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工匠精神引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路径,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世界产业环境处于迈向智能型和创新性的快速阶段,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也正经历教学的全面改革。工匠精神引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是现代高职院校创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学生综合培养全面发展的内在诉求。辅导员作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关键环节的引导者和执行者,要在充分了解高职学生特点,把握工匠精神的精神与内涵的基础上,利用工匠精神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实施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案。本文将从辅导员切实工作的角度,分析和探讨采用“工匠精神”引领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和路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匠精神;校园文化建设;辅导员
一、引言
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和“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全面推行的大环境下,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高度”亟需提升,高职院校的自我改革和自我内涵的提升势在必行,与此同时高职教育的教学模式、培养机制将出现全面的变革。在这一改革变化中,校园文化作为高职教育育人的最重要载体,是高职院校改革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工匠精神”的提出为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以“工匠精神”对校园文化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意义
时代的发展赋予了“工匠”更多的含义,对于其所体现的“工匠精神”也产生了新的时代意义和内涵。不同与旧时的“尊重与尚巧”,如今的“工匠精神”更多的是指专业技能上的开拓创新和精益求精、职业操守上的责任担当与爱岗敬业。
1.工匠精神是专业技能上的开拓创新和精益求精
和总理反复强调:创新和精益求精。新时代背景下一位称职的匠人应保持开拓创新的精神,不断打磨自己的技艺,精益求精而追求完美,这就是工匠精神的体现。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内在动力。对于匠人而言,只有保持开放的思想不断追求专业技能的提升和更新,才能做专做精,才能够在专业领域立于不败之地。也只有保持这样的工匠精神,打造更多的“国家匠人”,我国的制造业才能逐步加强,才能够突破技术壁垒,打破“卡脖子”的境地,让国家不受制于西方国家。
2.工匠精神是职业操守上的责任担当与爱岗敬业
工匠精神的最终落脚点,就是高度认同自身职业,并由此产生的责任担当与爱岗敬业。“虽是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只有对职业的充分认可,才能够展示出对职业的热爱和自豪,也只有“干一行爱一行”,才能够收获“干一行精一行”。
三、辅导员视角下工匠精神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与意义
1.工匠精神的培养是高职教育的必然发展
当前世界产业环境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过去的粗放型、劳动密集型转构为智能型、创新型。社会对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也相应地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的教育应顺势变革,改变当下“重技术轻素养”的培养方式,在“技术技能”的传授同时,对于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品德等软性素质同样应着重关注,提升学生培养的整体质量。利用工匠精神引领校园文化的建设是高职学生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工匠精神引领校园文化的建设有助于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
由我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的《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实施方案(2018—2020年)》和《2019年中国人才市场前景研究与前景趋势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技能劳动者比例偏低且结构不合理,高技能人才严重匮乏,这已经成为新常态下制约我国产业发展和企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瓶颈。”人才的培养在于专业能力、精神思想与个人素质的培养。以工匠精神作为引领,对学生的培养广度可以涵盖综合素质、道德素养和职业态度等多方面。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在高职学生中树立和培养工匠精神,能够促进学生在校时加强自身专业技能的学习以及个人道德素养的提升,促进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时能够满足岗位的高质量要求,快速融入岗位,工作中保持不断进取的积极性和精益求精的态度。
3.工匠精神与校园文化有机融合,为高职院校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和展示平台
校园文化的建设需要一个稳定的基点,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对学生培养的重要目标与内容。以工匠精神为基石,融入高职校园文化的建设,可避免不同专业间的限制而导致的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同专业的侧重不同而导致的厚此薄彼现象,又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工匠精神为切入口,可实现各个专业都能够高精度的配合,加快校园文化的建设。因势利导,校园文化的良好建设也必将推动院校在高职教育领域的影响力,进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四、辅导员视角下工匠精神引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分析
有别于专业教师仅关注专业技能,辅导员更像是学生在大学里的“家长”,需要关注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精神价值导向等方方面面。利用工匠精神引领校园文化建设,能够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情况下,还可以从专业认知、行为约束等多方面加强学生的培养。因此,利用工匠精神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是一条切实可行的改革策略。辅导员在工作时,要立足学生的自我发展与高职教育的教学理念,准确把握工匠精神的内涵本质,丰富校园文化的建设,实现工匠精神与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融合。
1.加强精神引领,注重校园文化与工匠精神认同感的培养
精神引领在当今大学生群体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培养能够即插即用的职业技术人员,那就要在学校的培养阶段对职业认同感进行培养。辅导员可以结合具体的专业情况,利用学生社团的传播优势,组织针对性的论坛、讲座等讨论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感知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平台,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理想,为走出校园进入职业岗位做好前期铺垫教育。
2.加强行为约束,注重规矩意识的培养
一方面,高职院校培养的目标是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大国工匠”,而“大国工匠”需要具备能够坚韧“十年如一日”的耐心和自律性。另一方面,经历高中三年严酷的学习,进入大学多数同学会出现一定的松懈状态,导致迟到、旷课等现象。因此,需要以“工匠精神”来对学生进行行为约束,培养学生的规矩意识。作为辅导员可以采取班级内部日常考勤和实习考勤制度,通过班级、二级学院乃至全校范围的考勤评比,以评促改,促进学生的对规矩的意识和认同。
3.加强技能的开拓创新,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文化氛围,加强专业技能的理论和实践培养。通过筹办“理论知识大赛”、“技能大赛”和“创业实践大赛”等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能力,以赛促练,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真正的掌握住。同时鼓励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自我认同和创新成就感,加强工匠潜质的培养,为今后职场的实践活动做足前期准备。
4.加强组织形式的多变性,为校园文化建设搭建平台
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体现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新时代的大学生在思想和心理方面也取决着一味的强制性教育。所以,校园文化在建设过程中应在形式上不断丰富起来,避免学生的抵触心理。传统的展板、橱窗和新媒体微信、QQ等都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利器,辅导员在组织活动时应充结合新、老媒体的优势,发挥学生的自学、自吸收能力,形成一个“润物细无声”的校园文化氛围。
五、结语
校园文化在高职教育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校园文化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将决定了高职学生的成才质量。实现校园文化建设的最佳效果,需要发挥学生的核心作用,更需要寻找合适的文化内涵,为学生搭建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平台。而新时代下“工匠精神”完美契合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和宗旨,以“工匠精神”为引领,能够实现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应有价值。辅导员作为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执行者,要综合利用身份优势,发挥“工匠精神”引领作用,助力高职教育的改革和校园文化的建设,为高职学生的全方位培养提供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懋怡,赵璐.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工匠精神指导校园文化建设的探析[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06)
[2]解积文,程远峰.论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误区[J].学理论,2019(09)
[3]张雪.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以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9(02)
[4]莫亚元.新时期职业培训教材开发探析[J].职业,2019(22)
[5]张翠苹.基于工匠精神培养的高职院校校企文化融合路径分析———以潍坊工程职业学院为例[J].科技资讯,2019(05)
作者:孙菲 单位:杭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