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现代文学历史还原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现代文学对历史的还原应该结合民国史视角与新民主主义精神,全面客观的对中国历史发展中的辛亥革命事件进行评价,正视民国历史的发展对中国的影响,进而基于现代文学的发展更大的空间,以民国史的视角还原名族危机,促进现代文学的原生态发展,因此本文就针对现代文学的历史还原与民国史视角进行探究,以帮助现代文学全面客观的发展。
关键词:
现代文学的历史还原;民国史视角;分析探析
本文分别从三个角度对现代文学的历史还原与民国视角进行探究,分别从现代文学中辛亥革命的客观解读、民国时代为现代文化发展奠定的基础、民国时代名族危机的还原三个方面对现代文学的历史还原与民国史视角进行分析,以帮助我国现代文学得以更好额发展。
一、现代文学对辛亥革命的正确解读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辛亥革命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辛亥革命无疑是成功的,不能因为辛亥革命的某些缺陷就完全否定它的成功。而在现代文学中对于辛亥革命的描述相当偏激。如在鲁迅的《阿Q正传》中,体现的的都是对辛亥革命的批评,更将阿Q这一人物形象设定为辛亥革命失败的产物。在现代文学中对辛亥革命的描述中,体现的大多是辛亥革命的失败,以及对辛亥革命缺陷的批评,对于辛亥革命的意义及价值完全忽视。从历史的发展角度对历史进行客观的评价,发现历史进程中的缺陷及不足是历史分析的必然,然而对于现代文学中对于辛亥革命成功及价值的完全忽视是十分偏激的。辛亥革命虽然留下了很多弊端,但是辛亥革命的成功及价值是不能够忽视的。站在民国史的视角正视辛亥革命是还原历史的必要工作。
二、民国为现代文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将政府的变动作为民国史的划分依据,则民国历史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南京临时政府阶段、北洋政府阶段、南京政府阶段。南京临时政府阶段自1912年的1月至3月;北洋政府阶段自1912年4月至1928年6月;南京政府阶段自1927年4月至1949年9月。南京临时政府阶段,自政府成立之初,就着手于社会法律法规的制定。如《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规定南京临时政府统治的全体人民享有人身、财产等自由权,享有考试、诉讼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此外,《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还规定,中华民国的全体人民还具有纳税等义务。中华民国制定颁布的法律法规涉及中华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其为中国逐步实现现代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北洋政府阶段虽然在政治体制上有一定的变动,国家元首也频频变动,但中华民国民主自由的思想在当时人民的思想中根深蒂固,现代教育、现代文化等在北洋政府时期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北洋政府时期,中国的经济、文化逐渐发展,现代新文学也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南京政府阶段,国共两党之间有合作,有斗争。国民党的与的独裁统治使得中国内部矛盾不断升级,国民党内部也由于严重的政治腐败而出现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现象。南京政府随着政治腐败的不断加重,南京政府的基本理念已经于原先民主共和的理念相违背,甚至越走越远。但在南京政府统治时期,南京政府并不是无所事事,1928年6月,在南京政府的凌厉攻势之下,北洋政府随着退出政治的舞台而宣告结束。在南京政府时期,中国经济、文化也欣欣向荣。在1927年4月至1937年7月之间,中国共有1186种刊物被创建,比之前12年中创建的刊物多出一倍。特别是上海,在南京政府时期,上海经济逐渐发展,成为了中国经济的核心城市。南京政府政治文化的发展及经济的逐渐提升,中国现代文化有利更加扎实的基础,中国现代文化也才得以蓬勃发展。
三、民国时代民族危机的还原
现代文学对民国史的描述存在两个严峻的问题。第一,现代文学中对民国史的记录与描述与真实历史的发展有很大的出入。如鲁迅在《现代中国》月刊中发表的《中国文坛上的鬼魅》中写到:“一九三一年九月,日本占据了东三省,这确是中国人将要跟着别人去毁坏苏联的序曲,民族主义文学家们可以满足的了。”在现代,不少史学家与文学家对鲁迅的这一段话也大量引用,甚至有些作家还在此基础之上大肆夸张。然而真实的历史是:国民党的高层虽然下发了不抵抗的命令,但当时的东北官军并没有像鲁迅所说的任意日军屠杀中国人民,将广袤的中国土地拱手相让给日本。与之相反,当时的东北官军,对日军的疯狂进攻展开了激烈的还击,东北官军甚至展开巷战保卫我国领土。东北官军对日军的疯狂进攻抵抗了四月有余,大大小小的战役中,东北官军伤亡惨重。田汉和楼适夷等作家在作品中对这一段的历史描述相对较为尊重历史,历史还原度也相对较高,然而一些文学家由于对历史的偏见及对国民政府的偏见,在其作品中任然引用鲁迅文章中对当时历史的描述,对于田汉等所描述的真实历史反而视之不见。现代文学对民国历史审视的另一严峻问题是曲解与遮蔽真实历史。对于济南惨案有《现代评论》、《流沙》、《思想》、《春笋》、《晨报副刊》、《前锋周报》、《申报•自由谈》等大大小小的作品75篇给予描述,对于中东路事件有《国民日报》、《前锋月刊》、《申报•自由谈》等30多篇文章对其进行了描述,然而现代文学中对于这些事件大多避之不谈。现代文学中对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重大损失也大多是避之不谈的,但即使现代文学对这些历史真实事件一字不提,这些发生的历史事件仍然是客观存在的,它不可能因为文学作品对其的逃避就视为没有发生,只有站在民国的视角,体会民国时代的名族危机,充分还原民国历史,现代文学才能够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并更快发展。
结语
历史的精髓在于从历史的角度追溯现代文写的根源与传统,现代文学的历史还原是对现代文学内容、感情、思想、认知。文化等全方面的正视,探究现代文化的社会背景能够给予现代文学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加客观科学的文化传统,因此探究现代文学的历史还原与民国史视角十分重要。
作者:陈龙灿 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秦弓.现代文学的历史还原与民国史视角[J].湖南社会科学,2010,01.
[2]王炳中.现代行旅散文创作的“民国史视角”[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2.
[3]李怡.为什么关注“民国文学”?———在台湾中国现代文学学会的演讲[J].江汉学术,201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