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思政元素在中国现代文学课程中实践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中国现代文学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资源,挖掘利用好这些思政资源,加强课程思政建设,能够对大学生思想价值引领起到重要作用。文章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五个方面,探讨教师如何在中国现代文学课程中加强课程思政建设,使大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获得思想上的启迪和成长。
关键词:思政元素;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
陈宝生部长在教育工作会议上曾强调指出:“加强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十分重要,要提升到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制度层面来认识。”课程思政要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特色,势必要求广大高校教师在授业解惑中,注重对大学生思想价值方面的引导和启发,让大学生对世间万事万物有正确的认知。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就是说,教师不仅要教学生求真知,学真本领,还要养真道德,追求真理,做真人。曾深情嘱托高校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正确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如今,我们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要想为国家复兴和民族富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教师就必须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国现代文学是高等院校中文系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高职师范类语文教育专业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现代文学所走过的历程与中国现代革命史密切相关,而中国现代革命史又是一大批仁人志士与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不怕牺牲、艰难探索的历史。所以,中国现代文学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资源,教师挖掘利用好这些思政资源,加强本门课程思政建设,能够对大学生思想价值引领起到重要作用。
一、树立教学目标,强化育人导向
众所周知,教学活动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且始终围绕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现代文学是语文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旨在让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现代的审美眼光独立地阅读、赏析和评价现代各类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使其适应将来从事语文教育教学的需要。依据上述教学要求,教师应将中国现代文学课程的思政教学目标确定为:挖掘教材中现代作家作品所呈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情感、担当精神、奉献和牺牲精神、追求真理和正义的精神等思政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运用这些资源引导教育学生成长成才。在确定课程总体思政目标的基础上,每堂课还要有具体的情感价值目标。如教学巴金的小说《家》时,教师可以将该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确定为:鼓励学生在勇于掌握自己命运的同时,还要把个人的理想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二、精选教学内容,发挥育人作用
中国现代文学课程主要讲述从1917年到1949年间的中国文学,所以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背景、作品所体现的时代内容和作家生活的社会环境都离当代学生比较远。要想让学生深切领会作品所呈现的思想艺术价值,教师就必须紧密结合当今社会现实,回归现实生活,让学生产生真切的体验,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想。比如,鲁迅的杂文往往是针对社会中的某种现象或文艺思想方面的论战而发表的观点、主张,有强烈的针砭时弊的特征,但其很多杂文所批判的现象或问题,又往往具有超越时代的价值和意义。他的杂文名篇《拿来主义》是针对如何继承文化遗产问题而写就的,然而文章中“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的观点,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指导意义。由此,教师可以借助鲁迅先生的这一主张来教育学生:互联网时代,网络信息资源丰富,质量却参差不齐,我们要善于思考,学会甄别信息的真假和优劣,从中获取对自己有益的知识。
三、活用教学方法,关注育人体验
借助教学内容发挥育人作用的同时,教师还应注重思政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新颖性。针对高职学生喜欢动手操作的特点,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比如,教学曹禺的《雷雨》时,教师采用情境模拟法,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剧本的第二幕。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能够对周朴园多年后面对侍萍时的复杂心理活动有比较准确的把握,尤其是讨论周朴园对侍萍的感情是真是假时,学生们展开交锋,大多认为周朴园对侍萍是有感情的。同时,教师还联系现实生活中学生的校园恋情,引导学生对如何正确对待男女感情问题进行思考。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在体验中移情,在移情中内化,从而达到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目的。
四、借助教学手段,注重育人成效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师开始利用电子视听设备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教学,这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教师可以采用案例式、专题式、探究式、体验式和互动式等教学方法,并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将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精神的培养渗透到具体教学环节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由现代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剧《阿Q正传》《林家铺子》《春蚕》《家》和《雷雨》等,并利用网络组织学生开展网上围读会,讨论这些作品给学生带来的启发和现实指导意义,以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和创新思维。同时,教师还可以针对课程中比较容易的知识(如作家的生平与创作),让学生采取分小组模拟授课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分小组模拟授课,可以使学生体验教师这一角色,体会一堂好课背后教师所付出的辛苦,熟悉备课、书写教案、讲授等教学任务,从而提高学生开展课堂教学、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能力。模拟教学实践活动,可以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提高课堂育人成效。
五、巧用教学评价,体现育人功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结合教材内容梳理思政元素外,还应鼓励学生自己挖掘思政元素,并对学生的挖掘次数进行统计和评价(累计3次得10分),再将所得成绩纳入课程考核评价总成绩,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讲到周作人这个作家时,有学生从其思想历程和人生道路中,提炼出知识分子要有家国情怀和担当精神,对其变节行为进行了批判。有学生从他为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的贡献角度,对其散文创作取得的成就给予了客观的评价。还有学生从他所写的一系列关于鲁迅的回忆性文章的角度,对其为鲁迅研究作出的贡献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学生亲自从作品中挖掘思政元素,更能触动心灵,引发关于人生道路选择的深入思考,学会客观辩证地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鼓励学生亲自挖掘思政元素,并对其所取得的成绩进行考评奖励,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可以体现出教学评价的育人功能。总之,学校教育的育人目的是由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实现的,所以课程思政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教师不仅要提升自己的道德素质和政治素养,还要不断探索和发现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将其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在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强化教学目标的育人导向,发挥教学内容的育人作用,关注教学方法的育人体验,注重教学手段的育人成效,体现教学评价的育人功能,从而不断完善课堂教学,做到每一堂课不仅传播知识,而且传递美德,引导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
[2]张敏.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20(49).
[3]张晓霞.高校“中国现代文学”课程中的思政教育资源探讨[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20(02).
[4]王英洁.课程思政背景下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20(01).
作者:李文秀 单位: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