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发展策略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发展策略,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发展策略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发展的根基与灵魂,增强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发展的重中之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以下简称“辽工大”)位于辽西北偏远地区,近年来形成“两地三校”办学模式(阜新中华路校区、阜新玉龙校区、葫芦岛校区),发展中存在环境建设差、人才流失现象严重、信息闭塞等问题。本文对其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优化校园环境文化建设、规范制度建设、增强发展理念、凝练文化精神等策略,旨在以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促进高校更好发展。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境氛围;信息闭塞

高校的建设与发展在社会的进步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时代的发展与变革中高校需要对自身的文化建设进行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建设。以便带动教师自身的文化建设,共同促进高等教育的积极发展。但现在高校建设中存在诸多问题,需营建积极的文化氛围,必须在环境文化建设、发展理念、制度建设等方面加以改善。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1.基本含义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全体师生(包括曾经的校友)在长期办学实践的过程中,以先进文化为主导,以文化活动为载体,以校园为主要活动空间,以校园精神、价值观念为底蕴,所创造的学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2.主要内容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包括:环境文化,即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包括校园的整体环境规划、文化景观小品、建筑设施等,为师生学习和生活提供基本保障;制度文化,即高校办学过程中制定的基本制度和策略,以及相应的行为规范等,是高校教师发展的规范准则;精神文化,即高校师生在长期生活与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独有的群体精神,包括发展理念、大学精神和道德、学风教风等;还包括网络文化,即网络资源交流与共享、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平台的推广等。在这些主要内容中,精神文化是核心,制约和影响着环境文化、制度文化以及网络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二、辽工大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及问题

1.校园环境氛围差

辽工大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创建的以煤矿类为特色专业的高校,如今设有中华路校区、玉龙校区和葫芦岛龙湾校区,其中中华路校区由于建校较早,校内环境比较优雅,但由于分散办学模式的开展,导致部分年久失修而荒废的校舍破坏了校园的整体环境氛围。玉龙校区建校较晚,整体文化氛围薄弱,调查中许多被访者提到有一种高中校园的感觉,文化设施欠缺,影响整体氛围的营建,缺少陶冶师生情操的环境。此外,图书馆作为高校的灵魂,玉龙校区采取市校共建的模式,但因图书馆位置的设立及内外部空间环境设计的欠缺,缺乏良好的学术氛围,导致利用率低,出现学生纷纷抱怨的现象。

2.人才源头单一且流失严重

目前,国内高校的师资大多是学术型的,教师的成长路径很多是从学校(读书)到学校(工作)的模式,甚至有一些教师是在一所学校里由学习阶段逐渐过渡到教授阶段,辽工大这种情况尤其严重,包括学校里年长的教师和新引进的青年教师,辽工大自己培养的学生占比较大,这就导致教师的知识广度和综合素质发展有很大的局限性。除人才引进源头单一以外,高校人才流失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各大高校屡见不鲜的现象,几乎所有高校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人才流失,包括重点院校。人才资源外流,特别是中青年骨干教师的流失,已直接影响到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学术水平,制约着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辽工大所处地理位置较偏,经济发展落后,加之煤炭资源的枯竭使传统的优势专业缺乏良好的发展契机,导致人才流失现象愈加严重。同时,教师待遇较南方高校相比相距甚远,也是留不住人才的重要原因之一,甚至出现刚入职不到半年就辞职的极端现象。人才流失除了增加学科梯队建设的难度之外,对在职教师也形成了较大的心理冲击,引起情绪的波动,不利于潜心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3.交流发展信息闭塞

辽工大地处辽西北地区,辽西北近年来由于文化和经济发展的滞后,再加交通不便,严重制约了教育发展,信息闭塞,导致部分专业对外交流匮乏,对学校的发展形成了较大的阻碍。信息闭塞实际是信息能力弱的表现。所谓信息能力,是指人们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吸收信息并创造新的信息的能力。良好的信息能力为高校的发展提供了方向,积极有效的信息能力是高校发展的原动力。获取信息的途径多样,但重点是讲座和交流,学校会定期举办讲座,但一些发展相对处于弱势的学科,如建筑学、交通工程等专业,极少有讲座的举办,即使偶尔举办,也是以北方地区高校为主,缺少与南方高校的沟通和交流,致使信息交流缓慢,以致教师在发展中很难走出去,观念保守,仅依靠网络资源不如面对面交流效果佳,使得教师发展也落后,这样便形成封闭的不利循环,制约了学科和专业的发展,也不利于学校的综合发展。

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策略

1.优化校园环境文化建设

高校校园是师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是一项长远工作,规划营建过程中要遵循生态发展原则。对于辽工大校园环境文化的建设,重点是在已有条件基础上加以完善和改进,主要分为校园内整体绿化环境的营建和文化环境氛围的营造两个方面。(1)校园总体规划建设在生态文明视角下,校园绿化环境要遵循整体规划进行完善,玉龙校区应对已有绿化设施加强管理和使用,对未开发的空地及时加以合理利用和规划建设。中华路校园重点对废旧的建筑进行修缮和再利用,增强校园环境的整体性,突显校园悠久的文化氛围。(2)文化环境的营造加强对图书馆的开放性,营造良好的室内外环境,为师生提供优质的学习环境。此外,在整体环境规划基础上增加环境小品、读书角等,一方面宣传校园文化,另一方面为师生活动提供空间,增加环境小品的利用率,活跃校园氛围。

2.规范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1)建立长期的师资培训制度

教师的职业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2019年3月底,辽工大师资科组织近三年新进教师开展了为期两天的培训活动,包括新的教学手段的推广、教育理念的传播、师德的培育、教学过程与质量的把控原则等,并组织观摩了优秀教师的现场教学示范。培训之后,还设置了走进课堂学习的环节,作为培训的受益者,收获良多。实际上,不只新进教师需要培训,全体教师均应定期进行培训,更新理念、增强交流、学习技能,提升个人综合技能水平,为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做准备。学校应该建立长期的培训制度,为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提供保障。此外,师资培训不能局限于校内,各院系还应根据专业特点及教师自身情况特征,制定多方面的培训,如外出进修学习、新技术培训、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等方式,使得教师在交流与实践中不断提升理论与实践水平。以良好的校园制度的建立带动教师的发展,而教师能力的提升又能增强校园综合实力建设与提升,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建立有效的激励政策留住人才

对人才流失现象要合理分析,采取相应的政策制度加以改善。高校人才流失主要是工作环境和薪酬待遇低于教师自身期望值,长期的不满堆积就会导致其离职。采取有效的激励政策,其目标明确,一是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激发教师的主动性和持久性;二是减少人才流失,建立宽口径的人才引进制度以吸引人才,不仅广纳高学历人才,也要结合高校应用型人才发展需求,面向企业招聘实践经验丰富人才,对引进人才采取高效公平的激励政策,留住人才,努力建设一支理论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高校教育教学师资队伍。政策的提出,重点在实施。我校自2018年下半年起,推行绩效考核制度,实际就是激励政策,按教学任务的完成度、专业建设成果产出量和个人教学与科研成果三大方面,分级别、分层次进行考核加分,以此确定奖励性绩效额度,以此调动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截至目前已初见成效。

3.强化校园理念文化建设

交流与合作是促进高校发展的重要举措,加强信息的开放性,采用“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发展理念,针对不同学科定期引进专业前沿高校来校举行讲座和座谈交流,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包括资源的共享与交流以及课题项目的合作研究,互惠共赢、协同发展。若条件允许,还可引进专业领域杰出人才作为外聘教师,给学生授课,为学生的学习发展带来新思路和新视角。辽工大是以工科为主,工、管、理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模式,发展建设实践性强。建立校企合作基地是快速提升学生就业和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辽工大现有的校企合作单位,大部分以煤炭行业为主,需要针对发展处于弱势的学科进行相关企业的联合发展,以促进校企合作,加强实践锻炼,为学生顺利进入社会工作做准备。此外,积极推动“走出去”策略,鼓励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出去进修学习、在企业顶岗实习,一方面提升专业知识水平、开阔视野,另一方面加强实践能力,使专业知识不脱离社会发展新趋势,各个学院也应做出积极努力。如建筑学专业参与了首届辽宁省九校联合毕业设计活动,九所高校采取相同的毕业设计选题、相互之间进行组合进行实地调研、互助点评的模式,既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也增强的教师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同学们迈出校园、扩大信息交流的第一步,大有裨益。类似的活动如学科竞赛的举办与参加、兄弟院校之间的联合培养等等,都是扩大信息交流的重要途径,需要各院系结合专业特色积极推广和实行。

参考文献:

[1]王希,李睿,王强.文化自信对高校文化统战的影响[J].决策与信息,2015

[2]宋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郑州大学,2016

[3]王勇明.中国高校教师激励机制实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

[4]尚缨.探析西北前发达地区大学生信息闭塞的实质及对策[J].丝绸之路,2010

[5]张淑玲,沈田.教师工程素质培养与提高实践育人能力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

作者:杜娟 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