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班级文化建设友善价值观,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高三学生即将步入大学这个小社会,而且很快就要步入真正复杂的大社会,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和建立迫在眉睫。可是学校重抓高考成绩,常忽视对高三学生价值观的引导。本文通过自己作为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实践,响应党的十八大的号召,探索如何在高三班级文化建设中渗透友善价值观,使学生接受班级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
友善价值;主题班会;班级精神;班级管理
党的十八大对个体的期许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即将走入大学步入社会的高三学生作为未来和谐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要求是做到爱国、诚信和友善。友善是高中生应具备的基本品质,是和谐社会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的前提。高三学生最大的交流活动场所是在年段和班级。建立和谐友爱温暖的班级文化无疑有利于学生友爱价值观的慢慢树立。班级文化是指由班级全体成员通过教育、教学、管理、活动所创建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1]。我利用自己作为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实践,摸索以下一些具体实践渗透友善价值观。
一、抓住时机,召开主题明确的主题班会。
高三新学期开始的班级风貌是高三学年的基调,所以我开学第一周就召开《关于奥运,关于高三》主题班会。因为学生对刚刚结束的里约奥运会还有较深的记忆,所以播放中国女排团队训练的纪录片,通过女排队员平时训练中彼此照顾的真实影像,让学生感受夺得冠军的团队和谐的团队氛围。通过樊振东落选奥运名单却依然帮助队友认真训练夺得冠军的实例,引导学生以友善的态度祝福其他同学成绩的进步,同时尽自己所能帮助有薄弱科目的学生,使大家共同进步。
二、以“越努力,越幸运”为口号,打造班级精神。
暑假大部分学生观看了奥运会,大家交流得出的感悟是奥运冠军实属不易。任何一枚奥运奖牌的获得,都是艰苦努力付出所得,来不得半点侥幸。学习同样没有捷径,为了明年高考能有好的成绩,有幸考上自己梦寐以求的大学,需要在接下来的三百多天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所以大家一起商议定下“越努力,越幸运”的口号和班级精神。某一次的班会课学生共同回顾了科比职业生涯绝杀和当场81分的集锦,他的这些绝杀和得分不是因为比别人幸运才投进的,而是他二十年职业生涯的自律勤勉所得。同时他职业生涯的打铁数据也提醒大家篮球是团队运动,需要更多的团队配合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所以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也要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取长补短这个班级才会更团结向上。所以,班委们讨论选定科比作为班级精神的代言人。
三、以Q群等微文化为平台,创设友善的班级文化。
在微文化时代下,高中生对于“微时代”、“微文化”这些新兴的事物高度关注,95%以上的学生有微信、微博和QQ等,超过70%的学生认可发端于微博的“微文化”,视其为不断壮大的新型文化形态或者文化时尚[2]。因此班级文化就由这些微文化构成。首先成立了班级Q群,当有重要事情需要强调和通知时,由班长把重要消息转发班群,然后由小组长负责落实和通知本组平时不怎么上Q的同学。每次有安全教育的主题任务需要完成的时候,治保委员会及时把安全教育的账号和密码转发班群,然后及时跟踪查看完成情况,督促大家观看网络安全教育平台的相关视频,小组长们也会及时提醒本组组员完成安全平台的作业,所以我们班级的安全教育平台的任务总是能够及时高效地完成,周末大家还可以通过Q群交流一些数学难题等。高二的时候我们班有按照座号轮流写班级日志的习惯,把每天班级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像流水账似的记录下来。高三课业繁忙,我们班长申请了微博群,临睡前大家可以交流几句班级的趣事,由班长不定期地整理记录发在微博账号里。这些微文化无疑都在促进学生对本班级的认同,增进彼此的交流和了解,有利于友善的班级文化的逐渐形成。
四、独家记忆的班级布置。
高三的学习生活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厌倦的感觉,所以需要不断地鞭策和刺激。班委们商议布置了会“说话”的墙壁、黑板和玻璃不断刺激鼓励自己。班主任兼地理老师的我,鼓励有美术特长的学生画了一幅中国政区图。大家把自己想上的大学名字写在彩纸上,折成纸鹤和玫瑰等各种形状,然后用大头针固定在地图上。旁边附上文字“有一条我们一起向前走的路叫高三”;“有一个我们共同追逐的梦叫大学梦”及“叫醒我们的不是闹钟而是梦想”等对学生进行实时鞭策和激励。此外还布置了照片墙和高考倒计时,每天按座号顺序轮流更新高考倒计时的天数。
五、科任老师之间营造和谐的同事氛围对学生进行友善价值观的言传身教。
班级文化的营造需要时间,友善价值观的渗透同样需要时间。良好的班风有利于友善价值观的渗透,反过来友善价值观的建立能更好地促进班级文化的形成。两者相辅相成,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这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必将伴随高三学生毕业之后的学习和生活。班级文化十分多元,友善价值观在高三班级文化建设中的渗透途径和实践还有很多可以探索。
作者:何秀燕 单位:宁德市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吴风桂.“中国梦”———在高三班级文化建设中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4,3.
[2]杜淑贤.高中生价值观的新特征及教育对策[J].中国德育,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