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语文中传统文化渗透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历史进程中沉淀出的文化瑰宝,语文学科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必须围绕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推动高中语文教学改革。本文简单分析了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积极意义,结合笔者实际教育工作经验,提出了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改革
引言
语文是高中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成长的需求,语文教学素材单一的问题普遍存在,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当适当的融入传统文化,一方面丰富语文教学材料,另一方面也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素养。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克服学生古代文学阅读能力不足的问题,并提高自身传统文化素质,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价值。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积极意义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当前,许多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带有较强的功利心,选择教学内容时只强调教材中出现的语文知识,忽略了对教学内容的有效拓展和有益延伸,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枯燥乏味。高中阶段的学生充满了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渗透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教学素材,让学生接触不一样的语文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相较于单一化的语文教学材料,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的融合更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借助传统文化的形式美、语言美,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活动。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德育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在组织高中有关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借助传统文化带给学生更加深刻的学习体验,并实现德育的基本教学目标。当前许多教师只是在课堂中穿插关于道德品质的教育内容,采用的授课方式以教师说教为主。在渗透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优秀的传统文化案例中汲取营养,通过分析案例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此外,许多优秀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均有体现,并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基本原则
(一)遵循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原则。当前许多高中语文教师在渗透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主要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没有考虑到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发展状况,教师过分强调文化起源、文化背景等知识,却忽略了传统文化在当今时代的传承和发展,导致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发展受限。为此,教师应当遵循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原则,将传统文化教育和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拉近课堂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懂得如何在生活中运用传统文化知识。除了在教学内容上突出理论与现实的结合之外,教师还应在教学方法方面作出创新,尝试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建立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
(二)遵循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高中语文中的传统文化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过长时间的积累才能实现,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中华传统文化内涵深刻,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从简单的传统文化故事着手,通过分析和讲解故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程度的传统文化知识后,教师则应重视对学生情感方面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认同感,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认知深度。此外,教师还应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将传统文化融入于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等方面,根据不同环节教学特点,逐渐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传统文化。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古代文学阅读能力有待提高。良好的古文阅读能力是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保障,文言文古诗文都是传统文化的综合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但是当前许多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古文阅读能力的发展不够重视,只是以高考为导向学习语文知识,忽略了在日常生活中对古文的学习。在国际经济交往日益频繁的当今时代,文化交融也更加深入,但是许多学生无法正确看待外来文化,出现崇洋媚外的偏激思想,对传统文化缺乏应有的重视,只是将传统文化作为提高考试分数的工具,而没有真正用心研究传统文化,没有阅读大量的古文著作。在学习古诗文和古诗词的过程中,许多学生过分依赖学习词典,而不是凭借自身已有的知识储备解决学习问题,在学生缺乏古文阅读能力的情况下,传统文化教育难以落到实处。
(二)教师采用的传统文化教学手段单一。当前,许多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带有较强的功利心,以提高学生考试分数为目标,设计相关教学活动,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研究不够深入。教师只是将传统文化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部分,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习惯通过口头说教的方式向学生灌输传统文化知识,忽略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填鸭式”的高中语文课堂虽然效率较高,但是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提出的观点,而无法结合自身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自主学习,限制了传统文化的渗透效果。此外,单一的教学手段意味着课堂教学形式较为死板,学生很难从课堂上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一)通过创设情境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高中阶段学生思维能力已经成熟,由于传统文化本身具有较强的人文属性,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当突出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借助信息技术还原传统文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价值。为此教师应当提高自身信息化教学水平,借助信息技术搜集与传统文化教学情境相关的素材,通过图片和视频材料,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带给学生更为直观的感官冲击。以《林黛玉进贾府》一课为例,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挖掘课文中的情感教育元素,并借助互联网为学生播放影视作品《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的片段,帮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中的建筑文化和服装文化。宁国府前的“石狮子”“兽首大门”都是古代建筑中的常见装饰物,荣国府的建筑装饰和设计也颇有传统建筑风格。除了建筑之外,文章还以黛玉的视角观察了贾府内的各个人物角色,其中关于衣物装饰的描述充满了传统文化特点,王熙凤身上的“朝阳五凤挂珠钗,赤金盘螭璎珞圈”等装饰尽显奢华。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快速融入学习情境,更直观地了解传统文化。
(二)构建有益于传统文化教育的学习环境。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十分深远,想要实现渗透传统文化的目标,教师必须积极建设有益于传统文化教育的环境。从物质环境的角度来看,学校应当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在校园环境装饰方面巧妙运用传统文化元素,比如:祥云中国结等等,让校园充满传统文化氛围,班级内部同样可以粘贴内涵丰富的传统文化材料,比如:经典的国学作品,名人名言等等。从文化环境的角度来看,教师应当通过自身的教育引导,帮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鼓励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通过互动探讨研究传统文化。此外,教师还应在课堂上与学生保持紧密的沟通,尊重学生的学习诉求,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体现传统文化的包容性。
(三)以教材为基础组织国学经典阅读活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必须以教材为基础,并积极推动学生课外阅读,鼓励学生在阅读国学经典的同时积累传统文化知识。教师必须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元素,根据学生认知规律与成长特点,为学生推荐课外阅读素材,将国学经典作为学生课外学习的材料。此外,教师还应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与学生共同制定课外阅读计划,首先由学生自行制定阅读计划,再提交给教师进行审批,最终确定可实施的阅读计划。在学生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果之后,教师还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与互动交流,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状况。为了充分调动学生阅读兴趣,教师还可以组织趣味性的知识竞赛活动,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竞赛,并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以此来调动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
(四)以传统节日为契机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以传统节日为契机组织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践行者。为此,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教育与引导的作用,结合地域特点,联系当地民俗文化为学生提供参与实践的机会。在《离骚》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讲解接触的古文阅读知识和文章的中心思想,同时也应结合屈原的人生经历,在端午节前后为学生组织具有教育意义的课外实践活动。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投汨罗江自尽,为了纪念屈原,人们在端午节制作粽子、赛龙舟,教师应结合当地风俗习惯特点,鼓励学生在课外时间参与关于纪念屈原的实践活动,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学习屈原身上的爱国精神。
五、结束语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师必须结合传统文化特点对语文教学模式进行大胆创新,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借助情境创设的方式,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积极构建有益于传统文化教育的学习环境,以教材为基础,组织国学经典阅读活动,以传统节日为契机,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目标,切实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
作者:刘永江 单位:甘肃省永靖县移民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