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简述(3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校园文化建设简述(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校园文化建设简述(3篇)

第一篇:小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探究

摘要:

啦啦操是一种新型的体育运动项目,是一种校园文化形式,它综合了音乐、舞蹈、体操和娱乐等多种元素。啦啦操不仅可以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还能有效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同时,还能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文化素养,让学生充满健康的活力。另外,啦啦操还可以活跃体育活动现场的气氛,鼓舞体育健儿的士气,增强学生对体育的观念,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因此,教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要积极开展啦啦操训练,积极推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文章主要论述了啦啦操在小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关键词:

啦啦操;体育文化建设;作用

随着教育教育改革的推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者的重视。如何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目前教育的首要任务。良好的校园文化是构建文明校园的重要组成因素,它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水平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啦啦操作为蓬勃兴起的、新型的校园文化形式,它把健身、体操、音乐、娱乐观赏等因素集于一体,在小学校园里广泛开展。啦啦操受到了小学生的高度关注,为小学校园带来了新的活力,并开始逐渐与小学校园文化融为一体。因此,教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要学会利用啦啦操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完善学生对于体育的概念,进而推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让啦啦操在小学校园中得以不断发展。

一、啦啦操对于小学生的价值

“少年强则国强”。小学阶段,学生的身体正处于快速成长的阶段,学生的身体素质较弱,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啦啦操把音乐、舞蹈、体操和运动融合在一起,是一项追求运动与美的运动,具有一定的美感、煽动性和感染力。首先,啦啦操是一项集体性体育活动,在训练过程中需要每个学生的共同配合。在小学校园开展啦啦操训练,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加强学生的心肺功能,促进学生各个器官之间协调运作能力发展,进而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在训练过程中得以不断提高,最终达到小学阶段的最佳水平。同时,在啦啦操训练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能力,让学生在练习啦啦操的时候学会与队友交流、沟通,进而提高学生的人际交流能力。另外,啦啦操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励他们不断成长。其次,啦啦操是一项具有强烈感染力的运动。在啦啦操训练中,每个学员必须面带微笑。在体育场上啦啦操队员要精神有活力,要能感染观众,带动体育场的气氛,激发运动员的士气,这样在无形之中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同时,激烈欢快的运动氛围还可以调动学生的热情,让学生学会用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生活,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二、啦啦操对小学校园体育文化的促进作用

首先,啦啦操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眼光。啦啦操是集美于一身的运动。它要求运动员健康美,运动员的服饰要美,道具要美,舞蹈动作要优美,音乐和动作之间要和谐美,等等。学生在学习啦啦操的时候被这些“美”环绕着,学生的心灵不仅会被这些“美”净化,而且欣赏这些“美”的时候自身的审美也会得到提高。由此可见,啦啦操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眼光,增强学生对于美的追求,并陶冶学生的情操。其次,啦啦操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在啦啦操训练过程中,学生要完成啦啦操里面不同难度的动作,这些动作需要学生反复练习。因此,在啦啦操训练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耐心,让学生形成坚韧的品质,并不断增强毅力,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从而促进小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三、教师应该如何开展啦啦操的教学

1.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啦啦操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玩是孩子的天性。小学阶段,学生对于周边的新鲜事物都会感到好奇,因此,教师在开展啦啦操训练的时候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啦啦操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选取练习时播放的音乐,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在喜欢的音乐中不断被激发。同时,教师要从学生实际身体素质出发,为学生量身定做啦啦操的动作,并根据学生学习进度不断调整训练进度。另外,教师要不断创新啦啦操动作。啦啦操的动作需要创新,一直使用一套动作会使学生产生审美疲劳,让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感受。所以,教师要学会不断创新保持学生学习啦啦操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教师要调节学生学习啦啦操的情绪。啦啦操是体操和音乐相结合的体育运动,在练习动作的过程中学生肯定会感到累,从而丧失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训练过程中要学会调节学生的情绪。在啦啦操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同时,在训练高难度动作的时候,教师要适时让学生休息,在休息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刚刚的训练自由发表意见,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不断改变训练进度和训练难度,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训练中。

3.教师要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在啦啦操中追求动作的惊险美,学生在进行高难度动作训练的时候可能会受伤,因此,教师在训练过程中要做好安全措施。同时教师要尽量对那些高难度、有危险的动作进行删改,保证学生不受伤害。

总而言之,啦啦操是集音乐、舞蹈、体操和娱乐于一体的体育运动。在啦啦操训练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能力,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因此,小学教师要从学生实际身体素质出发,积极开展啦啦操,让学生在练习啦啦操的过程中不断发展个性,树立良好的品质,进而不断推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作者:黄松华 单位:淮安工业园区实验学校

参考文献:

[1]曹茜.试论啦啦操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

[2]唐艳华.浅议啦啦操在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5.

第二篇:社会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分析

[摘要]

本文以北京工业大学为例,运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主要对当代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探究。旨在了解当代校园文化建设现状,查找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完善与发展。根据研究表明,目前校园的环境建设整体满意度不高,学校对于节能环保意识培养欠缺,文化建设措施与预期目的略有偏差。

[关键词]

校园;环境建设;文化建设;节能环保

一、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也逐渐成为大学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在我国,根据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的“推动社会主义发展大繁荣”的号召,全国各地的教育工作者将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作为自己的使命,并不断为之而努力[1]。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包含了环境建设,环保理念,文化建设三大理念[2-4]。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5]。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文以北京工业大学为例,对该校的师生进行问卷调查,主要目的在于:一、初步有效地了解当前校园文化建设情况的的现状;二、针对大学校园这个地区作小范围的抽样研究,探究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情况的存在的问题;三、促进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更好地得到完善与发展。

三、问卷发放与回收情况(被调查人群分析)

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调查问卷1699份,其中男性被调查者占比约为52.85%,女性占比约为47.15%,男女比例接近1:1。因此,基于性别的交叉报告结果相对客观、公正。根据调查结果统计,被调查者身份主要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占比分别为62.39%和23.96%,教职工占比为11.94%。学生作为一个学校的主体,其思想意识形态最能反映出学校所倡导的核心精神价值。教职工作为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指导者,其思想高度与思维深度是影响学校文化建设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次调查的对象不仅覆盖了校园内不同身份的群体,而且群体构成比例也与学校的实际师生人数比例基本一致。因此,调查结果具有较为广泛的代表性,且能够较真实、客观、全面地反映学校的现状,对学校创建绿色校园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四、基于调查结果数据的分析与总结

(一)校园环境建设分析与总结

1.校园环境建设整体情况较好,但仍需改进调查中显示51.6%的人觉得校园环境良好,34.5%的人觉得非常好,数据表明多数师生对自己学校的校园环境是满意的,证明学校在之前的校园环境建设方面基本赢得了师生的认可,但是还有11.2%的人认为学校整体环境一般,2.6%人群甚至认为学校环境不太好。在对环境建设特色一项的调查中有67%的人表示特色一般或没有,说明学校环境建设在与自身特色相结合方面严重欠缺,今后应当广泛征集师生意见,建立更加具有认可度的校园特色环境。

2.园林景观理念应当从养护向设计转化根据调查显示52.1%的人在校园中感受到了自然美,42.6%的人感受到了意境美,25.9%的人感受到了艺术美,19.2%的人认为都有所欠缺。我们不难看出目前校园的景观设计在艺术美上有待加强。也间接表明目前大学在园林景观设计上盲目追求与数量与覆盖率。在达到数量的前提下可能会把部分精力放在营造意境上,但是对于搭配的色彩、美感、艺术性上严重缺失。这可能是由于大学之前在园林建设上更加偏重于养护,但对于设计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今后应当提高园林养护者的设计意识,实现从养护到设计的转化。

3.增设山水景观是目前校园绿化的首要任务,增设山水景观是目前校园绿化的首要任务,其次可以考虑增加开阔草地数量和增加花卉景等,而认为需要增加树木种类的人群虽然相对较少,但是也达到了32.3%,证明这四个方面均不能忽略,可以考虑逐步改善。

4.师生交流的公共空间需求多样化除了楼道内方面、舒服的公共休息区外,其他三类公共空间均比较受欢迎。根据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教室、实验室更适合老师、同学之间交流学术问题,林荫道路适合老师、同学在课余时间散步聊天,而随处可坐的花园庭院更是谈心交流的好去处。

(二)校园环保理念分析与总结

1.加强宣传,扩大影响

在针对学校是否提倡适度、节俭、绿色、和谐的生活和消费观念问题上,仅有7.82%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做的很少,评价为“一般”和“非常好”的人数占比分别为52.8%和39.38%。这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学校在提倡节能、提倡绿色生活方面做出的努力,同时也反映了工作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关于我校数字化能源监控系统认知的问题上,32.9%的被调查者完全不知道我校已建设该系统,36.20%对该系统略有耳闻。其中教职工了解较多,与学生的情况刚好相反。这些结果表明,虽然学校的节能工作确实产生了实际的、积极的效果,但其影响力尤其是对我校学生的影响作用还不够突出,缺少与学生的互动。

2.明确节能行为形成原因,强化节能意识

我们就师生对学校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的态度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4.36%人群认为没必要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其中学生认为没必要的比例超过了教职工与校外人员,这说明学生还未正确认识到能源资源短缺的严重性与节能减排的急迫性,认识尚浅,没有感受到危机感。学校应在加强学生对能源资源现状了解、深化学生对节能减排内涵认知等方面予以重视。教职工则应扩大个人的影响力,在教学、办公等与学生的日常接触中传递节约精神与绿色生活理念,发挥育人作用。因此,培养节能意识并将意识落实到生活中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这个过程中学校应加强引导教育,通过各种统计数字、实例等使师生了解节能减排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并通过持续性的互动宣传活动帮助学生强化节能意识、养成节约的习惯。

3.加强学校重视力度,自上而下推动节能实施

调查中发现,校园内水资源浪费现象要少于电能浪费现象,师生的节水意识明显高于节电意识。例如,在调查身边能源资源浪费现象的一题中,选择常见“用水时,水龙头开到最大或常开着”现象的人数占比为15.19%,低于选择“电脑等用电设备长时间处于待机状态”(29.25%)和“无人教室、宿舍或办公室的长明灯”(18.01%)。形成这一现象的最重要原因在于十几年来我国乃至全球不遗余力地、全方位地开展节水工作,并已经获得了良好的节水效果。

4.开拓节能发展思路,引导自主教育节能

在关于减少校园能耗措施及参与校园节能宣传意愿的调查中发现,在校师生对于将节能教育纳入入学素质教育和开展节能专题讲座等宣传活动的认可度普遍较低。一方面说明此类教育宣传活动的形式有待改进,另一方面也迫使学校另辟蹊径、开拓创新。

(三)文化建设方面调查与分析

1.校园环境的历史文化底蕴还需加强

调查结果显示,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中分别有45.28%和45.95%的人认为校园环境在育人功能方面有重要作用,教师和教工分别有50%和66.34%的被调查者认可校园环境在育人功能方面的作用。调查结果说明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校园环境应有育人功能,所以学校应加强对校园环境的建设,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好的育人条件。在“学校环境总体是否让您感受到了校园历史文化底蕴”的问题调查中,男女分别有50.66%和56.18%的人认为校园环境在体现校园历史文化底蕴方面的功能一般或很少,甚至有5%左右的被调查者认为校园环境几乎没有体现校园历史文化底蕴。这也反映出校园环境在体现校园历史文化方面的功能较弱,分析目前学校校园环境建设中的主要问题是:缺少体现校园文化特征的文化景观和文化气息,缺少文化意蕴,校园建筑物内缺少人文内容和具有学校特色的文化表现。在问卷所列的“增加学校以知名校友为主题的景观”、“增加学校历史事件为主题的景观”、“为学校的楼宇和道路命名”、“增加校园内景物的介绍宣传”这四方面增加校园历史和文化底蕴的方案中,,选择“增加学校历史事件为主题的景观”的人数在各年龄段所占比例均超过了50%。其次,选择“增加学校以知名校友为主题的景观”的各年龄段所占人数比例均超过了30%,也是大家喜闻乐见的增加校园历史和文化底蕴的方案。

2.以学校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凝聚、培育与弘扬还需加强

在调查校园文化建设要素的问题中,男女分别有57.02%和63.05%的被调查者表示“明确的校园精神”是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因素,可见校园精神是建设校园文化的的核心。其次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及随处可见的体现校园文化的物品等男女各占比例49.55%和53.18%、38.98%和48.06%,在今后的文化建设工作中我们可以从以上三点展开工作,相信会受大家欢迎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在能够代表北工大精神的校园主体景观的选项中,在教师和校外人员中建筑类景观受欢迎,分别占35.29%和41.38%。在研究生和本科生中植物类景观最受欢迎,分别占33.91%和36.79%。在教工中最受欢迎的有雕塑类景观和建筑类景观,选择人数分别占35.64%和34.65%。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着重通过建设植物类景观和建筑类景观来弘扬工大精神,也可计划性建设以雕塑类景观和功能性景观来辅助宣扬校园精神,从而达到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

3.校园吉祥物的推广与精神引领

在是否希望学校有自己的吉祥物的调查中,有47,1%的男生和53.81%的女生认为工大需要有自己的吉祥物,且所占比例均为最大,这说明广大师生对校园吉祥物有所期待,我们可以通过推广吉祥物来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一)校园文化建设现存问题

1.环境建设方面整体满意度不高,主要有a.没有突出校园特色;b.园林景观过分偏重于养护而对艺术设计方面有所忽略;c.交流空间、服务设施提供不充足,根据分析部分设施设置不合理导致利用率不高是使师生感到设施不充足的一大因素。

2.环保理念培养不足,主要有a.校园节能环保工作影响力不突出,缺少与学生的互动性;b.学校浪费现象较重,虽然大家有环保意识但往往忽略细节;c.师生节能环保意志不强烈,在调查中竟然有人表示觉得措施繁琐、带来不便而对节能环保又排斥心态。

3.文化建设方向有偏差,主要有a.在调查中大部分被调查人群均对校园的育人功能表示认可,但是在普遍认为文化建设方面没有体现出学校的历史文化底蕴;b.学校的精神文化在学校发展中引领和激励作用没用充分发挥作用;c.缺少校园吉祥物引领精神,目前国内院校少有校园吉祥物之说,但是这并不代表不需要,在调查中显示大多数学生期望自己的学校有吉祥物来引领校园精神,

(二)改进措施

1.在环境建设方面,学校应当广泛征集校园师生意见,集思广益设计出具有校园特色的景观建筑等;同时对于园林景观的设计理念从基本养护不断向美化设计过渡,在保证养护技术过硬的情况下提高设计理念,将植物景观与山水景观相结合,寓情于景、相得益彰;最后,在增设自行车架、路面座椅等方面要提前做好需求调查,避免闭门造车的情况。科学合理的增加服务设施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6]。

2.在节能环保方面,首先要增强宣传力度,宣传方式尽量多样化[7],采取开设讲座、路边展台、举办回收活动等多种方式相结合,通过不断的宣传将环保理念潜移默化的植入师生当中;其次要不断普及节能减排的途径、措施,使师生对环保方式的认知深入到细节当中;最后,我们要不断完善环保措施,简化环保程序,提高师生环保意识,使之做到主动环保并引领环保。

3.在文化建设方面,根据调查报告显示,学校可以通过明确校园精神、举办校园主题活动、增加体现校园文化的物品三点开展工作。比如在校园中增设本校的代表性雕塑;建造历史墙,通过直观生动的形式展现我校的发展历史;建设长廊展示本校培养的名人历史;开展吉祥物设计大赛,征集吉祥物设计图案并通过投票方式选出吉祥物,通过吉祥物提醒师生排队、环保等,将校园文化精神传递到师生当中。

结语:

校园环境文化就是学校的精神、灵魂和象征。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员参与,全方位配合;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统筹协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建设优秀和谐的校园环境文化,才能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好的育人环境。对于学校节能而言,也应加强学校的主导力量与重视程度,制定学校能源战略规划;建立绿色可持续发展校园建设体系,出台学校用能用水管理办法;利用经济手段约束用能量;自上而下建立行之有效的节能管理机制———校级统一领导,各机关院所齐抓严管,专门机构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师生积极参与。这样不仅能够突显节能的重要性与学校实现目标的决心,更能够形成系统、科学、长效的管理体系[8-9]。师生对节约用能的认识会更加深刻,也更积极主动践行节能环保、绿色发展的理念。

作者:刘佳 吴然 王涛 赵然 单位:北京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陈家才,景志明.加强学生社会实践促进校园文化建设[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0(2):124-126.

[2]陈聪.校园环境与思想、意识、文化的融合[D].武汉理工大学,2006.

[3]孙照勇.美国高校校园文化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8.

[4]张涛.人文空间•自然场所[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

[5]吉建辰.当代中国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延安大学,2013.

[6]余菲菲.当代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

[7]邬艳.大学精神引领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2.

[8]刘建现.基于文脉思想的美国高校校园景观文化研究[D].重庆大学,2012.

[9]周芳.以育人为本的大学校园环境建设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

第三篇:校园文化建设以文“化”人研究

什么是文化,“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有是不同的解释。而什么是学校文化?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如果大家走进一所名校,不用别人介绍,你也许就会感受到良好氛围的熏陶,这就是学校里最有文化的东西。表象的建设往往十分显性,如学校的硬件设施、学生人数、师生的着装、行为举止等,而真正支撑学校持续发展的恰恰是看不见的东西———无形的校园文化,其核心就是学校的精神。特别是,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真正对其影响最大的是学校的“文化”,也就是学校里学生身边的人和事。所以,要把学生教育好,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其实最简单的就把他身边的人和事做好!学校里并不缺乏好人和好事,但如何挖掘、利用,那就涉及到校园文化的范畴。打造和挖掘校园文化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学校的文化建设,既不是人为的搬来几块石头,在石头上刻几个字,也不是找几个名校友,在宣纸上写下几句话,更不是校园内彩旗飘飘、墙壁上写满了各种标语、口号。校园文化的挖掘和打造,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有深度

校园文化是隐形的、抽象和长期的,它深藏在事物内部,贯穿于学校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通过抽象思维、综合分析、深度提炼,才能打造出有价值和有个性的校园文化。

1.活动课程化。每一所学校,每一个班级,周周有主题、天天有活动。但是,假如都是从一个活动到一个活动,简单循环往复在具体的活动中,每个学校都可以做到。那是从活动到活动,也就没有所谓的个性,更不是学校的文化。就像当今的广场舞,为什么那么普及?原因很多,我觉得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大家没有统一的“艺术价值”追求。跳舞者不讲究动作、不强调表情、不在乎评价……只是自娱自乐、流汗锻炼。但是,有追求、有目标的“舞者”,就会不断地提升、更替,从而走向更为广阔的艺术舞台,产生更多的文化影响,也就从当初的“锻炼”提升为艺术了,内涵更丰富、文化味更浓。在学校文化的挖掘中,必须把校园活动演变为课程,甚至变为学校较为固定的校本课程,有较为固定的时间、有活动目标、有考核评价等。把内容整合化、活动体系化、评价科学化,提炼学生活动中的共同价值追求和教育目标,从而把校园活动提升为校园文化。如我校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体育艺术节、宿舍文化节、班主任节等等,已经从日常的校园活动中完善升华,提炼出活动的文化价值,成为附中校园活动的一种固定的符号。

2.制度标准化。制度,是一个学校规范发展的基本保障。每所学校都要规范,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在学校的办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反思,规章制度的制定、执行到监督,是不是都有固定式的规范?是不是标准化?例如:学校的礼仪常规教育,很多学校都规定学生必须穿校服、剪短发等等规范,但是,很多学校多没有出台固定的细则。有些班级穿所谓“班服”,有些同学穿学校社团制作的“队服”等等,有些学校规定每周一、五必须穿,也难以对学生的头发做出具体规定。有些学校这个学期这样规定,下个学期又那样规定。如何把仪表这种外在的表现,形成一种有内涵的学校文化,那就必须对学生的仪表、着装等做出基本规范要求,制定一个科学的“标准”,形成固定的“制度”。我们学校在对男生头发的长度规定“标准”:“前不遮眉毛、后不挡衣领、左右见耳朵”,并且,每月检查一次。当然,还有谁检查、谁教育、谁反馈等一系列的规范性描述和标准化的规定。

3.言行规范化。良好的言行是文化人的外在表现。一个有文化素养的人,最外显的就是良好的言语和健康的行为。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这方面应该尤为明显。课堂语言、交往语言、主持语言等等,都要有一定的规范。见面说“老师好”,离开时说“再见”,影响了别人说“对不起”,大众场所不能喧哗……都要对师生有规范化的要求。我校每周一升旗仪式,都由不同的学生主持,但学校团委对主持的程序、表述、着装等都有具体的规范,让广大师生感觉到语言规范、行为端庄、气质高雅。

二、有亮点

亮点,在这里主要是指让师生眼前一亮的活动,也就是工作的切入点或兴趣点。一般的学校活动,往往都具有季节性,同时又具有反复性,很容易给师生带来反应“疲劳”。如何吸引学生呢,那就是要在普通、平凡、日常的活动中找到新抓手,挖掘出吸引师生的亮点。

1.“先进”英雄化。每所学校都表彰先进,都表彰过先进事迹,但都很难发挥先进的模范作用,甚至都没有给大家深刻印象,更多是“水过鸭背”!大家应该还记得,在1998年抗洪救灾中,海南籍的李向群烈士,成为了千千万万烈士中的楷模,并且激励着一代人。他的故乡,也把当地小学更名为“向群小学”;还有,最近全省上下共同学习的优秀县干部林北川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所有县干部几乎一样的工作,但他能脱颖而出,成为千千万万干部学习的模范。这些先进人物的故事,值得我们学校领导深思和学习。其实,在学校教育活动的过程里,我们要善于把“小事做大”,就是要挖掘平常的先进人物的点点滴滴,提炼他们的一言一行,聚焦他们的每一件事,然后当作“大英雄”去宣传、去展示。还要把他们的优点集中、放大,按英雄人物的特性去描绘、去述说,扩大影响。这样,才会提炼出校园先进人物的内涵和校园文化的主旋律。在我们读书期间,我依然清晰地记得海师学生张九功同学的精神!在附中,每年“三八”妇女节期间,都会开展“十大女生”的评选活动,通过才艺展示、学生投票、任课老师推选、网络展示等环节,让大家聚焦她们的“小”事,挖掘出“英雄般”的气概,在校园中形成“深远”的影响。

2.经历传奇化。学校发展,总会经历自己的历史。不同的经历,也就打造了学校的特色。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学校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特殊”经历,形成学校独特的资源,从而构建学校个性的校园文化。其实,在学校发展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难忘的人或事,或许是“奇异”的事、或许是感动的事、或许是稍纵即逝的突发之事……特别是发生在师生身边的事,我们都要深挖,尽最大的可能促使经历的独特化、传奇化。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文化对人深远持久的影响。海师大的郭丽华老师,她身患绝症,坚持在工作第一线,在平凡岗位上,做着和大家一样平凡的工作。但是,她的事件,为什么能引起如此之大的轰动?除了郭老师本身的感人事迹之外,海师大提炼出来的传奇色彩也增强了事件的感染力和亲和力。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才会成为艺术,才会感动人们。学校的好人好事没有吗?感人事迹没有吗?有!但我们更多的是平淡化、或者说是漠视了!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学会记录,坚持记录,用心去记录每一位师生的成长、进步的足迹,用情去呵护师生们内心世界的点点感动,用大数据去描绘学校发展的每一个故事、每一段历史。

3.故事史诗化。发生在师生身边的教学故事,是最容易让师生接受和信服的。身边的故事,更有影响力,更容易让师生去模仿、去学习。每所学校肯定都有很多值得宣传、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特别是班级教育过程中,很多“特殊学生”成功蜕变的事例,在学校的教育下,他们既改变了个人的成长轨迹,也提升了家庭的幸福,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在校园文化的挖掘中,要及时把他们的成长经历归纳、提炼和升华,让故事既真实,也具有“史诗化”、经典化!

三、有载体

文化是意识形态,需要有物质载体,只有与物质载体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文化的积极影响。在很多人看来,花点钱就可以让校园变得有“文化”。其实不然,在校园文化的挖掘中,很多载体并不是通过“钱”来解决的。

1.仪式专业化。仪式,是学生接受“规矩”教育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学校一般都会举行开学典礼、军训、成人礼、毕业典礼、升旗仪式和班会、校庆日等活动。但很多学校在反反复复的仪式中,更多的是把仪式当作活动,从仪式到仪式,错误地认为仪式就是文化,忽视了仪式的教育功能,特别是文化育人的功能。其实,仪式要想真正发挥更好的育人功能,就必须把仪式提升到文化层面,把仪式按照“专业”的模式举行,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才能产生文化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长期酝酿,用心“经营”,创建氛围、强化规范、专人负责,把每一项仪式做好、做透,仪式的内涵将会提升,仪式的育人功能才会增强,才会形成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我校每周一的升旗仪式,都由专门训练的国旗班同学负责。他们着装统一,精神抖擞,步调一致,口号响亮,既有专业棋手的严肃,又有青年学生的活泼,成为校园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国旗班的同学更是引以为豪!

2.节日经营化。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教师节、国庆节、春节等等,特别是中学阶段,有些节日将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学校要经营好。经营,就会考虑“顾客”的感受,就会考虑效益。如果我们把学生当作“顾客”,其效益就是学生对学校教育的满意度。随着优秀传统文化逐渐进入校园,我们必须经营好每一个传统节日。既是传统纪念,也是文化传承,更是文化育人。如何让学生对传统节日感兴趣、如何发挥传统节日的教育功能,挖掘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需要我们认真反思和精心策划。特别是校庆日。我们要详细准确地了解学校的发展历史,特别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关键事件和关键人物,学校建校的背景和不同时期承担的不同任务,甚至是学校校名的变化等,还有优秀校友名录,这应该是我们重点经营的内容。

3.任务人性化。执行力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属于学校文化的精神内涵。学校是育人的地方,就要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工作的安排既要坚持原则性,也要体现人性化,既要体现部门或小组的协调互助,也要体现不同的主体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物质载体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才能发挥物质载体的育人功能。文化,是一个既虚幻又实在的概念。说虚幻,是因为它看不见,摸不着,不易感性把握;说实在,就是你可以时时刻刻感受到它的影响。学校,是育人的地方,是知识的殿堂。当我们走进校园的时候,应该感到文化扑面而来,走进校园,会有一种冲击、感染和敬畏……当今社会,教育工作者应该经常反问自己:学校是什么地方?教师应该做什么?学生应该怎样发展?我们应该建设一个“生态校园”、构建“生命课堂”、关注每一个“生命个体”。

作者:李海文 单位:海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