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我国水文化研究态势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水文化研究至今,学术界已取得了丰硕成果。为了准确掌握我国水文化研究的新动态、新形态、新业态,本文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为检索对象,采用高级检索方式,对检索出来的关于“水文化”的论文,从学科分类、发表年度、文献来源、关键词、研究机构及论文影响力诸方面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以期为构建“水文化+”研究范式提供理论基础,推动水文化研究可持续发展。
1988年10月25日,在淮河流域四省治淮宣传工作会议上,李宗新先生首次提出应大力开展水文化研究。①历经近30年的发展,在水文化理论、水文化建设、水文化教育、水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运用计量分析和统计学知识,对检索到的水文化论文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一、水文化研究的学科分类与发展轨迹
我国高等学校教育专业设置按“学科门类”“学科大类(一级学科)”“专业”(二级学科)三个层次来设置。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中,设有13个学科门类,110个学科大类。水文化归属哪一个学科?经检索发现,文学、工学、经济学等学科门类文献比较集中,教育学、理学、法学、历史学居中分布,管理学、艺术学、哲学分布的较少,农学、医学、军事学没有相关文献,文化及水电工程是关注最多学科。在上述学科门类中,排本学科门类首位的是:文学是中国文学33篇,工学是水利水电工程239篇,经济学是工业经济119篇,教育学是高等教育19篇,理学是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25篇,法学是民族学13篇,历史学是考古10篇,管理学是行政学及国家行政管理10篇,艺术学是美术书法雕塑与摄影8篇,哲学是中国哲学6篇。除上述研究领域文献较多外,还鲜见于作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林学、中药学、医学技术、军事思想及军事历史、战略学、战役学、战术学等学科。由此可知,水文化研究内容广泛,不仅有文史哲人文学科内容,而且还有理工类自然学科,同时还有经管法等社会学科的内容,属于新兴的文理交叉学科。我国水文化研究历经开展宣传研究(1989—2003年)、服务水利实践(2004—2006年)、政府倡导推动(2007—2010年)和规划专项建设(2011—2014年)阶段,基本上与年度发表文章数量趋势相吻合(见表1)。特别是2011年水利部《水文化建设规划纲要(2011—2020年)》以来,《基于人水和谐理念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研究》和《中国水文化发展前沿问题研究》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点)课题相继立项,国内学者的水文化研究主要聚集在水文化理论、水文化遗产、水文化资源、水工程文化、地域水文化、水文化教育传播等方面。从表1可知,1989—2001年,水文化研究的论文较少,年均不足6篇,低于年均篇数的年度为1989年、1992年、1998年、1999年、2000年,尤其是1993年和2001年分别为0篇,这说明水文化研究处于萌芽阶段。2002—2006年,论文数量呈平稳缓慢增长态势,平均每年约20篇,这说明我国水文化研究正处于稳步发展阶段。进入2007年后,论文数量呈快速增长趋势,到2008年、2010年达高峰期,随后呈现下降趋势,这说明我国水文化研究正趋向稳定和成熟。从2011年开始,论文数量呈现直线上升趋势,年均为86篇。2011—2016年篇数占所有论文的53.4%,说明此阶段是我国水文化研究领域的探索和快速发展阶段。与此同时,1989—2003年,没有研究生以水文化选题作为学位论文。2004—2016年,学位论文共39篇(博士学位论文2篇,硕士学位论文37篇),学位论文数占所有论文的4.06%,说明我国水文化研究在基础理论方面相对比较薄弱。在学位论文中,最早的博士学位论文是2004年艾菊红的《傣族水文化研究》②,最早的硕士学位论文是2005年刘虹弦的《水脉相连气韵横生———水文化在现代城市形象中浸润和延续》。在水文化文献中,主要来自《治淮》《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水利发展研究》《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中国水利》《江苏水利》《水利天地》《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涉水行业主管部门、高校、科研院所主办的期刊。在水文化研究中,涉水行业高等院校期刊如《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南昌工程学院学报》等成为主要学术交流阵地。尤其是《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自1985年创刊就设有“水文化研究”专栏,成为全国期刊界历史最长、影响最大、声誉最高的特色栏目。此外,《北京水务》《中国三峡建设》《山西水利》和《城乡建设》这四种期刊数量也位居前列,说明水文化研究与水利建设也紧密相连。
二、水文化研究的热点、焦点与团队分布
文献分析表明,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中还没有刊发与水文化相关的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文化、教育、历史类文章,中文核心期刊刊发水文化研究文章更少。在水文化研究论文中,被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收录期刊论文较少,《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和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或收录论文屈指可数。这说明,水文化研究期刊层次和期刊学术影响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通过对关键词出现的频率进行分析,可以很好地体现一门学科的研究领域和研究热点、焦点。水文化研究出现频率极高且排在前列的关键词有“水文化”“水”“文化”“水文化遗产”“人水和谐”和“水文化建设”。这说明,以上述词语为关键词的文献相对比较集中,是水文化研究关注的重点和焦点之一。同时,频率在4次以上的关键词主要有“建设”“水利风景区”“保护”“内涵”“水文化教育”“水景观/开发/保护利用”“教育/水资源/水利院校/城市发展/发展”“水利/可持续发展/研究”“传承/生态文明/水文化传播/和谐/水利工程/水环境”和“水利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等,由此可见,水文化研究的范围和领域更加广泛,如水生态文明、水文化传承创新、水教育传播、人水和谐等成为水文化研究新态势。通过分析研究机构,可以了解我国水文化研究团队和研究基地分布格局。水文化研究发文排在前3位的全部来自高等院校,分别是河海大学、南昌工程学院和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其中,河海大学38篇,发表文献最多,占总数的3.94%;南昌工程学院和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发文章分别占总数的2.07%、1.87%,这与河海大学水文化研究所、南昌工程学院水文化研究中心和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水文化研究中心都是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密不可分。上述研究基地已经成为水文化研究、水文化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高地。
三、水文化研究的成绩、不足与未来展望
与此同时,发文数量较多的高等院校还有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三峡大学、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石家庄经济学院、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等,水文化研究阵地主要为涉水行业的高校。另外,部分科研院所和政府机构,如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水利博物馆、中国水利文协、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淮河水利委员会、河南省水利厅、江苏省水利厅、山东省水利厅等,也取得诸多研究成果。已发表的论文影响力主要体现在引用文献和下载频次两个方面。在检索文献中,引用30次以上的文献有6篇,其中引用50次以上文献有2篇,分别是《水利建设中的景观和水文化》(73次)③、《试论水文化与城市规划的关系》(67次),说明水景观规划建设是水文化研究的载体之一。引用15—30次文献有17篇,其中,引用25次以上的有3篇,分别是《傣族的水文化与可持续发展》(27次)、《傣族水文化研究》④(27次)和《简述水文化的界定》(26次),说明少数民族水文化、水文化理论是比较关注的研究领域。但是,在检索到964篇文献中,有168篇文献被引用1次,占总数的17.42%;有484篇文献被引用0次,占总数的50.21%,这说明,我国水文化研究还处于相对分散状态,学术交流不畅,研究梯队薄弱,研究者之间相互关注度不高,易出现重复性、堆砌性和低水平研究成果。下载频次也是论文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从侧面反映了水文化研究的热点。水文化研究中少数民族水文化、水文化内涵与外延、工程水文化、城市水文化等文献下载均超过1000次以上,《近代中国水文化的历史考察》⑤(4720次),位于同类文献下载首位,其次是《傣族水文化研究》(2772次)。水文化研究前20名高频次被下载文献中,水文学、水文化教育、体育水文化等文献也是学界关注的研究领域。近30年水文化研究表明:学术界对水文化研究呈现出多学科、多领域、多层次研究格局,初步形成相对稳定的研究团队、研究机构和研究方向,取得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如在水文化理论方面,研究成果涉及水文化内涵、水文学、水工程文化、少民族水文化、生态水文化等。但毋庸置疑,当前我国水文化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研究队伍单一且相对比较分散,水文化研究人员和机构主要是与水利密切相关的行业主管部门、高校、科研院所,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综合性高校和科研院所参与水文化研究的相对较少。尤其是全国性综合性中文核心期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期刊、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建设期刊更是关注不足。与此同时,水文化研究既往的成果还仅仅限于微观研究,对于原创性与基础性理论研究略显不足,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略显陈旧。⑥今后,我国水文化研究应当紧紧围绕新时期治水思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提升研究理念,拓宽研究方法,抓准研究方向,创新研究成果,推进水文化研究的持续发展。
作者:贾兵强 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