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校园文化建设反思(4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我国校园文化建设反思(4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第一篇: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研究

摘要:

该文通过发放问卷、访谈、逻辑分析和数理统计方法对我院在校学生进行调查,从校园体育文化的物质层面和学生职业实用性体育的参与频率进行综合分析,旨在了解我院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和职业实用性体育的相互关系,从而加快我院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和提高我院职业实用性体育的发展,进一步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

关键词:

校园体育物质文化;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

高职体育教育作为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教学中要完成增强学生体质的任务,还要培养学生职业活动相关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我院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和未来职业特性,制定与其相适应的职业实用性体育项目和内容,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培养学生就业所需的运动能力、自我保健知识和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大学生接触最为广泛、密切的文化之一。高校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又是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他三个文化层面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载体[1],该文通过探析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各个分维度对我院学生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产生的不同影响,从而提供理论依据,并创造解决问题的捷径。

1结果与分析

1.1我院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对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影响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认为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对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的影响很大的有65人,占总人数的32.5%;认为影响较大的有88人,占总人数的44%;认为影响一般的有23人,占总人数的11.5%;认为没有影响的有24人,占总人数的12%。说明大多数人对职业实用性体育有一定的了解,但少数学生不了解,认为职业实用性体育对校园体育物质文化没有影响。分析了解原因:学生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在我校成功开设多年,其中体育项目有双拐、浪桥、吊桩、毽球等,现有体育设备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增添了活力,对学生认识有一定的影响。但是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只在二年级学生体育课程开设,部分大一学生只是见过,并未亲身体验,对之了解甚少。为此相关的管理者应积极主动地进行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活动,适时地向学生宣传,尽早地开设职业实用性体育,使学生养成积极主动的体育锻炼习惯。

1.2性别对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满意度均值比较

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对男、女生的满意度进行分析,非常满意4分,满意3分,一般2分,不太满意1分,得出结论:女生(2.96)>男生(2.63),F=6.374,P<0.05,女生对体育场地、设备及器材数量对职业实用性体育项目较男生更为满意,具有显著性。访谈学生得知:男生偏好于篮球、足球等运动强度稍大且身体接触较为剧烈的运动,对职业实用性体育相对较为冷淡,所以期望值不高,女生则喜欢新鲜的事物,出于对双拐等职业实用性体育的好奇,对毽子等运动的偏好,对以后职业岗位的需求等诸多原因驱使自己从事职业实用性体育锻炼,所以相对男生较为满足。

1.3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对学生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影响分析

1.3.1体育场馆的满意度对学生职业实用性体育锻炼频率均值比较

在均值得分中非常满意(3.00)>满意(2.76)>一般(2.00)>不太满意(1.65),P<0.01,说明体育场馆、器材设备的满意度对学生职业实用性体育锻炼频率的影响差异非常显著,并且在学生对我校体育场馆和器材设备的态度一般居多,非常满意的最少。说明学校体育场馆建设得越好,器材设备越丰富,学生体育场馆的满意度也就越高,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频率也就越高。根据实地考察,我院专门的职业实用性体育设备仅仅只有两个吊桩和两幅浪桥,占地面积只有半个篮球场大,可见学生迫切希望学校硬件设施能得到改善,从而更好地满足日常锻炼需求,特别是职业实用性体育设备。

1.3.2文化景观的满意度对学生职业实用性体育锻炼频率均值比较

其中体育文化景观包括体育艺术雕塑、体育图画、标志性体育标识等,通过分析可见在均值得分中满意(2.52)>非常满意(2.46)>一般(2.21)>不太满意(2.00),P>0.05,说明文化景观的满意度对学生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的参与度影响不显著。据分析我校由于搬迁至新校区,在校园内陈设了一些突出高铁特设的艺术建筑,比如火车头,铁轨等,有一定的校园文化景观,但唯一缺少有关体育方面的建筑,更别说职业实用体育方面的文化景观,所以学生对文化景观的满意度不高。

1.3.3体育资讯的满意度对学生职业实用性体育锻炼频率均值比较

体育资讯包括体育报刊、音像资料、宣传广告、网站、广播站等,通过均值比较:满意(2.60)>非常满意(2.37)>不太满意(2.22)>一般(2.03),P<0.05,说明体育资讯的满意度对学生职业实用性体育锻炼频率具有显著性,学校通过体育报刊、广播宣传相关的体育资讯越多,对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也就越多。分析结果反映出学校更多地进行体育活动、比赛的广播以及体育知识文化的宣传,大学生的体育参与度更高[2]。体育资讯不同于体育课堂教学,没有强制性,但通过耳濡目染的方式,让学生从思想、意识上主动去接纳体育,所以学校大力发展体育资讯是提高校园物质文化的又一重要环节。

2结论与建议

2.1结论

(1)通过上述研究得出:我院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对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影响较大,说明大多数人对职业实用性体育有一定的了解,但少数学生不了解,认为职业实用性体育对校园体育物质文化没有影响。(2)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的情况同样对我院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能够顺利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体育场馆和体育资讯两个分维度上面更体现了体育物质文化建设的不可替代性,学生对体育物质文化建设越满意参与实用性体育锻炼的频率也越多。(3)在性别对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满意度比较中,女生更为满足,也反映出男生对职业实用性体育的关注程度,要求也更高。

2.2建议

(1)建议从大一开始开设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让学生尽早体验并参与职业实用性体育锻炼,为尽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2)希望学校及时增添新的职业体育器材,更换腐朽设备,建设具有我院职业实用性体育特设建筑,加大学院广播、报刊杂志宣传力度,及时宣传学院的体育新闻与赛事报告。(3)建议适当增加一些更符合男生锻炼要求的职业实用性体育项目,如胜利墙、攀岩等,尽量满足学生对不同项目的追求,以便更好地迎接未知的挑战。

作者:刘寒青 韦淼 杜康 单位: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

参考文献

[1]李兆元,崔晓良.高校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探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8(4):38-39.

[2]吕田甜.福建省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影响研究[D].集美大学,2013

第二篇:新媒体校园文化建设及发展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新媒体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了极其重要的传播载体。大学,尤其是中国的大学,因为其所具有的开放性与公益性,因此对公众的品牌打造与宣传策略是非常有必要的。校园文化是一个高校品牌的重要内容与体现,手段宣传、怎样有效宣传校园文化建设成为了每一个高校都会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

新媒体;校园文化建设

一、新媒体的特性及影响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在发展新的媒体形式,是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络、有线网络等渠道和计算机、手机、数字电视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是一种形式的传播和媒体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新媒体越来越被公众所接受,是技术上、形式上、理念上的革新,这种媒介方式的应用群体更广,影响力更大。新媒体不仅是传统传播路线的优化,构成了一种新的文化体系本身。新媒体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有着直接的影响,因为新媒体的互动和即时性、海量性和参与性,多媒体和超文本,当然,个人和社会的特性,也影响着校园文化建设。

二、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广泛化,由高校挑选考生的单项选择模式已经转变为考生与高校间的双向选择模式,高校之间的竞争也不再是单纯的专业水平间的比较,这对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作为一社会组织,所面对的公众是极为广泛的,不仅仅要面对学生,更要面对社会公众,而校园文化是大学精神最直接的表现。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互动都受到了影响,面临的形态又一次。在网络给大学生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在传播了许多负面的信息,不断影响着大学生。对于校园文化的建设,新媒体作为一把双刃剑,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压力和挑战。

三、新媒体环境下的校园文化建设

对校园文化重视和要求的逐步提高,应合理利用新媒体在传播力度、覆盖力度、更新速度以及针对性这几方面的优势,以全面提高学生素养,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优良校园氛围。

(一)利用新媒体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高校校园文化是各种思想文化碰撞的场所,各种理念、科技新、热、生命的信念,行为文化的融合渗透到校园,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新媒体在校园里展开,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空间,对新兴的网络媒体,发挥其作用,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利用新兴的网络媒体开展网络多彩的思想教育活动。充分利用网络互动功能,趣味性强,形成丰富的校园文化氛围,对促进大学生思想素质的发挥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新媒体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具体应用

1.利用媒介优势,打造文化氛围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在当今社会中已经日渐下降,而灵活机动性不足,互动方式时间受限,吸引力低,针对性低等缺点逐渐暴露。随着网络的普及,利用新媒体平台授课,更符合时代要求。作为教育者,就是要能够详细熟悉新媒体,针对其传播规律开展教学管理工作;需搭建网络教育平以写博客、空间和评论等方式熏陶感化学生;要能做好网络舆情监管与引导工净化新媒体空间;要学会用网络上受欢迎的语言、交流方式和热点话题同学生台作进行交流讨论;要不断更新与拓展知识,保持知识体系的鲜活性和生命力。由此可见,只要切入点准确,合理利用新媒体媒介资源,必将激发学生巨大的热情,展现全新的魅力;通过对新媒体平台的合理统筹规划,能够成功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2.提升媒介素养,打造优良自媒体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能够了解人们所面临的各种信息、选择、评价和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和生产能力。媒体素养将直接决定信息接收和处理的影响。有良好的媒体素养能使人们在面对各种信息时进行理性、准确的筛选。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大学生已经脱离了媒体的独立,将能够传播自己的观点和自由信息。大学生作为网民的主体,重视媒介素养的提高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还是有极大一部分学生的三观不够成熟,意志不够坚定,极易被影响。对于这个问题,学校要彻底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社会网络管理体系也应当增强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对负面信息进行及时的处理与筛选,这是一个解决方案。然而堵不如疏,正确的引导是更容易被大学生接受的方法。各高校应鼓励学生合理利用新媒体资源,创造出积极正面的自媒体,起到“榜样效应”。如华南农业大学的一大学生团体创立的“叮叮打羊”,是以大学依托,以大学生自我服务为宗旨,运用微信公众号平台,针对该所大学校园特有的出行问题,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搭车拼车体系。同时为在校学生建立了一个线上与线下互动的交流服务网络。不仅仅解决了很多同学的交通问题,同时增多了交流途径,扩大了同学们的交际圈,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平台的搭建与运行,促使许多大学生不再仅仅满足于被动的接受信息,而是主动探寻合理利用新媒体媒介的方法途径。通过对“叮叮打羊”的成功打造,促进了大学生的创造力,展现了大学生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在学生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宣扬文化内涵,打造强势品牌

在全球化导致国际人才流动的发展成为规范的时候,国外高校经常吸引最好的学生在我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国内优秀学生。即使在家里,学生对有限的大学名额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这些条件一致表明,高校已经进入品牌竞争的时代,如何创造一个独特的品牌形成核心竞争力,来决定高校的影响力和未来的发展。如何通过有效的推广,促进社会对学校办学理念的提升,对高校的教学特色、教育质量和社会服务的综合认同度,是高校的重要。截至2013一月,微信注册用户已突破3亿,成为亚洲最大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的用户群,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更是不可预知的,微信自成为媒体一个巨大的平台,互动的沟通和传播的粘性是传统媒体暴力的影响。同时,在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如微博,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与商业目的的微信公众号相比,微信公共高校,也不甘示弱,其广泛的覆盖率的增长达到了六千万。2015,腾讯微信在全国高校中,公立学校发展的“互联网+”生态校园的时代,从2015年七月开始,每月推出全国高校公共号码列表,近一万元的奖金鼓励智慧校园的波特兰开拓者队。这一榜单也可以显示,在当今的高校中,新媒体平台的普及应用范围广。3月22日,在2016,腾讯已经了2016号国家大学公开亮相,华南农业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微信ID:scauxmt)在全国公立院校排名第四位。华南农业大学,微信于2014年6月26日正式开通,该校党委宣传部的新媒体中心负责教师和学生团队的日常运作。华农官微开通以来,深受周形成学生策划的主题内容,讲好故事的Huanong,华农的声音传递。球迷人数突破1000万大关,多次在全国顶尖高校官微影响排名中位列前十位,并在广东省高校官方微前沿。大学官方公布的公众号不仅为学生带来更多的信息,同时也肩负着维护学校品牌建设和形象的责任。2015年九月,一期被称为富二代的砸无人机大喊:“我的狗食比你的飞机贵”视频在线热,也被转发数个公众号。什么是更夸张的标题为噱头传播,短短一天时间阅读总量超过1000万人次,引起网友热讨论,形成势头。该视频被转发,有网友发现,事件发生在华南农业大学(东校区篮球场,和一些媒体微博直言事件发生在华南农业大学,矛头直指华农。就在事态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时,仅过了一晚,华农官方微信和官方微博便了辟谣帖《网传“富二代怒砸无人机”为假新闻》,证实此事为拍戏。在辟谣帖发出仅6小时内,阅读量已超过4万次,官方微博的评论量超过4000次,转发量也超过1000次。这一做法及时稳定了校内及社会人士的信心,同时也为华农保住了良好的声誉。

(三)新媒体环境下校园文化推广的特点及优化

1.更加贴近年轻人的生活方式

校园文化传播的受众群里,包括学生,有极大一部分是年轻人,而当今的年轻人经常看报纸的不足一成,听广播的不超过三成,但几乎人人都在使用新媒体途径接受信息。将年轻人想要了解的讯息通过年轻人习惯的方式传播自然会获得更多的青睐。

2.扩大影响力

现在各种广告媒介日益增多,不管是楼宇电视、网络宣传还是户外广告,广告信息都越来越考虑公众的需要。想要增加校园文化的传播途径,增进校园文化的建设,使用新媒体是必然趋势。在这个“科技以人为本”的时代,紧紧跟随科技发展的脚步,合理利用新的资源,自然能够扩大广告的影响力,并且可以得到长足的稳健发展。

3.降低成本,更新速度快

校园文化的建设与本校举办的校园文化推广活动息息相关,相辅相成。以华南农业大学的“紫荆科技节”为例,一年一度的“紫荆科技节”,不仅仅吸引了无数游客来观赏校内如画的风景与美丽的紫荆花,更是给了公众一个了解学校文化的机会,无论是各学院的摆摊宣传,还是对于学校科研成果的介绍,都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声誉。然而,校园文化推广活动多数以学生社团为主办单位,这就决定了他们的宣传预算少,准备时间少。然而新媒体的应用,如同微博、微信等,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用有限的资金和时间,获得最好的宣传效果。

四、现代大学校园文化的发展趋势

(一)校园文化走向开放多样化

新媒体的发展使校园网成为大学校园文化发展的重要平台。随着一个方便的校园网的平台,各高校之间的横向互动逐渐增多,互相帮助,在高校之间吸收了自己的房子,促进了其自身的校园文化创新的多元化发展。新媒体环境为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提供了频繁接触的机会,大学校园文化逐渐开始从半封闭式社会向全社会开放。

(二)校园管理文化将不断完善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是现代大学校园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大学校园文化在新媒体的优势的影响下,不仅增加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人力、物力,不断完善各种新媒体的基础设施建设,使其能够满足网络发展的需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引入网络技术,在校园系统文化建设。在现代大学校园文化的总体规划中应坚持并重并重的建设和管理并重的原则,充分发挥各部门自身校园的作用,共同致力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现代大学校园逐步构建参与网络环境变化的三维模型。

(三)校园文化载体趋于现代化

校园物质文化载体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充分利用各种文化产品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在于校园文化的建设,随着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校园文化的不断发展,物质文化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出现了一批新的媒体教学资源,校园文化的载体逐渐融入现代世界。在新媒体环境下,以新媒体为代表的网络文化逐渐成为主流。积极应对需求。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新媒体必须与传统文化传媒相结合,形成校园文化建设的三维体系,并逐步形成良性的互动循环。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构建校园文化发挥其创造性,凝聚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实现双赢。随着时间的推移,校园文化的积累为共同的美好的集体记忆,而校园文化的发展奠定了未来的基础,也有助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

五、结语

随着新媒体为代表的网络媒体称为主流,高校需积极应对,利用新媒体建设自己的学校品牌,宣传校园文化,才能顺应时代的要求,更多的把正能量传播给学生,传播给社会。同时会给学校本身塑造有识别性的学校品牌,增强竞争力,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也势必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

作者:米平平 张偌菁 单位:华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李莹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校园文化的特点及变化规律[D].南京理工大学,2014.

[2]张?.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特点及其建设路径选择[J].经营与管理,2014(1).

[3]李志春,敖丽.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辽宁警专学报,2014(2).

[4]孙文杰.论新媒体环境下的校园文化的构建[J].学习与实践,2013(1).

[5]陈林.计算机网络新媒体环境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14(3).

[6]乌日娜.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武警部队人才培养建设的几点思考[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5).

第三篇:中高职合校办学校园文化建设实践

摘要:

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增强教育软实力的重要举措。在中高职合校办学背景下,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根据自身办学背景和实际情况,客观认识校园文化基本内涵,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情况,提炼校园文化建设要点,以形成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

关键词:

校园文化建设;中高职合校;内涵;实践途径

校园文化建设是职业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是职业院校的学校精神、学校活动、学校秩序和学校环境的集中体现,是职业教育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在中高职合校办学背景下,兼顾中职学生和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和人生发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贯彻落实党的职业教育方针、优化育人环境、促进中职学生和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均有重要意义。

一、办学背景

2011年9月,经凉山州人民政府批准,西昌市人民政府与四川现代教育集团合作办学,成立了西昌现代职业技术学校。该校为民办公助性质,在原有的西昌市第一职业技术中学、西昌市第二职业技术中学的基础上,整合、巩固、完善、提升,在太和路教育卫生园区选址227亩,集团投入1.5亿元建校,在新的水平上实现了中职教育的发展。近年来,学校不断发展壮大,先后开设了机械维修、建筑、汽车修理、电子应用技术、计算机、学前教育、旅游酒店等10余个中职专业,在校中职学生近4000人,教师280余人,双师型教师占比46%,招生规模稳定在1300余人的水平。随着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2015年4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四川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成立。该学院由四川现代教育集团投资办学与管理,当年高考即开始了首届招生,9月上旬按计划开学,机械工程系、汽车工程系、电气工程系、旅游系、经管系、计算机系这六个系的高职新生共753人,达到了14个班级的规模。在新校区还未正式建成之际,四川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与西昌现代职业技术学校合校存在,其民办公助性质不变。学校运行模式为在四川现代教育集团统一决策下,以四川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为基本建构,西昌现代职业技术学校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基础的结构部分与功能成分,两院校统一行政机构管理,有机协调院校工作事务,有序运行教育、教学、实习、实训、招生、就业等方面的管理,共同担负着四川省民族地区(尤其是凉山州、川西南)职业教育的重任。2016年春期,学院中职、高职的教学单位达到了16个系(部、处)、72个教学班、60余门专业课程、在校中高职学生3660余人、顶岗实习中职学生1340余人的规模。学院办学规模与水平都得到了空前提升。当前,职业教育制度建设全面展开,职业教育层次和专业结构不断完善,中高职教育统筹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在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的进程中,就西昌市、凉山州对高职教育、中职教育的实际需求和四川现代教育集团的发展规划来看,学院这一中高职合校办学的组织管理模式,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还将继续进行下去。

二、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在认识取向上存在偏差。在中高职合校办学管理背景下,有效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以文化育人、环境育人来促进人才培养,对此,有相当一部分行政领导、教师的认知是模糊的。在管理中过于偏重制度管理,放大了奖罚机制,教学管理制度没有提高到校园文化建设层面,人文情怀关注度偏低,长此以往,教师的雇佣意识累积,主人翁意识不足,事业心和责任感也将退化,对学校管理、学生管理的主动性必然降低。第二,在学生管理方面,中高职合校办学中校园文化的协调功能差,没有兼顾中职学生、高职学生的个性特点,校园文化氛围没有顾及中职学生、高职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培养目标取向的差异性,中职学生、高职学生的文化育人功能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学校在教学管理、实习实训管理、生活管理等活动中,校园文化氛围的育人效应没有充分释放,是一块“短木板”。第三,在教师管理上,中高职合校办学中校园文化建设的兼容性不够,一些管理制度(例如教学目标管理、评估方案、培训内容、课时津贴发放等)不能为中职教师和高职教师所共认,不支持中高职合校办学的校园文化建设。第四,在活动开展上,校园文化建设对中高职合校办学缺乏区分度,模糊了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不同层面。例如,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千篇一律,主要形式是粘贴板报、悬挂标语、制作宣传栏,形式单一,校园文化长廊还没有建立起来,党课、团队活动、文艺演出活动的内容与形式都有待提高针对性。在中高职并存办学、中高职合校管理的工作背景下,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把文化育人、环境育人务实地渗透在院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之中,进一步做好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以提高中等技能型人才和高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这就成为在认识上需要引起重视、在实践层面需给予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1][2]

三、中高职合校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

(一)涵义

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是指在职业院校办学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反映全体师生员工在生活方式、价值趋向、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上的一种自觉意识和精神力量,表现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之外的环境氛围布置、师生的课余文化活动等教育活动。校园文化是职业院校教育工作运转的支持条件,是一种群体组织文化,对每一位师生员工的行为自觉、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都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三个反映形态

在中高职合校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应具有的反映形态有三类。在物质财富、精神氛围以及生活方式上,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应该具有一定的独立特征,作为一种文化类型,它主要在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三个形态上反映出来。其中校园物质文化是职业院校内各种客观实体存在效应的总和,学校的校容、校貌、自然物、建筑物等各种环境设施是校园文化形态的基本载体;校园制度文化是职业院校各项规章制度的总和,包括学校内部的各种规章制度,办学过程中与社会、企业建立的有关实习、实训、就业机制,它是校园文化形态的操作模式;校园精神文化是职业院校全体师生员工的思维价值取向、意识形态活动、一般心理状态的总和,包括思维特征、行为模式、学校传统、校训、校风、教风、班风、学风、作风、人际氛围、集体舆论趋向等,是校园文化形态的核心。

(三)渗入企业文化元素

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应该充分利用校企结合的优势,学习与中职、高职的实习实训相联系的不同档次、不同类型的企业,吸收不同属性的企业文化精华,构成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资源。一些企业优秀的文化精神可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足够深刻的启示,例如:华为公司:比物质资源更重要的是文化;万科公司:寻找人文主义的光亮;海尔集团:文化是企业发展之魂;联想集团:文化的内核是责任;长虹集团:于制度管理中见精神……大庆油田: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作风、严明的纪律,是为“三老四严”精神;国际商业机器公司(美国):集体尊重个人、个人爱护集体、向顾客提供最好的服务、追求杰出的成绩;松下电器公司(日本):产业报国、光明正大、和亲一致、奋力向上、礼让谦让、顺应同化、感恩报效,被称为松下七精神;在中高职合校背景下,职业院校鉴于学校办学传统、社会服务行业的多样性存在、时代对职业教育的要求,需要“拿来”,借鉴他山之石,吸收企业文化元素,进而形成既有自身特色,又有社会企业文化精神的校园文化。

(四)共认的内涵特征

就人才培养目标而言,高职是职业教育的较高层次,与中职学校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岗位,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不同,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突出高技术、高技能型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融入更多的职业特征、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人文素质等要求。因此,中高职合校办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应该兼顾中职学生和高职学生的生活学习特点,具有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共认的内涵特征。这一内涵应该具有四个支点:一是以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为核心,从校园精神文化、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三个形态着手;二是以优美的校园环境、多彩的文化生活、高雅的艺术情趣、浓厚的学术氛围、科学的人文精神、娴熟的技能操作形成催人奋进的学以致用的院校精神;三是以倡导科学、民主、实用的价值理念,导向正确的舆论环境,使学校文化形态、师生心态、技能状态内外和谐;四是以促进“三个对接”教学思想的落实服务于校企合作,使院校办学实力、管理活力、师生动手能力构成院校的文明魅力,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创建品牌职业院校。

四、校园文化建设的展开途径

(一)根据客观条件来设计

学院是一所新创办的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地处西昌市太和路教育卫生园区,在城市规划发展中属于未来的繁华地段,校区面积适中。目前,在新校区还未启动建设之际,在办学规模上再进行扩展,必然受限。因此,校园文化建设要充分考虑这一实际情况,根据客观条件提炼特色性的校园文化,在内涵发展上下功夫,坚持“精致、亮色”的特色办学策略。精致在于教学管理的认真、细致,在工作中精益求精,在绝对保证学校安全的基础上让中职学生和高职学生掌握应有的职业技能,生活快乐;亮色着眼中职学生和高职学生的未来发展,在就业率、就业质量上让学生和家长满意。根据客观条件提炼校园文化、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是:学院各方面的工作都要做到认真、负责,最大限度地挖掘学校发展潜力,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发展之路。在学生教育管理、后勤生活服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专业课程教学与实习实训等方面,要尽量拓展教育教学空间,把每一节课上好,把每一种教育元素做细做好,力求达到精致,使学校成为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精品院校。

(二)从实践活动中提炼

在实践活动中提炼校园文化、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有多种。较为有效的方式有如下四种:(1)生态环境建设,例如芬芳四溢的绿荫草丛、精选搭配的名人雕塑、独具特色的庭院树木等,组成静雅的校园生态环境。在实施过程中,要围绕中心、主题来设计。(2)举办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动员全校师生参与,如冬季田径运动会、学生文艺演唱、学生社团艺术、职业技能竞赛等。举办校园文化活动要有机配置主题、有序组织实施。(3)帮助学生愉悦快乐生活,学院不仅要培养中职学生、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传授思想品德和知识,训练教师的教学技能,还要让师生愉快生活、愉悦学习、愉悦工作。提高师生的生活质量和愉悦指数是学院中高职合校办学特别看重的,既关注师生的未来幸福,又关心师生当下的愉悦快乐,这样的校园文化建设才是有意义的。(4)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引导中职学生、高职学生和教师形成正确的价值理想观念,通过校园文化的熏陶,培育既有仰望星空的远大理想、又有工匠精神的脚踏实地的技能型人才,使师生具有学者之风、爱国精神,这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真谛。

(三)在职业院校制度建设中形成

学院的管理制度建设是一项颇为繁杂的系统工程,是中高职合校办学正常运行的基础保障,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应该把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培养贯穿于学院制度建设全程。目前,职业院校的制度建设存在的普遍问题是:教育管理制度不能有效激发人的潜能,人的主动性在制度实施中被不断弱化,而雇佣意识与管理制度建设呈正相关;社会转型速度加快,教育管理制度滞后,时效性不足;教育管理制度的科学性欠缺,导致可行性不足,形成性评价的量化机制缺乏。在中高职合校背景下,教育管理制度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学院有序运转。同时,各项制度建设要紧密围绕学院的办学目标,充分体现民族地区中高职的办学理念,这将有利于形成特色的校园文化。在职业院校管理制度建设中,全院师生员工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增强工作责任感,形成勤奋,务实、敬业的职业品质,形成良好的制度文化管理氛围,这也是校园文化的凝练过程。

(四)从夯实师德素养来提炼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一个长期、复杂、艰苦的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师德文化是构成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实践的着力点。教师需要加强自我教育,坚守师德底线,提高自己的素养水准,并形成一种文化自觉。在公共基础课教学、专业课实习实训中,提升师德素养还需要提高职业道德认知,规范言行,在教师的文化自觉的基础上建设校园文化,这是建设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的有效途径。在中高职合校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要引导教师进行如下“八项修炼”。修炼德行:德行为本,理解宽容,做为人师表的教师。修炼学识: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做终身学习的教师。修炼专业:专业精湛,技能超凡,做学者内涵的教师。修炼心灵:心灵圣洁,阳光健康,做诗意情怀的教师。修炼仪表:仪表端庄,高雅和谐,做自然大方的教师。修炼语言:语言亲切,逻辑严密,做启迪有方的教师。修炼气质:气质儒雅,从容不迫,做文雅自信的教师。修炼情感:情感真挚,民主平等,做教学相长的教师。在中高职合校办学背景下,职业院校要做好招生、学生教育管理、课程与教学改革、就业率提高等工作,也要关注校园文化建设,以文化育人、校园环境氛围育人,培养出企业、社会所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促进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平衡发展。

作者:黄德成 单位:西昌现代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王晓华.基于“校企共同体”的高职教育服务社会能力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3):16-21.

[2]贾建忠.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建设若干问题的研究——以信息技术专业为例[J].当代职业教育,2016(2):62-64.

第四篇:校园文化建设音乐教学意义

摘要:

音乐是一种艺术,是审美教育的最好载体,一种精神文化进步的体现。而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全体师生们良好的精神面貌是学校在办学过程之中的重要因素。因此音乐教育对学校文化的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应该加强对音乐文化的学习,让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

关键词:

音乐;校园文化;可行性

在音乐教育过程中,能对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得以培养,同时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也有着积极促进作用。通过从理论层面对音乐教育的发展进行详细研究,有助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良好发展。

一、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和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可行性

(一)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没有成熟化,加强对学生的音乐教学,对学生的想象力以及情感的培养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也比较有利。学生在这一阶段的认识能力还比较低,在受到外界的影响方面比较突出,所以在通过音乐教学中,就能通过动感的音乐感染学生,让学生能够思想情感的丰富性方面起到积极促进作用。通过音乐教育,就能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二)音乐教育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可行性

音乐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通过对学生开展音乐教学,对学生的个人素养就能有效提升,从而为学校的文化建设的活动促进有着积极意义。音乐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贡献作用是比较突出的,只有对音乐教学的质量水平得到了提升,才能促进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有效提升,对校园文化建设才能起到积极促进作用。美是音乐教育的基本属性。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真诚的品质,完善他们的人格,使他们的心灵向美好的方向发展,因为“真善美”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音乐通过美妙的声音打动人,陶冶学生的情操。音乐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通过情感感受音乐,学习方式由被动化为了主动,这样有助于他们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促进良好校园文化的建设。此外,音乐教育还具有很强的凝聚性。校园文化最重要的是使师生形成凝聚力,凝聚力是学校的灵魂。音乐教育对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丰富情感、良好行为规范”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开展的歌咏比赛、合唱、乐器表演、舞蹈排练等活动,增加了同学和老师相互交流的机会,使同学相互帮助。音乐教育不同于其它文化课程,它既培养了学生的协调合作能力,又让师生关系更加紧密,增强了校园凝聚力,校园成为了真正的大家庭。

二、音乐教育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和有效策略实施

(一)音乐教育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分析

从实际的音乐教学现状来看,在诸多方面还存在着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对音乐教育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在整体的认识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还有就是音乐的教学师资力量相对比较薄弱,在课堂的教学效率水平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没有对校园文化的内涵加以有效提炼,这样就很难通过音乐教学来对校园文化建设得以有效加强。另外,在音乐教学中对校园文化的建设方面没有科学化的体现,在校园环境文化和音乐教学之间的统一性没有良好呈现。还有就是在音乐教学的形式上没有和校园的精神文化得到有机结合。这些方面的问题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促进目标实现就有着很大阻碍。

(二)音乐教育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策略实施

为能将学校的音乐教育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得以有效实现,就要能从多方面得以充分重视,注重策略的应用科学性。笔者结合实际探究了几点措施,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对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就有着积极意义。

1.音乐教学要能在音乐氛围的良好营造方面得以充分重视。要能对学校的广播站的作用得以充分的发挥,学校的广播在不同的时间段选择适当的音乐加以播放,能够对学生起到放松的作用,这样才能对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以及心情愉悦的效果得以良好呈现。只有注重音乐氛围的良好营造,对校园文化建设才能起到积极作用。

2.对音乐的教学结构要结合实际加以优化。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应用中,已经不能起到积极作用,这就需要音乐教学老师在教学的思想观念上及时转变,将新的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加以应用。对音乐的教学结构进行优化,通过先进的技术在音乐教学课堂中加以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积极性以及学习兴趣。

3.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形式的多样化呈现,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要充分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通过音乐教学的多样化形式的实施,就能有助于校园文化的建设发展。在教学中对音乐教材的挖掘要得以充分重视,将音乐教材中的一些内容和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能够充满新奇感,这就比较有助于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4.通过将音乐教学的内容进行积极的拓宽,就能让学生在音乐学习的整体水平上得到有效提升。对学生的音乐素养的培养也比较有利,通过这些相关教学措施的实施,就必然会为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

三、结语

总而言之,对音乐教学的加强以及优化,能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在具体的措施实施过程中,就要善于和实际的发展情况相结合,只有在这些基础性的问题上得到了注重,才能真正的有利于校园文化建设发展。

作者:张艳茹 单位:陵川县附城镇教育办公室 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参考文献]

[1]姚笛.广西本土音乐资源在音乐教材中的应用研究[J].音乐时空,2015(21).

[2]蒋海云.舞蹈教学在音乐课堂中的重要性[J].新课程学习(上),2015(01).

[3]王彦蘅.音乐课堂渗透生命教育的重要意义[J].音乐时空,2014(01).

[4]何念桓.音乐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推进作用[J].现代教育科学,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