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对策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对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对策

【摘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重点建设的内容,而受科学主义、功利主义,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校园人文素养缺乏,艺术氛围薄弱,从而影响到整体校园文化的和谐发展。本文从美术教育的视角,具体从美术课程教学、课外美术活动、校园文化艺术环境三方面来探讨美术教育对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帮助以及具体实施策略。

【关键词】校园文化;问题;对策

高校校园文化是以校园环境为空间,以学生、教师为主体,以体现高校物质环境、规章制度、行为规范、治学理念、文化传统、整体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综合。校园文化是一所高校的重点建设内容,同时校园文化也可以直接反映高校的整体水平和精神。从总体来看,校园文化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浅表层校园文化,也就是物质文化,谓之‘器’;第二,中间层校园文化,也就是制度文化,谓之‘规范’;第三,深层校园文化,也就是校园精神文化,谓之‘价值观’”①。其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高等教育作为国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②所以高校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环节,应该大力发展校园文化建设,各大高校应该努力构建具有高校自我特色,弘扬正确价值观与人生观的校园文化。王国维说:“教育之宗旨何在?在使人为完全之人物而已。何谓完全之人物谓人之能力无不发达且调和是也。……完全之人物,精神与身体必不可不为调和之发达。而精神之中又分为三部,知力、感情及意志是也。对此三者而有真美善之理想。真者知力之理想,美者感情之理想,善者意志之理想也。完全之人物不可不备真、美、善三德,欲达此理想,于是教育之事起。教育之事亦分为三部智育、德育(即意育)、美育(即情育)是也。……三者并行而得渐达真善美之理想,又加以身体之训练,斯得为完全之人物,而教育之能事毕矣。”③教育不仅要传播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智力,而且更重要的是教育要培养“完全之人物”,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这不但要有文化知识上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要养成一个健康、完满的人格,而这又离不开艺术教育(即美育)和道德教育对大学智育的补充,从而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现代大学受科学实证主义和功利主义精神的影响,强调大学的知识传授功能,即强调对学生智育的培养,而忽略了其道德和情感上的作用,这使得学生在自身人格养成上容易受外界狭隘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影响,扭曲和异化人格,形成以追求功利为首要目的价值观念。大学作为国家最重要的教育机构,它不仅要培养人才、服务社会,最重要的还是要面向未来,保持一个超越功利的心引领社会前进。当前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过多注重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而忽视了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没有形成自我特色,没有从高校自身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来建设自己的校园文化,而只是一味地追求外在物质环境的建设,从而导致高校“千校一面”的校园文化建设,从长远来看这必然会影响高校的整体发展,同时也会导致学生人格的异化,形成狭隘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美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高校健康而完善的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美术教育是以视觉形象为基础的教育,它通过艺术形象来影响、感染人们,它不仅可以通过美术作品来改善、美化物质环境,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以及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而这是其他学科不能取代的。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忽略美术教育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尤其是没有重视美术教育对培养学生成为人格完满的人的重要性。爱因斯坦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知识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工具,但是不可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人”。的确,专业知识只是作用于人的智力,而美术教育却可以影响人的精神。所以说美术教育对于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是至关重要的,而对于片面重视科学、实证、功利等价值观念,严重缺乏人文素养,忽视艺术作用的高等院校则尤为重要。美术教育一般通过美术课程教学、课外美术教育活动、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建设三个方面来影响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现从这三个方面探讨美术教育对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对策。

一、美术课程教学对于完善高等院校学生人格,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陶冶学生道德情操等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对高等院校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具有积极影响

美术课程教学包括美术专业课程教学和非美术专业课程教学(即公共美术课程教学)两个方面。前者以培养美术专业技能和实践操作为目的;而后者则是为了普及美术教育,培养学生基本的欣赏与审美能力,以及以陶冶道德情操为目的。前者的出发点是“技艺”的培养,而后者的目的则是“德”与“情”的熏陶。所以美术专业课程教学通过专业技艺的教授,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能力,所以也大体属于“智育”的范畴,而非美术专业课程教学则以传授最基本的美术人文知识,包括美术史、美术原理、美术作品欣赏等为主,以培养学生最基本的审美感受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陶冶道德情操为目的。我国高等院校要改善过于偏重科学与功利主义价值观念的校园文化,大力开展公共美术教育教学不失为一个好的解决途径。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开展:第一,大力开展公共美术教育教学活动。公共美术教育教学在大学校园中一直以来都不受重视。公共美术教学在大学中一般是作为选修课程供学生选修,但是选修的学生相对较少,在理工科院校则更少,同时供学生选修的课程也较少,只局限在如《美术欣赏》《绘画大师作品欣赏》《书法》《摄影》等极少数课程。大学校园中应该大力开展公共美术教学,鼓励学生选修相关的美术类课程,丰富大学美术课程,开展丰富多样的美术课程,形成完善的公共美术教学体系。第二,建立公共美术教育研究机构,培养公共美术教育人才。大学校园中公共美术教学不受重视,开展力度不够,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严重缺乏公共美术教育人才,缺乏对公共美术教育教学的系统研究。在高等院校中建设有大量的科学研究机构,但很少建有专门的研究公共美术教育教学机构或类似机构的。如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为例,该校共建有十八个各类研究中心,但全部为科学实验或数据研究中心,全校教学单位中百分之八十都是自然科学类专业,人文与艺术氛围比较薄弱。所以要改变高等院校过于单一的校园文化就必须加强艺术教育教学,培养公共艺术教育人才。第三,创新公共美术教育模式。大学校园中的公共美术教学一般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期末论文的形式为结课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没有参与到教学中,敷衍了事,很难激起学生兴趣,学期末几乎都是在网上随便复制些文章应付,所以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缺乏对公共美术教学的研究,以及教学模式的缺陷。所以加强公共美术教学研究,创新公共美术教学模式是非常重要的。

二、课外美术活动是指美术教学活动以外,以美术知识来指导或用美术作品来举办相关文娱的活动

美术教学以课堂教学来影响学生,而课外美术活动则以课外具体活动的参与,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在参与美术活动时受美术作品的熏陶和影响,或受美术作品、美术知识的启发和作用,从而影响,甚至改变学生的审美人格,形成完美人格的过程。课外美术活动作为大学校园活动中的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生审美感受能力,陶冶学生道德情操,构建大学校园和谐文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课外美术活动包括美术作品的展览、宣传、演示等,如画展、书法展、摄影展等,同时也包括通过美术作品或美术知识的交流、沟通所举行的讲座、座谈等活动。课外美术活动作为学校课堂教学活动以外的第二课堂活动,它本身在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组织机制等方面都有其灵活性、广泛性与开放性,它是对学校课堂教学以外的有力补充和延展,它对高校学生完美人格的形成与培养,对学生审美感受能力的培养和道德情操的熏陶等都有非常积极的作用。高等院校在建构自身校园文化时,受科学主义和功利主义价值观念和高等院校自身定位,以及学科专业设置和重视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其校园文化建设往往存在人文氛围淡薄,艺术色彩缺乏的问题,在校园文化活动方面也往往是多科技类活动,少人文与艺术类活动,而这必然导致高等院校学生完美人格的缺失,从而影响到高等院校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要建设和谐校园文化,高等院校在学校校园中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要做到科学与艺术结合、理性与感性交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美术活动而言,各高等院校一方面可以在校园环境中开展各种形式的美术作品活动,如美术作品展览、美术知识讲座、美术作品征集、美术社团建设等活动,在校园公共环境中公开展示、宣传美术作品和知识,使学生参与相关美术活动,提升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如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为例,可以以传媒与艺术学院为中心,充分发挥该学院的专业优势,在学校牵头下可以在学校图书馆、展览馆、体育馆、大学生活动中心等公共活动区域开展活动,同时活动也可以积极向全校学生征集各类美术作品,吸引其他院系专业学生共同参与。大力支持学校社团建设,建构美术类相关社团,积极吸纳学生参与社团,通过社团大力开展美术讲座、美术座谈、美术知识培训的相关美术活动。另一方面,还可以发动全校参与、开展对学校各类文化宣传平台进行设计与美化的活动。如学校的校训、校徽;校园环境中各种路牌或其他提示牌、文化宣传栏、报刊亭、图书架、展示架、教学与研究宣传栏、信息广告栏和光荣榜、思想政治宣传栏,以及其他各类宣传栏等等。使之成为每年的固定活动,甚至形成竞赛,使全体学生广泛参与,最终形成常态,让学生耳濡目染、亲身参与,沉浸在健康和谐的文化氛围之中,达到陶冶道德情操,完善高等院校校园文化,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完全之人物”。

三、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建设是大学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健康的校园艺术环境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知识,而且还可以对学生智力、才干等有所促进,并且对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学生的道德情操等方面都有促进作用。优美的校园环境是和谐校园文化的物质基础,而美术教育又与校园文化艺术环境之间具有密切联系,这种联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直接通过美术作品美化校园环境。校园环境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环境建设时可以利用美术作品如雕塑、绘画、工艺品等来直接装饰校园环境,使校园环境做到自然与人工、环境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使学生在充满人文与艺术氛围的校园环境中学习与生活。如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建设校园环境时就大量运用了美术作品来装饰校园环境,如学校正大门石柱上的雕塑,范仲淹广场的“范仲淹雕塑像”和其他公共雕塑和装置作品等。当该校学生置身校园环境时,面对着范仲淹的雕像,必然让人想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格言,让人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道德与情感上的升华,从而形成崇高的人格精神,这对于该校校园精神文化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此外,还可以在校园环境中建立文化艺术墙,通过绘画作品或浮雕作品来装饰,丰富整体校园文化环境。其二,可以利用美术相关知识或原理来指导校园环境建设。大学校园环境的建设是需要规划和设计的,而美术知识可以很好地指导校园环境的建设。如校园环境的整体规划,可以运用美术或设计知识与原理来进行整体布局设计;可以利用美术知识来指导布置校园景观,比如景观的虚实关系、空间关系、色彩关系等都可以运用美术知识来进行指导;可以利用美术知识和作品来指导、装饰校园建筑的外墙,如外墙的色彩、图形等;可以利用美术知识和作品来布置、装饰校园建筑内部环境等,通过美术知识指导室内空间的布置,使空间更平衡、稳定,富有节奏和韵律等。

四、结论

美术教育教学可以丰富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使校园文化更加和谐。课堂美术教学通过知识的传授、讲解使学生在思想、观念、审美能力等方面得到提升,从而在精神上丰富了整体的校园文化。课外美术活动通过相对轻松、愉快的方式来展示、传统美术作品,在耳濡目染之下感染、吸引学生,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人格。校园文化艺术环境通过美术知识和原理来建设、布置、装饰,可以使校园环境更具有文化艺术的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艺术的魅力,从而改善高校整体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金昕.美育与大学生人格养成[D].东北师范大学,2009.

[2]于心党.论加强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5).

[3]刘威.理工科学生人文素养缺失及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08(11).

[4]杨璨.艺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西南大学,2013(10).

[5]祝小迁.理工科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

[6]甘均良.试论理工院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J].中国高教研究,2005(08).

作者:郭姝娜 单位: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