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英语课堂文化建设探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院校英语课堂文化建设探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职院校英语课堂文化建设探析

摘要:

高职学生在英语课堂学习中不积极、不配合的问题突显,而课堂文化建设是提高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本文提出英语教学中应注重与文学艺术相结合、与行业文化相融合、与职场文化相渗透、与“工匠精神”相结合。为实现课堂文化建设目标,需要在提高教材的文化含量、补充教师的专业背景、在课堂中引入工作案例、拓展课堂教学环境等方面进行改进。

关键词:

高职英语;课堂文化;行业文化

英语是高职院校教学的重要课程,但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却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工科院校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更为突出。改善英语教学现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核心。常规的课堂建设大多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效果不甚理想,要从根本上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需要从课堂文化建设上入手,提升英语课堂的文化内涵,方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提高学习效果。

一、英语课堂文化内涵

课堂文化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精神内涵和价值取向。课堂文化的载体是教学活动,主体是教师和学生。郑金洲教授提出的课堂文化概念认为“课堂文化是发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规范、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整合体”。当然课堂文化不仅仅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所接受的学习材料、学习内容的知识积累,而是一个比较宽泛的多元背景。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教与学的内容、校园的自然及人文环境、师生在教与学当中的认识观、价值观等均属于课堂文化范畴。课堂文化体现在课堂教学活动的细节中,渗透在师生的交流过程中,融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课堂文化是一种多元化的、隐性的、简洁的、互动性的文化。[1]

二、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现状及问题

(一)生源质量普遍下降,学生英语基础薄弱

近几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的扩招,高职院校的招生形势变得日益严峻,不少省份普通高职院校和一些民办高职院校录取分数线跌破了200分,导致优质生源越来越少,录取要求逐年降低,这些院校的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给高职的英语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而对于一些生源较好的职业院校也存在结构性的问题,一般理工类院校男生比例高,而男生普遍英语成绩较差,英语学习兴趣低、缺乏信心,更有个别学生对英语已经绝望,完全放弃。以笔者所在的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以下简称学校),学校为陕西省示范性高职院校,近几年入学分数线在陕西高职院校中最高,但男生比例较高,2017届毕业生男生占69%,2018届毕业生男生占73%。[2]这些男生普遍对英语缺乏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二)岗位要求越来越高,但各方面不够重视

随着贸易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对外贸易、对外交流越来越频繁,英语作为一门国际广泛使用的语言,在经济和外贸领域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以铁路行业为例,随着高速铁路的普及,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外国游客越来越多。列车乘务员特别是高铁乘务员必须具备基本的英语交流能力,掌握日常交流对话,能够为外国游客提供咨询等服务。2017年春节前后,学校被西安铁路局预录取的学生参加顶岗实习、担当列车员支援春运,其中有不少学生因英语口语熟练,妥善地解决了外籍旅客的咨询和疑问,受到西安铁路局和中国铁路总公司的表彰奖励。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欧班列开行的常态化,各中欧班列始发站点需要大量懂得外语的专业人士承担相应的沟通协调、票单处理、对外洽谈等工作,这些岗位对毕业生英语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事实上,英语课程在高职院校的处境比较尴尬,各方面都不够重视。领导、学生、家长甚至一些英语教师都认为高职教育主要是学技术,英语与未来工作关系不大,与职业技能提升没有关系。英语课程从上到下都被视为一种任务,存在应付交差的心理。

(三)英语教师缺乏任教专业的背景

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绝大多数毕业于各大外国语学院或综合性大学的英语专业,工作后直接走上讲台。在教学中与专业教师共同研讨较少,基本不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普遍缺乏所授课专业的专业背景,更不了解授课学生的专业素质要求和职业技能要求,不熟悉学生未来从业的行业背景和发展趋势,不熟悉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要求和规律。在教学中难以将英语教学与学生的职业素质养成结合起来,与学生的职业岗位需求结合起来,导致这部分教师难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学生上课参与度低。

(四)学生学习主动性差,课堂教学效果欠佳

因为种种原因,使得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低下,课堂效果普遍较差,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口干舌燥、精疲力竭,学生在底下听得索然无味、昏昏欲睡,有些是完全不听课,埋头做自己的事情。与此同时,图书馆、自习室经常能看到学生在苦学英语,一方面是因为部分高职院校有英语AB级的要求,毕业证书与英语证书挂钩,这些学生为了毕业证不得不勤学苦练。还有一些学生需要参加自考、专升本考试才苦学英语。但这些完全是应试学习,对英语语言能力的提升帮助有限。

三、英语课堂文化建设的模式

要改变当前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困境,必须充实课堂的文化内涵,加强英语课堂文化建设。文化是课堂的灵魂和魅力所在,一堂文化内涵丰富的英语课,其容量和魅力远远超过英语教材本身,能使课堂变得更有深度、更有趣味、更深入学生内心深处。进行英语课堂文化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课堂教学融入文学艺术

英语学习是一种语言学习,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各种文学作品都要通过语言文字来表现、传播和继承。英语课堂教学中可以融入西方文学艺术作品,进行英语经典文学、影视作品的欣赏,中西方文学作品的翻译、鉴赏。通过欣赏各种英语文学、影视作品,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还可以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文学艺术修养。[3]同时在英语学习中精选题材,学习一些西方的语言文化、风土人情、自然地理,把英语放在整个西方文化的背景下去学习。学生了解了西方文化背景,才能更有兴趣学习英语,才能更深刻地学习英语,也能够拓宽学生的文化知识储备,提高其文化修养,方便未来的涉外工作和对外交流。

(二)课堂教学融入行业文化

行业文化指某一行业劳动者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凝练的具有行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包括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业规范以及蕴涵在行业规范中的文化沉淀。行业文化比企业文化基础更广阔、内涵更丰富、生命更长久。不同的行业有着不同的文化特色和文化符号,如石油行业的“铁人文化”,煤炭行业的“安全文化”,部队军人的“纪律文化”,铁路行业的“服务文化”。行业文化作为社会文化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精神和现代意识在各个行业的综合反映和表现。行业文化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是引领时代精神的旗手和先锋。行业文化具有多重功能,包括凝聚功能、导向功能、约束功能、激励功能、协调功能、教化功能、维系功能、优化功能、增誉功能等。英语课堂教学可与学生未来工作的行业文化相融合,行业文化在课堂中的渗透是无声无息地,通过融入行业职业道德、职业规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行业文化的熏陶,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这种“隐性”的文化教育比“显性”的英语教育更有持续性,能把一些基本职业素养通过无声的方式植入学生的内心深处,形成其职业生涯的文化基因。[4]以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2016届毕业生4106人,就业率95.96%。其中,签约到国有企业的学生比例为84.22%,其中,就业于西安、兰州、成都、北京、上海、广铁集团等18个国有铁路局学生数为2512人,占当年毕业生的61.17%;就业于西安、深圳、郑州等城市轨道企业学生数为910人,占当年毕业生的22.16%。在就业方向明确的情况下,英语课堂就可以进行铁路行业文化的教育和引导,铁路文化的根本特点是纪律文化和服务文化,对内严格服从纪律、按章操作、保安全正点,对外服务客户、践行“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服务宗旨。通过融入行业文化,能让学生提前了解行业企业的背景、未来工作的情境、职业发展的前景,认识到英语学习对职业发展的重要性,激发英语学习的内在动力。

(三)课堂文化融合职场文化

职场文化与是一种学习的文化、交流的文化。职场文化一般不如行业文化、企业文化那么清晰独立,属于一种含蓄内敛的文化,主要体现在员工与同事的协助中。团队精神就是职场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做好团队协助,就要求每一个员工有服从精神、牺牲精神、大局意识;职场文化还体现在员工与客户的交流沟通之中,有效的沟通可能化解一场纠纷、引来一项投资、促成一场合作,失败的沟通则会招来一次投诉、失去一个订单、丢失一个客户;职场文化还体现在对规则和领导尊重上,刚毕业的大学生作为职场新人,具有创新的活力,但更要尊重职场的规则、尊重领导的决定,只有尊重规则和领导,才能有融洽的上下级关系,才能有单位发展和个人的成长。根据调研走访,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有不少刚工作的毕业生缺乏这方面的素养,无视单位的规则,甚至我行我素,工作中挑肥拣瘦、不愿付出,这些都是缺乏职场文化素养的表现,不利于其未来职业发展。[5]英语课堂文化本身就是一种学习的文化、一种沟通的文化,与职场文化有着共同的特征,在英语课堂中融入职场文化学习,通过学生分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经常进行对话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引入一些职场工作的案例,既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四)课堂教学融入“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从业人员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是一种对工作的热爱,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具体而言,它是从业人员,尤其是工匠们对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理念,是不断地雕琢产品、改善工艺、享受产品升华的过程,“工匠精神”的核心是对品质的追求。“工匠精神”的培养属于素质教育,是职业院校对学生职业培养的重要内容。[6]近几年,国家对“工匠精神”日益重视,各职业院校也在人才培养、课程设置、课堂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培养,但大多局限于二年级、三年级,局限于专业课学习。其实英语课堂也是进行“工匠精神”培养的重要阵地。根据调查,学生学习的精力、投入效果从一年级到三年级逐年递减。一年级的学生刚离开高中校园,刚经历过高考的历练,还保持着学习的良好习惯,是高职生学习的最佳时期。在英语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教育,一方面可以引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在刚入学的时候给学生植入精益求精的理念。

四、高职英语课堂文化建设对策与措施

(一)提高教材的文化含量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和最重要的学习工具,课堂组织、知识传授都以教材为核心,建设英语课堂文化的前提是有一套文化内涵丰富的适用性教材。当前高职院校英语教材种类多样,很多院校使用自编教材或非指定的统一教材,虽然有一定的特色,但普遍存在教材编写质量不高、知识更新滞后、文化含量偏低等问题。所以需要选用或编写一套内容丰富新颖、文化含量较高、职业特征明显的英语教材。教材中多选用西方经典文学艺术作品、搭配一些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短文,配套一些反映西方语言文化、风土人情的阅读材料。另一方面尽量选用一些体现行业文化、职场文化、“工匠精神”的文章作为课文。

(二)教师补充行业背景

作为英语教师不仅要熟悉英语课程,还应该熟悉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了解行业人才需求规格,熟悉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一方面英语教师要多与专业教师交流,了解学生未来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另一方面借各种机会深入用人单位,了解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要求和毕业生的评价;还可以与毕业生交流,掌握学生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后对英语的实际需求。编制教学计划时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并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对教学内容作适当调整和补充,以满足学生以后的岗位需求和技能培养需求。

(三)课堂引入工作案例

英语课堂教学中,阅读、对话、作业尽量选择与学生工作相关的或未来职业发展相关的内容进行训练。比如在课堂上进行相关产品说明书、使用规程、规章条文的翻译。进行英语模拟求职面试,模拟上下级对话、同事交流研讨。这些都能突破传统英语课堂与就业内容割裂的局限,最大限度地实现英语教学与工作内容的结合。以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为例,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练习列车广播的英文翻译、播报,运输单据的中英文翻译,外籍旅客的接待、引导等内容。教师布置例如旅客投诉处理等作业,都可以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了解工作内容和要求,使英语课学习与专业素养教育相互渗透、相得益彰。

(四)拓展课堂学习环境

高职院校大都具备技术先进、设备完善、环境逼真的实训场地。可以让学生在真实或仿真的工作场景中进行学习。通过案例教学、仿真训练、现场教学等手段将教学与生产活动紧密结合。走出教室,在实训中心授课,依托实训中心的设备进行角色扮演,就能有更多的代入感、真实感和体验感,摆脱了课堂教学中“空对空”的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学校轨道交通综合实训中心有全真模拟的地铁车辆模型和车站环境,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英语教学中有些章节就可以在实训中心授课,如站台乘客引导、售票、咨询等。实践证明,在实训中心授课、练习,学生的兴趣明显提高,参与度高,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谢葳.高职公共英语课堂教学与校园文化融合的实践研究[J].海外英语,2013,(12):61-62.

[2]饶素玉,魏庆平.基于高职英语课堂中的文化导入研究[J].教育战线,2010,(11):94-95.

[3]王志强,等.通过文化教学优化大学英语课堂环境[J].中国成人教育,2012,(4):154-156.

[4]张宇,安莹.关于将企业文化融入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10):134-135.

[5]李楠.高职英语课堂文化与职场文化融合刍议[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4,(4):92-93.

[6]孙婷婷.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策略[J].工程教育,2017,(2):228-241.

作者:闵丽平 刘广武 单位: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