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优秀校园文化的学生博物馆的建设,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内容摘要:学生博物馆是学生教育的重要资源和场所,能对优秀校园文化的传播和传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应该以弘扬优秀校园文化为重要的价值导向,开展学生博物馆的要素建设和运行机制建设。
关键词:学生博物馆;校园文化;要素建设;机制建设
博物馆以征集、典藏、陈列和传播人类环境见证物为使命,为社会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阵地,也逐渐成为青少年学习的第二课堂。正是因为博物馆独特的宣传和教育功能,目前有一些学校已经开始在校园内设置学生博物馆,意在以博物馆的形式向学生和社会公众公开展示毕业学生的进步和成绩。北京二中就于2006年建立学生博物馆,收藏了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各届校友的专著、画册等成果,反映了不同时期北京二中学子的点滴收获以及毕业后所取得的成就,引发学生对校史的关注。学生博物馆是对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是学生教育的重要资源和场所。在大力弘扬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下,搭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承载优秀校园文化功能的学生博物馆有利于激发广大在校学生对校园生活的认知、思考,明确未来发展方向,传播学校的优良学习传统,促进优秀校园文化建设。
一.优秀校园文化与学生博物馆之间的关联性分析
蔡元培曾说过:“欲知明日之社会,须看今日之校园。”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校对学生的培育影响着民族的未来。而校园文化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育之间又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通过弘扬优秀校园文化、提高学校精神文化内涵,对于规范学生的道德行为、培育学生的优良作风、传播高校正能量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向在校学生和社会公众公开展示优秀校园文化,学生博物馆无疑是一种良好的载体。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学生博物馆能够承载优秀校园文化的内容
一般认为,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校园为主要空间,涵盖院校领导、教职工在内,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虽然校园文化的内涵在形而上的层次难以理解和把握,但是可以通过具体的物化的方式形而下地表现出来,如学校精神、校风、校训等就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精神是“赋予学校以价值、活力并反映学校历史传统、学校意识、学校行为风格等特征面貌的一种文化形态”,是校园文化的灵魂;校风是学校整体精神风貌的概括,是一所学校师生所表现出来的集体性的比较稳定的精神状态,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校训是具体化的学校理念,体现了学校理念的核心和精华,是校园文化的精髓。除了精神文化层面,校园文化也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的内容,校徽、校园景观、特色校园文化活动等都是校园文化的呈现。不同于一般的校园文化载体,学生博物馆承载了一所学校优秀校园文化的诸多方面内容,既包括物质文化方面的实物(学生课堂笔记、活动照片、发明创造等),制度文化方面的班规、校规、德育评定规则等,行为文化方面的法制、自律、礼仪等教育,更是通过上述内容集中体现了校园的精神文化内涵,形式上更加新颖全面,内容上更加贴近学生。
2.学生博物馆能够展示传播优秀校园文化
传播,意指传送或散布。博物馆文化传播是指博物馆及博物馆人将藏品的信息及其文化活动的资讯,包括文化知识、思想观念、经验技艺、文化特质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多种介质方式,传递给受众的一种过程。博物馆是文化传播的窗口。通过博物馆,参观者不仅可以走进过去、了解过去,而且还可以通过欣赏一件件展品接受文化的涵养与熏陶。同样,学生博物馆收藏了毕业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时使用过的实物,这些事物记录了他们的校园生活面貌,参观者可以通过参观这些反映校友学习状况和生活痕迹的物品,如画册、听课笔记、社会实践报告、志愿服务证明等,感受学校的校园文化。作为成长中的校园新事物,学生博物馆具有有别于校史馆的特殊性。诚然,两者都是学校面向学生和社会展示成果的媒介,陈列的藏品有交叉处,但是仍具有较大差异性。校史馆是学校的编年史,侧重于陈列学校发展历史、呈现学校办学过程,汇聚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成果和各项荣誉,而学生博物馆是学生的校园生活录,致力于从多方面展示学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面貌,真实还原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学生博物馆能够展示和传播学校的优秀校园文化,在新形势下创新优秀校园文化传播的方式,实现优秀校园文化的新的运行,是优秀校园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二.优秀校园文化导向下学生博物馆的要素建设学
生博物馆不同于一般的博物馆,优秀校园文化导向下的学生博物馆更具有其特殊性。因此学生博物馆在建设方面除了要与优秀校园文化血肉相融,更要通过环境、馆藏、功能等要素的特色建设凸显其在校园的特殊定位。
(一)环境要素建设迎合学生审美,映射优秀校园文化
审美是人类理解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审美体验是一种心理过程,在审美或欣赏时,人们会把自己的主观感情转移或者外射到审美对象身上,然后再对之进行欣赏和体验。如果环境要素的建设能够迎合学生审美,那么学生就能在参观时对展品和环境引起想象和联想,在情感上共鸣和契合,从而积累起更深刻的情感体验。每一代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时代印记,每一代人的青春也都有不一样的色彩。70后感慨知青岁月,80后怀念弄堂生活,90后渴望突破创新,00后更是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触动不同时代学生心灵的物什也都不尽相同。为了学生博物馆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博物馆在环境要素建设上要以学生的记忆为线索,以学生的审美为导向,搭建起能够被学生认同的、受学生喜爱的学习和展示基地。主要可以在选址、布局和设备设施三方面施力。
1.选址场所要具有特殊意义
在选址方面,学生博物馆要选择落户具有学生共同记忆或特殊意义的场所,如图书馆附近、学生活动中心内部、曾见证学校体育辉煌的运动场周边等。这些场所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连,是高频出现在学生印象里的位置,是经年累月之后依旧鲜活在脑海里的校园生活空间。来到这里,环顾周围环境,观察周边学生的所思所做,在校学生能从环境射影出来的优秀校园文化中受到感染,激励自己充实未来校园生活,毕业学生则会勾起自己当年的校园生活片段,油然而生对母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室内布局要体现学校特色
在室内布局方面,学生博物馆既要有区域性划分,又要保持基调协调一致。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历史,也都在创新着历史,因此在学校博物馆的建设上可以考虑体现这种历史进程的演变。在室内布局上,学生博物馆可以以学校的历史为尺度,划分为若干个区域,每个区域在布局和风格上都设置有时代的特色。如在照明上80年代学生区域采用白炽灯,90年代学生区域采用日光灯,00年代学生区域采用LED灯,贴近学生的生活状态。此外,墙面设置可张贴宣传标语、规章制度等,过道或走廊放置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班级活动、竞赛活动的照片,反映学校校园文化的进步和创新。
3.设施设备要汇聚学生力量
在设施设备方面,学生博物馆可以根据自身的优秀校园文化特色,规划和引入相关设施设备,印刻上学生的痕迹。如以“乐学善思、探究合作”为校园风尚的学校可以鼓励学生集思广益,制作学生博物馆设计方案,并在设施设备配备上借鉴学生意见;以“知行合一”为办学理念的学校可以发起学生集体实践设施制作的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学生博物馆成果上汇聚学生的智慧和努力;以“崇尚节俭、摒弃浪费”为校园精神的学校可以融入环保、可持续利用等因素,弘扬优秀校园文化。如位于上海市华山路的上海中国留学生博物馆从建筑设计到展示厅的陈列设计,都由留洋的专业人士亲力亲为。展示厅没有划分具体的展区,但是中国的雕花门、日本的和式门、法国的欧式门、美国的金门大桥门、延安的窑洞门和上海的石窟门这六道精心设计、寓意深刻的门,分割了中国留学生在不同国家的留学历史。
(二)馆藏要素建设反映学生生活,蕴含优秀校园文化
从传播学角度来看,展示信息能否有效传递,不仅取决于信息的承载体,同时也包括受众(即观展公众),双方共同作用才能促成信息传递的实现,离开公众,一切信息传递活动就会丧失方向和目的。因此,学生博物馆在馆藏要素建设上需要反映学生的生活,照顾到参观者的视觉特性及心理要素。
1.馆藏标准:具有故事性
首先,在馆藏的标准方面,甄选馆藏要依据一定的标准。既然定位是学生博物馆,馆藏标准建设应体现优秀校园文化,以学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为主要内容,以反映学生优秀科学文化素养为参考,以宣传优秀校园文化为目的,制定一整套适合学生博物馆藏品甄选的制度或体系。再者,馆藏要具有一定的故事性。这些馆藏故事不仅能够激起参观者的好奇心,吸引他们前来参观,更能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弘扬优秀校园文化。
2.馆藏范围:具有开放性
在馆藏的范围方面,馆藏具有开放性,物件、绘画、照片、模型、文字构建等相辅相成,共同组成学生博物馆的参观内容。不只是在校学生的物品可以被收藏,毕业学生的学校记忆同样可以展示在学生博物馆中。一本字迹端正的笔记本、一套挥洒过汗水的篮球服、一架亲手制作的手工航模等等,只要情感上能引发共鸣的物什都可作为学生博物馆的藏品。馆藏的类型不一定是实物,影像资料、文件资料同样珍贵,一段班级上课或聚会的短篇也会让学生感慨唏嘘,一份制作精美的课堂展示PPT也是同学们努力用心的见证。
(三)功能要素建设贴近学生需求,传递优秀校园文化
学生博物馆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博物馆。优秀校园文化导向下的学生博物馆在功能要素建设上既要升级功能硬件,又要注重功能内涵提升,既要吸取同类博物馆的经验,又要突破现有的框框,确立从形式到内容全新表现力的思路。
1.形式上运用现代科学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发展轨迹和人们的生活与思维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然而传统博物馆大多依旧停留在简单的展品陈设和枯燥的讲解阶段,有些甚至没有讲解,服务形式千篇一律,服务内容苍白单一,这些导致了博物馆参观百无聊赖。如果博物馆建设能够在形式上运用现代科学技术,除了展品参观外辅以影像播放,如课堂上课视频、获奖参赛视频等,条件允许以3D、4D技术加以包装,这种形式不仅能够吸引学生关注,而且能够鲜活校园,使博物馆具有动感,使优秀校园文化外化于形,建成集展示、研究、交流于一体的校园文化特色博物馆。
2.内容上增设互动版块
对现代博物馆而言,动态展示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博物馆展示的需求,因为观众始终处于被动接收的状态。如果博物馆建设能在内容上增设互动版块,鼓励观众参与到展览中去,将观众从被动参观的角色转换到了在互动体验中欣赏、探索和思考的双向传播模式当中,这将会是博物馆实现突破的有益尝试。体验式或隐性的学习能使学习者用一种直接与感知的方式领会、理解相关知识,承认通过体验进行学习的力量对博物馆来说非常重要。艾琳•胡珀-格林希尔曾在《博物馆与教育:目的、方法与成效》一书中表示“利用博物馆或许能够获得特定的、即刻的学习成果,但参观似乎可以提供体验,并留下了在未来可以形成先前知识的隐性知识。”在功能区域,学生博物馆可以在内容上设置相关互动版块,如校园知识答题闯关、校园游戏PK、观看优秀学生风采短篇等,也可创设校友互动版块,以定期远程视频互动的方式展开讲座或交流,增进校友与在校学生的联系。这种“沉浸式体验”和交互式方式与参观者互动,能够促进优秀校园文化内化于学生心田。
三.优秀校园文化导向下学生博物馆的运行机制
博物馆事业的发展离不开高效、高能的运行机制,一般而言,包括管理体制、运行经费筹措机制、资源共享机制、人才使用机制、评估监督制度等方面的内容。在笔者看来,优秀校园文化导向下的学生博物馆的构建有别于一般性的博物馆,在机制构建的同时需要着意引入优秀校园文化,从细节处体现良好校园氛围。
(一)管理机制:组建学生志愿者管理队伍
对于志愿者界定的定义有很多,国际志愿者协会普遍认为,“志愿者是个人自发性的决定与选择,以提高人们所拥有的潜能及日常生活品质等,并提高人们彼此间情感联系的活动。1”由此可见,博物馆志愿者也应该是具有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组织性的个人,能够通过自觉的服务缩短博物馆和参观者之间的距离,增强参观者的亲切感和参与感,最终使博物馆公益性文化教育的职能得到实现。首先,成立相关管理部门。为了较好地对学生博物馆进行管理,成立职责明确、分工具体的管理部门是必要举措。成立办公室,处理博物馆有关内外行政事务;下设技术部,负责博物馆技术维护;下设展示部,负责向学生征集藏品,组织轮换藏品。由辅导员和优秀学生干部联合进行管理。其次,成立学生志愿者服务团队。通过校内青年志愿者协会学生博物馆志愿者招募信息,在全校范围内公开招募志愿者,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促进校园志愿者文化的培育。志愿者除了提供基础服务外,还要为前来参观的新生、毕业生、领导、老师进行讲解,一定程度上帮助在校学生了解校园历史和文化。最后,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在博物馆建立之初,安排工作人员到当地的博物馆参观学习,了解博物馆的收藏制度和保管编目系统,通过见习取得管理经验,最后实现管理本土化。针对提供服务功能的志愿者也要在上岗前进行博物馆知识培训,争取让每位在校学生都成为优秀校园文化的代言人。在管理机制上组建学生志愿者队伍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学生博物馆资金、人力不足的问题,还能培养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形成全校参与志愿服务、支持志愿服务的良好氛围,在这种良好的校风熏染下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水平、素质拓展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传承优秀校园文化,促进优秀校园文化建设。
(二)经营机制:锻炼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博物馆的日常运作建立在有充足资金保障的基础之上。政府拨款虽是学生博物馆得以运行的重要资金来源,但学校也可以组织在校学生以学生博物馆为依托自主设计资金筹措方案,如售卖文创产品、经营咖吧、向毕业生募捐等,既实现学生博物馆的扩张和更新,又锻炼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首先,组织学生博物馆经营策划案大赛。策划案也称策划书,即对某个未来的活动或者事件进行策划,并展现给读者的文本。组织博物馆经营策划案大赛,鼓励学生撰写经营策划案可以推动在校学生主动了解博物馆相关知识、分析营销机会、开发营销战略,开拓在校学生的思维广度,提升学生的策划能力,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其次,加强资金投入,帮助学生创业方案落地开花。以设计、售卖文创产品为例,校园文创产品是优秀校园文化的浓缩和精华,将优秀校园文化移植到与我们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日常用品中,同时传递出创意与诚意是设计和制作文创产品的最大初衷。这些文创作品不但体现了学生的个人素养和个人智慧,也集中体现了一所学校的优秀校园文化,同时所得收入也能为学生博物馆的日常运作和今后发展提供一定的资金来源。综上,学生博物馆是学校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的教育性和展示性场所,在经营机制上不一定以盈利为导向,借学生博物馆这个平台锻炼、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才是最大的初衷。
(三)推广机制:推动学生博物馆长足性发展
学生博物馆是非营利的公益性文化单位,是学校对外宣传优秀校园文化的窗口和平台。为了达到对外宣传的良好效益,学生博物馆在建成后要免费对外开放,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将博物馆推广到社会各界,吸引其他学校师生前来参观访问,使博物馆既为学生所用,又为公众所用。首先在推广对象方面分为对内推广和对外推广两种。对内推广是指鼓励在校学生多多参观学生博物馆、积极参与博物馆志愿活动,从学生博物馆参观和服务中感受优秀的校园文化,并落实到今后的行动中去;邀请毕业学生重回母校,感受母校文化氛围,欣赏母校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进步和成就,从而增进对母校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对外推广是指优秀校园文化的对外输出,即通过学生博物馆平台使媒体、其他学校师生、社会公众周知学校优秀校园文化,树立学校良好的社会形象,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推动共建共享和谐校园。其次是在推广形式方面。一是实行“免费开放”政策,这种广泛推介的方式能够扩大推广范围,使学生博物馆辐射更远。二是口口相传,利用好的品质和服务使参观者感到满意,主动为学生博物馆进行口碑宣传。三是现代化媒体宣传,利用新颖的活动形式邀请电视、报纸、网络媒体进行宣传,辅以微信、微博、贴吧、论坛等自媒体进行联动宣传,提高学生博物馆的影响力。最后在推广内容方面。一是对学生博物馆本身的宣传。在新媒体时代,博物馆有效利用新媒体进行宣传,能够为公众第一时间提供第一手资料,因此除了传统的制发宣传册外,学生博物馆可以组织在校学生利用新媒体“多点开花”进行推广宣传,如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官方网站等,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增进学生博物馆的知名度。二是对学生博物馆某个项目或活动的宣传。没有专业人士的贡献就没有大众的知识获取,没有大众的广泛关注就没有专业人士的积极投身。因此学生博物馆可以邀请知名校友进行讲座或专业博物馆指导老师开展学生博物馆志愿服务相关课程,并配合学校和媒体的宣传,吸引更多人前来参观学习。三是对学生博物馆附加价值的宣传。学生博物馆与优秀校园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学生博物馆志愿活动、学生博物馆文创产业、学生博物馆互动性模式、学生博物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等等,这些都是学校建立学生博物馆创造的附加价值,利用媒体和自媒体进行宣传报道能够吸引其他单位借鉴学习,推动学生博物馆走出校门,走向社会。
参考文献
[1]刘玫.学校文化与“学校精神”[C].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2013.
[2]彭舟.博物馆文化传播的形式与意义探析[J].科技传播,2018.
[3]《主人》编辑部.行业博物馆[C].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0.
[4]徐俊贤.博物馆志工参与动机与工作满足之研究—以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为例[D].台南县:国立台南艺术大学博物馆学研究所,2006.
作者:陈圣芳 丁宁 单位:宁波工程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