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共建校园文化路径探索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校企共建校园文化路径探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校企共建校园文化路径探索

一、文化冲突:校企共建校园文化的“拦路虎”

1.校企文化在目标追求上存有冲突。

作为教育组织的高职院校,最终的“出口”是“人”或“人才”,这就要求校园文化为“人”服务,营造育人氛围,把人的成长当做终极追求;作为经济组织的企业,最终的“出口”是“产品”,怎样确保“产品”的质量就成为企业在构建文化时必须面对的重要抉择,通过文化影响员工,进而生产出符合要求的产品。其次,价值观方面的冲突一直存在。校园文化关注人才培养,企业文化追求经济效益,两者的差距也就导致了冲突的存在。

2.理念的冲突影响更甚。

高职院校重在教育,教育属于公益范畴,不会将效益放在首要考虑的位置,其文化也就必然带有“纯粹”的意味;企业是逐利组织,实现效益最大化成为其无可争辩且无需指责的动力,其文化必然更多带有“金钱”味道在其中,是为“利益”而建设的文化。

3.过程的冲突也蕴藏其中。

校园文化的建设就是要通过物质的建设、精神的宣贯、制度的规范来影响学生的行为,强调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企业产品的生产也需要一个过程,企业关注每一阶段产品的状况,并且每一阶段的产品是可以通过预先设定的程序来控制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时候就不可避免来适应该产品生产的过程特征。因此,从上述四方面可以看出,校企之间的文化冲突客观存在,如果不能有效引导,将极大地阻碍校企文化共建的进程。

二、校企共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路径的应然分析

1.校企共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当然之选。

首先,高职办学特色的形成需要校企共建。在当今语境下,高职院校不论文化建设还是专业、课程、师资建设的特色应当是建立在背后所依托的行业企业特色上。脱离行业企业独立建设文化、专业等,高职院校是不能展现出其特色来。其次,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校企共建。顶岗实习的过程就是作为“准职业人”的学生提前感知企业规章制度、行为规范的过程,也是接受企业文化熏陶的过程,唯有如此,才能缩短从学生到员工的距离。再次,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需要校企共建。高职院校作为高等院校的组成部分也承载了社会服务的职能,为行业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开展技术攻关、指导是社会服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优秀人才也是社会服务的表现。在校企共建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弄清楚企业需要什么,高职院校应该做些什么。最后,育人使命的实现需要校企共建。适应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现实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使命所在。校企共建既能营造这样的文化氛围,又能带来行业企业的新工艺、新技术,使高职院校的理论与企业的实践完美结合。文化具有育人功能,其育人功能正是在上述校企四方面的共建过程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强调校企共建,就是职业教育“职业性”的典型落实,也是协同育人理念的实践映照。

2.产教融合: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方向。

职业教育之所以如此重视产教融合,在于产教融合的核心思想在于产教一体、校企互动。实现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过程与行业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对接,成为有机整体。深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所提出来的“五个对接”即是产教融合的具体体现。由此可见,高职院校的建设、发展必须紧跟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大势,从自身内部体制机制改革入手,建立起适应时展要求和经济转型升级所需的运行模式,而其中,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也必然要顺应这种潮流,以产教融合作为建设的根本方向。这也是高职院校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应有之举。实现职业教育的“五个对接”,进而达到产教融合,关键在于职业院校应形成一种文化氛围,一种关注行业企业发展动态、主动适应行业企业发展要求、保持职业教育发展步伐与行业企业生产变革过程协同一致的文化自觉,该种意识的形成过程必然是在校企双方有关人员的反复沟通、交流过程中实现的,是在双方围绕职业教育育人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的有机对接中产生的。高职院校主动融入行业企业文化元素,构建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既是育人过程又是培养文化自觉的过程。

3.文化交融: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平台。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必然是和企业文化相互碰撞、交织、融合的过程。高职院校所要做的就是努力去建设好促进校企间文化交融的基础平台,推动交融的进程。从当前职业院校实践效果来看,以下三种方式不失为校企间文化交融的成功典范:第一,以职业院校企业行为契机,主动深入了解、感知企业文化。职业院校企业行是摸清用人单位人才需求,拓宽校企合作领域,建立校企紧密型合作关系的有益探索。通过职业院校企业行可以实现掌握企业对职业教育人才需求情况,探索建立校企紧密合作机制,拓宽职业院校服务领域,推荐毕业生顺利就业的目的。这是职业院校教师实地感知企业文化氛围的大好时机,也是以后实现“企为校用”的开端。第二,以企业文化校园行为依托,积极学习、领悟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校园行是另一种形式的“引企入校”,是通过一定载体和方式介绍、宣传、推介企业文化的活动。高职学生入学之初即可以邀请来自行业企业一线的能工巧匠或管理技术人员以讲座、见面会、交流会等形式讲解企业精神、理念和价值。学生就读期间,高职院校既可以聘请企业人员开设企业文化课程,也可以借助图书馆开设“企业文化专栏”,推荐专门书籍、制作专门展板、设计专题海报来扩大企业文化影响。第三,以“双基地”建设为载体,亲身践行企业文化。所谓“双基地”就是由学院探索形成的“双挂牌、双基地”,即企业在学院挂牌成立人才培养基地和员工培训基地,学院在企业挂牌成立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双基地”促成了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的利益共同体目标,也是两种文化交融的最好载体,就高职院校来讲,其学生以准“职业人”身份来到企业实训,就是亲临一线感知和践行企业文化的最好诠释。

4.管理互通: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

首先要求高职院校合理吸收企业的管理意识和管理理念。企业文化是其生产文化的一种积淀,企业对生产过程的一丝不苟、对企业工艺的精益求精、对企业产品的苛刻要求所反映出来的企业文化完全可以被高职院校所吸纳,毕竟高职院校肩负的人才培养过程也需要我们的管理者具有这样的理念和意识。其次要求高职院校与企业家交朋友,打破体制桎梏,聘请企业家全职或兼职担当院系主任,近距离推动管理互通。聘用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它可以带给我们不一样的理念冲击和教育教学效果。与企业家交朋友、聘请企业家担当院系主任就是校企深度融合的过程,也是借助企业资源发展的过程,还是校园文化呈现行业特色的过程。最后,要求高职院校构建灵活多样的人才流通和聘用体系,打通企业能工巧匠、工程技术人员来校任教,院校专业教师赶赴企业挂职锻炼的用人渠道,解决诸如企业人员职称评定、院校人员单独考核问题,在这种自由流通的用人机制里,学生将获得最大的收益,他们能感受来自一线的最真实的技能要求,院校将收获最强的师资队伍,企业也能培训员工,建立稳定的人才培养基地。可以说校企间的管理互通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更多的参考,是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有力举措。

作者:夏勇子 单位: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