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文化研究综述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家族文化研究综述,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家族文化研究综述

【摘要】

家族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陇右傅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相当活跃的一支北方大族。他们在政治方面簪缨不替,爵位蝉联,显赫于当时政坛,在文化方面,翰墨相承,诗文相继,荣耀于当时文坛,对社会的影响巨大。本文对陇右傅氏家族文化的研究现状、研究的主要问题与研究重难点、研究所采用的方法,以及研究的学术价值与理论意义进行了梳理与回顾,并展望了未来傅氏家族文化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陇右;傅氏家族;家族文化;研究综述

家族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家庭———家族———国家”的“家国同构”模式是宗法社会的基本社会政治模式。家族文化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不容忽视的现象,在中国文化,乃至政治、社会诸方面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世家大族、高门甲族有学术文化的底蕴,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以及杰出的文化个体,所以他们往往是时代文化、地域文化的创造者、传承者。陇右傅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相当活跃的一支北方大族。他们显赫于政坛,在文化方面,翰墨相承,诗文相继,在当时社会上的地位不可低估。通过对陇右傅氏家族的迁徙、政治动向、诗文创作和思想学术倾向的研究,可以揭示汉魏六朝家族文化的某些特征,也可以折射出时代的侧影,同时可以探究陇右地域的传统文化。

一、陇右傅氏家族文化研究现状与趋势

随着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引入,自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学者开始致力于家族研究,代表成果有吕思勉《中国宗族制度小史》,陶希圣《婚姻与家族》,高达观《中国家族社会之演变》,潘光旦《明清两代嘉兴的旺族》,费孝通《乡土中国》。这些著作对我国古代的家族文化进行了奠基性研究,其研究成果不仅涉及单一家族,而且涉及分朝代或通代的家族制度研究。尤其是陈寅恪先生率先运用“地域———文化———家族”之法治中古史、中古文化及文学,其著作《隋唐制度渊源论略》《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金明馆丛稿初编》及《金明馆丛稿二编》对研究中古家族文化有开山之功,启发学界良多。另外,钱穆先生亦着力于家族角度研究中古文化,其文《略论魏晋南北朝学术文化与当时门第之关系》中具体概述了世家大族在中古历史文化中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时代一切学术文化,必以当时门第背景作中心而始有其解答。当时一切学术文化,可谓莫不寄存于门第之护持而得传习不中断,亦因门第之培育,而得生长有发展。门第在当时历史进程中,可谓已尽其一分之功绩”[1]。钱穆在中古家族文化研究方面影响深远。后继者又有唐长孺、岑仲勉、王仲荦、毛汉光、余英时等先生,以及外国学者池田温、谷川道雄、崔瑞德等在家族文化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可喜成果。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成为史学界与文学界共同关注的议题,此方面的研究渐趋繁盛。史学界有徐扬杰《中国家族制度史》、冯尔康等《中国宗族社会》及常建华《宗族志》,这些通论性的著作均对中古家族文化进行了专题研究[2,3]。另外钱杭《中国宗族史研究入门》,为研究入门手册,将家族史的基本概念梳理得极为精准[4]。而断代家族史以及家族史个案研究的学术成果则更多,如李卿《秦汉魏时期家族、宗族关系研究》、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王永平《六朝江东士族之家风家学研究》与《中古士人迁移与文化交流》、岳庆平《汉代家庭与家族》、阎爱民《汉晋家族研究》、陈爽《世家大族与北朝政治》、方北辰《魏晋南朝江东世家大族述论》、杨际平郭锋与张和平《五———十世纪敦煌的家庭与家族关系》、叶妙娜《东晋南朝侨姓高门之仕宦:陈郡谢氏个案研究》、郭锋《唐代士族个案研究———以吴郡、清河、范阳、敦煌张氏为中心》等[5~9]。并且,周一良先生在《〈博陵崔氏个案研究〉评价》一文中指出,在中国古代史的研究中,近年来日本和西方的学者喜欢采用社会学和民族学的方法,往往对魏晋南北朝的某些世家大族作所谓的个案研究,如矢野主税氏有《张氏研究》《郑氏研究》,丹羽兑子氏有《关于魏晋时代之大族旬氏》等。这些成果都彰显了家族研究在史学领域内的繁荣景象。文学界也同样硕果迭出,如曹道衡《兰陵萧氏与南朝文学》、刘跃进《门阀世族与永明文学》、程章灿《世族与六朝文学》、李浩《唐代关中士族与文学》与《唐代三大地域文学士族研究》、杜志强《兰陵萧氏家族及其文学研究》以及姚晓菲《两晋南朝琅邪王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等,这几部专著都是从家族角度来研究中古文学、文化,功莫大焉[10~13]。渐次,研究家族形成、传承、变异和消亡的历史过程与规律,以及从家族角度研究士族、世族及中古历史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成为学术界的热议。关于傅氏家族文学文化的研究,20世纪初中期已有对傅氏家族人物的个案研究,出现了如周春元《傅玄之经济思想》、张岱年《〈物理论〉和〈傅子〉是否一家之学》及王云五《傅玄的政治思想》等文章。到七十年代,赵光勇《傅玄论》开始对傅玄进行了综合研究[14]。80年代以后出现了高新民、朱允校编的《傅玄〈傅子〉校读》、王会绍等《傅玄阴铿诗注》、王绘洁撰《傅玄及其诗文研究》、高新民《傅玄思想研究》、魏明安赵以武著《傅玄评传》、刘志立《〈傅子〉评注》等令人瞩目的研究专著[15~20]。相关研究论文也频结硕果,且内容涉及广泛,有籍贯、家世、生平与其生活时代的考论,又有关于傅玄文献的整理编注,也有对《傅子》及傅玄诗文的研究,还有的学者探讨了傅玄个人的学术思想等。另外,傅氏家族的傅咸、傅亮也受到研究者的一些关注,有孙宝《傅咸家风与魏晋文风流变》、张亚军《北地傅氏与傅亮》等,赵茂林、张明华及马黎丽等对傅咸诗歌辞赋的研究成果显著。也有论及傅嘏、傅燮与傅斡等傅氏家族人物的研究。近年来,开始出现了对傅氏家族进行宏观整体研究的成果,日本学者石田德行对北地傅氏家族进行了整体考证。另如罗世琴的硕士学位论文《傅氏家风及傅玄傅咸个案研究》也考证了傅氏家族的谱系、籍贯并阐发了傅氏家风等问题。霍昇平的《灵州傅氏试探》一文讨论了灵州傅氏在汉魏晋南北朝各时期的政治态度与地位变迁,以及在历史上所起之作用。魏明安的《汉末清议与傅氏一家之儒》考察了傅氏四代的议政言论,并展现了他们的精神风貌[21]。柳春新的《论汉晋之际的北地傅氏家族》与安朝辉的博士学位论文《汉晋北地傅氏家族与文学》,都考证了汉晋傅氏的发源、兴起与迁徙变化,以及傅氏家族的政治盛衰演变,并阐述了傅氏家族的家学与家风。要之,在家族研究渐热的大背景下,陇右傅氏家族文学文化研究越来越得到学者们的关注,研究范围不断得到拓展,研究内容也不断深化,但仍嫌薄弱,尤其对从魏晋到南北朝傅氏家族做整体研究的成果还几无可见,许多问题也需要继续细化、深入研究,所以这些问题必将成为傅氏家族研究的趋势。

二、陇右傅氏家族文化研究的主要问题与研究重难点

目前学术界对陇右傅氏家族文化研究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陇右傅氏家族之郡望、谱系与传承概述。联系北地泥阳及傅氏家族迁徙的具体状况,考辨厘清陇右傅氏。根据史书记载以及相关资料,列出本课题所涉及的傅氏家族的谱系,概述傅氏家族的传承脉络,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陇右傅氏家族政治地位的变迁。其二,陇右傅氏家族“刚劲亮直”的家风传统。傅氏家族“刚劲亮直”的家族性格与文化特征,傅氏家风形成的主要根源———地域影响、气候因素、时代风气、政治环境、士人心态、诗教儒学传统以及遗传基因等,傅氏家族成员与帝王、同僚、平民的交游状况。其三,陇右傅氏家族的儒学传统,以及法道杂家对傅氏家族文化的影响。从傅玄、傅咸等傅氏家族成员的文学作品中,探讨傅氏家族的儒学传统,以及所兼有的法道杂家等多元文化对傅氏家族文化产生的影响。其四,魏晋南北朝陇右傅氏的文学创作。魏晋南北朝时期,陇右傅氏在文坛上声名显赫,根据文献资料辑出陇右傅氏家族的文学作品进行分析研究。其中最重要的作家有傅玄、傅咸与傅亮三位。以他们的作品为研究中心,兼论其他傅氏家族成员的作品,考察其各种文体的文学创作情况,并发掘他们各自的特征以及文风的传承影响发展。其五,专论对傅氏家族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的《傅子》,分析梳理《傅子》的政治思想、哲学思想、社会思想、教育思想、农业思想、经济思想以及美学思想。关于陇右傅氏家族文化研究的重点,一为陇右傅氏家族“刚劲亮直”的家风传承。傅氏家风,最引人注意的就是其刚正耿直的性格特征,从傅幹、傅玄到傅咸皆是如此。结合时代背景和地域特点分析形成这一家风传统的内在外在成因。二为陇右傅氏家族的儒学传统,以及法道杂家对其家族文化的影响。傅氏家族是以儒传家的,但它又不简单的表现为纯儒,法道杂家等对其家族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表现出多元文化兼容并包的形态。三为文化包含文学,文学同时又折射文化。通过深入研究傅氏家族的文学创作,我们可以更有效地探索傅氏家族文化。陇右傅氏家族文化研究的难点在于,追溯傅氏籍贯可以发现其籍贯“北地泥阳”之址由于历史原因变迁多次,而傅氏家族也几经迁徙,所以使考订其籍贯显得复杂难行,学术界历来存在陕西耀县、宁夏灵武和甘肃宁县三说。这些都需要仔细梳理,小心求证,考订其籍贯,并区分出陇右一族。另外,从《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辑出的陇右傅氏家族作品就有近三百篇,归纳、梳理这些卷帙浩繁的作品是本课题的又一难点。还有,深入分析傅氏家族文化形成的复杂成因也是这一课题的一个难点。

三、陇右傅氏家族文化研究的方法

对于陇右傅氏家族文化研究的方法目前有:第一,运用“家族学”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科学研究,力图展现出傅氏家族文化的整体风貌。第二,采用文献整理考证法。从传统目录学出发,对相关文献进行勾稽整理。第三,将群体研究与个案研究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家族是一个群体,将其分不同的历史时段,加以分析,观察其发展规模、地位升降、文化演变的特点,将家族中一些成就显著的成员作为个案,以展示家族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演进的轨迹及其文化面貌。第四,数理统计、归纳分析法。本论文以文献作为研究的依据,排比文献史料,归纳出傅氏家族的人物、作品、本家族的发展轨迹等。第五,文化阐释法。文化与文学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历史环境、地理特征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可采用文化阐释的方法,力图还原魏晋南北朝陇右傅氏家族文化与文学所根植的地域文化与时代文化的背景。

四、陇右傅氏家族文化研究的学术价值与理论意义

研究陇右傅氏家族文化的学术意义与理论意义在于:其一,家族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宗法社会的基本社会政治模式是“家庭———家族———国家”的“家国同构”模式。世家大族、高门甲族有学术文化的底蕴,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以及杰出的文化个体,所以他们往往是时代文化、地域文化的创造者、传承者。因此,从微观上描摹一个家族的文化盛景,不但可以发掘出这一家族的文化精髓与精神内核,而且可以折射出那个时代的文化状况、社会生活、政治经济等社会全景。而门阀士族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居于社会主导地位,陈寅恪讲“盖自汉代学校制度废弛,博士传授之风气止息以后,学术中心移于家族,而家族复限于地域,故魏、晋、南北朝之学术、宗教皆与家族、地域两点不可分离。”故以家族文化为切入点进行中古文化研究大有可为。再者,魏晋南北朝时期陇右傅氏是相当活跃的一支北方大族。他们在政治方面簪缨不替,爵位蝉联,显赫于当时政坛,在文化方面,翰墨相承,诗文相继,荣耀于当时文坛,对社会的影响巨大。通过对傅氏家族的迁徙、政治动向、诗文创作和思想学术倾向的研究,可以管窥到汉魏六朝家族文化的某些特征,也可以折射出魏晋南北朝的时代侧影,同时可以探究陇右地域的文化传统。三是,通过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述评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家族文学文化”研究已成为学术界一个比较受关注的问题,家族文学研究大家迭出、成绩斐然,并且关于傅氏家族重要成员的个案研究也是成果颇丰,但是对傅氏家族文化做整体的研究并不多见。尤其是对从魏晋至南北朝时期的整个陇右傅氏家族文学文化的整体研究几无可见。且以往对傅氏家族的研究大多仅就某一文体、文学艺术或某一思想进行分析,较少关注傅氏家族文化的发展流变,以及与魏晋南北朝时期整体文学、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四是,虽然学界对傅氏家族重要成员的个案研究成果良多,但多是对傅氏家族成就较高的成员如傅玄、傅咸及傅亮的关注,而对其中成就较小的成员如傅祗、傅畅、傅隆、傅昭、傅休、傅郁以及傅岐等关注较少,我们以后的研究需要关涉傅氏家族中这类成员,以期更全面地展现傅氏家族的文学与文化风貌。五是,在广泛研究傅氏家族各成员的基础上,将傅氏家族各成员做比较研究可以从他们相继承的、相一致的一面总结出傅氏家族整体的家风、家学、文学特征与文化传统;从他们相异的一面,考察他们各自的特征,借此试探讨从魏晋到南北朝文学文化演进的趋势。最后,北地傅氏向有陕西耀县说、宁夏灵武说、还有甘肃庆阳说,我们依然需要考辨厘清陇右傅氏。进一步考订证明魏晋南北朝傅氏家族有两脉,其中傅燮一脉为“北地泥阳”一脉,这一家族曾在甘肃陇右地区生息繁衍过。同时,在对傅氏家族的研究中还存在许多有争议的地方。因此陇右傅氏家族研究还有很大空间,并需要进一步深化。

作者:边思羽 单位:兰州城市学院文学院

【参考文献】

[1]钱穆.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3)[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121.

[2]徐扬杰.中国家族制度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1-322.

[3]冯尔康.中国宗族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36-466.

[4]钱杭.中国宗族史研究入门[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214-225.

[5]李卿.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家族、宗族关系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43-278.

[6]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362.

[7]王永平.六朝江东世族之家风家学研究[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3:1-366.

[8]王永平.中古士人迁移与文化交流[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1-320.

[9]闫爱民.汉晋家族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24-449.

[10]曹道衡.兰陵萧氏与南朝文学[M].北京:中华书局,2004:1-287.

[11]刘跃进.门阀世族与永明文学[M].北京:三联书店,1996:1-370.

[12]程章灿.世族与六朝文学[M].哈尔滨:黑龙江出版社,1998:1-306.

[13]姚晓菲.两晋南朝琅邪王氏家族文化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0:1-351.

[14]赵光勇.傅玄论[J].陕西师大学报,1979,(2):69-79.

[15]高新民,朱允.傅玄《傅子》校读[M].银川:宁夏大学出版社,2008.

[16]王会绍等.傅玄阴铿诗注[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7:1-189.

[17]王绘洁.傅玄及其诗文研究[M].北京:文津出版社,1997:1-206.

[18]高新民.傅玄思想研究[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6:1-183.

[19]魏明安,赵以武.傅玄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1-362.

[20]刘治立.《傅子》评注[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0:3-307.

[21]魏明安.汉末清议与傅氏一家之儒[J].兰州大学学报,1992,(4):9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