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专业认证下的现代文学教改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师范专业认证下的现代文学教改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师范专业认证下的现代文学教改研究

摘要:师范教育是教师成长发展的首要环节,高校师范专业认证是全面提高师范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师范专业认证视域下的现代文学教学改革,旨在让学生以对教师职业的热爱为前提,以扎实的专业知识为基础,以优秀的教学能力为根本,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关键词:师范专业认证;现代文学;教学改革

“教师是教育改革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石。”[1]“师范教育是教师成长发展的首要环节,是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领域。”[1]高校师范专业认证是全面提高师范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基于此,在师范专业认证视域下进行高校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并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社会意义。师范专业认证的核心是保证师范生毕业时的知识能力素质达到标准要求。本文以现代文学课程为例,以知识、素质、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对师范专业认证视域下的教学改革进行探究和分析。

一、学高为师——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提升

(一)夯实专业基础知识

现在的高校师范在校生,是未来中小学教师队伍的主力军。如果学生学习了现代文学课程之后,对基本的文学常识、文学现象一知半解,对现代作家的主要作品张冠李戴,或者未曾读过,他们将来是无法胜任中小学教师工作的。现在有部分学生学习意识不强,自觉性不高,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着实令人心忧。所以高校教师要努力用丰富生动灵活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热爱学习,保证师范生的知识水平达到标准要求。如何把相对枯燥的基础知识化为学生易于接受和吸收的知识,就成为教师在教学中首先面对的难题。“中国现代文学以‘五四’以来的现实生活为土壤,并充分吸收了中国传统的、外来文学的丰富营养。作为带有突出承前启后性质的一段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2]在授课时,教师可结合现代文学的课程特点,采用历史还原法,拆分拓展知识点,培养阅读习惯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夯实专业基础。中国现代文学史一般指1917年至1949年之间大约30年的文学发展历史。授课时,教师可将历史的发展和文学史的发展结合起来进行分析阐述,通过历史史实的铺陈、历史推进和文学变革的关联,将学生带入当时的历史情境中,悉心梳理现代文学的缘起和发展脉络,用心感受现代文学的多彩风貌和多重风格。为了达到还原历史真实的教学效果,教师可用资料图片、相关影视视频等教学辅助方法。比如:优秀的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贯穿,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剧中的陈独秀、胡适、蔡元培、、鲁迅、钱玄同、刘半农等人物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等文学史事件,正是现代文学史这门课程要重点讲述的,教师可精心选取剧中的片段,在讲到相关知识的时候播放,让学生沉浸于百年前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和热血青年追求真理、燃烧理想的澎湃岁月,在对历史的真实触摸中深入了解现代作家的人文品格和文学贡献,掌握重要的文学现象、文学知识。在课堂上,教师还可通过拆分知识点、拓展解读等教学方法,将抽象的概念化为生动鲜活的知识,强化学生对基本文学现象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对基础知识当堂消化、理解和吸收,避免课后的一知半解、死记硬背。有限的课堂时间无法将大量的现代文学作品阅读放在课堂完成,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自觉读书、热爱读书的习惯很重要。教师可通过“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等古诗词的丰富内涵让学生领会读书的真谛,再以现代作家鲁迅、胡适、周作人、郁达夫等作家刻苦读书、钟爱读书的真实事例,引领学生读书的兴趣。此外每节课还可通过布置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让学生在阅读中加深对现代作品的了解和感受。

(二)提升专业能力

在现代文学的授课中,教师在帮助学生牢固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如独立思考的能力、分析作品的能力、写作能力等等。胡适在北京大学1946年的开学典礼上曾说过:“对于学生,希培养成能够充分地利用工具,能够独立的研究、独立的思想。”[3]教师要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研究的专业能力。在课堂上,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现代作家作品的分析探讨中来。首先要布置学生预习,让学生在上课前读作品,通过知网收集梳理资料,整理出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思路;上课时,教师可利用智慧教室的特色和优势,在阐述了自己的学术心得和学界研究综述后,让学生分小组自由发言、各抒己见,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在思想火花的碰撞中交流探讨、互相启发。比如对鲁迅《伤逝》思想内涵的深度解析、对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的多重解读、对曹禺《雷雨》中周朴园形象的多重理解等,都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思辨能力。课下,再通过微信群、QQ群等师生交流平台,让学生在线提交小论文,老师在线修改与学生交流,强化学生的分析和写作能力。

二、身正为范——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滋育

(一)增强职业道德

在师范专业认证的毕业要求中,践行师德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基础环节。践行师德包括师德规范和教育情怀,即在教学中注重增强学生的教师职业道德,注重学生人文底蕴和健全人格培养,使学生毕业后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为了培育学生的职业道德感,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以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以自己的教育情怀、爱心、责任心感染学生。无论已从教多少年,教师要初心不改、始终保持对教育的热爱、对学生的关爱,克服职业倦怠心理,将敬业爱岗的精神贯穿于每一堂课中、每一次对学生的辅导和谈心中,以饱满的热情上好每一节课,以温柔的耐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学生感受到教师对授课的认真负责、倾力付出,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真诚关心、真心呵护,内心就会激发起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对教师职业的尊重和向往,将来毕业走上教师岗位时,师承从教的理想信念,传承深厚的教育情怀,成为践行师德的好教师。教师还要根据课程的专业特点引领学生对师德的理解。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诸多作家中,有很多成就卓越的作家同时也是优秀的教师,比如胡适、老舍、鲁迅等等。在授课时,教师可通过小视频的播放、资料图片的展示等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了解这些作家的教育情怀和教育贡献的胡适常常和他的学生傅斯年、罗家伦、顾颉刚等一起讨论争辩学术问题,这些学生与胡适“交谊很深,多为终身知己和受胡适影响较深的学者。”[4]老舍曾多年从事小学、中学、大学语文教育,“其教育思想是鼓励学生学好文艺之外的各种功课,其目的在于获得‘作个现代人的基本知识’。”[5]鲁迅曾在多所大学任教,他关心学生、扶植后辈,很多青年学生是在鲁迅的直接指导和帮助下走上文学道路的。教师在现代文学课程的讲授中,通过对现代作家的教育品德、情怀、贡献的阐述,让学生更加认识到教育的育人作用、教育者的责任、从教的意义,增强职业道德意识。

(二)塑造健全人格

要培养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还要塑造学生的人格,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家国情怀,促进教书与育人相统一。比如通过鲁迅的实业救国、医学救国、文学救国的人生道路的梳理介绍,让学生理解鲁迅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精神,了解鲁迅用文学创作唤醒民众,孜孜不倦地致力于思想启蒙的文学贡献;通过对闻一多的诗歌《太阳吟》、《忆菊》的诵读和解析,让学生体会作家深沉的爱国之情;通过对老舍的《二马》、《四世同堂》等作品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到:老舍一生热爱故土北京,热爱出身穷苦意志刚强的有志之士,热爱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对民族骨肉同胞和民族文化的这种难以割舍的情怀熔铸于他的血液中,化为他生命的一部分,也化为他作品中浓郁的民族深情。这些现代作家深沉真挚的爱国之情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给予他们家国情怀的教育。

(三)完善美好性格

近年来,大、中、小学学生因心理抗压能力差,不能经受挫折而产生的极端事件屡有发生,所以对学生美好性格的培养日益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师范生是现在的大学生,也是将来的中小学老师,所以高校教师要致力于培养师范生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勇往直前的精神、坚强自信的品格、宽容善良的内心。在现代文学的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努力挖掘现代作家的美好性格特质,让学生用心感受,汲取精神力量,完善美好性格。比如在对胡适为人处世的介绍中,让学生了解他宽厚待人的品格;通过冰心作品中母爱、童心、自然美的解读,感受冰心温柔纯净、永葆童心的精神世界;通过老舍生平经历的梳理介绍,让学生了解老舍待人热情、温和宽厚、为人质朴、勤劳守礼、自尊要强的人格魅力。这些作家的成长经历中展现的性格魅力春风化雨般滋育着学生的心灵,让他们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人文素养逐渐深厚。

三、学以致用——对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教学基本技能

师范专业认证强调产出导向,强调师范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所以除了夯实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还要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有优秀的教学能力,将来毕业后才能胜任中小学教学工作。首先是教学基本技能在课堂教学中的训练。比如:通过一个知识点的归纳,让学生上讲台板书总结,培养学生的板书书写和设计能力;通过让学生朗读作品,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通过课前五分钟自设主题小演讲,培养学生的课堂口头表达能力;通过让学生点评同学的发言,培养学生的课堂总结能力。

(二)提高教学实践能力

现代文学的很多作品被选编进了中小学语文教材,教师在进行现代文学教学时,除了让学生熟读、理解作品,还要训练学生具备教好作品,即教好中小学语文课文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教师可在上课时留出一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教学说课设计等教学实践能力训练。可以组织学生就某个作家的不同作品进行模拟教学训练。比如:在讲到鲁迅专章时,课前让学生分组,分别将《故乡》、《孔乙己》、《社戏》、《祝福》等作品准备一个十分钟的教学内容设计,上课时分组模拟讲课;或者就作家的某一个篇目,组织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进行教学设计。比如讲老舍专章时,可以《济南的冬天》这篇散文为例,让学生分别从作品的语言特色、思想情感、篇章结构等方面进行模拟讲课。教师在学生进行了教学实践练习后,可从教学准备、教态、教学语言、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点,并提出解决提高方案。这些教学训练既可以营造一个教学现场情境,让学生进行教学实践;又可以让学生彼此取长补短,互相切磋,共同进步;还可以在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下,迅速找到自己教学环节中存在的不足,加以改进,明了自己的优势特长,加以强化。

在师范专业认证视域下的现代文学教学改革,旨在让学生以对教师职业的热爱为前提,以扎实的专业知识为基础,以优秀的教学能力为根本,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王定华.“十三五”时期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与思考[J].教师发展研究,2017(1).

[2]刘勇.中国现代文学专题[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

[3]胡适.善未易明理未易察(在北京大学1946年开学典礼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1-9-7(6).

[4]沈卫威.胡适传[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1988:73.[5]张炜炜.老舍与语文教育[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4:14.

作者:傅晓燕 单位:德州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