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现代文学观念下的中文教育反思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探讨现代文学观念下的中文教育反思,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探讨现代文学观念下的中文教育反思

摘要:在现代文学的普及教育背景下,大部分高校通过设置现代文学课程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精神,特别是在中文教育这一方面,对人文精神的培养可以从整体上提升其综合素质,对人文精神进行有效弘扬,让高校学生从内而外提升整体的精神素质,成为一名合格且优秀的现代人才。同时,在中文教学过程中,应当以提升学生人文精神为主,面对目前所存在的不足加以调整和改革,不断创新中文教育方式,并用有效且合理的措施对我国现代文学教育做出改变,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文精神观念,改变目前的中文教育现状,不仅需要学校做出有效针对性的措施,也需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人文精神的认识,让其自身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现代文学中文教育反思对策

一、前言

目前,大部分高校对于现代文学的教育有着一定的指向性,也就是说是在教学任务的要求之下所安排的,长期以此方式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容易让学生产生或多或少的抵触心理,导致现代文学的教育难以开展,想要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也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只有通过学校、教师与学生三者进行互相配合与交流,从根本上改变现代文学观念,让中文教育在此发展之下更趋于合理化与科学化,也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其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与文学鉴赏能力,用更加合适的方式参与进现代文学课堂中,让学生的理解、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现代文学教学中的困境

(一)难以实施人文精神教学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中文教育仍然处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特定的专业课程对现代文学进行学习,停留在教师课堂对文学作品做出讲解、分析的步骤,导致学生失去自主思考与展开想象的能力,使得中文教育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的现状,对现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比较低下,难以从现代文学中学习并提高自身的人文精神,教师在大环境的限制之下,难以实施人文精神教学,从而让师生间对于现代文学的吸收程度比较低。

(二)对现代文学作品阅读积极性较低

除了正常的课堂教学时间之外,学生对于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积极性非常低,缺乏主动学习的能力,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仅仅是最为基础的文学知识,难以满足其提升自身人文精神的需求。同时,学校与家庭没有营造良好的现代文学学习氛围,没有重视现代文学的主体地位,也没有对实际课程教学做出进一步调整与创新,导致学生整体的人文精神比较低,久而久之会影响到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

三、人文精神在现代文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通过培养与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能让其三观与想法趋于正确、成熟,能在纷杂的问题中得出最为理智与正确的处理方式,使得个人的人格魅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在人文精神的定义中,理性、人性和超越性三者缺一不可,要求我们遇到事情要会思考,在思考中不断追求事物的真理,同时要做到以人为重,对人性存有崇高、敬重之心,因此,人文精神的存在是每个人提升自我的表现,只有真正做到尊重、肯定他人及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才能称之为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当代大学生中,有许多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人文精神,其在生活与学习中起着精神支柱的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高校的现代文学教育的实施,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与三观,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所以,在高校中文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具备崇高的人文精神是现代文学教育的重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从而让个人的人文精神得到有效提高。

四、现代文学教育实施对策

(一)培养大学生的文学修养

现代文学历史悠久,有着许多的知识资源可以利用在中文教育课堂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经典现代文学作品做出分享与赏析,让学生对作品有着进一步的了解,同时可以在教室做一个现代文学作品展示板,利用下课时间加深对现代文学的理解,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也能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也可以借鉴与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现代文学作品与观念,在学习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创作,让其适应于中文教育课堂发展的需求,以此达到提升学生文学修养的目的。

(二)激发学生追求文学体验的动力

传统的现代文学课堂上,教师只是将文学知识教授给学生,没有给学生主动思考与学习的空间,无法吸引学生对现代文学知识的兴趣,这种教学方式并不利于提高学生对现代文学的学习能力,需要通过文学教育的方式激发学生追求文学体验的动力。教师在课前可以用影片或者图片的方式让学生对课程内容有一定了解,并在观看中记录不懂的问题之后与同学进行分析,教师从中指导问题的解答,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现代文学的热情和兴趣,让其根据自身的能力与知识储备来解决问题,在解答与分析中不断提高对现代文学的认识。

(三)鼓励学生鉴赏半政治化的文学美

大部分学生在学习现代文学时,会对其内容与思想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是由于自身的中文教育知识储备不足,缺乏专业的中文训练所导致的,对于现代文学作品的鉴赏比较片面,只看到表面的部分,没有深入研究与探索其真正的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当鼓励学生学会鉴赏半政治化的文学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全面、整体的观念对现代文学做出赏析,比如在学习与政治有关的文学作品时,学生容易受到作品的社会背景、作家生活背景等表面因素的影响,形成只注重作品的表象而无法深入了解其艺术性。所以,对此类作品的鉴赏因引导学生以更加全面的眼光去看待,除了人物背景之外,还要结合作品表现手法、形象与线条等因素来看其所具备的艺术性,这样才能对现代文学作品有更加深刻、透彻的认识,在学习过程中提升自身的鉴赏能力与文学素养,同时,对个人的思想观念有着进一步的提升,学会用理智、正确的方式来处理问题,树立正确的公民意识。

(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在目前的中文教育中,现代文学大多数带着与历史有关的作品,因贴近于国家的发展进程,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也能提高学生对现代文学的理解能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不断引导学生把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应用到自身成长上,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三观,对真善美有着深入追求与学习。比如在学习历史现代文学时,可以用历史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跳出只关注历史知识的一面,对文学作品自身的价值有更加深入的认识,不仅对旧时代历史背景的劳动人民生活深有体会,还能明白其在艰苦条件下仍然有着乐观主义精神,不断追求真善美的精神,促使学生对当前的生活存有感恩之心,以此加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与认识。让学生在学习现代文化的过程中,不仅树立了正确的三观,还提升对真善美的追求,让自身的人文精神得到进一步升华,让学生体会到现代文学的魅力与吸引力,提升其对现代文学的学习兴趣,让中文教育得以顺利发展。

(五)提高教师的文学素养

现代文学教育中,教师的授课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必须要求教师有着较高的文学素养,对现代文学作品有着充分的认识与理解,从能让学生以轻松、认真的态度对待现代文学课程,因此教师要具备深厚的文学素养才能满足现代文学知识日益增长的需要。学校要定期开展培训与学习活动,让教师进行系统且专业的学习,为现代文学的发展注入新的知识力量,同时可以举办对外学习活动,体验不同学校与地区的现代文化教学课堂,学习并借鉴其特色的教课方式,以此提高教师整体的文学素养,以崭新有趣的教学方式参与进现代文学课堂中,让现代文学价值与课堂教育相结合,从根本上培养与提高学生对现代文学的学习能力,且让现代文学知识储备得到有效提升。

(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现代文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对于文学知识的吸收难以做到主动理解,这样并不利于其对现代文学知识的体验与学习,传统的课堂教学是通过教师讲课来认识现代文学作品,课后布置作业巩固课堂所学到的知识,该方式容易让学生形成任务式的学习,导致学习效率比较低下。因此,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现代文学的学习效率,比如教师可以采用小组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现代文学鉴赏课程上以小组来进行分享学习,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作出疑问与分析,针对不同的问题与其他小组讨论,互相交流不同的学习想法,最后再对课程作出总结归纳,形成完整的学习体系,教师根据每组的情况做出评分与评语,也可以设置一定的奖惩机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小组学习的方式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现代文学的学习中,并培养自己的表达与理解能力,在此完整的学习体系中,不同小组的交流学习能对现代文学知识气到拓展与累积的作用,使得对现代文学作品的理解更加全面,让学习效率得到进一步发提升。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中文教育在发展与学习过程中受到一定的限制与思想困境,以致于学生对其重视程度比较低,没有深刻认识到现代文学观念所带来的思想碰撞,会对个人人格与三观带来很大的影响,只有加深对现代文学观念的认识,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人文精神的重视。通过提升大学生与教师的文学素养、激发学生追求文学体验的动力、鼓励学生鉴赏半政治化的文学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等措施来加强学生对现代文学的认识,让高校在进行现代文学教学的同时将人文精神渗透到学生的人格发展中,提高学生对现代文学的鉴赏能力和理解能力,从根本上提高个人的艺术魅力,对现代文学艺术知识的储备有着更大的提升。希望本文的以上内容能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有效的指导帮助。

参考文献:

[1]王静.浅谈现代文学教学改革与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J].明日风尚,2018(10).

[2]袁洁.中文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提升策略———以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改革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4).

[3]王荣.论现代中国的“文学史”学科及其建构———以《中国现代文学史》为例[J].甘肃社会科学,2015(6).

[4]陈新.大学中文教育向何处去———以现代文学观念为中心的重新审视[J].牡丹,2015(20).

作者:洪柳 单位:贵阳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