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社区文化保护和发展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民族社区文化保护和发展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民族社区文化保护和发展研究

【提要】现代化转型与市场经济的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冲击,使得很多民族社区面临着传统文化式微,甚至消失的危险。基于此种背景,本文以中国台湾省泰雅族部落文化厨房为例,通过讨论和分析台湾地区民族文化保护发展的实践经验,得出民族社区文化保护与发展要重视社区文化主体性的打造与文化空间的营造,并在此基础之上推动民族社区经济与文化同步且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结论。

【关键词】民族社区;文化保护;泰雅族;文化厨房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如今受到全球化、城市化、移民化的影响,传统文化面临消逝的危险,许多国家开始意识到文化保护与发展的重要性。文化保护始于欧美等国对历史建筑物和其它文化遗迹的保存运动,它包含保护、修复、重建、翻新和适应性利用等使实体遗存的文化价值得以保存的措施。台湾地区在文化保护、社区文化建设方面经验比较丰富,尤其注重动员基层民众力量进行社区文化营造与文化产业创造。台湾在1994年就推出了“社区总体营造”计划,该计划贯彻了申学庸提出的以文化建设推动社区营造的理念。“社区总体营造”计划由文化建设委员会负责,从文化活动入手,试图通过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以凝聚社区共识,改善社区环境,进而推动地方产业与文化的发展,以达到社区共同体的目标。因此,探索民族社区文化保护和发展的实践经验对当今社会的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中国台湾省泰雅族概况及文化特征

泰雅族居住于台湾省中、北部山区,包括埔里至花莲县以北的地区,人口9万多,为台湾少数民族的第二大族群。泰雅的纹面最引人注意,以前,泰雅男子须猎首,女子需会织布,才可纹面。在泰雅族的世界里,有着不同于其他族群的观念:gaga的观念。在泰雅族的世界里,gaga的观念和共食文化维系着其民族的存在。所谓的gaga是一种社会规范,是泰雅人日常生活、风习俗惯的诫律,触犯了gaga表示触犯了禁忌,可能受到神灵的惩罚。遵守同一gaga的人共同举行祭仪,共劳共享。共食文化的概念。共食文化在泰雅族的传统里强调共享共食共养的价值理念。在泰雅族早期,部落以打猎为生,为了民族的生存与延续,需要在生活上合作共享,打到的猎物要均分给部落的每一个人,所以形成了部落的共食文化。

三、民族社区文化保护与发展实践:大安溪部落文化厨房

大安溪在当地的泰雅语称作liungPenux,是“平坦宽广”的意思,主要居住着泰雅族北势群。大安溪沿线部落在台中市和平区的部分至少可以分为六个部落,分别为三叉坑、双崎、乌石坑、竹林、达观、雪山坑。和平区是台中唯一的民族行政区,土地约占台中的一半,当前人口数只有10589人,不到全市人口的0.4%。目前泰雅族只有4038人分布于乡内各村,只占和平区的38.13%。

(一)合作共生的部落文化共同体理念。传统部落的生活都离不开“共同”和“一起”,由于现代化和发展主义的全球化和地域化蔓延,以个人主义为主导的生产消费文化同样影响着大安溪泰雅族群体,部落团体进行的行动模式当然会被个人竞争方式取代,人们渐渐丧失了部落“一起、共同”生活价值的意识。21世纪初,大安溪泰雅族部落意识到民族文化保护的重要性,开始运用部落传统文化的脉络思考问题。大安溪泰雅族群体借助台湾社区营造运动的力量,通过口述历史收集、文化展览馆的建设、文化活动的举办等不断再现传统的民族文化内容与形式,重构部落文化记忆与文化传统,逐渐恢复以往传统时期合作共生的部落文化共同体理念,在此理念的指导下不断推进民族社区的文化保护与发展。

(二)以文化厨房为载体的共同照顾体系。由于大安溪沿线是泰雅族原住民的居住地,部落的成员均有亲族关系,传统上就有共同照顾帮忙的互助习惯。因震灾后,部落受到严重破坏,整个生活型态大转变,部落中的成员大多投入家园与经济的重建,使得部落中弱势的老人或身心障碍者被照顾的需要越发的重要。因此,部落民众开始兴办文化厨房,即希望唤回或复兴“共食共作”的传统,并将其落实于社区照顾工作上,以解决部落中弱势被照顾者需求未被满足且依赖外界资源的困境,同时起到文化保护和文化活化的作用。文化厨房餐食与服务的提供,并非以金钱来交换,可以是被服务者的劳力(比如帮忙厨房的清洁、食物料理等劳动),或是以物易物(家里自己种的蔬菜等)。因此,大安溪泰雅族部落以文化厨房为载体逐渐发展出一套共同照顾体系,其中包括老人、儿童、妇女等弱势群体卫生、生活、文化等诸多方面的服务照顾,将民族社区传统文化价值中的合作共生、共食互助等理念践行到实际生活之中。

(三)从文化厨房到文化产业。可持续性的社区文化保护与发展不应完全依赖政府经费补助,发展社区文化产业作为对社区发展的支持,是在社区中找到的一条出路。部落共同照顾系统以部落参与共食为主要运转机制,集中炊事和共同购买在降低成本的基础上,还负担着部落有送餐需要长者的餐食。部落共同农场在为部落厨房提供食材的同时,还可以将农作物卖到市场赚取利润,回馈到部落共同照顾基金。文化厨房除了中餐的共食团体外,还开发泰雅美食、特色咖啡、小米酒、传统编织工艺、特色烘焙、深度旅游等产品。部落文化厨房逐渐发展成为了包含部落共同农场产业、共同厨房的照顾产业和深度旅游文化产业三个面向的整合型创意产业。

四、台湾民族社区文化保护与发展实践经验分析

(一)重构民族社区文化主体性,营造合作共生的文化价值。民族社区文化保护与发展备受制约,陷入经济乏力和传统价值文化解体的困局。面对此种困境,泰雅族部落首先开展传统民族文化保护行动,从民族文化的口述历史书写到民族文化价值的挖掘中重构民族社区的文化主体性。这种文化主体性的打造是一种族群文化能力的重建,在文化厨房建设的前期不断复兴和构建以“合作共生”为文化价值理念的集体认同,通过一定的共同文化行动再生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其次,在文化共同行动中营造一种新的文化适应能力,根据现实的文化情景重塑社区的文化主体性,保证在现代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强化族群的文化价值,从而为民族社区文化保护和发展奠定价值基础。最后,通过重构民族社区文化主体性,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间的有效结合,营造出合作共生的文化价值,服务于民族社区的文化保护与发展。

(二)构建民族社区文化空间,推动经济与文化的共同发展。社区文化空间指的是能够承载社区族群文化价值和集体认同的物质性文化场域,具有可视化、公共性、集体性、普惠性和精神性的文化特征。台湾大安溪泰雅族民族社区文化厨房的共同照顾体系的建设正是构建了这种文化空间,在复兴社区文化价值的基础上,逐步推动社区民众的互助合作精神,实现由社区文化空间转向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因此,在推动其保护和发展的过程中,需要重视文化与经济的共同发展,同时注重文化价值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型构关系。

五、总结

由台湾民族社区文化保护与发展的典型个案,我们可以分析得到,文化厨房的共同体实践背后是寻求部落共同体意识的重建与再造,实现的是部落经济与文化的永续发展。同时,民族社区面临现代性的挑战,无论来自现代经济与文化,还是现代性权力,都需要社区民众积极参与到社区的建设发展之中,逐渐成为社区发展的主导力量,并重建民族社区民众的文化主体性,这样在保证社区发展的同时才能传承民族文化价值,从而构建多元文化的现代社会,并塑造社会文明与发展的积极面向。

作者:凡思敏 宋爱明 单位: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