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满时期殖民统治下美术文化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伪满时期殖民统治下美术文化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伪满时期殖民统治下美术文化研究

摘要:哈尔滨是伪满统治时期东北重要的中心城市,由于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的积淀,已经在政治、经济、文化、人文等方面发展超越其它的东北城市。对于哈尔滨伪满时期的美术形态发展情况进行梳理研究,对了解伪满时期东北地区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伪满时期;殖民统治;哈尔滨地区;美术形态

一、伪满时期东北殖民美术的组织形态

(一)总务厅弘报处———伪满官方管理机构

1932年3月1日伪满政权建立。日伪政府马上开始对东北人民的思想进行管理与统治,设立了资政局弘法处。1933年,日本侵略者为进一步加强对东北殖民地区思想和文化的统治,废除了资政局设立了情报处。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侵略者对内部机构进行全面改革,以达到进一步控制伪满洲国的殖民统治。逐步的将总务厅情报处扩大为伪满的思想文化统治中枢———总务厅弘报处。

(二)满洲艺文联盟———伪满官方组织机构

《艺文指导要纲》发表之后,为适应“国策”的需要,日伪政府于1941年8月25日在新京正式成立“满洲艺文联盟”。“满洲艺文联盟”由伪满各艺文协会以及各地文化会组成,是以“求得艺文的综合发展”为宗旨,在“满洲艺文联盟”协会构成中,“以进行艺文谘议会,并加盟各艺文协会以及各地文化会之间的联系事宜”为目的而结成的官方文艺团体。“满洲艺文联盟”的建立,从政策上、组织上加强了日本帝国主义对东北民众思想文化的控制。“满洲艺文联盟”在成立之初,由“满洲美术家协会”“满洲剧团协会”“满洲文艺家协会”及“满洲乐团协会”四个文化团体组成。在“满洲艺文联盟”的协会构成中,美术方面的艺术团体主要有“满洲美术家协会”“满洲书法家协会”“满洲工艺家协会”三个协会构成。

(三)新京美术院———伪满官方教育机构

1940年,日伪当局在新京创办了美术方面的官方教育机构———新京美术院,以“培养伪满美术的后进力量”为目的。新京美术院在伪满统制本地招收研究生。学生在学习期满毕业回国后,“不仅为全满美术家之先驱者,且可担后辈之指导”,目的是研究生毕业后能够胜任伪满美术界的中坚力量。留日学习的研究生可以成为新京美术学校的助教。

(四)满日文化协会与美术研究所———伪满官方研究机构

1.“满日文化协会”

1933年,日伪当局在新京成立了“满日文化协会”。倡导“满日学界合作保存振兴东方文化”“维护发展满洲文化”。除此之外,“满日文化协会”还着手于美术展览会的策划工作。日伪时期的东北地区,还有“满洲协会”“满洲民族学会”“开拓文化会”等包含了美术研究、美术考古等方面的官方文化团体。

2.“美术研究所”

《艺文指导要纲》出台以后,日伪政府渐渐加快了文艺界殖民活动的步伐。在新京、哈尔滨、齐齐哈尔、四平和吉林等地设立了美术研究所,主要针对美术方面的学术研究和政治统制。1941年12月1日,新京美术研究所成立于永乐盯的艺文会馆内。后期又移址到新京市的大同公园内。美术研究所的教学内容分为石膏部和人体部两部分。教学管理实行定员制度,约为150名上限。其中,包括在新京居住的满洲美术家协会的会员和一些志愿从事美术研究的人员。

二、哈尔滨地区伪满统治下的文艺概况综述

“伪满”是“伪满洲国”的简称。1932年3月1日建立,定都新京(今长春),国号为大同(后改为康德),殖民范围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全境(不包括旅顺、大连)。伪满时期“美术”这种艺术活动被赋予了更复杂的意义。在伪满统治的近14年里,关于哈尔滨地区殖民化的研究仅限于文学方面为主,就目前搜集查阅的文献资料来看,仅有对《哈尔滨五日画报》的研究、对伪满时期东北地区的大范围美术研究、或在美术展览等事件上的简单记载。并没有学者以伪满统治下哈尔滨地区美术文化为对象进行专题研究,只有为数不多的关于“伪满洲国史、抗日战争史”等历史问题研究中简单涉及到。在对伪满洲国统治时期的美术研究一直以来都是被各方学者略过或少提及的部分,对于这个时期的哈尔滨地区殖民文艺中的美术研究更少之又少。针对伪满时期哈尔滨地区美术的发展状况就更没有系统完整的资料整理,仅仅在《满洲国.研究》一书中将美术活动作为伪满洲国史研究内容的一部分有所提及。更多关于美术元素的研究大多体现在图案、颜色、空间规划设计等建筑设计方面。介于伪满时期的政治原因,“美术”在当时的政治作用和社会影响要远远大于这些对于视觉表面的设计研究。

三、伪满时期哈尔滨本埠的画家群体梳理

1932-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殖民统治时期,哈尔滨本埠出现的美术形式和画家的基本情况进行详细的分类梳理。以求在相对宽泛的文化语境下,能够客观地陈述这段特殊历史环境中,美术文化的发展形态。根据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和主题内容,以及作家身份等进行按专题归类整理。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一)市井民生专题

主要是针对刊登在报纸、报刊上的商业广告海报;关注市民生活的摩登漫画;摄影照片(包括反映社会事件的照片、社会的各界名人肖像,名胜美景等艺术摄影作品);电影的情节画报,这类关于市井民生、休闲逸趣的美术图片。

(二)名家名作专题

针对名家名作专题,十分注重古人古画、中国画坛大师及作品的普及。主要是针对古代名家的名人字画;当代名家的书画创作;本埠优秀青年书画家的绘画作品。

(三)古迹描摹专题

包含了篆书、行书、楷书、隶书四种书法体系,大多数临摹作品都完整地延续了清末民初推崇的汉魏南北朝碑学思想体系,将中国传统书法文化精髓理念延续继承。以伊墨卿、吴昌硕两位清代文人最受推崇。

(四)国外名家专题

伪满期间为了迎合日本侵略者,经常会有日本较为著名画家作品。因为受洋画运动影响,西方绘画方法与西方美术教育理念开始在中国多元化发展。日伪时期的哈尔滨当时汇集了大量的俄国人,在经济边贸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对文化艺术方面也会形成必要的融合性影像。

(五)伪满政要专题

在伪满洲国政要中,以郑海藏原名郑孝胥,曾在伪满时期担任伪满洲国国务总理大臣、文教部总长等重要职务;伪满洲国开原县城街长马小秋;张燕卿,曾担任伪满洲国外交部大臣三人为代表。

四、伪满时期哈尔滨地区的美术特点

伪满政府在中国东北地区执政的近十四年里,对中国本土教育一再实行文化限制和压迫政治,在当时的社会情况下,迫于生存压力,在绘画方面出现了大量的“不配合”“简单敷衍”“积极配合”等情况。因此,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中,大多都将这一时期的美术研究简单概括忽略。伪满统治时期的画家并未进入我国主流美术史论研究之中,导致关于伪满时期的美术相关详细介绍很少。所以,伪满统治时期的美术资料留存也比较零散,有的甚至已经无从考证。但是,这些画家作为20世纪30-40年代殖民文化中的一部分,他们的艺术作品中会涉及当时哈尔滨地区的社会文化和地域风情,这对哈尔滨地区的艺术文化发展研究有重要影响。

(一)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

伪满洲国是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东北建立的傀儡政权,受制于日本傀儡政权的伪满美术,已经成为日伪主要的思想统治手段。伪满时期哈尔滨本埠的美术表现形式相对比较集中,主要以中国画、书法为主,也包含了一些工艺美术作品。除此以外,还有一部分是表现市民生活或社会百态的记叙性漫画作品,通过漫画批判当时社会的不良现象,引导民众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刻思考。

(二)美术作品的主题内容

在伪满时期的殖民统治下,哈尔滨地区的美术也严格受到了“奴化”思想的控制。为了能够在严重的政治高压下生存,当时所有的美术作品都避免了政治敏感题材的涉及。西洋画中表现自然或街道的风景、静物等;中国画中表现花、鸟、虫、鱼的借物言志等等,还有一些日本画家带来的日本绘画,这都是在受制于日本黑色的殖民文化圈中传统绘画艺术的存在特点。除此之外,以在报纸上刊登的商业插画海报为主的商业美术。

(三)美术文化中总体的社会性征

在长期的殖民统治压迫下,各位美术家表面上受文化压制随声应和,但都以自己的抵抗方式间接地表达作为中国人的坚决态度和高尚气节。主要表现在社会文化、社会阶层、社会经济、社会变迁等社会因素对绘画艺术的影响。书法家高澄鲜曾说道:“我在伪满时期所有的书画作品款识中,一般不写伪满的年号,有的作品只用天干地支农历纪年,有的作品干脆不写年代。其他书画家也有如此者。”

五、伪满时期哈尔滨地区美术文化的影响与意义

伪满洲国是“出现在我国东北地区的历史现象。”1932-1945年期间,日本侵略者对我国东北地区实施了残酷的武力镇压。除此之外,又给东北人民带上了殖民思想的沉重枷锁。伪满统治时期的文化属于“官制文化”。美术在当时文化普及不高的社会情况下,已经成为文化侵蚀与侵略的“最佳手段”。对于这段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文化研究,不能仅仅关注于社会表象,更需要进一步探究其它的文化再现形式,如文学、艺术、社论等。因此,对于伪满时期美术形态的深度研究就有着重要的意义。哈尔滨是伪满统治时期东北的重要中心城市,由于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的积淀,已经在政治、经济、文化、人文等方面发展超越其它的东北城市。对于哈尔滨伪满时期的美术发展变化情况进行梳理研究,对于了解伪满时期东北地区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其一,美术作品可以反映一个时期的文化与社会变迁。伪满统治时期,哈尔滨地区的美术发展必然受到东北本土文化的深远影响。哈尔滨人勇于接受新生事物和外来先进文化,诗人冯至曾在诗中用“不东不西”来概括三十年代的哈尔滨,而哈尔滨伪满美术的发生和发展也必然受其影响,而这些影响又以某种形态反映于美术作品之中。其二,在中国东北沦陷的十四年间,深入研究伪满统治时期的美术形态,不仅揭开日本侵略者利用美术手段侵占我国东北地区的无耻行径,而且也能更加清晰地评述日寇统治下美术形态的扭曲。哈尔滨作为当时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中的北方城市,属于伪满洲统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一时期的美术发展状况,更是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不可忽视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地理意义和时代意义。总体看来,对于伪满时期哈尔滨殖民统治下的美术研究也比较零散、不够系统。从而导致我们对这一特殊语境下,哈尔滨地区的美术整体发展状况缺乏细致的、深入的、全面的研究。因此,正视这段特殊时期的特殊存在,不仅具有历史意义,也是美术史学研究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钤坤.《哈尔滨五日画报》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年.

[2]路岩.伪满洲国美术研究———以第一、第二回“满洲国美术展览会”为例[A].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届申请硕士学位论文[C].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3]王唯嘉.伪满洲国美术活动形态研究[D].长春:吉林艺术学院,2017年.

作者:孙文舒 单位: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