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校园文化为核心的学校管理模式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以校园文化为核心的学校管理模式,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以校园文化为核心的学校管理模式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用。在新时代的校园管理中,为了改变应试教育的弊端,防范不良文化侵蚀校园文化环境,学校需要积极寻求新的理念以及模式,构建出以文化为核心的校园管理模式,这样才能让学校管理符合新时代的要求,帮助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校园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本文主要介绍了校园文化的主要特点、作用以及构建的路径,提出了以校园文化为核心的管理模式的创新路径,希望为国内学校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校园文化;核心;学校;管理模式

校园文化是将校园作为主体,以课外活动为核心内容,以学校为空间的群体文化,这一群体文化是由制度、行为等各方面因素共同形成的。新时期的学校管理需要借助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为学校的发展以及教育事业的进步提供必要的助力。互联网时代的校园文化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这些特点将会直接决定校园文化的建设,因此,建设校园文化是学校管理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校园文化的特点

(一)开放性和规范性

校园文化并不是封闭的,开放性是校园文化不可忽视的特征。因为学校的职责是育人,是向社会各领域输出人才,这一功能意味着学校不能成为独立封闭的组织,一定要与社会接轨,关注社会以及国家的主要发展形势,调整自身的育人机制,这样才能提升竞争力。因为校内学生眼界阅历有限,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诱导,因此校园文化的开放性也要有限度,并不是全面的开放。

(二)传承性和发展性

校园文化是需要不断传承下去的,每个学校都要为学生的成长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无论是精神氛围还是道德氛围,都需要具备一定的严谨性。文化是主观对客观的一种反映,带着明显的时代气息,或者说文化本就是时代的产物。校园文化带有校园的气息,也带有时代的特征,因此,校园文化也具有一定发展性的。学校在文化建设中要营造出富有生机的校园氛围,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

二、校园文化的作用

(一)激励和凝聚

在校园中可以时刻感受到校园文化对于校内全体人员的凝聚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文化的形成就是每个人意志的集中体现,因为校园文化可以让全体师生产生归属感。健康的校园文化总是具有较强的聚合能力,同时也有着极强的激励作用。

(二)导向和陶冶

学生的性格以及身心处于不断发展中,三观并未完善,明辨是非的能力不足。很多学生在多方面的文化冲击下很容易失去自我,良好的校园氛围以及风气对学生成长至关重要。孟母三迁,实际上就是为了让孟子获得更好的成长环境。因此,学校也应该积极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同时校园文化与外界复杂环境相比是略显封闭的,因而校园文化对学生的陶冶作用就得到了强化。

三、校园文化的构建

(一)制度建设

要想建设更加健康的校园文化,学校领导要制定相关制度,在制度上给予支持。制度其实就是集体制定的规则,用条文的形式将这些规则确定下来,这是文化构建的前提,或者说制度本就是文化的一部分。制度的建立要以积极向上为主要方向,确立规范性的指标,为师生的行为制定出准则,将文化激励的效应完全发挥出来,这样才能有效规范师生言行。另外就是制度要与时俱进,对新事物要有宽容接受的心态,要客观分析新事物的利弊,不能放任,也不能全盘否定新事物。例如,网络对校园文化的冲击是不可忽视的,但网络本身也是强化教育功能的重要手段,它可以让文化建设更加高效,也能帮助教师革新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率。

(二)行为引导

行为是思想的具体表达,文化建设的核心主要还是体现在行为上,围绕着学生进行行为上的引导。校园文化建设要理解学生的心理以及生理发展规律,深入了解各个年龄段学生的思想表现,其实每个学生的不良的行为都有值得深思的原因,我们要将其作为教育的契机。例如学生处于青春期,很容易因为所谓的哥们义气、家庭因素、影视剧的诱导染上打架喝酒的不良习惯,无论是哪方面原因都需要深入分析,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地纠正学生行为,规范学生的言行。学校也可以在校内布置标语,如“保护草坪,人人有责”“图书馆内保持安静”等,这些都有利于良好校园文化的建设。

(三)精神建设

精神建设是文化建设的真正实质,体现了文化内涵,对校风、学生思维以及素质培养都有着直接影响。精神建设要站在现代化、发展性的角度上看待问题,对于不良的学风以及校风一定要坚决进行纠正,这样才能推动学校整体的精神风貌向良性发展。

四、以校园文化为核心的学校管理模式的改进策略

(一)以价值观为导向的任务分配模式

校领导的思维、理念以及办学思想直接影响着学校管理的模式,也直接影响到校园文化的建设。校领导要结合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向各个部门分配任务。校领导一定要保证办学理念的科学性,要有正确学生观,用发展眼光看待学生,也要从物质以及精神上给予教师支持。基于这样一种理念,校领导要在任务分配上提升校园管理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在不违反规则的基础上要充分尊重每个个体,校领导也要有不断开拓的精神,不断革新任务分配模式。

(二)创新管理制度

要科学制定文化建设方面的一些措施,将师生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并健全组织结构,加强社团以及活动管理,让校内氛围更加活跃,改善学校环境,为文化建设提供物质上的基础。学校也可以建立包括官网、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诸多新媒体平台为学校做宣传,同时也要广泛收集师生意见。

(三)建立教师参与的管理模式

师生关系有着一定的特殊性,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不可忽视,因此,教师需要发挥出自身的示范作用来积极引导学生,这也是强化学校凝聚力的关键,同时教师要以身作则,用规范的言行影响学生,给学生做好榜样。校园文化建设也可以让每个班级取一个班名,如“飞一班”等,取一个班级“口号”,让班级之间形成良性的竞争氛围。总之,校园文化在衔接社会文化,加强文化建设的同时,要不断进行学校管理的创新。学校管理要以文化为核心,管理者要树立好正确的价值观,加强对师生的引导,不断创新学校管理制度,同时增强学校的凝聚力以及管理体系的科学性,最后要注重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以及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参考文献:

[1]王家源.为学校法治化规范化管理提供指南——专家解读《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J].中国农村教育,2018(1).

[2]杨传利,毛亚庆,曹慧,等.学校内部教师社会网络现状及对学校管理改进的启示——一项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研究[J].基础教育,2017,14(3):68—77.

[3]任国平.管理标准时代:从经验式、碎片化迈向规范化、科学化——教育部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实验工作总结研讨会综述[J].人民教育,2017(2):37—39.

[4]宋祥山.以信息技术推动学校教学和管理智慧升级——开封市第二十七中学信息化建设实践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6(s1):73—74.

作者:王靖 单位:重庆市上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