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中职学校文化建设实践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学校文化对学校每一位成员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引领,建构以办学理念、办学行为、办学环境为主体的中职学校文化体系;以“立业树人”为学校文化的内核,凝练并建设中职学校特色文化;在学校文化的传承、传播和创新中,培塑人格健全、品格高尚,具有自主发展能力的人,强力提升学校教育力。
关键词:
行知教育思想;中职学校;学校文化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丰富多彩的文化类型为师生价值观的培养和践行提供了鲜活灵动的载体,但文化多元也使得社会环境变得更为异质、复杂和多变,学校文化铸魂的压力日益增大。长期以来,中职学校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模式也或多或少给职业教育抹上了功利的色彩,“重技能,轻素养”,忽视文化育人的倾向,导致学生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而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文化才是个体发展的精神动力,学校文化育人的任务日趋紧迫。学校文化是彰显一所学校个性、魅力、生命力的关键,一般都有其本土性色彩。南京新港中等专业学校地处南京市栖霞区,栖霞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发源地和实践地,学校一直致力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传承与创新。2008年12月学校承办了江苏省陶研会职教专委会的成立大会。2009年9月被南京市教科所授牌为“行知文化项目研究中心”。2010年11月被南京市陶研会授牌为“陶行知实验学校”,在学校文化建设上已彰显一定的品牌效应。行知教育思想引领下中职学校文化建设旨在传承并不断创新陶行知教育思想,凝练中职学校特色文化———“行知文化”,并在学校文化的传承、传播和创新中,促进学生社会化、个性化和文明化,塑造人格健全、品格高尚,具有自主发展能力的人,实现学生自身不断地发展与超越。
一、建构行知教育思想引领下学校文化的体系
文化对人的价值观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如同空气一样无处不在,并发挥着作用。文化还具有系统性的特点,其作用于人的方式也是系统的,因而,学校文化建设首先应建构文化的体系。以办学理念、办学行为、办学环境为主体建构学校文化体系,其中理念凝练为主体,行为建构和环境优化为两翼,形成“一体两翼”的学校文化架构。办学理念的凝练重在深入挖掘陶行知教育思想精髓,结合时代精神和学校校情,形成要素齐全、贴合时代、特色鲜明的办学理念。办学行为则从学生文化、教师文化和课程文化三个角度建构。办学环境重在优化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结构图如下)以“立业树人”为学校文化的内核,根据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和中职教育特点,凝练“行知文化”的内涵,形成“向善、向上、勤学、勤训”的校风,“立德、立志、精技、精业”的学风,“博爱、博学、善思、善教”的教风。形成“自立、自强、自治”的“三自”学生文化;亲知、闻知、说知“三知融合”的课程文化,“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文化以及“爱满天下”的教师文化。
二、行知教育思想引领下中职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
“行知文化”建设是一个有意识地、不断地从行知教育思想中汲取、提炼营养,又不断吸纳周围新鲜的优秀文化,并将其与学校自身文化有效融合,不断丰富自身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位的过程。
(一)孕育“自立、自强、自治”的“三自”学生文化
陶行知先生主张:“智育要自学,体育要自强,德育要自治”[1],强调教育要促使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发展,具有独立人格,自制能力和自治精神。学校以思想自立,身心自强,行为自治的“三自”为学生培养目标,培养阳光自信,自食其力,具有主体精神和自我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开展班级文化、专业文化建设评比活动,营造文化氛围,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职业观,思想上自立;开展军事拓展训练、太极拳展演、“爱我中华”摄影比赛、“青春不落寞,梦想扬风帆”金秋艺术节、“文明风采”大赛、经典诵读比赛、技能节等主题系列文化活动以及身心健康教育等,让学生在文化活动中体验到身心的愉悦和精神的富足;体验到成长的快乐和发展的幸福,提升精神品位,引领学生强心健体,身心自强;开展各种社团活动和学生自治群体活动,吸纳和融合优秀企业的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精髓,强化诸如敬业、合作、守纪等,与企业核心文化紧密相关的训练内容,进一步规范学生言行,强化学生职业化行为的训练和模拟。社团模拟企业化经营与管理,引入优胜劣汰的晋升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培养学生质量意识和劳动纪律观念,形成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责任担当、团结协作、效率管理等,历练学生社会化的职业素养和品质特性,实现自治。
(二)建构亲知、闻知、说知“三知融合”的课程文化
“墨辩”分知识为闻、说、亲三种。闻知是别人传授的,说知是自己推想的,亲知是自己经验出来的。陶行知先生认为,亲知为一切知识之根本,闻知和说知“必须安根于亲知里方能发生效力”。[2]亲知注重体验、闻知遵循本源、说知激发创新,“三知融合”的课程文化建构即以生为本,把实践体验作为首要,把理论传授作为根本,把创新发展作为目标,为学生内在精神品质及能力的形成与提升提供载体和活动形态。课程文化建构首先立足于“课程”,着重对课程内容、课程资源建设以及课程实施加以研究和实践。课程首先要符合时代要求,合乎社会和个人能力发展之需,因此,课程内容须与时俱进。按照时势和社会要求,结合实际的教育情景和具体学情,对既定的教材内容进行适度调整和加工,合理选用和开发其它教学资源,进行重构和二次开发,形成校本教材、学生工作页等,使之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及新时期中职学生个性需求。如语文和德育学科开发了《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职生就业创业指导》等活动性课程;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开发了《实例、实验、实训———PLC技术应用》《照明电路安装与检测》《虚拟电子工作室》等校本教材;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开发了《仓储作业实训》《运输作业实训》《物流单证实训》等综合实训项目,都是融合实践、理论和应用于一体,对课程内容的完善、补充、延伸和重构。综合课程和综合项目的实施让学生在学习体验中激发灵感,通过行动改变认知,并在习惯中积淀品质。建设和利用数字资源,“三知融合”改变课程呈现的方式和效果。制作微课,微视频,开发小型仿真软件等,对传统课程内容进行数字化采集、加工、开发和拓展,将枯燥的、难以理解的、抽象的知识数字化,编码为形象可视,可体验,易于接受的信息,使之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和认知风格,丰富和拓展学生的学习内容和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并通过二维码链接到开发的校本教材和学生工作页中,学生随时可以扫描开展学习。借助课程资源、实训设备和信息化手段,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效的学习工具,引导学生学会主动运用各种学习资源,在网络世界、数字海洋和实践操作中主动学习。引导学生遇到问题能有意识、有目的地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和教师、同学开展交流和讨论,直至问题解决,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学生在“做”中感悟、体验和收获;教师在“做”中激发兴趣、明晰问题,活化知识。“做中学,做中教”“教学做合一”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培育“爱满天下”的教师文化
陶行知先生说:小孩子的体力与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3],因而教育应当充满爱。“爱满天下”不仅仅是关心、关爱学生,还应善于赏识和激励学生,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传承陶行知“爱满天下”的教育情怀,以多样化的活动为载体丰富教师文化的内涵,融学陶、师陶、研陶于教师文化建设中。每年都开展“行知杯”课堂教学能力竞赛、“行知杯”说课比赛,“行知”名优骨干讲坛、“行知文化”班主任节等系列活动,用文化活动多形式解读陶行知教育思想,锤师能,铸师魂;开展“行知杯”共读共写活动,教师们共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我的教育理想》《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夏山学校的百年故事》《做最好的自己》等教育书籍,结合教育实践撰写读书心得,并开展读书心得评比和交流活动,在读书与分享中健全人格,濡染性情,启迪智慧;开展“我的教育故事”演讲比赛等,引导教师爱岗敬业,多元地、全面地认识中职学校的学生,关爱、赏识并激励每一位学生,内化行知教育思想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培养“爱满天下”的教师情怀。
(四)优化学校办学环境
学校办学环境,指校园环境。校园环境特指校园内诉诸视觉和听觉的物化形态。[4]办学环境优化就是将完善且提升后具有行知思想特色的办学理念、“三风一训”等以文本、景观石、广播和大屏幕播放等形式视觉化,听觉化,直观地将学校所追求的价值理念借助物化形式展现,用文化景观带给师生文化思索。如,用陶先生的雕像作为标志性景观,陶先生的名言警句,“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等做成景观石。将教师宣言、各项大赛获奖师生、名优骨干教师风采、实验实训文化、富有职业特色的企业文化等通过走廊和橱窗等展示,让师生在与学校文化景观的无声交流和对话中,解读各种无法言表的文化信息,获得新的生活感悟,形成行知思想引领下的学校文化的价值观念。优化学校铃声和广播,增加听觉环境的互动性。如,在课间铃声中增加温馨的提示语,问候语和道谢语,选择悦耳柔和的音乐作为铃声,营造温馨,和谐的文化氛围。
三、行知教育思想引领下中职学校文化建设的成效
文化建设是个渐进的过程,由表及浅至深需要时间的积淀,“行知文化”建设历经数年,熏陶浸染,润物无声,在培植学校高品质文化的过程中,强力提升了学校教育力,其文化张力已初步显现。
(一)营造了和谐向上的校园氛围
通过主题式学校文化建设,师生全员参与学校文化活动,对陶行知教育思想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对“行知文化”的内涵也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在“行知文化”的精神引领和环境熏陶下,营造了和谐向上的校园氛围,全体师生建立了积极的思维方式和友善的交往模式。学校先后获得江苏省德育特色学校、江苏省平安校园和江苏省文明单位等称号。
(二)提升了师生的人文素养
“行知文化”建设在学校全面推行后,全校形成了良好的校风,学风、教风和班风。融陶行知教育思想于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系列文化实践活动,学生法规意识、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得到了增强,言语更文明、举止更得当、行为也更规范,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得到普遍提高,创新能力得到增强。学生参加国家和江苏省文明风采大赛获奖228项,江苏省创新大赛获奖12项,江苏省技能大赛获奖52项。学校教师参加全国和江苏省信息化教学大赛获奖5项,江苏省微课大赛4项,21人次在省市各类师培活动中开设讲座,产生了一定的辐射效应。
(三)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应
学校特色文化建设受到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兄弟学校以及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学校先后两次承办南京市教科研开放日活动及南京市职业学校优秀教育教学成果推广交流现场会,介绍交流“行知文化”的建设经验和成效并展示“行知文化”引领下的特色课堂,展示学校“三知融合”的课程文化及“教学做合一”的课堂文化。省内一些友校的班主任研修班等就“生活”德育和“三自”学生文化建设来校观摩交流。“丝网夜灯”学生创业项目2010年参加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成果展”,得到教育部专家的一致好评。2012年学校承办了共青团南京市委员会组织的优秀毕业生报告会(栖霞专场)———“分享青春故事,开创精彩人生”,展示了学校优秀毕业生的精神风貌。2016年学校应邀参加在南京举办的世界职业教育大会暨展览会,学生社团现场展演了具有中国文化元素的才艺,与德国和我国的诸多知名企业共同献上了一场以“智造”为主题的内涵丰富、高端的职业教育视觉盛宴。南京市电视台教科频道相继以“特色校园”、“校园之星”等栏目采访学校师生,报道学校文化育人成效共计28次,社会反响较好。
参考文献:
[1]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2]沈曙虹.校园环境策划的基本要义[J].中小学德育,2014(5).
作者:许伟红 单位:南京新港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