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创新项目培育及其价值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校园文化创新项目培育及其价值,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校园文化创新项目培育及其价值

一、“校园文化创新”要自发自觉实践文化育人功能

一是把民族文化与地域文化交相融合。高校文化育人的核心是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并以此武装和教育大学生。湛江师范学院在办学实践过程中,把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学校文化育人的思想基础和文化底蕴,这是传统文化在学校的传承与发展。它作为一所历史悠久的省属师范院校,把湛江地方文化所具有的地域性、独特性和亲和力,融入到学校的办学理念之中。特别是富有地方特色和校本特色的雷阳文化,对提炼形成“崇德、博雅、弘志、信勇”的校训精神具有现实的意义,对学生的思想引导、情感熏陶、境界提升和人格塑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二是将地域文化贯穿于文化育人的全过程。高校在文化传承创新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充分挖掘、利用优秀的文化资源来教育影响学生是高校办学育人的根本使命。湛江师范学院通过对地域文化和具有校本特色的雷阳文化的传播继承,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这种功能既能体现在课堂内的教学活动中,又能体现在隐形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之中。地域文化的滋养,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法纪观念、集体意识和理性思维,有利于理想人格的形成;另一方面保障了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有序和高质量开展,促进了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在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下,把既有地域文化精神又有校本文化特色的雷阳文化保留和传承下去,为的是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将雷阳文化辐射开来,发扬光大,成为引领当下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三是推进文化认知与文化实践相互作用。文化育人不等于理论知识的强行灌输,而是要将理论知识融入到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之中,通过潜移默化内化为学生的文化自觉行为。湛江师范学院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来传播文化,影响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通过把文化意识与文化实践进行紧密衔接,促使学生对自身获取知识的总体认知、理想追求和价值取向等都进行了充分的“内化”和“主体化”,从而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的文化心理、文化人格和德行操守。如开展的榜样湛师、开心广场、“爱我湛江”历史知识服务等形式多样的品牌文化活动,都尽可能地在活动的内容上紧扣雷阳文化内涵,凸显雷阳文化特质,通过积极提炼雷阳文化中的修身理念,形成富有特色的“德育重在自治”的教育模式;通过结合专业特色开展的数学文化节、IT科技节、生命科技节等专业文化节,以及举办雷阳文化大讲坛、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等,进一步用雷阳文化影响和教育学生健康成长。

二、“校园文化创新”要传承优秀历史文化

“校园文化创新”项目培育要以延续经典为突破口,重塑“近悦远来”的校园文化软实力。传承优秀历史文化是高校的基本职能和重要使命,它既是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积累与发展的成果。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文化层面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观念上,民族智慧与当代高等教育的结合;二是在高等教育本身,传统文化与当代高等教育的融合。高校既要努力传承、弘扬主流价值观,又要根据时代需要创新价值观念,塑造新价值。历史文化传承创新,最根本的是延续经典、打造精品,将优秀历史文化不断传承并发扬光大。高校强调“校园文化创新”要遵循三项原则:一是要实现高校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在校园文化实践中,要结合办学实际,充分吸收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摒除传统文化的消极因素,以更好地适应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二是积极探索形成多种文化交融发展的新模式。高校要有兼容并蓄的广阔胸怀和视野,要有选择性地吸收来自不同行业和不同国度的优秀文化,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进一步充实完善、创新校园文化建设体系;三是从更高的层面上引领社会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着力打造彰显时代特征、契合时代需求的优秀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校园文化创新只有紧跟时代步伐,才能常变常新和保持蓬勃生机,才能成为社会文化进步的助推器。高校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将使大学生在学习知识和自我追求真理的过程中,逐步增强自身创造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湛江师范学院按照尊重历史传统,着眼未来发展的思路,努力营造多种多样的富有教育性的文化氛围。在有形的校园物质环境和无形的人文环境中,增添优秀历史文化和主流价值文化,比如建设古榕广场、百年师范纪念塔等。从而在适应社会的需求,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针对性实践活动,从而使师范院校的毕业生不仅是优秀历史文化传承者,还是引领社会文化的中坚力量。

三、“校园文化创新”要注重核心价值观的引导

“校园文化创新”项目培育的另一个重点是引领核心价值观。高校在推进“校园文化创新”过程中,应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扣时代步伐,充分发挥对新时代、新思想的引领作用,决定高校人才培养的价值走向,决定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高校的文化创新从一开始就带有鲜明的社会性,是引领社会思潮和文明进程的强劲动力。尊重差异、展示个性、促进融合,能够将不同文化置身于同一平台进行共同发展。在当今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的情况下,高校以学术交流、合作办学等独特的方式,主动肩负起国际交流的任务与职能,架起了国际交流的桥梁纽带,致力于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致力于增进异质文化的相互认同。湛江师范学院着力强化校园人文精神的培育。通过加强对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建设,以及提升广大师生员工的人文素养等一系列举措,推广人文精神,推进包括人文社会科学和文化素质教育的特色发展和高水平建设。一方面,学校坚持规划先行、遵循规律。把“校园文化创新”项目培育作为学校教育事业的重要组织部分,纳入学校整体事业发展规划与年度工作计划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与其他重点工作统筹规划、统筹部署、统筹落实,特别在机构设置、经费投入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坚持突出重点,充分发挥学术骨干、教学名师和先进典型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引领导作用,充分发挥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哲学和社会科学教师的带动作用;结合学校实践,组织编写了由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湛江师范学院党建工作研究丛书》,把党建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织部分。另一方面,学校坚持创新机制、拓展途径。成立处级建制的通识教育中心等机构,通过通识教育课程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统筹以培育人才为核心的文化传播与交流,在校园文化实践中着力突出多学科的交叉及品位层次的有效提升。进一步整合学校现有的文化艺术资源,集聚社会优秀的文化艺术力量,吸引社会文化艺术领域的学者、专家参与学校文化建设,关注与回应随着国家和社会的不断进步而产生的文化需求,探索与地方文化联动协作、资源互补、形成合力的校园文化建设机制,积极把自身的办学优势转化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传播先进文化理念的优势,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引领、创新先进文化的重要场所。

四、“校园文化创新”要完善文化建设体系

“校园文化创新”项目培育的关键环节是高校的文化体系建设。高校要研究制定“校园文化创新”项目培育工程的谋篇布局,制定整体实施方案,做好顶层设计,分步推进,全面建设,为学校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和基本保障。一是培育校园人文精神品格。结合学校的文化积淀和特色,总结凝练出师生员工认同的人文精神、办学理念,以及校训、校风、学风等校本核心价值体系,并从弘扬办学理念、遵循校训精神、重视校风学风建设等方面,提出校园人文精神建设的目标和要求。努力将富有内涵的人文精神内化为师生的情感意志与学校的精神脉络,以此彰显学校的文化底蕴及创新特质,使人文精神品格成为广大师生提升凝聚力、创造力和生命力的深层次动力源泉,实现大学文化的自觉提升,完成大学文化育人的根本任务。二是培育校园管理制度规范。夯实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的制度基础,建立健全教师师德规范、管理人员行为操守、学生行为道德规范等规章制度。通过研究制定学校章程、加强教职员工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等,推进学校各项制度的执行落实。特别是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学校坚持以转变作风为根本目的,不断推进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种规章制度建设,使学校的管理工作逐步迈向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为校园文化的管理创新提供了保障和支撑。三是培育校园日常行为文化魅力。通过不断拓展提升师生员工素质和能力的校园行为文化模式,积极组织不同类型的专题教育活动。通过学校机关党委,在管理干部中广泛开展“务实垂范”的专题活动;通过人事和工会部门,在教师中组织开展“师德教育创新”的专题活动;通过学生处和团委,在学生中组织开展“尊师勤学”的专题活动;通过后勤产业处,在后勤职工中组织开展“优质服务”的专题活动;通过离退休办和关工委,在离退休教工中组织开展“老有所为”的专题活动。以上这些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参与广泛的系列专题活动,反映了广大师生员工良好的精神面貌、行为操守与和谐关系。搭建“知行合一、鼓励创新”校园文化传播平台,进一步打造文化育人环境与强化实践氛围的培育;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示范作用,进一步找准创先争优活动与文化建设的结合点,不断在创先争优中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和形式,凝练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和品牌。

作者:梁英 单位:湛江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