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校园网络文化生态系统的构建和设计,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校园网络文化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文献分析法以及对西藏大学学生问卷调查和分析,较深入地了解了西藏大学校园网络文化发展现状及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影响,提出打造校园网络文化生态系统的构思。营造高校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校园网络文化;大学生;校园文化;互联网;氛围
0引言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网络已成为真实世界之外的另一大社会体系。大学生作为网络中最活跃群体,享受着互联网带来的各种便利,但也深受网络中腐朽信息的侵蚀。本文以西藏大学为例,结合网络多样化与多元化的特点,研究西藏大学校园网络文化现状,进而提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发展对策及建议。
1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1.1网络文化的特点
网络已经成为普通大众一个虚拟的活动空间,同时也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它的继承性、非中心性、开放性、多变性、及时性、反理性特征决定了网络文化发展方向的不可控[1]。网络文化内容丰富多样、种类繁多,即有积极文化又包含消极的、低俗的文化。大学生主要通过手机、电脑等工具访问网络,但并没有树立起一个正确的网络文化观,往往会导致其留恋于虚拟世界带来暂时的精神享受。而大学生还处于心智发育由幼稚到成熟的过渡期,网络文化的倾泻式严重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判断,严重影响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
1.2校园文化的内涵
中华文化传承五千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校园文化更是独树一帜。伟大的教育学家孔子,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便对校园文化的发展提出了要求,即“仁学”思想。要求我们学会做人、学会创新、学会宽恕[2]。校园文化具有青春活力,它不仅仅包含学校办学至今积淀的独特的文化魅力,更多的是其在发展过程中融入的新元素,形成的符合高校师生大众化的审美观念,例如与优秀的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的融合发展。校园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校园文化是在社会变革中发展的,在发展中有创新。
1.3校园网络文化发展的方向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对校园文化产生强烈的冲击,迫使校园文化不得不去改变传统的生存模式。但在互联网面前,校园文化略显无助与徘徊。网络文化的特征决定了其多变的性质,人们往往被网络中“快餐性”的内容吸引住眼球,久而久之内心趋于浮躁,使得校园文化的关注度直线下降,主要表现为不重视、不关注。所以我们必须思考如何借助网络的优势实现校园文化的繁荣。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是其发展的方向。校园文化的包容性决定了它将搭载网络的快船,实现校园文化的飞速发展。在碰撞与摩擦中融合,产生校园文化发展的新动力、新方向。教育部关于开展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专项试点工作的通知中,提出“通过试点,调动高校加强网络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探索掌握网络文化育人主动权、网上舆论引导话语权、网络管理主导权的经验和办法”[3]。在国家政策的大力引导和支持下,校园网络文化定能大放异彩。
2校园网络文化发展的重要性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4]。在新时代互联网的背景下,网络文化建设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截止到2021年6月,我国的网民规模高达10.11亿,其中6至19岁的学生群体高达1.58亿[5]。如图1所示。从中国网民发展规模上看,校园网络文化的发展无疑是非常缓慢的。虽然已有很多高校领域的人士研究如何推动校园网络文化的发展,但从整体上看,依旧存在比较多的阻碍和挑战。因此,我们需要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和特点,革新校园网络文化传播的方式,将网络、文化、校园以及生态的理念融入其中,打造具有高校特色的文化展示平台。
3西藏大学校园网络文化发展现状
西藏大学位于雪域高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自办学以来,西藏大学秉承培养“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互联网的时代下,西藏大学审时度势,及时找准自身定位,结合自身办学优势和地域特色,将校园文化与网络紧密结合,形成了“雪域+高校”的文化传播模式。西藏大学在校园网络文化的发展上已建立起形式多样的文化传播途径,如搭建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以及与举办各项比赛,如蓝桥杯、网页设计大赛、微视频制作、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以此来实现大学生的校园文化参与感和自豪感。但对于内容深度的挖掘等方面,还需加强建设。据了解,西藏大学各学院虽有属于本院特色的学院网站,但并没有在师生间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只闻其声,不见其名。因此,我们需要一个校园文化展示的平台,由点到面,将现有的文化传播媒介运用起来,建立起西藏大学特有的校园网络文化生态系统。校园网络文化主要体现在对师生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引领即打造怎样的文化氛围、塑造学生怎样的能力、向什么方向发展、培养怎样的人才等问题。如在党的十九大召开期间,我们应极力向师生传达十九大的相关信息,借助平台培养师生对于新闻的关注感;导向即校园文化是一个开放共享的平台,每一位师生可在校园文化中建造属于自己的舞台。学校也需要制定相应的制度去引导学生,使其免受网络中低俗文化的影响[6]。
4基于问卷分析西藏大学校园网络文化对学生的影响
国家督学、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原主任线联平在“‘教育新论’以生态文明教育为主线、加快生态校园建设”报告中提出“关键问题在于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启发、引导和培养尚存欠缺”[7]。在“校园网络文化生态”的研究上,当前体现为与课堂教学的结合,对于高校发展、文化生态搭建、人才培育等方面涉及甚少。因此,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将生态理念与校园网络文化的有机结合起来,提升校园网络文化的健壮性,并扩大其在师生间的影响力。
4.1网络的多元性和大众化易使学生心猿意马
通过对收集的问卷整理与分析,发现学生每天平均上网时常均在2小时以上,其中,3-5小时占比达到42.86%,5小时以上者占比28.57%,在被试者中,超过57.14%的同学表示,不太能控制上网时间,这也是校园网络文化在高校发展中的短板问题,使学生在网络中易迷失自己,如图2所示。图2大学生控制上网时常饼状图纵观校园网络文化对师生成长和发展的影响甚少,主要原因有两点:①校园设施的建设难以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在传统的校园建设中,校园建筑与校园文化各自为政,并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也导致师生审美疲劳和走马观花的结局。因此,我们要赋予传统建筑以新的内涵,使校园的各项建筑活起来,脱离物质的范畴,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②校园文化的传播形式的广度和深度有待提升,传统形式主要以专家讲座、校园活动为主,并不了解学生真正想要什么,学生疲于应对,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样的传播方式就象是无根之水,不能长存。所以,我们要挖掘学生最关注的内容,打造高校文化传播新平台,将学生的关注点从网络中脱离出来,塑造校园网络文化的新风尚。
4.2高校对校园文化的重视成程度需加强
问卷显示,超过85.71%的学生认为学校对于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这也导致了校园网络文化发展缓慢。然而,高校在学生的培养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衡量一个学校的好坏除了学校本身的发展前景外,最根本的是培养出了多少人才。西南联大曾经只是几间茅草屋,仅仅存在八年零八个月,却诞生了172位院士,八位「两弹一星」元勋,二位诺贝尔奖得主,九位国家领导人。这不仅仅是学校办学有多久,更多的是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校园网路文化又在学生的长久发展有着什么样的作用。因此,在未来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中,首先是高校要重视校园文化的发展,要建立自身独特的文化品牌,让学生成为高校文化品牌的实际参与者和建设者。同时,硬件和师资队伍的建设要跟上,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习岗位,实现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中心的校园网络文化发展模式。
4.3加强政府、高校以及大学生的自身素质的提升
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不仅需要高校自身的教育和管理,同时也需要政府的监管和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问卷显示,超过85.71%的学生认为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在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中尤为重要。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时代,加强政府监管是净化网络,实现网络蓬勃发展的基础。2021年10月22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议的意见》[8],明确了要加强网络空间文化培育,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文化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达到广大网民中,传播到社会的各个方面。而在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方面,有政府监管,再加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建立起完整的校园网络文化体系,形成“政府+高校+学生”三维联动的高校管理机制,借助校园网络文化生态系统的平台,建立起大学生身理心理的第一道防线。
在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中,我们要借助网络平台,扩大其在师生间的影响力,充分发挥“校-院-班”的影响力,构建起三级校园网络文化的宣传方式[9]。开展师生喜闻乐见的文化宣传活动,同时大力发展社团以及现有宣传模式在师生间的影响力。在校园网络文化的发展中,除了政府、学校及大学生自身的努力之外,打造一个能够促使校园文化蓬勃发展的平台,实现校园文化在师生间的开放和共享。在充分借鉴现有优势前提下,我们在校园网络文化生态系统的建设中将通过搭建校园网络文化宣传网站与手机APP移动客户端管理平台一静一动两种方式,开拓校园文化发展的新道路。
5.1网站设计理念
在网站的搭建中我们主要解决师生对于校园文化内容的闭塞性,主打文化宣传展示,使师生可随时随地尽享校园文化的魅力。为给其提供更加丰富的校园文化内容,我们将在校园文化宣传网站中提供丰富的模块内容,党史专栏、比赛信息、资料下载,校园问答等,集校园服务与宣传为一体,切实从师生关注的内容和焦点出发,将当下时事热点内容作为置顶内容,免去师生检索的不便,提升师生的体验感。
5.2APP设计理念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显示,我国通过手机上上网用户已高达99.6%,因此打造移动端的校园网络传播平台是非常必要的,这将快速扩大其在师生间的影响力。手机APP在继承网站优势的基础上,发挥其可移动性和可扩展性的特点。当你尽享校园舒适,漫步在思源湖畔,一键便可快速知悉有关校园的种种讯息,还可实时地与校友互动、分享。校园网络文化将不再是小范围的私有的,而是大众下的共享,它将化作一片树叶、一滴雨、一缕阳光融入到大学生成长生活的每一个瞬间。
6结束语
本文主要通过研究西藏大学校园网络文化发展现状,提出搭建校园网络文化生态系统的构思及设计,旨在解决当下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发展缓慢及建设力度不足的问题。校园网络文化生态系统将采用“增量模型”开发计划,逐步实现文化体系和生态系统的搭建,建立起由点到面的体系结构。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将着重研究如何实现“文化生态圈”的整体性原则。毋国光教授说过“办大学就是办一种氛围”,王梓坤教授也说:“健康的氛围教育,是大学精神的体现。”这也是校园网络文化生态系统搭建的意义所在。
作者:赵海睿 群诺 张乾 杨可欣 焦润 单位:西藏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西藏信息化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