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之路思考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传统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之路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传统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之路思考

摘要: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以湖南广电为产业发展的主要优势依托,遵照湖南省委省政府发展信息产业的战略布局推进其产业的转型升级。2017年12月至今的四年时间,园区不断探索科学的顶层设计、体制机制与政策的创新、科文的融合、生态的优化和内容创制的守正创新,促进产业业态创新、模式创新、链条重塑、吸引企业、人才、科技和创意集聚,打造“先进内容创新制造高地”“文创科技研发应用高地”“文化产业改革发展高地”。经过四年高速发展,园区初步实现了从“电视湘军”到“中国V谷”的华丽转身,成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广播电视产业园区,入选国家科技文化融合示范基地、全国版权示范园区(基地)、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名单,并成为总书记上任来考察的首个文化产业园区,得到总书记充分肯定。园区发展经验,为传统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益借鉴。

关键词: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数字化转型;守正创新;科文融合

1理念创新:尊重产业禀赋优势,顺应经济发展大势

园区的鸭子铺片区,曾经是长沙最大的城中村。2016年10月,长沙市通过三年时间,完成拆迁腾地4200亩。根据测算,如果做房地产,这个区域土地出让收入将超过500亿。然而,鸭子铺片区地处湖南广电中心对面。当时,周边建成区由于湖南广电的产业辐射力,集聚了一大批视频内容创意人才和上下游创业团队,办公楼宇出租率超过100%。,已经形成了“视频内容生产”的地方特色和优势。不仅如此,数字视频的产业价值已经彰显。当今世界已进入后工业社会和数字经济时代,创意经济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新动能;数字经济将成为世界经济主要形态。数字视频文创产业既是创意经济,又是数字经济。4G通讯带来了我国视频产业的强势崛起,2014年视频年融资增速达227%,“无视频不传播”,视频成为4G后时代传播的首要语言。2016年10月9日,总书记指出,要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省市政府顺应这一大势,确定鸭子铺片区与湖南广电相呼应,建设数字视频文创全产业链集群:“推动文化与互联网、互联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力争形成‘北有中关村、南有马栏山’的网络信息产业发展新格局”。传承园区产业既有优势,同时前瞻性把握全球产业发展的态势,为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园区委托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以肩负国家文化战略和湖南省地方经济战略的大局意识,把握世界产业发展大势,明确园区建设以技术为支撑、内容为核心、配套服务和融合业务为特色的视频文创全产业链集群。一方面,切入全球数字文创创新链价值链,讲好中国故事;另一方面,延伸文化产业链条,全面渗透于实体经济,成长为湖南省、长沙市地方经济发展新动能。园区产业有了着眼高远、立足当下、精准摹画的“路线图”,其发展更为“蹄疾步稳”。

2机制“破壁”:高端对接政府资源,高位畅通政企关系

成立之初的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区面临两大根本性困扰:一是园区战略使命与管委会层级不匹配。市属层级的管委会在政策空间、资源配置能力等方面都面临较大局限性。二是管委会难以协调龙头企业。地方政府对湖南广电没有直接管辖权。湖南省、长沙市政府高位破局,拓展资源链接的广度和高度,从机制上保障了园区战略使命的履行。

(1)省市共管,集成地方资源。湖南省委省政府成立了园区建设协调小组,长沙市成立了领导小组,省市政府与管委会之间保持常态化的直接沟通。马栏山园区作为重点发展片区、重大产业项目,全面纳入了2017年以来省、市两级的政府工作报告、“十三五”“十四五”规划,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等各项相关规划,得到省市两级宣传、文旅、工信、科技、发改等多部门全方位的指导、扶持和资源链接;2021年8月,湖南省政府又专门发布了《进一步支持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发展若干政策》。省市区三重政策叠加,为园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小生境”:园区建设创造了超速推进的“马栏山速度”,四年建成“三纵三横一环”路网骨架、149万方产业用地,5G等数字化基础设施全部完成;兑现各类政策奖励7600多万元;48项省文化审批事项全部在园区“一站式”办理,园区事园区办、“马栏山,马上办,马上好”有了基础设施、资金和机制的保障。

(2)部省共建,拓展高端资源。时任省委书记杜家毫亲自推进园区部省共建。2018年10月,国家广电总局和湖南省政府签订了部省共建马栏山园区的合作协议,确定把园区建设成为全国网络视听产业示范区。马栏山成为国家广电总局唯一部省共建产业园区。部省共建为园区拓展了行政、科技等高端资源。2019、2020连续两年,中国新媒体大会均在园区召开。会上豪迈发布部省合作制订的“马栏山指数”,作为全国网络视频产业标准。5G高新视频多场景应用国家广电总局重点实验室等四个视听领域创新实验室进驻园区,为园区高层次人才集聚和科技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制度“升维”:优化创新创意生态,赋能视频创制主体

3.1聚焦新业态,引关键要素夯实科技生态根基

精准招商,造就数字视频文创“产业集群”。重点针对视听技术头部企业、重点科研机构、研发平台型企业等高端项目进行“双招双引”(招商招才、招才引智),依托“中国新媒体大会”“深圳文博会”“广州文交会”“港洽周”等节会活动,运用马栏山品牌号召力,吸引头部企业。阿里、腾讯、华为、字节跳动、快手、西瓜视频等数字视频文创与科技头部企业区域总部入驻园区。全国第二个“国字号”网络文学示范基地———网络文学小镇落户马栏山。引育并举,涵育数字视频文创“人才蓄水池”。园区通过政策引才、平台育才、服务助才、环境留才四大措施,以实验室、高校院所和龙头企业、高新科技企业为载体,引进60多名博士入园工作;从业人员近5万人,青年“创客”占近90%。基金协力,打造数字视频文创“引水资金池”。园区组建的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引导基金(简称“引导基金”),建立产业发展资金池、与头部企业共同设立子基金、设立VC与PE子基金,与园区企业的达晨投资等产业基金携手合作,扶持园区有潜力的中小企业与创业团队发展。

3.2发力新平台,建技术底座聚合科技生态动能

园区建设了223技术底座,即2个技术共享平台:云上栏山超高清视频共享制作云平台和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建设的技术创新应用平台;2个研究院:区块链技术应用研究院和马栏山计算媒体研究院;4个创新实验室:下一代互联网宽带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马栏山研究院、5G高新视频多场景应用国家广电总局重点实验室、国家电视技术工程中心马栏山分中心(电广传媒博士后工作站)。园区投资2.2个亿建设的云上栏山超高清视频共享制作云平台,在5G基站支撑下,为园区企业提供10项标准化云产品服务,使视听节目制作周期缩短30%、制作成本节约30%。

4党建定向:聚力传播优秀文化,发出“青春中国”强音

4.1推进新党建,兴红色文化滋养创意生态土壤

园区成立创智园、众创园、博创园、弗彗谷四个“园中园”党委和互联网(新媒体)行业党委,探索形成了企业党委管总,园中园党委具体负责,互联网(新媒体)行业党委监管,上下联动、协同配合的“1+N”园区党建工作运行机制,扎实推进“两新”领域党的组织和工作“双覆盖”。园区打造了红色巴士、党史百年墙、“红色朗读亭”等一系列红色文化智慧宣传阵地,还运用专业优势,引导从业者自制主旋律纪录片等,创新编排多品类、高品质、青春化、正能量内容的宣传矩阵。园区红色文化场景的浸润,引导园区青年自觉的“听党话、跟党走”积淀了园区创意生态的“红色土壤”。

4.2守牢“生命线”,正意识形态重塑创意生态“风口”

园区把“导向金不换”视作园区的“生命线”,首创“党建聚合力”工程平台来守牢这根“红线”和“底线”,构建智慧党建、舆情监测预警、正面宣传引导、意识形态内容动态指导等系统,及时将意识形态引导的相关信息,传导给园区企业和团队,从而帮助从业者创作符合国家文化导向和主流价值观的先进文化作品,并对内容产出的意识形态风险进行即时监测和警示。自2021年7月上线以来,截至当年8月25日,系统预警排查了11个负面舆情事件。四年时间,不仅湖南广电飞速发展,产业结构和发展格局也发生了根本变化。湖南广电融媒体转型的芒果TV闯入行业前三,有效会员数达到3613万,成为行业唯一连续4年盈利的企业;以芒果TV为主体的芒果超媒2020年全年预计实现净利润19-20亿元,市值最高突破1600亿,牢牢站稳国有视频企业行业第一的地位。视频产业与工程机械、医疗、教育、商业等产业也开始深度融合的“有核无边”发展。5G+虚拟现实技术架构的“长沙先进制造业5G云VR公共服务平台”,帮助制造企业提升80%的设计效率、节约70%的设计成本,推进山河智能VR远程设计评审、AR远程维修指导、AR电子手册和AI+AR巡检项目;5G、AR、MR技术搭建的普乐云康医疗服务互联网平台,实现了5G智慧医疗、远程手术实时会诊,实施全民数字医疗康养教育,并逐步建设慢病问诊和康复指导功能;“视频+内容+电商”的全新视频内容电商模式呼之欲出:湖南广电全力打造“小芒”垂直电商平台,在海口开设国内首家“影视电商”跨学科专业教育机构,启动“2020网络主播文化周”。2018至2020年,园区企业实现营收1107.07亿元,三年增幅近30%;实现税收64.74亿元,三年增幅近30%。2020年9月17日总书记考察园区的一年以来,截至2021年9月28日,园区新落地企业856家,新增38家“四上”企业、28家高新技术企业。AI手语播报系统应用于148家电视台(融媒体中心),先进制造业5G云VR公共服务平台开发优化“VIXR”工业平台,5G智慧电台建成全国首个广播区块链技术应用平台。

作者:梁媛 单位:中共长沙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