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育人实践探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运河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育人实践探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运河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育人实践探析

摘要:大运河文化带作为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三大文化带之一,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校园作为传承文化、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是传承、弘扬运河文化的重要载体。以运河文化景观为切入点,总结运河文化在育人中的作用,进一步推动保护、传承和利用大运河文化,高质量推进北京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

关键词:运河文化;城市副中心;育人

一、运河文化资源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

通州之名取“漕运通济”之意,是北京运河文化遗产分布最集中、最丰富的地区。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为弘扬运河文化提供了新的机遇。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校)借助区位优势,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主动吸收运河文化,把深厚的运河文化底蕴、标志性的运河文化遗产,运用到学校育人实践中。北京城市副中心拥有一系列码头、桥闸、仓储、屯厂等与运河相关的地名遗产,如皇木厂、后南仓等,是运河文化教育的切入点。城市副中心的标志性建筑,就是运河畔“三庙一塔”古建筑群,此地是通州运河文化的点睛之笔。“一塔”指的是燃灯塔,是大运河北端的标志,“一枝塔影认通州”的诗句诵遍大江南北,著名的“古塔凌云”景观就在此处。“三庙”指的是燃灯塔下呈“品”字形布列的儒教的文庙、佛教的佑胜教寺、道教的紫清宫,三个庙宇相互独立又交相辉映,和而不同,展现了运河文化的包容、厚重。学校学生的“成人礼”一般选在文庙,学生在领略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也学习了运河文化。这些丰富的运河文化遗迹展示了运河文化的丰富内涵,为以财贸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文化镜像和生动素材。寓教于运河微缩景观。校园中的建筑、亭台、景观石、水榭等景观,可以给学生以道德和精神的力量,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学校校园内建有500余米的运河微缩景观,选取通州、天津、沧州、济宁、扬州、杭州等最具运河特色的城市和城区,参照当地运河文化元素建设。例如:通州重点展现漕运昌盛、运河商贸,呈现出“万舟骈集”的壮观景象等。微缩景观中设计有多个中华传统亭台、廊桥的组合,具有历史厚重感和人文价值,不仅是传承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而且也是文化育人的重要景观,让师生在耳濡目染中熟悉大运河,了解历史、亲近自然,增强获得感,共同把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利用、传承好。

二、运河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育人实践

1.依托运河微缩景观开展教学和社团活动

运河微缩景观内涵丰富、包罗万象,学校开设的许多专业,都可以在此处开展实践教学,已经成为运河文化、京商文化、商贸文化、旅游艺术、楹联书法、建筑文化教育的重要基地。例如:古代亭台、园林设计、桥梁、雕塑和船舶等,是艺术类、建筑类专业学生开展专业学习的对象。与运河文化相呼应的古钱币大门、算盘地图、商苑等景观,是金融、会计等专业的学生的必修课程。微缩景观以及其中的楹联则为开展语文教学提供了现成的场所和资源。运河微缩景观的小亭子,是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社团活动和相关作品拍摄的场所。为师生提供快递服务的“丝绸友递”大学生创业团队,就是在这里培育发展起来的,“丝绸友递”的名称,也来自于运河文化给予的灵感。学生社团也经常在此开展运河知识竞赛、话剧排演等活动,校园内充满浓郁的运河文化气息,展示了师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2.开展运河文化科研工作

学校在科研工作中将运河文化研究作为重要研究方向,注重开展运河文化的教育传承与本土化创新,致力于运河文化的挖掘整理,除了将运河文化研究成果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还服务于城市副中心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学校组织关于漕运、运河文化和“通州味”等主题的学术沙龙、学术讲座。设立校级科研项目支持教师开展运河文化的研究工作,全力支持教职工申报市级、国家级运河文化相关研究。学生也积极申报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在课程建设中开设相关选修课程,专业课程中也加入运河文化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将这些宝贵的资源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纳入商业德育教育体系,进而开展有效的教育传承、创新。

3.开展运河文化传承普及工作

在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过程中,高校应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先后有百余所院校来学校参观运河微缩景观,交流运河文化与人才培养工作。学校联合中国商业史学会等单位组织了“弘扬运河商贸文化,商贸师生走运河”活动,从北京沿运河到杭州,一路普及运河文化,探寻运河商贸文明与价值,对相关地名、遗产形成的历史时期、名称由来和作用发挥开展研究宣传,起到良好的传播效果。与通州区积极开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方面的交流合作,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保护运河遗迹、讲好运河故事、传播运河文化的志愿活动,如在通州运河绿道骑游节等活动中担任志愿者等,为提升社会大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服务城市副中心建设贡献了力量。

三、运河文化在学校育人中的成效

经过多年的积累,学校师生对运河知识、运河文化的理解逐步提升,弘扬运河文化的氛围基本形成,围绕运河文化的科研、调研活动均取得一定的成绩,收获了良好成效。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也取得突出成绩,荣获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1.弘扬运河文化的氛围基本形成

通过在校园文化中应用运河文化,在科研和教学中加入运河文化的内容,再加上科普活动宣传,大部分师生都能熟练掌握运河相关的基础知识。师生自发开展一些主题为保护大运河、弘扬运河文化的科普活动,如排演原创话剧《漕运码头》,重温运河历史、漕运兴衰,叩问人性善恶、经商道义。通过传播运河知识,弘扬运河精神,大大激发了师生保护大运河、传承运河文化的使命感。

2.在运河文化的研究上取得良好成绩

通过对运河文化进行深度挖掘、传承和利用,学校在运河文化研究上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多个科研项目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双百行动计划”项目等省部级项目立项。学生“传统文化与运河文化调研”团队获评全国大学生优秀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运河娇子”团队制作的纪录片《消失的北运河》在首都大学生绿色微纪录征集评选活动中荣获金奖。京杭大运河是一条历史之河,更是一条文化之河。加大对运河文化历史的研究,对于增强国人的文化自觉与自信具有推动作用。北京高校要以首善标准和长远眼光,从北京建设文化中心的大背景中明确学校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的定位,做好顶层设计。同时,也要从小处着手,将运河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在学校教书育人、科学研究、传承文化、服务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积极参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各项任务,高质量推进北京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参考文献:

[1]李泉. 中国运河文化及其特点[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4):8-13.

[2]王铭. 通州:运河文化的历史再现[J].中国地名, 2018 (6):9-10.

[3]孙威, 林晓娜, 马海涛,等. 北京运河文化带保护发展的国际经验借鉴研究[J].中国名城,2018 (4):25-31.

[4]徐苑琳,孟繁芸.后申遗时代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J]. 山西档案, 2018(2):154-156.

作者:王洪见 单位:北京财贸职业学院运河文化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