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策略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的早期阶段,由于教学内容难度较大而学生的知识水平较差,一些学生会感到学习语文很辛苦,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在新课改背景下,教育部强调要重视传统文化的教学。因此,教师应转变教学模式,优化传统文化的教学策略,致力于从整体上不断提高学生的水平。文章以古诗文教学为例,探讨传统文化的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教学策略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传统文化中的古诗文意境优美、形式丰富、思想深刻,具有十分深厚的文学底蕴与教学价值。通过挖掘古诗文的文化内涵,可以促进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在古诗文教学中,语文知识能够与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的融合,从而深化学生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有效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因此,教师要高度重视古诗文教学策略的探讨。教师要充分开展古诗文教学,以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
一、探讨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策略的意义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在当前的教育和课程改革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各方关注的重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讲解与渗透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在语文教学中讲解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精神食粮,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国家道德体系的建设,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教师要重点探讨教学传统文化的策略,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挖掘和认识传统文化的内涵,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延续人类的精神文化。
二、古诗文的具体教学策略
1.创新教学模式。中华传统文化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很容易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对于学生而言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中引用得当,就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学习活动,以使他们有效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教师在教学时,可以与学生交流和讨论他们感兴趣的传统文化,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将识字教学与古诗文教学进行有效的结合,让学生能够深入感悟每一个字背后的文化底蕴,进而帮助学生形成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创新的教学模式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2.高度重视文化实践活动。传统文化的有效理解和传承离不开实践。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要想挖掘其中的精髓,就要依靠“寻根”活动。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教师需要保证自己的教学理念科学、开放,并且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方法,把教材内容和实践活动有效结合,把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传统文化中与当前时代不太契合的理念等,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以前,几乎所有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都会使用板书。板书能帮助学生快速对知识进行整体的感知,但其存在一定的缺点。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他们更好地参与学习活动并获取知识内容。例如,在《天净沙·秋思》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让学生阅读整首小令,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勾勒其所描绘的画面。接着通过多媒体设备将这首小令所描绘的画面展示出来,让学生进行综合比较。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又能加深他们的印象。然后引导学生深入意境,体会其中蕴藏的情感,把握作者的深深乡愁。最后通过大屏幕向学生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风光,让学生畅谈自己的家乡和对家乡的印象。在良好的氛围中,教师缩短了学生与古诗文之间的时空差距,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古人的思想和态度,有效完成了传统文化教学基本目标。
4.激发学生的兴趣。传统文化丰富多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所有文章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尤其是古诗文,每一首(篇)都很有韵味。教师应重视挖掘古诗文的精髓,以不断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为了保证整体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关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登岳阳楼》时,学生由于生活阅历较少,只能理解其表面的意义,无法理解其背后的情感思想。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了这一作品的创作背景,并给学生解释了作者的人生经历。这样,学生便能更好地理解知识,深化与作者的情感联系,体会作者的志向,并对作者的其他作品产生更强烈的兴趣。有了兴趣之后,在课余时间,学生便会寻找作者的其他作品来阅读,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5.依靠特殊节日强化学习体验。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将民俗文化与古诗文内容结合起来进行讲解,从而帮助学生深化理解认知。一般来说,最常见的便是结合特殊节日来讲解。这样做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例如,中秋节来临之际,教师让学生收集一些与中秋节有关的古诗文,并在课堂上大声朗读。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喜好,所以收集的东西也会有所差异。如有学生找到了王健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有学生找到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在学生朗读完之后,教师让学生谈谈这些古诗文及其表现的具体感情。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古诗文的内容,而且可以激发潜在的学习兴趣,从而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6.设置兴趣小组。古诗文教学内容十分丰富,但每堂课只有40分钟的时间,教师不可能将它们全部用于诗文内容的讲解。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一些课外时间,自主开展古诗文学习。通常来说,最为有效的方法便是设置兴趣小组。教师可让学生基于自己的兴趣,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开展资料搜集、交流和探究活动,以加深他们对于古诗文的理解。例如,在完成《论语》的教学之后,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于丹谈论《论语》的视频材料,让对《论语》有探究兴趣的学生组成小组,自主在课余时间进行观看和学习,并提出个人观点。这样,学生能够有效认识儒家思想。通过集体探究,学生能够提升自我表现能力,并对未来的古诗文学习充满自信。当前,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高度的重视。为了保证传统文化的良好传承和发展,广大初中语文教师需要积极关注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并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挖掘。在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中,古诗文一直是重点。教师教学方法的单一,会影响学生的能力发展。因此,教师应丰富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深入分析,以整体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各种帮助。
[参考文献]
[1]黄鹏.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运用:以初中古诗文教学为例[J].文渊(高中版),2019(5):267.
[2]赵晓娥.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运用:以初中古诗文教学为例[J].科技资讯,2020(13):176-177.
[3]马建华.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J].学周刊,2020(29):113-114.
[4]唐晶.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运用:以初中古诗文教学为例[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2):576.
作者:温映婵 单位:广西桂平市寻旺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