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院校环境文化建设探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文化是高职院校办学的根本和灵魂。高职院校应当以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为重要抓手,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办学特点、办学属性和办学区位,深入打造特色文化、职业文化、大学文化、传统文化和自然文化,努力用浓郁的环境文化氛围培育新时代国家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关键词:
高职院校;环境文化建设;路径研究
“文化”是“人文化成”的简称,出自《易经•贲卦彖辞》:“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在汉语系统中,“文化”的本义就是“以文教化”,指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品德的教养,属于精神领域的范畴。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国民之魂,文以化之。”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体现着国家和民族的品格。在建党95周年庆祝大会的讲话中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是现代教育的灵魂,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建设的成效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内涵建设、品牌打造、学生培养、专业建设等教育工作的质量。传播一种文化,就能催生一种理念、形成一种风气、铸就一种精神。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员工在实践中共同创造与传承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一所学校对外展示自身形象的最亮丽的“名片”。从根本上讲,高校育人有诸多因素,但是,拥有良好的育人环境应当是其中最核心的因素之一。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打造,应当成为高职院校育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涵。在新世纪、新时代、新阶段,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夺目光彩,同时,创造新知识、积淀新文化,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宝库添砖加瓦,不断注入新的文化血液、丰富新的文化内涵,通过加强对高职学生“精气神”的培养,健壮学校发展的“筋骨皮”,是当代中国高职教育的重要历史使命。目前,高职院校环境文化建设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不能充分体现高职院校的行业特点,存在重复雷同、多校一面的状况;二是不能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职业属性,有些高职院校的环境文化与中专学校或者本科院校无异;三是缺乏对环境文化建设中人文和自然的统筹思考,学校顶层的系统设计不够;四是缺少对校园文化的核心精神的提炼,难以形成鲜明的个性特点,等等。那么,高职院校校园环境文化究竟应当如何建设?笔者认为,高职院校校园环境文化的建设贵在特色。那么,什么是特色?特色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独,独一无二,难被模仿。特色就是深刻认识高职院校的特点,紧紧围绕各自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特点、办学属性和办学区位,潜心发掘,匠心独运,铸就品牌。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新世纪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摇篮,应当着力打造环境文化,紧紧围绕学校的校名,也就是围绕学校的牌子这一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性,着力建设人文环境,营造浓厚的文化育人氛围,让环境文化渗透进每一名学生的肌肤和骨髓,充分发挥环境文化的育人功能。同时,根据学校所在地的山水自然风貌,精心建设自然文化,让人文与自然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从而加强学校顶层设计,掌握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话语权与主导权,培养国家需要的高职新人。本文拟结合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重庆工业职院”)近年来打造校园环境文化的实践,对高等职业院校环境文化建设的路径作一探索。
一、根据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重点打造“特色文化”
高职院校大多具有行业办学的历史或者背景,有工业的、农业的、商贸的、交通的,等等,涉及各行各业、方方面面,而这正是学校的最大特色。悠久辉煌的行业办学历史,往往是高职院校文化的根系所在,也为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和充沛的养料。在工言工,在农言农。“走在哪个坡,就唱哪首歌”。以工业高职院校为例,学校应当紧紧围绕自身的“工业”办学定位,突出学校工业文化这一古老而又生气勃勃的行业特点。可以在学校醒目的地方,摆放蒸汽机时代、电气化时代、计算机时代、制造业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时代等不同历史时期的具有代表性的机器实物或者雕塑,让制造业因素随处彰显;要在学校的广场和大道旁摆放鲁班、黄道婆、张之洞、张謇等和瓦特、爱迪生、乔布斯、比尔•盖茨等古今中外不同历史阶段工业代表人物的雕像,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探索精神;尤其要深入挖掘学校自身的办学历史,寻觅历史遗留下来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实物,变废为宝,这样,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就更亲切、更具有针对性。例如,重庆工业职院的前身是1956年2月国家第二机械工业部举办的重庆第二机械工业学校,历经了60年从校办厂到厂办校、再到校办厂和厂停办,从改名换姓到合并升级的沧桑巨变。学校精心挑选了校办工厂已经做了报废处理的、不同历史时期使用过或者自己生产的数十台刨床、车床、铣床等工业机器,通过洗净污垢、涂上防锈漆、运用不同颜色艺术造型之后,搭建牢实基座,安全放置在恰当地方,然后给每台机器贴上文化标签,牌子上面实事求是地介绍这台机器的名称、生产厂家、生产时间、主要工作性能、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发挥过的重要作用。同时,艺术设计学院的师生们充分利用废弃的工业材料,开动脑筋,自主设计工业群雕。就这样,学校运用文化的力量,化腐朽为神奇,使曾经锈迹斑斑闭着嘴的一台台“死机器”,变成了今天栩栩如生会讲话的一??“活档案”,从而将学校装扮成了一座蔚然壮观的“工业博物园”,让学生每天置身工业机器大观园,时刻接受工业文化的熏陶和洗礼,在心灵深处播洒献身祖国工业建设的种子,提升行业自豪感,培养对母校、对行业文化热爱的思想感情,坚定做强中国制造业的信心。这也让曾经在学校学习和工作过的十万余名校友回到母校,在他们先前实习或者教学过的机器旁重温激情燃烧的岁月,热泪盈眶、感慨不已。学校拟将中心广场建成“重庆工业风采广场”,集中展示重庆市的国家级、市级和各区县工业园区的发展风采和典型经验。成立重庆工业教育与文化研究会,荟聚巴渝大地工业教育与文化研究的各方人才,将学校建成重庆工业人才培养和研究的高地。将“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更名为“重庆工业教育研究”杂志,抢占重庆工业人才教育和学术研究的制高点。
二、针对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特点,不断积淀“职业文化”
“职业性”是高等职业院校的一个重要特点,这是其与普通高等学校的主要区别。中外“职业教育”都走过了艰辛而又辉煌的产生、发展、壮大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探索出了鲜明的办学风格,积淀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尤其是凝练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开拓创新、持续专注,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我们应当深入挖掘,认真总结,尤其要清醒认识、深刻把握当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放眼世界,迈出国门,向世界先进制造业国家学习,在当今这个互联互通、共治共享的“地球村”发现差距,迎头赶上。要大力建设职业文化,在学校的显要位置为著名职业教育家黄炎培、陶行知、晏阳初、梁漱溟等人塑像,在学校楼道、教室张贴名言警句,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认知,树立学生的职业理想,提升学生的职业修养,锤炼学生的职业品质,培育学生矢志不渝、追求完美的职业精神;学校要把具有地方特点的职业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的基因之中,让职业文化在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迸发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要结合本地实际,建设民间工艺博物馆,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学习感悟。例如,重庆工业职院拟建设巴渝民间工艺博物馆,将重庆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民间工艺品陈列其中。这些反映日常生活、岁时节令、人生礼仪的民间工艺品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具有原创性,代表了巴渝地区的传统文化和日常生活,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学术价值和市场价值。尤其是要将当代著名民间工艺大师的作品突出摆放,配以人物介绍,展示民间工艺品的独特魅力和传统手工艺的精湛品质,生动展现大师们一丝不苟、追求卓越、彰显人性的“工匠精神”,既让优秀民间工艺品得到充分宣传和推广,焕发出新时代的夺目光彩,更让学生尤其是艺术设计学院的学生与大师们及其作品零距离接触,充分吸取艺术营养和精神能量,提升艺术鉴赏和艺术创作的能力。学校还与重庆市民间艺术家协会联合成立了重庆民间工艺研究院,借用社会力量推动学校艺术专业的跨越发展。此外,学校还成立重庆企业文化研究院、职业教育政策与法治研究中心,为工业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坚强的理论支撑、技术支持和法律服务。同时,高职院校要认真回顾自己学校的办学历史,总结举办职业教育的经验教训。如,重庆工业职院在学校中心广场大理石文化墙上创作了校赋“重工赋”、校史图“重工之路”;凝炼了校训“工成于思,业精于勤”,校风“团结、诚信、笃行、创新”,教风“技高为师、德高为范”,学风“志存高远、精益求精、勤奋学习、全面发展”,办学思想“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办学理念“以行业为先导、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目标”;创作了校歌《重工之歌》等,以此提炼职业教育的精神和品质,讴歌职业教育的丰功伟绩,从而增强学生在高职院校学习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三、按照高职院校的“高等学校”属性,精心塑造“大学文化”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具有“大学”性质,这是高等职业院校区别于中等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重要特征。学校应当在人才培养中继承优秀的大学传统文化,同时通过科学研究、创造发明,日积月累,不断创造新的大学文化,为大学文化大厦添砖加瓦。学校每天都在创造自己的历史,一定要十分注意记录自己的历史,保存自己的历史,后人才有基础资料来研究学校的历史、传承学校的历史。学校应当修建永久性的校史馆,使之成为全校学生的精神寄托和灵魂家园、文化育人的重要场所。例如,重庆工业职院建设了内容丰富的校史陈列馆,将建校60年来师生保存捐献的具有重要教育意义的实物和图片集中展示,让校史馆成为学生的重要课堂,让参观校史馆、学习校史成为每一届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让莘莘学子在难得的历史实物中深入了解学校建设和发展的艰辛历史,巩固专业思想,筑牢思想根基,立志成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之才。“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学校聘请艺术大师在中心广场设计以“真善美”为主题的“大学之魂”雕塑,以此洗涤人们的灵魂,纯洁人们的心灵,营造摒弃假恶丑,追求真善美的氛围。学校拟在校内至高点狮子山上建造标志性文化建筑“领江亭”,取“领略两江(长江、嘉陵江)”“引领两江”之意,高屋建瓴,立意深远,聘请教育大师撰写了对联,以此提升学校的办学品味和学生的思想境界。科学研究,是《高等教育法》赋予高等学校的职能之一,是高职院校做大做强自身、赢得社会认同、增强发展后劲的必由之路。重庆工业职院组织开展了“重庆五大功能区工业人才需求与培养模式”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深入重庆各类企业摸清工业人才的现状,探寻新型工业化背景下重庆市工业人才需求结构与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针对学校培养的人才不能充分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关键问题,通过理论探索和实证分析、案例探究,运用教育科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理论进行跨学科、多视角研究,特别是运用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的视角,探索新型工业人才培养的新机制、新模式,从而有利于学校在理论的科学指导下,有针对性地调整专业结构、师资配备,科学制定学校招生和学生就业的措施和对外培训的方案,为重庆工业的加快发展培养培训更多对口适用的人才。高职院校要建立学术讲堂,形成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走科研强校之路。例如,重庆工业职院举办了“重工大讲堂”系列学术讲座,邀请市内外专家学者和著名企业家来校讲学,前沿学术信息,传播先进文化理念,开展学术问题研讨,研究产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同时,在充分尊重讲座人的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将讲座内容结集公开出版,从而日益积淀学校的学术文化,打造工业学术研究的独特品牌,不断增强学校发展的文化底蕴。
四、肩负高职院校的“文化传承与创新”任务,科学传承“传统文化”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国家根据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赋予高等教育继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之后的又一新的重大历史任务,凸显了国家对于文化建设地位的更加重视,表明文化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与国家教育发展政策同向偕行,承担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社会责任,是高职院校的时代使命。“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历史是不能割断的。高职院校要成为文化建设的高地,其校园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必然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因而迫切需要加强对古今中外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掘和传承。只有在优秀传统文化“阳光雨露”的滋养下,校园环境文化才能茁壮成长、枝繁叶茂。高职院校要实现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深度融合,就必须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和全面系统的研究,进一步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普及力度,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育人氛围,引导广大学生更好地理解、认识、掌握传统文化的精髓,构建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教育体系,并不断创新,发扬光大,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加快学校建设与发展的强大动力。高职院校的大学生要成为未来的工程师,首先应当成为思想者,要成为思想者,就需要从历代思想家那里如饥似渴地吸取智慧和力量。为此,学校要通过深入发掘人类在历史长河中创造的优秀文化遗产,探寻中外人类思想智慧发展的源头,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发展潜能,鼓励学生善于在继承中反思,在反思中创新,在当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大潮中创新创业,敢想敢干,敢作敢为,立业立人。例如,重庆工业职院拟选择在校内风光旖旎的静思湖畔,设计建设“思想之源”传统文化雕塑园,让学生从历代思想家那里吸取精神养分。建设中外古代思想家雕塑群,如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孟子、老子、荀子、韩非子、墨子和古希腊时期的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柏拉图等的雕像,配以思想家们的生平介绍和名言警句,让学生从古代先哲们那里追溯历史,聆听“对话”,感悟真理,寻找灵感。学校还从长江边精心选购了一批气象万千的“三峡石”,将“仁”“义”“礼”“智”“信”等镌刻其上,让学生充分接受中外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洗礼。对于学生来讲,这些就是一种看得见、最直接、最客观的教化。
五、结合高职院校的“山水园林”景观布局,悉心构思“自然文化”
环境文化的建设,仅仅有人文环境文化的积淀是不够的,还应当有优美的自然文化相伴随。文化是一所学校的“根”和“魂”,也是学校作为教育机构育人的最大优势。学校育人,一方面,应当有浓郁的人文气息,铸人文之精魂;另一方面,还应当有赏心悦目的自然风景,化自然之大美,从而让自然与人文深度融合、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草一木皆有意,一枝一叶总关情。应当赋予自然以灵性,让学生在自然界的生命中寻找自强不息的蓬勃力量,感悟身边大自然的神奇与顽强。事实上,校园里的每一条路、每一棵树、每一朵花都“会说话”,能够营造出大学特有的“氛围”。例如,重庆工业职院在精心打造人文环境文化的同时,又根据学校所处的区域自然环境,设法让自然景观得到美化靓化,提档升级。学校位于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的中国第三大经济开发开放新区——重庆两江新区的腹心地带——渝北区仁睦滩,依狮子山傍跳蹬河,风光宜人。学校一方面深耕细作建设人文环境文化,另一方面又根据已有的自然环境基础和精神寓意,匠心建设以“竹园”为特色的自然环境文化。为什么选择竹子呢?因为,从品质上讲,竹,修长挺拔,四季青翠,抱团成茏,凌霜傲雪,象征虚怀正直、坚强奉献、团结担当,与梅、兰、菊并誉为四君子,与梅、松并称为岁寒三友;从历史上讲,我国是世界上研究、培育和利用竹子最早的国家,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都是写在竹简上。正是由于有了竹简的宝贵发明和充分利用,才使得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能够上溯到殷商朝代,竹简传承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献,为中华文明成为世界上唯一源远流长不断代的文明建立了卓越的历史功勋;从分布上讲,全世界的竹子约有1000多种,亚太竹区是世界最大的竹区,约50多属900多种。我国是世界上产竹最多的国家之一,有22个属200多种;从栽植条件讲,竹对环境的要求不是太高,栽进土里能成活,浇灌点水就生长,给点阳光就灿烂。因此,学校决定依托原有长势茂盛的竹子,再从外地选购数十个优质品种,悉心管护,使其茁壮成长,让学生在“重工竹园”的环抱中同生共息,让“重工竹园”陪伴13075名学子天天向上,从而达到环境育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学校是育人的场所,通过环境文化育人是学校育人的重要途径。从一定意义上讲,办学校就是办环境、就是办氛围。高职院校要全面实施文化育人工程,加强环境文化建设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抓手。我们要秉持应有的责任与担当,通过对校园环境文化呕心沥血的建设,形成浓厚的育人氛围,努力培育新时代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推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早日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国梦。
作者:徐兴旺 单位: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延保等.大学文化建设是建设现代大学最重要的内涵[J].高教探索,2007,(8).
[2]王定华.启动学校品质提升[J].人民教育,2015,(6).[3]竹,百科百度网,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