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文化影响下大学生思政教育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亚文化影响下大学生思政教育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亚文化影响下大学生思政教育研究

摘要:青年亚文化是在青年群体中生成且不断发展的,与社会主流文化存在明显差异的价值观念及行为方式的集合。这一文化体系是多元文化互相影响与冲击下产生的客观产物,不仅是青年群体对社会各类矛盾的真实反应,也是青年群体基本特点的集中体现,更是诸多媒介不断推动的必然结果。青年亚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同时发挥着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所以,重新审视思政教育面临的影响因素,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重视教育环境建设,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青年亚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所谓青年亚文化,指的是在青年群体当中存在与主流文化体系不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以明显区别于社会主流文化的样式及风格而表现,被社会中处在从属地位的广大青年群体所接受,属于支流、从属和次要的文化。新时代背景下,青年亚文化对大学生思政教育既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也带来了一定消极影响。明确这些影响因素及其造成的结果,既是文化学领域必须正视的现实问题,也是教育学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1]。所以,重新审视当前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话语风格,积极丰富思政教育内容,现已成为青年亚文化影响下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研究的课题。

一、青年亚文化的表现

首先,粉丝文化。所谓粉丝文化,指的是偶像崇拜文化,具体表现在青年群体于人生成长时期的依恋情结。在互联网时代下,粉丝文化迎来了广阔的形成及传播空间,并且逐渐成为广受青少年群体喜爱、追求的亚文化。其次,恶搞现象。目前我国主流文化的强大及繁荣发展,在较大限度上消除了青年亚文化所具有的反抗性。该文化便通过搞笑和娱乐等手段对社会现实进行讽喻,对社会秩序进行强烈抵抗,且在某种意义上解构社会主流文化,而恶搞便是主要表现形式。恶搞是摆脱传统既定时空限制,对青年熟知的文化场景与话语体系加以改编、解构以及拼贴等。其中,恶搞对象不仅可以为教材文本、历史人物,还可以是影视明星与歌曲等,其根本目的在于借助制造搞笑与滑稽来引发青年关注,对抗社会主流文化,揶揄当今社会现象。最后,哈韩一族。所谓哈韩指的是对韩国影视剧、偶像、音乐、饮食以及时装等文化过于痴迷,且在自身衣着打扮及行为模式层面进行模仿。现阶段,哈韩一族于国内青年群体中,特别是大学生群体在中十分普遍,其刻意效仿韩国影视剧当中的角色说话语气以及衣着打扮等。

二、青年亚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影响

第一,积极影响。一方面,青年亚文化丰富了思政教育内容体系。青年亚文化主要源自青年对社会问题的高度关注及思考,思政教育将多元化青年亚文化作为教育内容,不仅可强化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关注,而且还可加强学生对社会现象和问题的观察能力。这不仅丰富了思政教育内容,同时也为思政教育内容创新提供了新思路,拓宽了思政工作发展的空间[2]。另一方面,青年亚文化的诞生与发展,为思政教育工作开展提供了全新媒介。青年亚文化内容的传播往往不局限在传统意义上的媒介,而是通过具有鲜明特点的媒介来革新大众文化表现形态,并利用青年群体喜闻乐见的报刊、杂志以及网络等媒介展开大众传播。尤其是近些年,新媒体平台获得广泛发展与普及运用,在较大程度上创新了思政教育媒介与形式,对提高教育效果具有积极影响。与此同时,青年亚文化亦有效弥补了传统思政工作弊端。新时代背景下,社会竞争愈发激烈,广大青年群体生活与工作压力不断提高,困惑也逐渐增加。而青年亚文化可缓解其负担,释放压力,使其可合理宣泄自身情感与情绪,解决各种矛盾。并且,还可调动青年群体对当今社会问题及现象的反思与探究,这些均是我国传统思政工作难以解决的现实问题。所以,青年亚文化已成为思政工作的有效补充。除此之外,青年亚文化的生成和发展为大学生思政工作灌输了全新活力。一般来说,青年亚文化普遍以活泼与轻松的形式展现在社会群体面前,这在某种意义上弥补了以往思政教育形式枯燥、内容严肃的缺陷,让思政教育工作可通过更加愉悦及宽松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群体面前,从而充分调动教育活力,改善思政工作效果。第二,消极影响。青年亚文化弱化了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其一,受到青年亚文化的深远影响,多数青年搞笑化及戏谑化的话语形式,影响了大学生对思政教育内容的逻辑性和整体性理解。虽然,思政教育话语可通过灵活与生动的形式表达,但是内容必须满足规范化与严肃化的要求,知识体系亦必须严密且完整。而青年亚文化中的话语形式却有所不同,为发挥搞笑作用,青年群体通常以严肃且经典的教育内容为基准,借助夸张变形的表现手法,把教育内容变成笑料。这一现象,导致学生在思政教育课堂中,难以深刻理解与正确认知教师所讲内容,从而对思政教育有效性带来负面影响[3]。其二,大学生还处在相对特殊的发展阶段,通常有着较强震荡性与变动性,具有贪图享乐与虚荣心强等特点。这些均会促使学生养成消极习惯,产生诸多违反道德行为准则的反叛行为,更有甚者会出现违法犯罪等行为,这些会对思政工作的开展造成阻碍。

三、青年亚文化影响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第一,积极丰富大学生思政教育内容。思政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实施的主渠道,若想促进思政教育工作实现创新性发展,就要把思政理论课教育内容置于重要地位,以此持续强化思政教育效果。一方面,思政教育内容始终在发展和变化,青年亚文化所蕴藏的积极因素,为思政教育内容引进新内涵与新思想,推动理论内容始终跟随社会发展而更新。教师可通过夯实的理论基础在课堂教育中融入国情与形势政策、民族传统文化等教育活动,并适当在课件中添加《榜样》以及《感动中国》等中的短视频元素,借助感化教育及示范教育对学生进行情感层面的感染和熏陶,大力传播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传播正能量内容,使大学生充分坚定对民族精神内涵的认同,加强对国家思想的认知高度和水平。另一方面,青年亚文化蕴藏的积极元素,使得思政教育内容趋于生活化方向发展,这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思政理论课教育内容的认同度和接受度。思政教师要凭借自身优秀的教学技巧与理论能力,融合学生思维模态与性格特点,创新思政教育话语风格,通过趣味性的话语体系活跃课堂氛围。第二,及时创新大学生思政教育形式。一般来说,青年亚文化蕴含的积极因素对创新大学生思政教育具有促进作用,针对多元化的表现特点和形式,高校应适当外延思政教育内涵及形式,及时创新教育模式。首先,针对课堂教学中的“手机控”以及“低头族”等问题,教师要发挥青年亚文化优势,通过扫码签到、课件弹幕答疑以及插入趣味性表情包等形式,有效增强思政课堂趣味性和互动性。此种具有创新性特点的思政教育形式,丰富了师生与生生互动的渠道,为学生带来即时且灵活的学习体验。其次,借助翻转课堂、微课及慕课等新兴教育模式,真正打破传统课堂教育的时空桎梏,为学生提供丰富且优秀的教育资源,拓宽其学习空间,调动学生自学意识,培养自学能力。教师可通过网络技术手段以及新兴教育模式,凭借短小精悍的视频及音频呈现教学内容,转变以往思政教育风格,促使传统晦涩枯燥的教育内容获得新发展,使师生双方的主客体地位得到合理化调整,彰显学生主体性及主观能动性,提高师生互动频率。最后,加强隐性思政教育形式。表现形式丰富、话语诙谐幽默是青年亚文化的主要特点,深受广大学生喜爱和认同,迎合了学生群体的兴趣爱好。隐性思政教育亦要运用大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将核心教育目标隐藏在教育活动中。在隐性思政教育中,教师可借助潜移默化的形式熏陶学生,升华其精神境界,使其树立契合新时代社会规范的三观。第三,高度重视思政工作的环境建设。众所周知,任何一种教育活动都需要在特定环境当中展开,而教育环境是思政教育活动实施的必要因素,更是影响大学生思想理念及行为模式生成、发展的重要外在因素。若想有效阻碍青年亚文化当中的消极因素渗透到学生生活及学习中,高校就要高度重视思政工作的环境建设,积极优化教育环境。一方面,强化物质环境的营造,提高对硬件设施设备的投入力度,合理规划校徽校标、学校建筑、校园雕塑、绿化建设以及教育设施,为学生提供相对完善且优质的生活服务及医疗服务设施,强化其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创设优质的校园环境。以使人愉悦和轻松的环境最大程度带动学生学习兴趣,陶冶情操,借助良好的物质环境有效转移学生对青年亚文化消极因素的关注,从而为思政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注重校园文化环境创设。文化环境对学生有着无形的教育作用,青年亚文化环境下的学生认同感逐渐加强,所以应在教育环境建设过程当中明确切入点,建设文化环境。具体可通过组织文艺晚会、艺术节以及学术讲座等活动,传播主流文化内涵,强调校训与校风内容学习,强化校纪与校规管理力度,推进学风与教风构建,在文化环境创建中有效渗透人文关怀思想,通过先进和丰富的教育手段,以及契合社会发展的新教育观念规范学生群体思想理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以健康的文化环境带动学生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鹏.青年网络亚文化视域下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与价值引领研究[J].智库时代,2020(5):188-189.

[2]杨剑.短视频情景中青年亚文化现象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策略[J].科教导刊(下旬),2020(5):87-88.

[3]焦俊榕.网络主播亚文化对青年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影响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60):236-237+240.

作者:张蓓 单位: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

精选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