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红色歌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践行,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红色歌曲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思政元素,其作为在高校传播文化的重要渠道,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高校的具体实践中,由于受个体认知、音乐审美能力以及外部环境等因素制约,红色歌曲在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因此,高校应积极采取对策,通过提高全员认知、全过程提高个体音乐审美能力和全方位促进融入等三个方面来提高红色歌曲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度,提高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效性。
关键词:红色歌曲;高校;校园文化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指出:“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1]高校校园文化与其他优秀文化一起组成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培养时代新人不可或缺的重要营养液。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勇于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各方面创新,通过革故鼎新不断开辟未来”[2],以此为理论基础,将红色歌曲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是高校进行文化创新的重要实践。用音乐的形式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再现那段峥嵘岁月,能够引导大学生在歌声中回温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在历史中砥砺前行,在润物细无声中实现大学生价值观的正向引领,提振大学生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厚植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唱响高校文化育人主旋律。
一、理论内涵
(一)高校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作为在学校教育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顾名思义就是存在于学校校园的文化。文化概念自身的复杂性和争议性,决定了其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界定也颇有争议。综合学界论述高校校园文化指的是在既定的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的指引下,在学校长期发展建设的过程中,由校内所有人员直接参与校园实践活动,共同创造的一种集物质、精神、制度、行为文化等于一身的具有本校特征的特殊文化现象,例如高校校园自然景观、校园建筑设计、校风、校训、规章制度以及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等。高校校园文化,就其形式而言,属于人的思想范畴;就其内容而言,育人是高校校园文化的主题,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其作为一种特殊形态在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推动高校进一步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强国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积极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需要高校给予高度重视。
(二)红色歌曲
“红色歌曲”隶属于音乐范畴,但又不是一个专业的音乐术语,学界尚未对红色歌曲的理论内涵得出统一明确的定义。通过对文献的研读,可以看到,由于学者们切入角度不同,对红色歌曲的内涵解读也因此形成了不同的理论结果。一些学者以历史阶段对红色歌曲进行界定,如孙娜娜认为红色歌曲“是指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各个革命历史阶段广为传唱的经典歌曲”[3]。还有学者从红歌所蕴含的主题思想展开解读,得出红色歌曲有广义和狭义概念的结论。红色歌曲是时代的产物,其创作深深烙下了时代的印记,要想充分理解红色歌曲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就要将其与时代相结合。因此,以历史阶段来划分对红色歌曲的理念内涵进行解读更为合理。从历史来看,中国红色歌曲根植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活动之中,是不同革命时期文化内涵的展现,是中国共产党成立至新中国诞生期间广为传唱的经典歌曲,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红色歌曲产生的先决条件。如今看来,红色歌曲在历史长河中依旧散发着熠熠光芒,将其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高校红色文化氛围的建设。
二、红色歌曲与高校校园文化的辩证关系
(一)红色歌曲能够增强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感染力
红色歌曲能够增强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感染力,可从三个方面进行理解:其一,主体的一致性。从“情感表现”层面来看,红色歌曲表现的情感对象是一种群体意义上的普遍性情感[4],是一种社会性情感,旨在以音乐的力量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为中国美好未来共同奋斗,与以大学生群体为主体的高校校园文化这一群体性文化相一致。其二,内涵的统一性。红色歌曲所表现的情感内涵是一种涵盖社会道德本质和人性价值取向的精神性情感,在校园文化中,精神文化居于核心地位,二者内涵具有统一性。其三,目的的趋同性。红色歌曲的目的是通过音乐使群众的民族认同感、归属感、使命感、社会责任感等油然而生,进而起到激励人心、鼓舞士气的作用。校园文化以育人、立德树人为主要目的,旨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二者目的趋同。红色歌曲作为集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优秀文艺作品,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教育功能,相较于高校中其他的育人方式,红色歌曲所具备的易获得性和易传播性优点能够在高校中营造出浓厚的主旋律文化氛围,这与校园文化的隐性教育功能相类似,是高校进行文化育人的有效载体。红色歌曲的融入使得校园文化在影响大学生的过程中如虎添翼,能够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觉接受其暗含的红色文化的影响,进一步拓宽校园文化育人的路径,大大增强了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感染力。
(二)校园文化能够提高红色文化在高校中的传承力
红色歌曲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改革、建设中形成的产物,具有极强的时代性,蕴含着深厚的红色文化,红色歌曲在增强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感染力的同时,也为红色文化在高校中的传承提供了可能。大学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是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高校是大学生的聚集地,是党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基础、前沿阵地和独特战线,是进行文化选择传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当前全球化思潮愈演愈烈,乘势而入的西方文化以及借助微博、抖音、哔哩哔哩、知乎等新型媒介平台传播的亚文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风行于大学校园之中,在张扬大学生自由、个性的同时,也不断影响着他们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行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优良革命传统形成巨大的冲击,致使在高校校园中出现诋毁、质疑、抹黑革命烈士等错误思潮,应对这类问题,红色文化是最佳“利器”。因此,在高校中以红色歌曲为载体,积极促进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红色校园文化氛围,有利于净化高校“精神环境”,置身于红色校园文化氛围中,能够进一步激发大学生对革命历史的兴趣,提高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向往,引导大学生主动了解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在历史的引导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自觉成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践行者,将红色文化在高校中传承下来。
三、影响红色歌曲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因素及原因分析
(一)个体认知有待提高
红色歌曲是符合当下时代和人民需要的红色经典艺术作品,传递着中国精神,具有很强的育人功能,与高校校园文化立德树人的目标相契合。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需要全体学生以及教职工共同作出努力。因此,个体认知水平是影响红色歌曲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首要因素。一方面,个体认知水平的高低往往决定了个体在聆听一首红色歌曲时,是否能对其中的内涵和价值进行自主的、深层次的挖掘与利用;另一方面,个体的认知水平决定其能够从红色歌曲中获得多少价值。例如,部分大学生在四年短暂的学习时间里,学习重心集中于所选专业范围,在精深本学科学术的同时,也缩小了自己的“圈子”,鲜少有机会涉足专业之外的领域。同时,当代大学生自出生以来就生活在一个和平年代,战火纷飞、饥寒困苦的年代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过于遥远,由于没有亲身经历过战乱,在接触红色歌曲时难以真正与创作者达到心灵上的契合。此外,部分教职工以及部分管理决策者对红色歌曲以及历史的认知不全面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红色歌曲内涵价值的吸收度,降低红色歌曲与高校校园文化的融合。
(二)个体音乐审美能力有待加强
音乐审美是指审美主体通过对音乐、音响、形态的体验和把握,领略音乐的形态美、情态美、意态美、风格美。它是审美主体为了满足音乐审美需求而进行的一种主动、自觉的审美行为或审美活动。它以建立在听觉基础上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审美主体美感体验的获得为目的[5]。音乐审美能力是对音乐、音响、形态的鉴别力、感受力及记忆力,对音乐情绪体验、情感把握的能力,对音乐形象的想象力、联想力,对音乐作品的内涵进行审美评价和认识的理解力。作为红色文化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红色歌曲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有利于当代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然而,红色歌曲在高校中的流传并没有想象中的顺利,较之结构内容通俗易懂、表现手法平实且具有商业性的流行歌曲,红色歌曲则要求听众具有一定的音乐审美能力。在现实情况中,除了艺术类高校,综合性高校中具有专业音乐审美水准的人往往只占少数,能够真正做到欣赏红色歌曲艺术内涵的人并不多。因此,个体是否能够对红色歌曲进行内化以及内化到何种程度深受个体音乐审美能力影响。
(三)全球化、网络化、市场化加大融入难度
全球化、网络化和市场化在一定程度上为红色歌曲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阻碍。一方面,全球化源于经济领域,但涉及范围不局限于此,涵盖了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多个维度。全球化在开阔人们的视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同时,也给国家意识形态和本土文化带来了冲击。全球化条件下的网络化以其信息量大、覆盖面广、跨时空等特点,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人们的选择空间和选择余地更多。部分大学生因为缺乏社会政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锻炼,使得他们缺乏全面科学的分析和辨别的能力,看待问题容易以偏概全,依据情绪得出偏激的结论。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便趁机利用这一特点,打着所谓“理性分析”的旗号,对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过度解读、否定事实,在网络上公然诋毁抹黑革命英雄人物,诱导部分大学生作出不合实际、极端的言论,企图颠覆部分大学生对历史的认知,动摇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加了红色歌曲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难度。另一方面,在市场化的影响下,一些唯利是图的人为了谋取利益,利用大众对红色文化的热忱,将现代流行元素生搬硬套揉入红色歌曲中,完全无视红色歌曲所蕴含的深厚内涵,将红色歌曲低俗化、娱乐化,“流量至上”往往会导致个体对红色歌曲的欣赏仅停留在娱乐、浅层理解上。
四、提高红色歌曲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融合度的对策
(一)提高全员认知
高校校园文化的主体是大学生,要想促进红色歌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就需要提高个体对红色歌曲的认识。第一,推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校园物质文化以物质为载体,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支撑,是真正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能够对大学生产生最直接的影响。高校应重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加大投资力度,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打造别具特色的校园红色文化氛围,让大学生在沉浸式环境中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提高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第二,将红色歌曲贯穿于校内外实践,一方面鼓励组建专业性校园红色艺术团体,社团是丰富大学生课外文化生活,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拓宽视野的重要组织,通过组建红色文化艺术组织,红色歌曲在高校也就有了“研究基地”,能够为建设红色校园文化氛围建言献策,提供后备力量;另一方面,可将红色歌曲与参观红色基地相结合,在参观革命旧址的同时融入红色歌曲元素,加深大学生对历史的感触,深化认识。第三,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教职工认知水平,让教职工在红色教育中发挥引领作用,通过专业培训增强其专业能力,使其对红色歌曲的认识更加透彻,更好地发挥领头羊的作用。
(二)全过程提高个体音乐审美能力
音乐审美能力属于美育范畴,美育是“五育”中的一部分,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将红色歌曲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红色歌曲就需在高校的纷繁文化中占据一席之地,通过增强高校美育熏陶,提高个体音乐审美能力,使个体与创作者在精神上“同频”,切实感悟红色歌曲中的“美”。首先,在高校开设红色歌曲鉴赏课程,打造红色文化课堂,积极引导学生传唱红色歌曲,利用VR等技术手段营造歌曲背景环境,让听众身临其境,在沉浸式课堂中走进歌曲所描述的时代,感受红歌所展现的伟大精神和文化内涵,通过学习提高个体音乐鉴赏能力,让大学生懂得如何鉴别和欣赏红色歌曲,进而感受其中所蕴含着的深厚文化内涵,使大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得到提高;其次,提供美育活动平台,校园活动是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举办各种以红色歌曲为主题的校园活动,例如校园红歌传唱、校园红歌“快闪”、红歌故事会、红色文化情景剧以及跨界与各学科合作等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扩大活动参与范围,尽量使全员都参与进来,使其在音乐中感受红色文化的美,在实践中强化个体音乐审美能力。
(三)全方位促进融入
全球化、网络化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在其影响下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相互交融,需要注意的是全球化、网络化是一把双刃剑,在为一个国家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潜藏着可能导致国家内部分裂的危机。面对这一情况,一方面,高校思政教师应积极发挥传统课堂的主阵地作用,创新授课方法,让大学生变“被动接受”红色文化为“主动学习”红色文化,自觉成为一名红色文化传播者,在高校中营造一种学史、爱国的文化氛围;另一方面,高校作为培育人才的重要基地,在传统思政课堂主阵地的基础上向网络发起攻势,牢牢占领网络文化阵地,如高校应主动注册网络账号,到大学生聚集的网络上弘扬红色文化,对错误言论立即作出正确判断,引导舆论,帮助大学生明辨是非,与错误思潮划清界限。此外,针对市场化影响下部分人为谋取利益而随意、甚至恶意改编红色歌曲这一不良现象,可通过高校思政工作者对大学生进行引导以提高、加深其对红色文化的认知,使大学生在关注音乐节奏的同时,更注重红色歌曲的文化内涵,从国家层面立法保护红色文化,避免红色文化庸俗化、商业化,以法治的方式使红色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
五、结语
全球化是未来趋势,全球化进程必然会带来多元文化的融合与碰撞。在此背景下,建设更具中国特色的校园文化是高校各类工作的重中之重。红色歌曲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将其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一方面,内容丰富、底蕴深厚的红色歌曲可以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思想源泉,其中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忧国忧民的民族情感、立志报国的行为准则、不卑不亢的民族气节,对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着正确的导向作用;另一方面,校园文化建设更是能为传播与继承红色歌曲中的红色基因提供平台。将红色歌曲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结合研究,在增强校园文化底蕴、明确校园文化建设导向、形成优良校风以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上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杨洋 杨阳 单位:贵州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