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策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策

摘要:高校校园文化是高等院校教育的灵魂所在,体现了一所高校的办学宗旨和教育理念。校园文化建设应立足校园,注重引导学生转变思想观念,重视学生个性发展。校园文化建设在全面改革的同时,应注重局部与整体社会的联系,狠抓精神文明建设,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文化发展氛围。校园文化建设力求创新,向多样化,多元化发展,打造独特的校园品牌文化。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策

文化是一所高校的灵魂,体现了办学宗旨和教育理念,反映了师生员工的整体精神风貌、价值取向、道德准则。校园文化建设是培养社会主义人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1]。对于全面提升在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文化修养、道德境界具有重要作用。

一、高校校园文化概述

高校校园文化,既包括校园内各种建筑设计、园艺展示等物化形式的实体,也包含高校历史、教育理念、校纪校规、校风学风、师生关系、舆论氛围等精神层面的因素,是伴随着学校教育的兴起而开始的,在长期的教育活动中,师生共同创造的文化氛围,是高校师生的精神动力[2]。高校校园文化始于大学的设立,自大学兴起,就有无数的圣贤先哲、仁人志士开始探索大学之道,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大学校园文化[3]。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高校才逐渐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和人才成长环境,塑造学校整体形象和拓宽学校的发展空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4]。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影响下,我国的教育体制、管理模式面临新的改革和挑战。与此同时,校园文化建设便成为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究竟该如何稳步推进新时期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便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应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一)高校体制改革的影响

我国高等教育的模式已从传统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大部分高校都在扩招扩建,重组合并,学生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现代大学的体制改革冲击了高校原有的文化。而许多教师还没有从原有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思路上转变过来,依然沿用陈旧老套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学生对老师这样的教学方式很不欢迎,在专业文化教育方面严重影响了校园文化建设。还有,合并重组后的大学往往有两个以上的校区,而文化的差异则需要在整合原有各校区独立的独特文化的基础上创造新的校园文化。

(二)多元文化的冲击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受到世界多极化的国际国内大环境影响,我国经济、文化改革的深入,文化建设得到了日益完善。高校文化也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网络等新媒体的日益普及,形式多样的文化思潮也在校园传播。面对如此现象,青年学子应接不暇,加之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相比较而言,网络文化更受青睐。现代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趣味性对大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青年学子对网络文化的抵制辨别能力较弱,其中一些负面消极言论,色情、暴力等垃圾信息不断传播,严重误导影响青年大学生,对校园文化的消极影响也逐步加深,消解和冲击校园文化的主导价值观念,削弱了校园文化的精神整合作用。大学教育并未对大学生加以正确的思想引导,忽略了网络文化的影响力与破坏力,影响了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

(三)非主流文化的影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冲击,西方资本主义思潮的影响,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多种思想和价值观传入校园,传统文化的权威性、崇高性被庸俗性、娱乐性所代替,严重影响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念、精神世界、思维方式,容易导致大学生价值观发生裂变,追求庸俗化和利益化[5],造成大学生主体意识缺乏,盲目从众、人云亦云行为。目前的青年在校大学生还处于青春转型时期,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都正处于形成时期,容易受到不良思想影响,对人与人之间本来纯真的感情产生怀疑,丧失原本高尚的品质。

(四)高校管理上不够重视

高校行政管理体制官本位意识严重,导致形式主义、功利主义的情况明显,有的教育模式过于强调教育的政治功能,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影响文化建设的良好发展;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普及,主要权力集中在学校的宣传部、团委等有关行政部门,在具体工作中只是充当被动的执行者,有时候甚至是为了完成任务而使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没能真正得到应有重视[6]。

三、高校校园文化的特点

(一)崇尚学术

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大学始终保持着崇尚学术、实事求是的文化精神,强调独立人格、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理论品格,正如陈寅恪先生所说的“独立精神、自由思想、批判态度”[7]。

(二)与时俱进

高等院校担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因而高校文化的建设发展必须与时俱进,引领时代风范。2012年11月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明确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高校校园这也是文化建设和发展的主旋律”[8]。

(三)包容开放

大学校园文化在不断交流借鉴中兼容并包,自由开放。只有在相互交流借鉴和吸收兼容其他高校先进经验、办学理念的基础上,发展独特的深具地域特色的校园文化,使个性与共性得以完美的结合。随着数字化、智能化的日益普及,广大师生与外界的交流更加频繁、广阔,“教育要面向世界”则显得尤为重要。

(四)开拓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时展的关键,是大学文化的崇高使命。高等学校要立足于自身实际,立足于学术前沿,不断吸取新思想、新理论,开拓创新;做好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不断探索、挑战和超越,引领世界各知识领域开拓发展。

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策

(一)立足大学校园,引导大学生改进思想观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观念是一个人的灵魂,思想观念正确便会方向正确,向积极的方向去发展。反之,不是碌碌无为,便是危害社会。首先,校园文化建设应当有正确的方向指导,以传统先进文化为基本,全面拓展,并积极学习西方先进文化,但不“崇洋媚外”,正如鲁迅先生提出的“拿来主义”,好的东西我们不但要学而且要很快很好地学;其次,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因为爱国主义最能激发年轻人的激情和信心。通过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新时期爱国主义观念,虽然我们现在处于和平发展的年代,但是我们不能忘记过去,“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历史”。不能忘记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的百年耻辱,不能忘记革命战争年代的艰辛苦难和血雨腥风换来的光明,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的意识要牢牢树立在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心中。高校的文化建设要给广大青年大学生及时进行各方面的教育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正确价值观念、思想理念,确保我们的航向永远明确,积极健康地向前发展。

(二)校园文化建设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

新时代的高校教育已与以前明显不同,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较以前也有了明显改变。现在的大学,已经走向多元化、开放化,各式各样的人才从高校的校园中诞生。可以说,大多数学生,从小受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影响各不相同,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区域、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和风情。百人百性,各人都有自己的特长爱好,有自己独特的追求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所以学校应给各式各样的人才提供尽可能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帮助他们早日成才。我们和一些一流院校相比,为什么别的重点大学的学术氛围浓厚?大学生生活丰富多彩呢?许多高校出了一些大师级人才、领导人才、管理人才和骨干人才,原因就是,他们给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各方面培养和塑造着他们。当然,这些都受学校资历、经济、文化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我们只要能勇于克服困难尽力创造这种发展空间,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相信我们的学生也会一样优秀,关键在于我们及时发现、着力培养。

(三)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广大学生积极向上的文化素养,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有利于广大学生拓展知识面,开阔知识视野,丰富知识结构,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对广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作用。如开展校园文艺会演、书画比赛、运动会,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校园文化活动。

(四)校园文化建设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国家的教育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虽然相对有了很多改进和成效,但我们国家的教育受中国传统教育观念影响较深,迅速转变尚有难度,因此对学生的发展有很大的制约,学校在这方面要进行大胆改革,完善体制,逐渐向综合教育转型。从相对规律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培养学生德、智、体、美综合素质全面提高,使整体素质进一步增强。

(五)校园文化建设力求创新,多样化、多元化发展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一个学校,如果不创新,必将落后。这就需要我们学校在校园文化生活的开展方面加大力度,注重创新,在社团建设、学术报告,讲座交流等方面多发展,尽量让学生自己多去做,当成自己的事去做,让校园文化建设向多样化、多元化方向发展,日益丰富多彩,打造高校自身独特品牌,和其他院校有所同,更要有所不同。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我们的发展将会非常迅猛,形势将会大好,前途更加光明。

(六)校园文化建设要面向时代,适应社会

校园文化建设应立足校园,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改革开放的形势中已不容我们闭关自守,而是要全面推向社会。学校是社会中的团体,学生是社会中的成员,与社会联系紧密。如果将一个个充满朝气、充满活力的大学生封闭在象牙塔之内读死书,根本达不到教育的目的,我们注重学以致用,随时应该理论联系实际。有些同学社会实践能力很强,为什么不能得到发挥,关键是不敢走向社会,没有机会与社会接触,学生意识太强,所以需要学校帮助引导、鼓励和支持,让我们的青年学生不但理论好,而且实践好,能及时适应社会发展,在学校成长成才的过程中,锻炼其适应任何环境的能力。

五、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物质文化建设有利于建立学校良好形象

校园的绿化建设、人文景观设计、学生住宿场所、住宿条件的改善,以及校园图书馆、学生学习场所的丰富,在美化校园环境的同时让校园富有人文气息。物质文化建设给广大师生提供了一种高大上的人文情怀[2],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无形资产,在一定程度上激励着广大师生积极致力于校园的文化建设和发展。

(二)精神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凝聚力

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一种无形的资产,高校学术理想与学术追求更是文化之魂,教育理念、校纪校规、校风学风、师生关系、舆论氛围等精神层面的因素,可以育人于无形,提高校园文化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为广大师生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为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基础。综上所述,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有待于高校师生进一步去思考,去发现,去行动。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打造出一片属于高等学校自己的文化天空,树立高校文化建设别具一格的文化格局。

参考文献:

[1]于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新思考[J].才智,2014(06):137.

[2]万雷.浅谈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J].当代经济,2015(34):132-133.

[3]陈秀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5.

[4]曾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0):132-133.

[5]康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理论观察,2012(02):160-161.

[6]杨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模式研究[J].现代交际,2014(07):228-229.

[7]卞僧慧.陈寅恪先生争谱专编[M].北京:中华书局,2010:362

[8]人民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2-12-18[2017-05-10].

作者:张俊英 卢爱华 邹璇 屠臻 单位:六盘水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