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耗散结构理论下的校园文化系统,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1、开放性是系统运作的前提条件。
在开放的系统中,熵的变化ds是由des和dis共同组成的(ds=des+dis),其中des是系统与外界环境相交换的熵(des<0),dis是系统内部运动而产生的熵(dis>0)。整个系统的发展,需要始终从外界吸收负熵流,以抵消系统内部熵的增加,只要这个负熵足够强,在抵消了系统熵增加之后,才能够使系统的总熵ds减少,系统进入相对的有序状态,形成耗散结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系统是建立在区域、社会文化大环境系统中,它通过自身的信息渠道和反馈机制不断使外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负熵流与内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熵流相遇,形成ds总熵流,使自身不断进行自我调节。因此,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系统开放的程度直接决定信息负熵流量的大小,信息负熵流量的大小又决定着系统总熵流,最终决定着系统的进化程度。因此,一个高效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系统,保持和持续其自身系统内各要素子系统的发展性和先进性,就必须充分开放。简言之,就是只有通过开放的文化环境,系统内部各要素子系统才能进行比较和借鉴,在比较和借鉴中,才能找出差距、选准目标、不断进化、获得发展。
2、非平衡性是系统的有序之源。
普利高津认为,开放的系统只是耗散结构形成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他指出:“一个开放的系统并没有充分的条件保证出现这种结构”。耗散结构只有在系统保持“远离平衡”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出现。“非平衡是有序之源”这是普利高津研究问题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因为当系统处在平衡或趋于稳定的状态时,整个系统的发展是趋于无序和平衡的,小幅度的涨落和细微的变化很难动摇整个系统的趋势,所以系统不可能出现新的有序结构。只有当系统在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发展时,一旦外界接触系统,系统就会通过涨落或突变,形成稳定且有序的新结构。根据这一原理,一个具有内动力和充满活力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系统必然是一个存在差异的、非均匀的、非平衡的动态系统。也就是说正是这种非平衡才使系统产生和具备与外界进行交换的势能与需求。
3、非线性是系统的有序动力。
复杂系统内部要素的非线性作用,是推动系统向有序发展的内部动力,也是形成耗散结构的重要机理和必要条件。这种非线性相互作用能使系统各要素间产生协同作用和相干效用,从而使系统由混沌无序变为井然有序。所谓的“非线性”作用,是指复杂系统中要素间存在的相互作用方式,它具有独立的相干性、时间的不匀称性和多体的不对称性等特点,所以它不能简单地进行数量上的叠加,而是随时间、地点和条件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相互作用方式和不同的效应,形成对象之间支配与从属、催化与被催化、控制与反控制等多位关系。
4、随机涨落是系统有序的决定因素。
耗散结构中“涨落有序”的观点强调,只有在非平衡的系统中具备形成有序结构的客观条件以后,涨落变化才能够实现某种有序、能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系统中的涨落,其实就是校园内外部文化信息熵流,二者在系统稳定演化中不断的相互抵消着。但当系统处在发生质量转变的临界点时,就需要一种巨涨落来促使系统转变成一个新的有序结构,否则系统将处于“死”结。这种巨涨落可以是一条重要的信息、一项重要的校园活动、一个重大的文化制度或一种文化政策的改变等等,都有可能成为系统的关键点和转折点。因此,积极的掌握涨落的规律,适当的人为与自发相结合创造涨落条件,在系统接近临界点时,促使和扩大某种涨落、有意识的使系统发生暂时的失稳将对结构质变起决定作用。应用系统科学中的耗散结构原理,考察和研究的系统的开放性、非平衡性、非线性和涨落现象,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系统构建成一个开放的、非线性的、非平衡状态的动态文化子系统,以使其在社会文化大系统中,通过文化软实力的导向与渗透功能,作用于系统各个子系统的要素中调解其结构模式,依据外部文化生态环境的变化而进行自我调节,不断进化和发展,实现系统对文化的自发整合,使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系统中各要素和的相互联系与作用,以达到最大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力,将整个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系统相结合,同生发展。
作者:张玥 单位: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