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理论下唐诗文化负载词翻译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关联理论下唐诗文化负载词翻译,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关联理论下唐诗文化负载词翻译

【摘要】中国古诗词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以及先民的智慧,是对外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唐朝是中国古诗词发展的繁荣时期,涌现出大量杰出诗人,其作品具有较高代表性。与国画空间留白手法类似,唐诗通过寥寥数笔勾勒出的情境与意境婉转表达诗人情感。唐诗的文化负载词则体现了中国独特的传统文化与时代特征,但如何翻译才能让不具备深刻中国文化背景的目标语读者充分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给译者带来一定考验。本文在关联理论视阈下分析许渊冲唐诗英译本中的文化负载词的有效翻译策略,并梳理出代表性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关联理论;唐诗;文化负载词;翻译关联理论

起源于法国语言学家DanSperber和英国语言学家DeirdreWilson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语用学相关原则。ErnstA•Gutt作为二者的学生,推进了相关理论的翻译实践研究,并在其著作《翻译与关联》中首次系统地阐述了关联理论的内涵(Gutt,2004)。从关联理论角度来看,翻译者是信息传达者应充分了解文本著者的意图,结合译文读者的文化背景与认知环境对文本内容的翻译策略进行推理与分析,以求尽量减少译文读者的语境认知障碍,获得最佳语境效果。各国家和地区在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社会制度、风土民情、自然与生态环境等方面存在一定独特性,故不同语言产生之始就蕴含深刻的特殊文化标记与时代特征。文化负载词与一般性词汇相比,包含更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在翻译时往往难以在目的语文本中找到与之对应的概念与事物,成为翻译及对外文化传播的障碍。结合EugeneA•Nida对文化负载词的类型划分,本文将从生态、物质、社会和语言等四种不同的文化负载词种类(Nida,1945)对许渊冲唐诗英译本(许渊冲,2003)内的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展开研究。

一、生态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生态文化负载词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反应某地区的自然地理、生态环境及气候特征的词汇(李卓容,2019)。唐代文人崇尚读书与游历相结合,将旅途中的山川景色、晚霞朝露与亲身体验结合,以自然图画为媒介抒发内心情感。例1: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赠卫八处士》Howrarelyfriendstogetherare!AsMorningStarwithEveningStar.“参与商”属自然地理名词,其含义是位于东方的“商星”和位于西方的“参星”,但两星位在能够被观察到的时间上不存在重合性。作者利用两星位的特征巧妙地表达出与好友重聚后久久不得相见的惋惜之感。译者结合语境及目的语文化背景将其译为“MorningStar”与“EveningStar”,表达出两星位特征的同时降低读者理解难度,将读者带入作品的意境当中。例2: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秋兴八首其一》Thinkingofwinterrobesbeingmadefarandneigh,Ihearatduskbutnearbywashingblocksfastpound.“白帝城”的相关概念与意识并不存在于目的语读者的认知环境中,故难以理解其地理位置及特征。按照一般性翻译策略“白帝城”应被直译为“BaidiCity”,但从关联理论视角看,直译只向读者传递了地理名称读音,并未涉及关联的意象与情感。译者结合语境对原文信息进行分析与重组,弱化处理地理名称的表意功能,将其意译为目的语读者易于理解的“nearby”,使读者易于理解,实现语境关联效果的最大化。例3: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黄鹤楼》Bysunlitrivertreescanbecountedonebyone,OnParrotIsletsweetgreengrassgrowsfastandthick.该诗中的“汉阳”“鹦鹉洲”均属于湖北武汉地名,由于目的语读者缺乏相关背景知识,故译者先采用省译策略将“汉阳树”译为“trees”,然后采用直译法将“鹦鹉洲”译为“ParrotIslet”。译者不仅忠实地传达诗人触景而生起思乡之情,且节省了读者额外努力达到了语境最佳关联。

二、物质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物质文化负载词是指人们在现实日常生活与生产活动中,根据物品的性质及功能创制的相关词汇,如菜肴、家具、房屋、药品、生产工具等(钱亚旭等,2011)。唐诗中富有代表性的物质文化负载词有“五花马”“千金裘”“轻罗”等。例4: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将进酒》Myfurcoatworthathousandcoinsofgold;Andmyflower-dappledhorsemaybesold;Tobuygoodwinethatwemaydrownthewoesage-old.唐代“五花马”特指品种名贵的马匹,在当时的审美观念中,马鬃的梳剪样式体现着所有者的社会地位与文化品位。通常情况下,名贵马匹的鬃毛会被精细地修剪为花瓣状,从数量上看一般为三瓣或五瓣,对应三花马及五花马。在目的语读者的认知环境中,并不存在花瓣形的马鬃梳剪样式,也不会将其作为身份与品位的象征。译者巧妙地将“五花马”翻译为“有花斑纹的马”,使读者易于建立语言符号与诗篇所描述马匹形象特征的关联。“裘”的含义是动物皮毛所制服饰,译者将其解释性意译为读者文化背景中存在的毛皮大衣“furcoat”便于读者理解与建立认知关联。例5: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秋夜曲》Chilledbylightautumndewbeneaththecrescentmoon,Shehasnotchangedherdressthoughhersilkrobeisthin.“轻罗”泛指面料柔软轻薄的优质蚕丝制品,在目的语语境中没有对等的词汇。为了便于读者理解,译者并未采用直译手法将其翻译为“finelight-silkproducts”,而是结合语境解释其内涵并具象化处理为“silkrobe”即丝绸长衫。译者的翻译手法不但准确地表达了“轻罗”在源语文本中的文化含义,也改善了目的语读者的认知环境,实现关联效果最大化。例6: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帷?——《春思》Vernalwind,intruderunseen,Ohowdareyoupartmybedscreen!“罗帷”原指丝制帷幔,是中国文化特有的产物。由于目的语读者的认知中缺乏对帷幔的了解,故译者采用译意法将其翻译为“床屏”,而未对这一生活用品进行释义,从而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感受到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实现最佳关联效果。

三、社会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社会文化负载词中蕴含着特定社会独有的社会生活模式、文化风俗、制度历史、行为特征等内容(谢婷娟,2016)。唐诗中的“望夫台”“牵牛星”“织女星”等即为此类词汇。例7: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长干行》Ratherthanbreakfaith,hedeclaredhe’ddie.WhoknewI’dlivealoneintowerhigh?在源语文化背景中,“望夫台”使人联想到凄苦、忠贞、致死不渝的爱情和妻子在高台上遥望戍边丈夫的场景。由于目标语读者的认知环境差异,难以理解“望夫台”的文化内涵,译者采用省译手法直接将其翻译为“tower”,使读者能够迅速、准确的理解源语文本作者试图表达的场景,实现概念对等。例8: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秋夕》Thestepsseemsteepedinwaterwhencoldgrowsthenight;Shesitstowatchtwostarsinlovemeetintheskies.“牵牛织女”分别代表牵牛星和织女星,中国古典爱情故事“牛郎织女”的名称即由此而来。民间传说记载,天宫统领的孙女纺织技艺娴熟,每日天空中的云霞及彩虹均出自她手。由于厌倦乏味的工作和生活,她私自离开天宫,嫁给了凡间的牛郎过上了惬意的生活。天宫统领得知此事后愤怒异常,强制责罚他们分开,每年只有一天可以在鹊桥相见。目的语中不存在牵牛星和织女星的文化背景,译者将相关概念简化为“twostarsinlove(两颗相爱的星星)”,让目标语读者更好地理解源语文本,获得对等语境效果。例9: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锦瑟》Dimmorningdreamtobeabutterfly,Amorousheartpouredoutincuckoo’scry.在中国的传统认知中,“杜鹃”象征着爱情的喜悦,而“杜鹃啼血”则指杜鹃因悲痛欲绝而昼夜悲鸣啼至血出。在该语境中则指爱情让人肝肠寸断,故译者采用意译法将其翻译为“在杜鹃的啼叫声中让人感受到多情的心即将喷涌而出”,该意法方便目的语读者简单、快速地体会到诗人的悲伤,最终实现最佳语境效果。

四、语言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语言文化负载词能够表达某语言的形态、发音和语法特点(邓笑,2015)。根据奈达(EugeneA•Nida)在语言特征层面开展的相关研究,语言文化负载词应包含语音层面的元音押韵、同音异义,词汇层面的俚语及成语及修辞层面的比喻、拟人等。唐诗为了更好表达作者思想内涵的同时引起源语读者情感共鸣,大量使用了“肝肠寸断”“三顾茅庐”等承载着语言文化的四字成语或俚语。例10:长相思,摧心肝。——《长相思》Wearesofarapart;thelongingbreaksmyheart.作者在前文中描绘了秋冬季节凄凉肃杀的景色,为后文表述爱人分离营造出孤独悲凉的气氛,最后通过“长相思,摧心肝”的感叹表达出爱人相思却不能相见的凄苦。“心肝”在源语语境中可表达心思、心意、情思及身体器官等多重含义并经常通过关联词汇,表达极度悲伤的情感。但在目的语读者的文化背景中并不使用“心肝”作为整体概念表述感情,故译者通过内涵解读与重构将其翻译为“thelongingbreaksmyheart”,成功构建源语与目的语的关联性,让目的语读者感受主人公伤心欲绝的思念之情。例11: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Consultedthriceonstateaffair,heservedtworeignsbeyondcompare.作者借三顾茅庐的典故,抒发希望遇到开明国君并为国效力的理想。《出师表》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相关典故被大多源语读者所熟知,但一般的目的语读者则难以理解相关典故的实质性内涵。为了降低读者理解难度,译者省译了典故的由来及背景,将其简化翻译为“就国家事务咨询再三”,实现了作者情感与读者期待的最佳连接效果。例12: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IfmyfriendsintheNorthshouldaskifI’mallright,TellthemI’mfreefromblameasiceincrystalvase.“冰心”在该诗词中指像冰一样清澈、一尘不染的心,表达了诗人对亲朋好友的思念始终如故。译者为了便于目的语读者理解,将诗句中暗含的情感在译文中直抒胸襟,忠实地传达了诗人情感的同时,让读者轻易地实现与诗人间的情感共鸣。

五、结语

关联翻译理论认为翻译的首要目的是实现读者在付出最小努力下获得最佳语境效果。本文在关联理论指导下,按照文化负载词类型对许渊冲唐诗英译本进行分析发现,其目的语读者被定义为对中国历史文化背景了解程度不深的普通英语读者,译者在进行文本内容处理与分析时充分考虑了读者的认知背景与环境,大量采用归化的翻译手法,通过省译、意译、简化、替换等技巧,弱化唐诗的历史文化背景,在有效传递内涵与精髓的同时,减少读者为获得最佳语境效果所需付出的额外努力,实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学经典的对外传播的翻译目的。

作者:余倩 单位:韩国又石大学旅游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