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全球化语境下大众消费文化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消费活动日渐成为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组成部分。消费也不再局限于商品本身,符号消费的特性逐渐凸显出来。本文旨在通过梳理全球化语境下,消费社会和符号消费的形成以及由此造成的异化现象来帮助人们全面认识大众消费文化,这对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消费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消费文化;符号消费;人的异化
一、消费社会与符号消费
最早,由于物质资料匮乏,消费主要是为了满足人类维持生存所需的物质资料,所以人们购买商品时注重的是其使用价值。到了现代工业社会后,机器代替工人从事生产,标准化、机械化的生产流程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商品大规模地被生产出来,促进了经济和物质财富的提升,消费逐渐不再局限于维持日常生活了。以福特主义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工业化大生产,标志着20世纪初大众消费社会的出现。今天的生活中,人们可以消费的商品越来越多样化,各种品牌构成了一个“物的系统”。正如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提到的“今天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一种由不断增长的物、服务和物质财富所构成的惊人的消费和丰盛现象。它构成了人类自然环境中的一种根本变化。恰当地说,富裕的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受到人的包围,而是受到物的包围,我们生活在物的时代。”①商品在广告、电视等媒体的推动下,通过品牌效应,获得了一种符号价值,处于“系统”中的每一件商品都负载着品味、财富、地位等因素。人们现在购买的与其说是商品本身,不如说是商品在系统中的意义。也就是说,“消费越来越趋向于其样式或它所谓的符号价值,而不是其实际功用。”②符号消费更多的是为了“标新立异”和“确认身份”,因为特殊的符号在当代具有特殊的地位。
二、符号消费对人的异化
消费无处不在的今天,值得注意的是,消费者购买什么实际上并不完全遵从于自己的意愿。由于广告、电视等媒介的介入,人们在面对玲琅满目的商品进行选择时,往往会失去对物质本身需要的真实感受,反而更容易受到物的支配。为了不断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人会不断的进行消费,在消费活动中,人的满足机制会进一步激化欲望机制的成长,欲望机制反过来又会鼓励人们投入到更大的“消费”中去。正是在疯狂消费的兴奋中,人获得了一种心理上的快感,人就此陷入到“为了消费而消费”的困境中。马克思曾提出“商品拜物教”和“异化劳动”两个概念,认为这已发展成一种普遍现象,其直接结果就是将人“物化”,成为金钱的奴仆,“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宗教虔诚、骑士热忱、小市民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发作,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③法兰克福学派继承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认为消费异化是西方现代文明的产物,也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逻辑。就消费而言,人在消费活动中应该是持有判断力的,但是工业文明的发展把消费者引向崇拜物的方向,使人陷入了处在异化消费而不自知的境地,成为消费的机器。卢卡奇把“物化”看成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必然规律,认为“物化”的后果就是在对物的疯狂追求中逐步丧失了批判意识。马尔库塞也指出异化消费是造成西方社会病的重要根源,在发达的工业社会,人的需要有真假之分,以虚假的需要代替人的真实需要便是消费异化的逻辑起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正是在不断的提供“虚假需要”中控制着人们,窒息个人发展的所有可能性,从而成为单向度的人。
三、借鉴与启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消费文化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大众消费文化无疑成为全球性的问题,西方消费文化的广泛传播,使发展中国家固有的消费传统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以我国为例,在符号消费大行其道的时代,反思当代人的消费观念,如何构建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谐消费文化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我们必须对消费社会保持批判的立场,并树立一种科学的消费观念。认真鉴别西方消费社会中商品的符号意义,防止西方消费文化的“符号”操纵,坚决反对消费主义文化所倡导的个人主义导向。
(二)树立理性的消费观念。虽然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为了避免陷入“为了消费而消费”的异化处境,我们还是要提倡节约,倡导从个人实际出发理性消费,坚决抵制以放纵主义。
(三)树立绿色的消费观念。浪费性和挥霍性消费成为消费社会的常态,这种盲目消费会给社会资源和自然环境造成极大且难以修复的破坏。要实现人和自然、和社会双赢的局面,我们还必须提倡绿色、可持续的消费观念,积极发展循环消费,保护生态环境。总的来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消费文化与每个公民都息息相关,我们需要继承马克思主义者的批判精神,认真借鉴资本主义消费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坚决抵制符号消费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
作者:赵鑫 单位: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