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音乐教育培养人文素养的意义与对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音乐是一门艺术学科,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逐渐受到重视。音乐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的音乐知识技能和审美能力,也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息息相关。本文主要阐述音乐教育对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符合我国音乐教育改革的需要,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再从扭转传统教学理念、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师资力量建设等方面,提出高校音乐教育中人文素养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人文素养;培养策略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通过声音演绎作品所传递的情感,具有独特的人文魅力和感染力,因此,音乐一直以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大学音乐教育不仅培养学生的优雅气质,还提高了学生的审美。人文素养是指人的文化素质与修养,人文素养是一种人文精神,也是一种人文系统[1]。没有感情的音乐,是空洞无力的,音乐教育与人文素养的结合,是学生必备的素养,也是音乐教育的需要。大学音乐教育作为必修课程,是人文素养的重要体现,作为本专业的学生,不能只熟悉本专业的理论知识,要汲取音乐艺术更广的人文知识。本文主要基于人文素养阐述,希望能为高校大学音乐教育中更好的融合人文素养提供有价值的教学经验。
一、高校音乐教育中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一)我国音乐教育改革的需要
在当前教育形势下,高等教育体系对人才培养质量越来越重视,综合素养的提升不仅包含专业与文化素养,还包含心理及人文素养。音乐教育作为重要的艺术类学科,对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良好的人文素养又能促进音乐教育更好地开展教学。基于人文素养的基础,学生才能对音乐内涵有更深的理解,不只是停留在声音的表面,而能够领悟音乐的魅力。人文素养也是大学生必备的素质,是我国音乐教育改革的需要,随着各学科的发展,学科间的渗透与交叉越来越紧密。为社会培养具有过硬综合能力的音乐人才是高校音乐教育的目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顺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不断进行改革,更好地培养优秀音乐人才。
(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现阶段,大学生主要偏爱流行音乐,而流行音乐内容多样化,不止有正向宣扬情感的,也有一些消极暴力内容,需要学生对内容进行辨识。尤其是互联网背景下,学生能够接触的内容更加复杂化。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能够帮助他们辨别音乐的优劣。人文素养不仅丰富了传统教学形式,还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音乐内涵,发挥思想教育作用,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音乐中包含人文内涵,其反映了社会现象、人类情感等,在音乐教育中通过宣扬正能量,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与人生态度。在音乐教育中,将专业教育与人文素养相结合,渗透到专业教育的方方面面,以人为本,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三)提升学生的自信心音
乐教育需要培养学生具备很强的心理素质,不同于普通学科,对于心理素养有相应要求。尤其是在音乐表演时,面对听众,将曲目表演出较高水平,需要学生自身具有很强的自信,坚信自己对于艺术,对于作品的理解,才能将音乐的艺术魅力展现出来。如果在表演时不够自信,或者换一个角度来说,不自信通常来源于知识掌握的程度不够。教师在开展音乐教育时,加强人文素养,丰富学生的学识,加强精神文化价值观的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在面对挫折时,树立克服困难的自信,锻炼学生处理这类问题的方法与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
二、高校音乐教育中人文素养培养策略
(一)扭转传统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中,采取教师主讲,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教育理念较为陈旧,在音乐教育中,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扭转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尤为重要。一方面,教师在教学时要将价值观与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起来,需改变传统教育教学理念,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技能与专业学习,要先改变理念,用现代教育理念观,重视学生的个人特点,培养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基于人文素养培养的视角,将教学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起来,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革新教育模式。另一方面,传统教学都是根据教材内容开展教学活动,往往是填鸭式的教学,教师是主体,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别说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学生的兴趣也会受到影响。因此,教师要重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进,针对性开展人文素养的培养。首先,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小组教学法、微课教学等,通过新颖的方式将音乐教学内容进行动态化呈现,还可以让学生观看精彩作品片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音乐人文素养的认识,提升自身人文素养。尤其是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更是为教学方法的创新提供了思路。微课是现代教学中应用较多的方法,将优秀作品或者作品的重难点,通过短视频的方式呈现,配合教师的讲解,既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又提高了教学效率。其次,在教学中,增加人文素养教学案例,如音乐鉴赏课,要提前备课,将这首音乐作品对应的音乐文化背景、音乐特点等引入到课程中,加深学生对文化价值与作品内涵的深入了解。再次,教师自身也要加强学习,积极创新,更好地丰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二)优化课程设置
在当前音乐教学中,大多数高校都是重视专业技能与理论知识,轻视人文素养,音乐教育课程设置中,没有将人文素养纳入课程教学目标中来,导致出现这样的现象,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因此,为更好地开展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需根据当前学生实际情况,对课程设置进行优化。首先,构建以人为本的人文素养教育课程体系[2]。课程设置是个重要的环节,结合教学任务,将人文素养融入其中,要求音乐教师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将音乐内容可与人文素养融合的部分合理安排到课程中,如历史、文学和哲学、音乐的发展史、不同地域音乐欣赏等,实现在教授音乐知识的同时,达到对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目的。课程体系的设置,适当提升人文素养的比重,增加学生表演与实践环节,更利于培养人文素养。其次,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与时俱进,以专业技能知识为基础,有意识地将人文素养教育尽可能地融入教学中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并不是独立的内容,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并影响学生。最后,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人文素养的培养,不是分配在哪个阶段,而是融入教学的每一个阶段,逐步开展实施,让学生意识到人文素养对于提升自身能力的重要作用,加强自主学习,更有利于落实人文素养实施计划。总而言之,教师要不断在音乐教学中挖掘人文因素,音乐本身就是人文情怀的艺术,适当增加人文因素的比例,确保课程设置能够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三)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任何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都需要一支素养高、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教师是高校音乐教育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关键。教师是教育的根本,教师本身人文素养不高,很难确保人文素养的培养。因此,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是重要策略。首先,要注重教师队伍建设,为教师提供培训、对外交流的机会[3]。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需要不断更新,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保证人文素养培养在高校音乐教育中扎根。学校可采取多种形式:第一,鼓励教师走出去,支持教师进修学习等;第二,要鼓励教师积极创新,设置奖励制度,对于在人文素养科研或者方法等方面有创新的教师,要采取精神或物质激励,起到示范作用,营造创新的氛围。第三,为教师搭建交流平台,如邀请行业内优秀教师开展讲座,与优秀的人多接触,提升他们的能力。其次,高校要适当提升音乐教师的准入门槛,设置较为公平的选拔考试进行招聘,让高校音乐教师队伍具备更加深厚的文化底蕴。适当招聘优秀教师,作为学科带头人,团队共建,打造一支优秀的综合素养高的师资队伍。再次,教师自身要加强学习,提升自己在人文素养培养方面的认识深度,主动涉猎多学科知识,丰富音乐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的内容,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的自身学习很重要,教师亦师亦友,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的行为,教师自身知识渊博,就是一种教书育人的方式,这种影响更加深远。另外,学校也应加强对教师的考核。考核是一把双刃剑,有奖励也有惩罚,考核的目标是为了鼓励优秀进步者,同时也为了督促原地不动者。客观公正的考核,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四)注重人文素养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人文素养的培养,并不是撇开音乐专业教育单独教学,而是根据专业教育特点、当前学生现状,将专业教育与人文素养教育融合。无论是从教学知识点,还是加强学生音乐作品表演能力等方面,都要将人文素养渗透进去。在知识点渗透方面,从课程设计开始,将音乐作品的文化精神内涵与学生的人文认识结合,引导他们认识人文素养的意义,增强学习兴趣。同时,多开展人文素养音乐教育活动。大学音乐教育环境与方式相对比较自由,教师可定期开展人文素养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音乐的内涵,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促进人文素养的提升。如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音乐节活动,去当地比较著名的音乐文化地点开展活动,让大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与文化内涵。这种将课程学习与实践结合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熏陶音乐文化,提升人文素养。教师也可以在班级里开展以人文素养为主体或者为基础的交流会,在音乐学习中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另外,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参加音乐表演,培养自己的综合素养,更是表现人文素养的机会,而且比赛中,可以让学生审视自身不足,有针对性地去补学补差。人文素养不是一种“通识教育”,两者的融合,实际上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使学生在开展学习、应用、音乐创新的活动中,或者是在探索人类精神,关注人的本性一些人文活动中,能够受到两种精神指引,让音乐素养与人文素养协同发展。另外,注重开设富有区域特色的人文实践课程,帮助学生从本地的风俗习惯中,学习人文知识。
(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增加音乐鉴赏
教育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利于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人文素养教育单独作为内容或者课程较难展开,文化需要熏陶,人文素养包含的方方面面更加需要潜移默化地影响。与人文学科教育相比,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多样,培养的人文素养更加全面。音乐教育中人文素养的提升,离不开校园文化的开展。校园文化在加强学生人文素养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首先,高校可定期组织人文教育主题的音乐讲座,讲座形式可以多样化,让学生参与到讲座中来,认识到学校对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视,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其次,高校可定期开展音乐活动,如音乐节,利用学校资源,邀请具有一定声望的本地艺术家作为评委,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通过舞台表演,彰显音乐艺术魅力,能够鼓励学生不断进行艺术创作,提升人文素养。再次,学校可鼓励学生进行社团建设,通过丰富的校园艺术活动,实现学生音乐专业技能与实践的结合,体现音乐中的文化内涵,提升高校学生的人文素养。高校能够开展的校园文化建设还有多种形式,主要是为了营造良好的氛围,熏陶学生的人文素养。校园文化建设逐渐得到高校的重视,是重要的精神文化建设,可将音乐教育中的人文素养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融合开展。
结语
高校音乐教育中人文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音乐人才培养质量。为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高校与教师需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积极探索培养策略。高校音乐教育中人文素养教育的结合与渗透,并不是短期内就能够实现的,需要不断实践与完善[4]。高校要做好准备工作,理念先行,将教学与人文素养培养结合起来,注重音乐教学环节中知识点的人文内涵,提高学生对人文素养的认知水平,进而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在人文素养培养中,要保证内容的趣味性、启发性与丰富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全面提升大学生的音乐素养、审美能力与人文素养。
作者:赫迪 单位:鞍山师范学院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