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民办高职校园文化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民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最主要特点集
中于“民办”“职业性”与“一切以学生为中心”民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在民办高职院校特定环境下,以高职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建设为主要空间,涵盖高职院校领导和教职员工,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它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亚文化”,是社会文化作用于学生的“中介”,也是民办高职院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和不竭动力,是学校的精神和灵魂。民办高职院校应市场需求而生,学生高考分数较低,动手能力强于动脑能力,且学校需自筹办学经费,其生存与发展和生源密切相关,受就业市场的影响程度远远高于公办高职院校,但同样也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管辖,承担大学的育人职责。因此民办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既有公办院校校园文化的基础和优势,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民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最主要的特点都集中于“民办”“职业性”与“一切以学生为中心”。
(二)新媒体在民办高职院校中可以发挥独特功能
新媒体所提供的海量的资源、开放的环境、即时多样化的互动方式,都深受高校师生喜爱与追捧,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呈现出多样性、自主性、动态性和交互性等新的特点。在民办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新媒体可以发挥独特功能。第一,新媒体可以在不花钱的基础上拓展校园文化载体。新媒体改变了传统的文体活动、社会实践和理论学习的形式,可以增加更新潮实用的沟通方式,例如微博、微信、QQ、校园贴吧、论坛、校长信箱等,实现师生之间更为平等、广泛、深入、实时的交流。第二,新媒体可以促进校园文化内容的创新。高校师生可以通过新媒体同时承担信息的者与接受者的双重角色,尤其是对于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没有歧视的空间,可以尽情展示自己的个性与才华,并通过别人的评价与交流,刺激自己的创作灵感,有利于形成原创的、创新的校园文化内容。第三,新媒体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它把课堂上的枯燥理论转化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媒体内容,把课堂授课转化为平等的互动交流,把团体教学转变为个性化教育,营造健康向上、活泼生动的校园文化氛围,真正做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第四,新媒体有助于更快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尤其是在民办高职院校当中,新媒体是最便捷的传播工具,能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效益,助推校企合作、形象宣传、专业建设等的品牌成效显著。
二、新媒体在民办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为深入了解新媒体在民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现状,我在武汉商贸职业学院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本次调查通过网络共发出问卷169份,回收有效问卷169份,调查对象为武汉商贸职业学院在校的教职工与大一、大二、大三学生,范围涉及全校各个学院与部门。
(一)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新媒体在民办高职当中使用者众多,但用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利用度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以武汉商贸职业学院为例,在校师生达1万余人,目前,学校、学院、各级学生组织共开通新浪官方认证微博50多个,比较有名气的主要有“@武汉商贸职业学院每日一拍”和“@青春商贸”,再加上学校大部分师生开通的个人微博,武汉商贸职业学院多级别、多层次的“微博矩阵”已经基本成型。随后,“武汉商贸职业学院”微信平台正式开通,由武汉商贸职业学院网络中心负责运营,直接与学校10多个官方网站链接推送,自动更新。在武汉商贸职业学院使用频率最高的新媒体依次是QQ、微博、微信、百度贴吧,使用者主要为35岁以下的师生群体,大部分为女性,使用时间集中于下午和晚上,平时上网最主要在于朋友联络和获取或工作或学习事务通知,其次是获取时事类新闻,以及体育娱乐信息。从信息获取来源调查,校园内最新资讯主要还是来自于学校及学院各大网站、微博、身边人的口头描述、贴吧、学校新闻网等渠道,其中除人际传播外,其他都可以由学校控制信息源。主流信息与文化可以由学校引导。73.37%的被访者认为微博、微信、互联网等新媒体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便利,72.19%的受访者认为新媒体可以很好地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25.44%的受访者也同意新媒体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85.8%的受访者同意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放在新媒体的运用上,86.39%的受访者会关注学校、学院等下属组织开通的官方网站和官方微博等。59.76%的受访者表示,运用新媒体参与一些群体性的讨论或是关注新媒体为载体的活动,更多的还是看信息群体是否能吸引他,36.09%的受访者很愿意参加这种新媒体活动,53.25%的受访者很乐意在新媒体平台上但当校园文化的传播者,只有4.73%的受访者不太愿意,而42.01%的受访者愿意视情况而定,至少对使用新媒体传播校园文化并不抗拒。
(二)经过调查采访发现,民办高职院校在新媒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新媒体内容更新不及时。在民办高职中,新媒体平台都已经基本建成,但是更新情况不容乐观。已建好的网站与官方微博的内容更新具有随意性,不能形成固定时间与固定人员,有时大量更新,有时却一个星期也不见动静,内容更新也缺乏新意,既不能体现本单位特色,又不能吸引更多关注,并未达到宣传效果。二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联动缺失。传统媒体如校报、校园广播、LED屏幕、各种宣传橱窗和校园电视,但是校报更新时间慢,广播内容与宣传橱窗内容不能及时与新媒体内容保持一致基调,各自为政,不能发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联动作用,宣传效果大打折扣。三是缺乏有影响力的意见领袖的引导。59.76%的受访者表示,运用新媒体参与一些群体性的讨论或是关注新媒体为载体的活动,更多的还是看信息群体是否能吸引他。从其他学校的情况来看,党委书记和校长都有人人网、新浪微博的官方认证账号,并固定时间与访客互动,因而形成了固定的粉丝群与访问量,并由于校友效应在不断扩大影响力。而在我校,目前还没有开通固定的校领导直接和师生对话的新媒体平台。四是线上线下活动的联动不及时。据调查显示,只有15.98%的受访者每天上网时间在2小时以下,大多数都是2-4小时,每天上网时长在5小时以上的占27.22%。很多在线上活跃的学生更多时间泡在网上,在现实生活中并不积极主动。而很多线上很热门的文化活动都并没有转化为线下的实体活动,因此影响力大打折扣,文化品牌的塑造效应也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三、利用新媒体推进民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校园文化是学校个性品格和精神风貌的重要标志,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媒体的风靡在民办高职院校已经是大势所趋,在激烈的生源市场竞争中,具有文化软实力、能更好地展现自己的学校才能吸引到更多更优质的学生加入。如何利用新媒体来推进民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已经是热门课题。我主要结合武汉商贸职业学院的实际情况,提出几条有效途径。
(一)开发建设各种新媒体平台,整合校园新媒体资源
2012年以来,我国新媒体的发展呈现出新的态势,微信融合了手机与QQ通讯的双重优势,呈爆发式增长,微博成为表达民意、反映舆情的重要渠道,3G网络和智能手机使移动化发展态势突出,“人随网走”已经发展成为“网随人走”。各学院、各部门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和官方微信,再自建校园社区与交流平台,建立属于自己校园的即时通信工具,开发相关APP,如此,所有的官方微博、微信、网站齐聚校园社区与交流平台,师生可以用最少流量、最少时间获得最多信息,极大地方便了师生,也最快地展现了自己的文化。
(二)内容建设必须以学生为本,突出体现时代特色
根据调查结果,在民办高职院校中,新媒体的使用者以大专学生为主,不管是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角度来说,还是从校园文化建设主体来说,或者是新媒体特点来说,利用新媒体来促进民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就必须坚持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校园文化建设与新媒体传播的内容必须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从学生成长成才的角度出发,、传播学生易于接受的信息。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动手能力较强、家境较为宽松、形象思维能力强于逻辑思维能力、自制力较差、自卑心理比较严重等特点具有普遍性。因此,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都要弘扬主流文化,更注重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树立榜样典型,及时沟通与发现学生的各种需求,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传播正能量,鼓励学生积极进取。官方微博可及时公布校史馆、图书馆等建设状况和使用方式,生动展现学校建筑风貌、校园美景,传递办学历史和人文情怀,激发师生校友对母校的热爱之情。通过微信公共平台,开展推荐经典书目等学习栏目,提倡健康心理、励志向上的和谐校园生活。共青团微博客通过校园活动、晚会现场直播等,注重内容深度,传递出独具特色的现场感,加强师生与学校的存在感、参与感和亲近感。
(三)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联动建设
目前,校园网上已经可以链接学校官方微博和微信,但也只局限于一个微博和微信,而联动的方式不能仅仅是微博和微信单纯地复制校园网的链接,微博、微信平台应该将报纸、校园网、人文讲坛、主题活动等内容进行凝练与集纳。各种媒体产品可以灵活组合,各媒体内容可以更加方便地实现相互嵌入与联动。
(四)促进线上与线下联动的渠道联动
一方面,以微博等新媒体为线上支持,对魅力人文讲座、各种专业竞赛、各类艺术节、文艺演出、社团活动等线下活动进行直播,并在现场建立“微博墙”,实现时时互动交流;另一方面,将学校举办的一些活动,例如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论文征集、党员先锋工程活动、专业介绍等进行微博、微信宣传,将内容转化成微博、微信语言,以生动活泼的方式提升知名度,也是促进线上线下活动的有力举措。
(五)塑造校园意见领袖,实现无障碍沟通
要积极参与新媒体建设,除了构建学校官方、共青团体系、学生会、社团等组织的平台,如微博、微信、QQ空间、虚拟工作室等体系之外,最重要也最有影响力的一些天然意见领袖也应该成立自己的媒体平台,如校党委书记、校长、院长、党总支书记、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知名教授、辅导员、班主任等,学校应该设计一个自己的平台,整合这些意见领袖的媒体平台,集中管理,形成宣传合力,才能构建全方位、立体型的文化渲染平台。
(六)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组建新媒体文化建设工作的专门队伍
人才是利用新媒体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要素,新媒体的建设既需要管理与技术人才,又需要写作人才。首先必须组建一支由精兵强将组成的网络文化建设的专门队伍,辅之以有效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保证队伍的稳定性与先进性,能够加强各部门和学院间的协调有序的工作。同时,必须提高指导教师的水平,及时开展业务工作培训,根据新情况新任务随时召开专题研讨,以提高工作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在网络条件下,大学生一改以往的单一被动形象,既是校园文化建设中受教育者,同时又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建设者。因此,要不断吸收有能力、肯奉献的学生加入网络文化建设队伍,定期组织专业思想理论与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与业务能力,保证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快速成长成才。
四、总结
重视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和开展文化体制改革、发展与繁荣的紧迫性,在新媒体时代利用各种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联动,整合媒体资源,结合线下活动,不断开创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局面,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创新的精神加强新媒体应用与管理,扎实做好校园文化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是民办院校在校园文化品牌建设中后来居上的最大捷径。
作者:邓翠平 单位:武汉商贸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