提升学生在未来求职就业过程中的人力资本,另一方面也鼓励学生通过创业精神的培育掌握求职和工作的主动权。学生的成才不一定是创办企业,但是成才的学生一定可以创造性地开拓自己的事业。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应该重视将传统就业导向的课程设计逐渐转化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教学设计。例如教师摒弃传统依托于教材的课堂形式,将课堂内容内化之后进行模块化分割,以项目、任务的形式组建学生的学习团队,鼓励学生通过实践、互动、讨论的形式掌握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改革课程考核的目标和形式,以过程式的评估代替总结性的考试,鼓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将课堂中相对枯燥的理论和知识转化为具有现实意义和时代风格的观点和思考,形成一种符合学生个性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进行专业与职业、就业与创业的思考与展示,帮助学生将专业与未来的自我发展进行联系。创业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建设依托于一定的制度基础和物质环境,其中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和教学环节的重新设计必然成为一个重点,这并不受制于专业或学科的限制。创业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应该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和课程设计的总原则,贯穿在全部课堂的教学过程,通过教学氛围、教学环境设计、教学用具、教师授课等多个渠道的共同作用,最终把学生锻造成为高职院校的创业型人才。

(三)学校与企业、社会相结合

学校、企业与社会作为校园文化培育的重要环境因素,对于校园文化的内涵建设具备深远的影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构成尤其强调与校内外资源的合理整合,以开放包容的精神吸收各家所长,培育发展出自身特色。在高职院校创业型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注意学校、社会、企业三者的有机结合,充分挖掘学校、社会、企业三者的合作渠道与共赢模式,吸收优秀的社会文化和企业文化的精髓,夯实校园文化建设的制度基础和物质基础,培育出健康的高职院校创业型校园文化。创业型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是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进行整合和协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为教师团队的组建和培训提供多方位的支持。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因此,高职院校创业型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同时指明专业结构、课程设置、教育教学、师资队伍等方面如何进行调整或重构。专业是高职院校练习社会、服务社会的纽带,是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契合点,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内涵同时必须适应区域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调整,适应市场的需要。同时,创业型校园文化内涵必须鼓励一套成熟的校企合作模式规范和准则的建立和完善,促进地区产业发展导向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导向之间的协调和互动。同时通过高校直接选聘校外企业导师、校本培训、企业锻炼、教学技能竞赛等多途径培养校内专业教师,组建一批符合创业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内涵的师资团队和教学能手。

二、高职院校创业型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

美国学者伯顿•克拉克在《建立创业型大学:组织上转型的途径》中提出,一所大学要成为创业型大学必须具备5个基本要素:一是要有强有力的领导核心;二是要有拓宽的发展外围,包括有“从事知识转让、工业联系、知识产权开发、继续教育、资金筹集以至校友事务的专门的机构和以跨学科研究项目为重点的研究中心”;三是要有多元化的资金来源(包括政府预算、课题研究经费、工厂企业赞助、慈善基金会、知识财产的版税收入、校园服务的收入、学费以及校友集资等);四是要有激活的学术心脏地带(也有国内学者将其解读为强有力的学系);五是要形成一体化的创业文化。中国学者吴彬镪将创业型大学的内涵结构分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等4个维度。其中精神文化对应克拉克体系中的领导核心和学术心脏地带,制度文化指代的是克拉克定义中的“拓宽的发展外围”,物质文化强调的是多元化的资金来源,而行为文化呼应的正式一体化的创业文化。从校园文化的4个维度入手,笔者认为对于创业型高职院校而言,要紧紧围绕构建鲜明的创业文化这一核心特质,对自身校园文化的内涵结构进行重塑,从以下4个方面赋予其新的内容,从而进一步明确如何建设创业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

(一)培育勇于创新创业的精神文化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长期目标是创建校园文化品牌,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培育创新创业的精神文化作为核心任务,其实质在于结合时展的要求和学校的现状,通过建立具备自身特色和亮点的校园文化品牌,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师生发挥主人翁精神,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参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各项具体工作。只有在精神文化的和核心作用下,才可以发挥其他几个维度的积极作用。创业型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首先体现在学校的办学宗旨和办学理念上。创新创业的精神文化必须以凝练的语言体现在学校的主导文化中,同时渗透在学校的教学体系设计、学生活动建设、人才队伍组建的过程中,明确创新创业的精神文化成为校园的主导旋律,并通过文件、政策条例体现在学校的发展纲要等官方文件及一系列的对外宣传过程。

(二)树立激发创业活力的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的完善是保证高职院校正常教学秩序的重要前提,也是进行创业型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克拉克关于建设创业型大学的论述中提出,只有规范教学管理机制、教学运行机制、科研提升机制、人才激励和评价机制以及社会资源拓展机制等多方面,才能制定出符合高职院校创业人才成长规律的制度,树立一种制度文化的氛围,鼓励师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创新创业。如果说精神文化的培育是核心,那么制度文化的建设则成为校园文化的框架。一种激发创业活力的制度文化必须通过规范的体系得到保障,借鉴其他国家或高校的先进经验可以发现,创业型校园制度文化的建设首先必须设立主要的职能管理部门,赋予其职责和权利,同时规范其与原有学校各专业或其他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其次是组建结构清晰的人员团队,包括校内外创业导师、专兼职的教师团队等;再者必须建立合理规范的制度保障和经费保障,多管齐下,实现制度文化的长效化运营。

(三)构建培育创业思维的物质文化

如果说制度文化的构建是为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播撒创业种子,那么物质文化的培育是为了让创业种子生根发芽的沃土。物质文化包括校园环境建设、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校园网络建设等多方面。在创业型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在校园环境的方方面面渗透创业新闻、创业政策指引等,创造独具个性的高职院校创业型校园环境建设,同时确保师生的创业思维在便利的环境中得到开发。物质文化的建设需要综合校内各部门、各专业的力量进行设计。在创业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物质文化作为最直接、最形象的表达方式应该得到广泛的重视。学校各部门、各专业应该结合自身特色进行设计。例如对创业实践平台或创业孵化基地的设计、在图书馆开设创业人物展览,在学生宿舍可以专门设立创业精英宿舍,学校引进或设计学生的创业实践平台,同时不同专业根据自身的专业内容进行合理规划,定位自身创业文化的亮点和表现形式等。

(四)建设坚持创业实践的行为文化

创业型高职院校的行为文化是在前3种文化影响下形成的,旨在鼓励广大师生的创业活动由原来个体的自发行为转化为群体性的自觉行动,形成高职院校中人人关心创业、参与创业、乐于创业的良好氛围。行为文化的养成更多是鼓励学生将想法化为行动,培育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将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及综合素质转化为现实成果。行为文化的构建需要借助竞赛、社团活动等多种渠道加以强化和引导。借助校内外的创业竞赛平台,组建、培育师生的创业团队,使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得到成长和壮大。多种多样的社团活动特别是学生的模拟经营、跳蚤市场等,一方面促进学生做中学、学中做的能力,另一方面不断提升学校整体的创业实践能力,从中开发富有创业、具有前景的创业项目加以扶持,通过教师指导、进驻创业孵化基地等形式不断提升创业项目水平,从而形成坚持创业实践的行为文化。

三、高职院校创业型校园文化的建设路径

为探索切实有效的高职院校创业型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结合前文针对高职院校创业型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基本任务分析,本文借鉴校园文化的4个维度进行分析,探索高职院校创业型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

(一)重塑校园精神文化,明确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理念和目标

高职院校创业型校园文化既有导向功能,也有约束功能。重塑校园精神文化,将原本的校园文化与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精神及创业精神相结合,重新整合校园精神文化的基本内容。应该把培养学生成才与培养优秀的当代公民精神相融合,塑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求真务实为核心的科学精神,以崇尚自由民主为核心的人文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精神文化重塑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质疑精神、实践精神和创新意识。同时借助校园精神文化的塑造与现行的国家政策、地方政府方案相对接,形成有利于本校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理念和目标。

(二)完善校园制度文化,保障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方向

完善校园制度文化的作用是为了保障创业型人才的培养能够符合校园文化的既定目标,同时提升与创业型校园文化相配套的其他校园设施和建设。校园制度文化的完善主要从3个方面进行:首先是师资队伍。具有创业能力的学生培养要求一支有相关能力的教师队伍。学校应该选聘具有相关创业和实践工作背景的教师团队,同时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创业教育理论和方法的探讨;其次,在教学中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强调更多的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创建具有创新意义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鼓励学生成为课堂的设计者和主导者,教师成为协助者和支撑者;再者,尝试在校园管理体制上通过双学位、辅修和选修制度,破除学生的专业限制,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潜能和创造力。

(三)再造校园物质文化,丰富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途径

文化的传播需要借助物质载体。校园物质文化作为校园文化传播的载体,主要包括教学大楼、亭台楼阁、教研设施、雕塑壁画、花草树木等校园中看得见、摸得着的所有物质形态。创业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借助校园物质文化这一良好的平台,在校园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体现创业能力培养的目标、任务、内容和要求。例如借助校园广播、网络交流平台、宣传栏等途径,将创业教育的思想转化为全校师生员工的统一行动,搭建有利于创业能力培养的人文环境;或者借助学校的实习实践基地或创业孵化基地,为创业教育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实践平台,营造有利于学生自我展示和自我发挥的校园文化。

(四)引导校园行为文化,转化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成果

校园行为文化主要通过校园文化活动或社会实践活动展现出来。在高职院校创业型校园文化的培育过程中,校园行为文化作为最外层、最直接的表现形式,能够体现学生把创业精神和创业思维转化为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效果。创业不仅仅是创办企业或者开设公司,更多地是学生在日常生活或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实现一种创造性的思维和一种主人翁式的责任感。优秀的校园文化活动或社会实践活动必须作为创业教育的重要形式和有效补充进而引导创业型的校园行为文化,有助于在校内形成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良好氛围,师生之间化被动式的创业为主动式的创业,将创业精神内化为自身的行动导向和价值取向。

作者:倪斯铌 单位: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创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