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情感育人的校园文化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前言
我国各式各样的学校众多,类型丰富,但发展层次不一。很多学校建立时间短,并未形成鲜明的文化特色,内涵式发展不足。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具有教育功能的学校要求越来越高,这对学校已有的校园文化造成了冲击,目前的校园文化面临着新的挑战。怎样发挥校园文化的功能,完成教育的根本任务,成为了学校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1.“情感育人”的内涵
情感是人类在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情感教育是一种无可比拟的教育手段,体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和正确的价值取向。“情感育人”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创造的、具有校园特色的、与时代密切相关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它制约着校园文化,并且为校园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情感育人”主要指的是观念层次的群体价值观,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层次。学校是传授知识和培养人格的场所,特殊的、固有的文化氛围是是其主要特征。正所谓“风以化人”,正是利用良好的校园环境熏陶、感染学生,突出以人为本的原则,建设人际文化,促进师生身心健康以及自身发展。
2.“情感育人”的校园文化建设
2.1树立“以人文本”的育人理念
人既有自然属性,也有社会属性,既存有情感,也存有理智,内含思维,外辅实践,只有以人为本的“情感育人”,建立情感教育的文化引导,才能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促进人更好的全面发展。在“情感育人”时,选择正确的方法,尊重情感教育的对象,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发掘情感因素,重视学生道德情感成长,全面促进学生德行形成。学生的情感丰富并且迫切,因此学生时代也是进行情感引导和熏陶的最佳时期,学校建设校园文化,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全面实现育人目的。
2.2重视营造“情感育人”的良好校园氛围
校园文化具有形式多样性、内容多元性、强烈教育性、明确规范性等特征,以价值观念为核心,是一种意识形态和精神氛围,集知识性、思想性、学术性于一体,可以增强师生的凝聚力和持久力。学校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有利于“情感育人”校园文化的培育,这就使得“情感育人”在校园文化中具有现实操作性。树立“情感育人”的理念,贯穿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尊重人作为基本准则,着重以培育“情感育人”对象的健全人格为基础,发挥其主体作用。“情感育人”应该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引导功能,理论结合实践,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热情,开展丰富课堂活动,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和自我教育功能,用良好的适应能力应对社会变化,加强学生文化修养,多方面增强情感的化育作用。当今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不能满足精神文明的发展,使得当今不少人在解决现实需求和自身需求的矛盾时,经常只满足于物质需求,而忽略了精神需求,表达情感时较为简单,甚至粗俗,在学校中,尤其是中小学生群体中,情况更加明显。此时,学生还尚未形成统一正确的道德观以及价值体系,正是对其进行引导的有利时期,“情感育人”应抓住这一时机,积极实践情感教育,实现“情感育人”的目的。
3.“情感育人”的校园文化构建
促进“情感育人”校园文化构建,仅靠单一的课堂授课是不够的,还需要树立实践思维,拓展实践教学的方式,充分发挥各类活动中的情感因素。“情感育人”的校园文化构建,需要考虑几个因素:(1)符合各个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及他们的心智成熟度是不一样的,因此校园文化要符合他们的特点,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学生需求具有多样性,包括探究需求、获得新体验的需求、责任承担需求、获得认可需求,这些需求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动力,因此,要构建“情感育人”的校园文化,就要根据不同的需求,层层递进,不断升华;(3)构建“情感育人”的校园文化要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打造“情感育人”的校园文化目的是更好地培养人、教育人,因此,“情感育人”的相关实践活动,应该能够使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得到收获,从而反思、提高自己。“情感育人”不是捉摸不透的,也不仅是出于教师的某种教学激情,而是存在于整个校园,以及师生们日常生活中,具有丰富内涵,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内化为人自身情感的一部分。
4.结语
当今科技发展迅速,呈现综合化和规模化的特点,与此同时,对学校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学校在学习生活中、教学管理中、行为实践中,都应体现出情感关怀,使师生们通过校园文化的熏陶感悟到情感的力量,促进其全面发展,与时俱进。构建“情感育人”的校园文化,有助于帮助师生们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在“情感育人”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得到成长和升华。
参考文献:
[1]周广宇.校园文化建设在苏北高职院思政教育中的作用探析[J].青春岁月,2018,(19):124.
[2]黄玉兰.以红岩精神为引领打造特色校园文化的初步思考[J].科学咨询,2017,(1):74-75.
[3]王琳琬.中国传统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功能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2017,(1):17,30.
[4]赖艳梅.和润生命美泽人生——基于和美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上旬,2019,(4):12.
作者:成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