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IP电影粉丝的接受心理探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在新媒体技术环境下,以前只是稍微痴迷的粉丝情感,在社群动力的作用下,粉丝展现出了后现代的创造力———蕴藏在大众草根中的个体创造力和微型自助式生产社群的集体智慧。[1]粉丝虚拟社区的出现让粉丝聚集,在群体的互动下释放出了强大的粉丝能量,在粉丝群中,ip电影的信息传播速度非常快,新媒体环境下形成了全体粉丝参与、全体粉丝旁观、全体粉丝狂热的后现代粉丝文化。
一、粉丝的“期待视野”
“期待视野”是一种文学接受活动,是“读者在阅读理解之前对作品显现方式的定向性的、潜在的审美期待,该种期待有一个相对确定的空间,此空间界定了理解之可能的限度”。[2]1.粉丝的期待类型粉丝属于接受主体,从这方面来看,可分为“个人性”期待视野以及“集体性”期待视野。“个人性”期待视野主要是由粉丝个人生活经历、精神世界、审美趣味来决定的,处于视野闭塞地段的粉丝自然与视野广阔的粉丝对影片的期待是有所不同的。由《小时代》系列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主打风格是奢华的电影场景,导演郭敬明表达“有钱的青春才是青春”的电影风格,引起了社会舆论的热议。尽管有部分原著粉的力捧,但是舆论导向似乎偏向于负面评价,觉得影片推崇拜金主义,因此《小时代》1-4部的评分基本处于4-5分上下徘徊,不超过5分。这说明在主旋律的社会风气中,社会多数人还处于为了生活奋斗的状态,与《小时代》所推崇的奢华线并不一致。“集体性”期待的粉丝多数是有相对多的文化知识积累,拥有高知识水准以及较高的审美水平,还有扎实的艺术鉴赏能力。这类粉丝极少与大众随波逐流,具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类粉丝多为影评研究者或者是特殊的观影群体。他们希望在接受过程中能感受到电影作品极佳的叙事风格、强烈的人文关怀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对影片有着较高的质量要求。2017年IP电影票房冠军《战狼2》。《战狼2》是一部主旋律动作片,2017年7月28日在内地上映,豆瓣评分7.2,85小时票房10亿,累计票房已达56.73亿。电影的原型是2015年的也门撤侨事件,在也门战火纷飞的情况下,中国海军自主完成了艰难的撤侨任务,在国际上获得了高度的好评与赞赏,增强了我国的国威以及国际形象。这一原型事件令不少粉丝在电影未上映之前就有了浓厚的兴趣,加之我国很少在荧幕上展现军队题材,都有或多或少的避讳,因此粉丝们对能通过广电总局的《战狼2》抱有极大的期待,尤其是军迷们,还有一些热血青年们。2.粉丝的期待层次粉丝对电影的期待层次有文本期待、形象期待以及意蕴期待三种,正好代表着电影创作的前中后期。文本期待是指粉丝对电影是否注重原著的还原有所期待,形象期待是指粉丝对主创演员们是否将文本人物性格融合进角色,为剧情润色增彩的期待,意蕴期待便是指影片上映后粉丝们联系文本对电影进行意义上的探讨,是否满足粉丝自身情感状态和审美趣味,期待电影作品呈现出的状态与粉丝自身的处境有一致的表现。IP电影中对于IP剧本的完全展现关系着它的消费者市场,尤其是由热门小说或经典名著改编的IP电影,IP电影不同于传统电影,因为它有很具体的前见,观众对文本是有大概或者十分具体的了解,因此IP电影必须把握住IP的文本才有可能把握住粉丝,掌握着整个消费者市场。粉丝们对电影的期待第一是忠于原著,第二才是着重看主创演员们对电影艺术的发挥,最后进行综合评价。不难看出,IP电影如果将IP文本阐释得令原著粉满意,自然也就把握住了口碑以及大部分的流量票房。国内盗墓小说《鬼吹灯》系列从2005年在天涯论坛开贴,已形成八部供给90多万字的小说。系列小说如同类型电影般积累着粉丝们的情感和关注,坚守原著成了他们的粉丝气质。乌尔善团队创作的《寻龙诀》以及陆川团队创作的《九层妖塔》所收获的票房口碑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寻龙诀》自始至终都强调着与《鬼吹灯》的紧密联系,从开始创作到后期的宣传,一直紧跟着原著的创作内容进行电影艺术的阐释,从而赢得了原著粉的赞赏,其主创演员陈坤尤其获得影迷强势围观,他不仅还原了原著人物“胡八一”的长发和络腮胡形象,还将人物性格发挥得淋漓尽致,豆瓣影迷表示还原度85%。陆川团队的《九层妖塔》由赵又廷主演“胡八一”是典型的宅男形象,并未把原著里“胡八一”敢作敢当的粗犷男子汉气概展现出来,相似度为零,引起了粉丝的声讨。其次陆川团队在电影里增加了“怪兽”创作,流失了不少流量,也有悖IP电影中重IP的运作理念。
二、粉丝的接受动机视域
接受动机视域是接受者的预期停留在一定的界域里边,这种界域是由接受者本身的审美和生活经验所决定的。粉丝的特性决定了视域的特性,视域的特性又影响了粉丝对影片和事物的理解力。由于粉丝不同时期的期待视野不同,在观影中,粉丝的接受动机是不相同的。也正是因为粉丝的接受动机不尽相同,才会有了不同的观影选择,最终的接受效果当然也是复杂多样化的。近年来电影市场呈现扩大趋势,各大影视公司紧紧把握着IP电影这一自带流量的“大肥肉”。现如今粉丝们看电影更多是一种狂欢式的消费态度,花钱买一场身心愉悦,或者用观影来达到忘却生活烦恼,增加人际关系的融洽度等。任何一部影片都能成为街头巷尾的议论话题,宣传工作到位的影片更掀起了观影热潮。作为IP电影的忠实守候者,粉丝大多数情况下,依然会选择为了心爱的小说、动漫游戏、音乐或者综艺自掏腰包。前些年,青春小说掀起热潮的时候,《那些年》《致青春》《匆匆那年》等青春片一个一个的紧紧抓住市场的高潮,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回忆杀,粉丝们照单全收进行评比。这类由青春小说改编的IP电影,围绕着80、90后年代感来叙事,其审美价值实际上很一般。而后,无论是什么影片都能维持很长一段时间的类型化上映。比如《泰囧》之后有《港囧》,继综艺《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等相继拍摄了同名大电影,动画影片《熊出没》、《西游记》、《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均是根据同名动画改编。影片类型相同的多了,粉丝的吐槽也就紧跟而上了。越看越吐槽,越吐槽越看,粉丝也陷入了这一怪圈当中,以至于口碑不佳票房惨淡的商业片依然源源不断地在宣传造势直至上映。
三、“移情效应”的审美趣味
“移情效应”是指心理学中把对特定对象的情感迁移到与该对象相关的人或事物上来的现象,也就是所谓的“爱屋及乌”。IP电影的粉丝之所以对IP电影具有持续的关注度,除了是对IP文本的跟随外,还有对主创明星的追捧。现如今许多IP电影都是“大IP+当红小生小花”的模式,除了保证有原IP文本的粉丝群体外,还吸引了不少明星粉丝以及零散的粉丝。IP原著粉自然不用多加说明,将对文本的投入转移到影片作品中来并不是难事,明星粉丝同样是自家关注的明星拍了什么片,就以各种形式力挺自家偶像,比如微博上买热搜、自创短视频或者音频,邀请网红开直播热议等等,最常见的还是直接去影院包场或者携家带口的支持。这种“移情效应”的审美趣味通常会受到外界的干扰,随波逐流是常事,跟随影片热的潮流,对影片质量要求不高,现下所谓的“看颜值”“小鲜肉”指的就是影响票房的主创演员了。帅哥靓女少不了,最好还是当红人气王。因此,一部IP影片的投入,为了保证票房就必须邀请当红明星坐镇,而这也是一笔不小的预算,因此抓住粉丝成为了IP电影必要的任务。
注释:
[1]陈彧:《从文本再生产到文化再生产———新媒体粉丝的后现代创造力》,《学术论坛》2014年第2期
[2](联邦德国)•尧斯、(美)R.C.霍拉勃:《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周宁、金元浦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作者:蒋军林 单位:湖南省永州市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