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校史档案对文化育人路径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校史档案是高校重要资源,记录高校发展、传承大学精神,是高校思政工作的思想库。通过校史档案,助力校园文化育人,培养师生内驱力,校史档案者牢记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不断完善和丰富馆藏资源,加强档案编研与宣传,讲好校史故事,弘扬学校精神,通过史料档案、先进事迹等,从创校前辈身上汲取信仰之魂,助力学子成才,寻找学习、工作的动力,增强高校学子与母校的情感。
关键词:档案;校史馆;文化;育人
强调:“档案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经验得以总结,规律得以认识,历史得以延续,各项事业得以发展,都离不开档案。”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从档案所承载的历史记忆中寻找资政育人方法。高校校史传承着大学精神、映照着大学文化,是文化育人的重要手段。高校校史以其鲜明的时代印记,丰富的精神内涵,众多的人物形象以及呈现各异的物质形态,孕育着潜移默化的教育意义,凝结了每一所高校办学历史过程中形成的精神、物质和制度文化。校史档案是高校重要资源,记录高校发展、传承大学精神,是高校思政工作的思想库。校史馆,即学校历史陈列馆、展览馆、博物馆,是档案功能的进一步延伸,是由有价值的文字、图表和声像等学校历史与现代的丰富资料要素建设而成,被看做是学校的活档案。通过校史档案,助力校园文化育人,培养师生内驱力,通过史料档案、先进事迹等,从创校前辈身上汲取信仰之魂,助力学子成才,寻找学习、工作的动力,增强高校学子与母校的情感。
一、学校校史档案建设情况
上海商学院始建于1950年成立的中央税务学校华东分校,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亟需培养华东地区税务干部,上海商学院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应运而生,70年来校名几经更迭,多次租借校舍,经历多次搬迁,可谓白手起家、艰辛办学。70年来,培养了数以万计税务干部,商界精英。1.馆藏档案情况。笔者大学的校史档案经历了学校几经搬迁以及特殊历史时期的损毁,不同于其他高校的是,根据《上海市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细则》要求,该校是唯一一家列入《上海市档案馆接收档案单位名录》的高校。1994年,学校也曾向上海市档案馆移交1950-1968年期间形成的档案400余卷,分别是中央税务学校华东分校、华东财政学校、财政部上海财政贸易干部学校、部分上海市财政贸易干部学校时期的档案。2014年再次向上海市档案馆移交档案1000余卷,1994年移交的早期档案436卷由于时间比较久远并没有留下数字化副本,这使得在获取校史档案、开展校史研究时不能第一时间获取信息,学校档案人员曾多次赴上海市档案局调取档案,丰富馆藏。2.校史馆建设基础。学校历来重视校史工作,为充分展现学校办学历史,2010年,学校成立六十华诞,同时也是校史展馆正式落成开馆,一个对师生员工进行“知校、爱校、荣校”教育的固定场所。校史馆按时间为序,以学校建设、改革、发展各阶段中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杰出人物、珍藏档案等为题材,以源远流长、历任领导、教学科研、师资队伍、校友撷英、校企合作、国际交流、魅力校园、党建新风、人文激情为布展构架,辅以实物展品和多媒体展屏,通过详实的文字、丰富的照片、直观的图表和珍贵的实物全面展示学校各个时期的史实和学校的发展成果。展馆建筑面积200平方米,展出照片300余幅,实物100余件,校庆宣传片《六十甲子》一部。2014年又在原有校史馆基础上建立网上校史馆,该网上展厅对学校办学历史、师生风貌、校园环境等进行全方面展示,参观者可以更迅速、更快捷的浏览和查看,迎合参观者心理需求特点,从而搭建更直观的校史档案资源共享平台,更具现代感和教育效果,从而扩大高校本身的自我影响力。3.校史馆新馆建设情况。2020年,学校建校70周年,同时又将迎来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学校决定在60周年校史馆和网上校史馆基础上新建反映70年来办学历史的校史馆新馆。提前一年关于征集校史实物、资料的通知,征集范围为学校建校以来中央税务学校华东分校、华东财政学校、财政部上海财政干部学校、上海市财政贸易干部学校、上海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上海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商学院等各时期的重要相关史料,共征集到新老照片100余幅,实物50余件,并对照片中的历史人物进行详细的介绍,让照片中的人物形象丰满鲜活起来,梳理出的线索脉络有效推进后期相关材料的收集。结合利用现存校史档案,生动丰富的史料及实物揭示学校变迁和发展,体现学校优良办学传统,总结办学的经验和成果,荟萃凝聚几代人的辛勤耕耘的智慧和汗水,挖掘其中丰富的大学精神的内涵,良好体现出“盛世修志,校史为鉴”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作用。通过展示学校创始人的故事,以及和学校的创建故事,让学子们心生敬畏,激励他们励志成才。一个个名字,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实物,一段段文字共同见证了学校70年沧桑风雨路,更展示学校在新中国成立后,在改革开放后给创造奇迹的上商人不断铺就的成功之路。展现新中国初创时期学校急国家之所需,急人民之所急,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建设,服务国家和社会;坚守传播创造新知,展现办学治校理念,引领社会进步,增进民生福祉,厚植家国情怀。对内,它可以缅怀历史,励志育人,繁荣校园文化,联系校友;对外,可以宣传学校,对外交流。涵盖教学、育人、科研、服务社会等诸多方面,内容生动、详实记录了学校的领导者与教职工们为教育事业努力拼搏的创业精神。校史馆的建设能够利用现存档案,挖掘其中丰富的大学精神的内涵。讴歌先驱,激励当代,垂范未来。通过旧物、照片、音频声像和文本描述相结合,采取现代电子技术如数字翻页、电子留言签名、电子查询等,进行VR多媒体、全时空三维或多维呈现。展馆建筑面积扩大到300平方米,展出照片400余幅,实物150余件(新增不少历史实物和现代实物)。
二、校史档案助力文化育人路径分析
我国高校校史档案有的在战火中丢失,有的在特殊历史时期损毁,有的还未被很好挖掘利用,有的流于民间,做好校史专题档案库的建立是传承和夯实高校校史档案文化育人和为学术研究提供高质量知识服务的资源基础。馆藏档案,记录着学校的发展变迁,凝聚着学校厚重的文化传统与精神内涵,承载着学校历史记忆。校史档案部门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完善档案资源,做活、用活档案资源,以校史档案为载体,以文化人、以史育人,笔者结合校史馆建设情况提出如下路径。1.建立校史专题数字化档案库收集校史档案目的在于查阅和使用。传统手工检索已经不能满足大数据时代的需要,校史档案也应建设数字化档案库才可以让查询更方便,调卷更快捷。校史档案部门可以把馆藏档案中的实物、声像材料、录音资料、纸质类文本、书刊等通过现代信息化手段转化为可利用的电子文件材料,并使用档案目录检索规则编制索引目录,在大容量存储介质上保存虚拟校史档案资源库。一是要加强对现有校史档案的保护和梳理,建立校史专题数字化档案库,好多校史档案由于年代久远没有数字化备份或不易保存,还有一些实物档案如旧印章、旧钢印、历史代表文本如各个历史时期的记录本、信封、纪念册等,需要更新数字化副本或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保存下来,为日后提供更多的资料支撑;二是深入挖掘梳理校史档案。加强校史研究队伍,定期梳理校史沿革、机构改革史、组织史、二级院系史、校级和二级机构领导名录、非常设机构名录、科研机构名录、教学成果名录、历年学科专业名录等校史研究成果,助力学校文化育人,深化校史研究成果;三是校史专题数字化档案库,相比较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存储量大,查询便捷、拷贝迅速等优点,是改进和提高校史档案管理方式的优质选择。固然,要实现校史专题数字化档案库的存储和完善需要花很多时间调研、形成方案,联合信息管理部门、研发相关信息平台,可以以时间为顺序或以数字化载体为顺序依次分批开展校史档案数字化工作,逐步完成数字化校史档案库建设。2.完善学生档案资源,传承立德树人文化构建学校立德树人文化传承重要载体,构建人才培养过程中全覆盖的档案资源体系,以“一人一事一卷宗”为原则,涵盖录取、入学登记、教学、科创实践等自招生到毕业全过程档案。摒弃传统档案管理方式,除了做好教学、科研等传统类档案管理,拓宽档案资源覆盖面,增设二级学院类档案,面向各院系收集学生培养过程中的各类材料。顺应学校发展趋势,细化学生类档案归档范围,加大对各二级院系承办各类大型活动中材料的收集,如新生入学、毕业典礼纪念品、入学手册、二级院徽及释义;如学生社团、学生活动中材料的收集:海报、道具、社团旗帜、奖状奖杯等。对于兄弟职能部门举办的重大活动及时应收尽收,注重材料的收集,保存传承承载学生青春回忆和美好心愿的“时光囊”,期待学生返校重启校园回忆。3.编研校史档案文化产品,做活档案育人资源校史档案部门注重档案文化产品的编研,将“死档案”变成“活档案”,传承学校文脉,躬身兰台,默默耕耘,以档案史料为基础,以编研载体为呈现,该校近年来整理、出版一系列档案编研成果:多本年鉴、校史沿革、组织史、校史读本、各时期校友名录等。这些书籍、资料为校史研究、展览宣传、画册制作等提供了重要的素材支撑,让“沉睡”在档案文献中的历史变得鲜活生动。如近年完成的《我们共同走过八年》及《上海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校友名录》,展现了学校示范性高职时期前辈们艰辛建设新校区、肩负使命、弦歌不辍的悲壮感人的历史,商职院时期全日制和成人教育近200个班级共6000余人,激励着学校师生坚守信念,传承和守护上商精神;如收集编纂《上海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校友名录》,共梳理财贸管理干部学院时期50余个学历班,40余个专业证书班,90余个岗位培训、政治轮训、继续教育班校友共计12000多名;大部分校友已经走上了局级干部的领导岗位,或政府官员,或上海商界著名商人、企业家。做好这些校友的信息资料、照片的汇总,有助于学校历史记忆传承和校友工作的有序发展,从而更好地宣传档案工作。展示和宣传学校的办学历史与师生风采,强化上商学子“荣校爱校”的情感和价值认同,厚植了家国情怀。4.建立“媒体报道专题档案”笔者在校史馆建设中认识到,档案馆内部史料基本是学校内部产生,都是自我评价的材料,而媒体报道档案能够准确完整的反映事件的全貌,对整个事件有一个概览,而且是经得起验证的,是经过社会媒体依据学校提供的材料线索和校内提供的材料支撑整合而成,更加客观和经得起推敲。在该校校史馆建设过程中征集到一张1950年1月人民日报刊发的关于中央税务学校华东分校的第1期招生简章,这在70年后的今天极具历史意义。媒体报道档案也应该成为学校档案收集的一部分,应成为学校档案史料的重要补足和验证佐证,是充实校史档案资源、丰富史料馆藏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然,重视媒体报道档案的收集和整理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查询社会媒体报道的历史报刊、联络新闻媒体单位交流、影印、复制、收集等方式更多集结新闻媒体关于本校的报道刊物,了解社会对本校的客观评价,为学校日后发展、校史研究、参考佐证等给予更为客观、公允的“旁观者”参考。5.讲好校史故事,传承学校担当档案校史部门一直致力于收集、保存珍贵的校史档案和资料,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发现,有相当多学生对学校的校史文化了解不多,对档案与校史馆的“存在感”不强,仅限于办理自身事宜时需要档案才会联络。基于这一情况,档案与校史馆可以结合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等部门置身校史馆等场景以校史故事为背景开展校史文化讲座,邀请离退休老领导、校友等榜样人物为学校师生讲述学校早期的办学历程、与共和国共成长故事、改革开放奋进史等,勉励师生将学校精神传承下去,在新的历史征程中发扬光大。聚焦讲好校史故事,结合新中国成立70周年契机,开展弘扬革命传统活动,办好校史文化育人实事,使文化育人工作取得实效。让在校青年感知学校先贤创业的伟大,守业的艰辛,传承之悠久、传统之光荣。精英辈出、硕果颇丰的上商,让无数杰出校友在这片热土成长,也在这里成功。校史激励学子砥砺前行、再续辉煌,继往开来的情怀让他们心怀家国、努力奋进。
三、结语
校史馆,说白了就是使用图片、旧物及文字叙述,融汇当代比较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吸引受众(本校在校生、毕业生、校友、外来参观者),述说学校的历史大事件,艰辛的办学路及迈向辉煌的发展过程,以及优秀榜样校友。校史馆的建设可以激发在校大学学子对学校的热爱,潜移默化之下,激励学生们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立志未来能够成为校史馆展示的优秀学子中的一员。对于外界来说,能够让他们在短时间内读懂、读好一个学校的历史,显得尤其重要。校史档案工作普通、平凡、枯燥,但它却连接着昨天、今天和明天,铭刻着学校的70多年历史,延续和传承着学校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校史档案工作者需加强校史档案资料的征集和编研工作,进一步加强对校史、院史、学科史和人物史的挖掘与整理,寻找学校历史文化与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契合点,做好历史档案资料的保护和利用工作,使这些档案资料长久保存,发挥出更大的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充分发挥校史档案资料存史育人作用,大力营造“三全育人”良好氛围,为全面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冬冬,宋婷婷.挖掘校史档案资源,讲好校史人物故事——以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为例[J].档案与建设,2020
[2]都辉,陈九如.校史文化育人功能探析——以安徽师范大学为例[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5
[3]郭树,张艳凤.新形势下校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育人功能的路径研究——以唐山学院为例[J].科技风,2019
[4]唐云龙,吴莹莹,赵晓伟.基于VR技术的虚拟仿真校史馆设计与制[J].内江科技,2020
作者:庄黎丽 单位:上海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