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企业文化建设发展分析(6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第一篇:建筑企业文化建设
【摘要】
本文阐述了加强建筑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建筑企业文化建设现状,提出了加强建筑企业自身特色企业文化建设的策略。要确立符合实际的企业精神;以人为本,打造企业第一资源;增强品牌意识,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制定科学合理的企业制度;营造良好的施工现场文化氛围。
【关键词】
建筑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现状;策略
在经济新常态下,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由生产管理和经营能力的竞争,上升到了整体实力和文化品牌的竞争。建筑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建立适合的、先进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管理效率,提高竞争实力,促进企业快速平稳发展,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一、建筑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建筑企业属于劳动力密集行业,拥有大量一线施工人员,项目点多线长,流动性大,条件比较艰苦,工种繁多,工序复杂,这需要一个核心的文化来统领全局,从而提高职工的责任心和自觉性,实现企业内部良好的沟通及管理。而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精神所在,建筑企业应该抓住企业文化的精神统领作用,引导员工产生心理共鸣,实现员工与企业荣辱共存的目的,对内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对外提高客户满意度,提高企业竞争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将使建筑企业内部保持统一的价值观念,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规范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建筑企业只有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才能使企业的价值观念和员工的思想行为相辅相成,形成一套企业认可、员工认同的价值体系,增强员工归属感,提高企业凝聚力,从而推动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建筑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目前,建筑企业的文化建设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落后,同其他行业相比,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缺乏对企业精神的培育,这主要包括诚信、价值观、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缺失。有些建筑企业在招投标、融资、材料和支付民工工资等方面,屡屡发生信用缺失的行为;有些建筑企业只考虑企业利益,没有充分地尊重员工的价值,没有体现出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有些建筑企业违规违章行为、质量安全隐患问题大面积地存在着,这些问题都体现出建筑企业文化建设的不健全。二是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未将其整合到企业发展战略中,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只重视把企业做“大”,而忽视了做“强”,没有将企业发展的重点从控制力转向企业凝聚力,过分注重利润而忽视了团队的建设。三是没有将企业文化建设视为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来做,有些企业没有一个总体的规划和目标,把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或一般的文体娱乐活动,把企业文化娱乐化、简单化和片面化了。四是管理系统不完善,机制不健全。长期以来,建筑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受制于领导的偏好及企业的重视程度和现实状况,没有形成系统的企业文化体系,未能形成良好的工作机制,缺乏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企业文化建设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五是“以人为本”观念不强。部分建筑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没有充分认识到“以人为本”中的“人”所指内容的宽泛性,仅认为这个“人”指的是企业员工,没有把业主和社会公众包括在内,使“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局限。
三、建筑企业加强自身特色企业文化建设的策略
在经济新常态下,建筑企业要实现企业转型发展,增强企业文化底蕴,提高企业竞争实力,应从以下四方面入手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首先,要确立符合实际的企业精神。对建筑企业来讲,仅靠物质激励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文化、精神、道德方面的纽带。而企业精神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内提高员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对外增强客户的感染力和吸引力。确立符合建筑企业实际的企业精神,其凝聚力和感染力就越强,越能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其次,要以人为本,打造企业第一资源。建筑企业以工程项目为中心,而员工是工程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员工的一言一行关乎工程的质量、安全和进度,也关乎企业良好形象能否通过工程项目这一窗口展现出来。这就要求建筑企业应采取寓教于乐、生动活泼的方式,在工作和生活中慢慢地向员工灌输企业文化的基本理念,变企业被动说服为员工主动接纳,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使企业既是一个紧张有序的管理组织,又是一个温馨和谐的大家庭,在企业内部形成员工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团结协作、荣辱与共的良好氛围,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同时,建筑企业还应把客户和社会受众,也要纳入“以人为本”理念的实施范畴,让他们深深体会到建筑企业的文化感染力,从而使企业内外均处于和谐氛围之中。第三,增强品牌意识,树立企业良好形象。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也是社会各界评价建筑企业最直接的标准。而工地长期以来给人脏乱差的印象,所以建筑企业更应注重通过打造绿色文明工地,来不断提升企业形象。并通过加强质量、安全和进度管理,铸造精品工程,创优夺杯,在行业确立企业品牌,从而扩大企业的知名度,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实力,为企业的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第四,制定科学合理的企业制度。企业文化能否作为催化剂,对企业产生良好的化学反应,关键要有制度作保证。建筑企业一定要有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企业制度,尤其是工程项目管理制度,更应侧重于规范员工在工作时的具体操作,指导员工在复杂繁琐的施工中,能够严格执行各项技术指标,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同时,建筑企业还应通过建立奖惩制度,鼓励员工进行技术创新,从而提高施工工效,确保工程质量优良。第五,营造良好的施工现场文化氛围。施工现场是建筑企业向外界展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窗口。建筑企业要在施工现场营造个性化的,与时俱进的文化氛围,不仅可以感染一线员工,从而提高员工的素质,而且创建的绿色文明工地,展示企业现场管理水平,提升企业外在形象。建筑企业要规范施工现场临时设施,合理布置办公区、生活区、生产区,整齐有序堆放材料和设施,做好作业现场安全防护,给一线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同时,项目部应设有员工文化活动娱乐场所,放置电视机、影碟机等娱乐设施,适时组织员工开展文体活动。这样才能营造出良好的施工现场文化氛围,给员工以家的感觉,激发其工作热情,增强企业向心力和职工凝聚力。建筑企业只有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切入点,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全面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才能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促进企业快速平稳发展。
作者:蔺进士 单位:陕西建工集团宣传部
【参考文献】
[1]吴亚丽.关于建筑企业文化建设的初探[J].科技广场,2009.
[2]李泽亮.施工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和措施[J].商,2013.
第二篇: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文化建设方略
摘要:
本文在论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本质内涵和多元冲击力的基础上,就移动互联网时代如何建设企业文化、制定何种发展方略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时代特征;企业文化建设
当今,我们正在跨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和普及使整个社会经济生活发生了巨大变革。企业的营销、生存、竞争方式变了,人们的社会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变了。面对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巨大冲击,企业文化该如何建设、怎样转型、制定何种发展方略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本文就此提出粗浅看法,以飨同仁。
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本质内涵
随着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Web应用技术的不断创新,移动互联网把人们带入了一个新时代,充分认识这个新时代的本质内涵,深刻把握这个新时代的脉搏,对于建设企业文化、推动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智能手机得到了大力普及,在我国大约有6亿多人拥有手机,移动互联成了主体,并且深深地影响和改变着社会经济生活。诸如微商、微信、APP、B2B、O2O等很多新名词的涌现,给这个时代打上了全新的印迹。从技术层面来看,移动互联网其核心特征体现的是融合,即移动和互联网的有机融合,它所带来的变化不是物理性的,而是生态化的,其集中表现是开放、分享、互动、创新。从本质上说,移动互联网把人们使用的智能终端装置(如智能手机,平板)变成了个人随身的一个器官,和人体紧紧地连在一起,并借助内置的摄像头、传感器、麦克风等使人们在网络世界里面有了眼、鼻、口、耳,甚至还有了触觉和颜色。人们通过这个随身的新器官可以随时随地实现人和人的链接,移动的社交应用变得极其简单,轻而易举地就能把自己的朋友连在一起。不仅如此,还可以随时随地实现人和服务以及物与物的链接,人们通过这个随身的新器官可以获得衣食住行相关的各种服务,也可以实现人与物的交互,物与物的交互联动,使生活智能化。由此可见,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使用的智能终端装置与传统设备PC的本质区别是,融入了心理、情感和社会化的诸多特征,从而使得大多数人不会将智能终端装置当做一个简单物件,会产生更多的心理联系,因而赋予它更多情感化的内容。简而言之,PC难以纳入人们的心理空间,人机互动并非是自然的,而是有间隔的,它们缺少感知的通道;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众多智能终端装置则由于触觉被引入,从一开始就纳入人们的心理空间,并表现出鲜明的特性。具体来说,一是便捷性。移动互联网的便捷性体现在它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接入无线网络,尝试各种应用,建立起方便快捷的联系和沟通渠道。二是智能化。移动终端装置是可感知的,打开定位系统就能定位自己所处的方位,采集附近事物及声音的信息,进而感受温度、嗅觉、色彩。三是个性化。移动互联网的个性化表现为终端、网络和内容与应用的个性化。尤其是移动终端与个人绑定,使个性化特性大为强化。因此,移动互联网时代需要与传统时代不同的思维方式,它更多地需要从心理联系、融入生活的方式以及构建未来的趋向角度出发,这也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有着不同于以前的本质内涵的集中体现。
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多元冲击力
从世界范围看,人们自觉不自觉融入到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之中成为一种趋势,不过移动互联网绝非就是用手机上网而已,它的本质是以自然的方式融入社会经济生活的时时刻刻、方方面面,并以其多元冲击力产生着巨大的社会影响。仅从移动互联网对企业的多向度、多元化影响就能窥见一斑。
1.企业的营销、生存、竞争方式发生了改变。
传统企业运营的核心是以客户为中心,企业基于自身对客户的理解来定义客户需求,而这种需求又很难真实迅速地在产品和服务中体现出来的。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和客户不再是对立的两极,移动化技术使企业、员工以及客户组成一个“利益共同体”。通过大数据将客户自身牢牢镶入到了企业价值链之中,企业运营的效率更高,对市场反应变得更快。移动互联网正在借助移动化向各类企业进行全方位渗透,并对这些企业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2.整个社会的既有商业模式发生了改变。
进入21世纪,移动互联网把传统商业模式来了个颠覆性革命,取而代之的是平台模式、免费模式、软硬一体化模式、O2O模式、品牌模式和速度模式等,新的商业模式正在向多元化方向迅猛发展,冲刷着传统商业模式的印迹,占领着传统商业模式的空间。京东、淘宝的火热,迫使苏宁、国美转型,余额宝的强大吸力,震惊了国有商业银行;神州专车、滴滴打车,搅乱了出租车行业,柯达的破产、各大商业企业的转型,有力地说明移动互联网的多元冲击力,使企业颠覆无处不在,传统商业模式已缺少生命力。
3.促进了产业的跨界经营和资源整合。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强力推动传统产业开放协作、跨界融合、转型升级,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互联网+”作为一种新战略平台和运营技术,与农业、工业、商业等传统产业结合,产生了强大的聚合和裂变效应,使产业进入了激荡的调整和变革时代。
三、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企业文化建设方略
移动互联网时代迅猛发展带来的新变化、新格局,无不要求企业文化与时俱进,构建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文化和思想作为企业健康发展的优势。因此,如何把握新时代条件下企业文化建设的新特点,找到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新方略,则是企业家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企业文化是确保企业健康运行和推动企业快速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对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强内部凝聚力、打造核心竞争力具有重大作用。目前,传统企业文化建设的弊端已有显露,“注重形式”“过于呆板”“条条框框”“喊口号”“背条文”等等,是绝大多数企业文化的通病,这些传统的标准化流程化的企业文化理念已不再适应企业管理的新需求,企业家必须要换换脑子,深刻认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本质特征,建设体现时代精神的企业文化。当前,建设企业文化方略至少应该具备三个特点:一是以企业员工为中心,构建多元化企业文化。现如今,移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企业员工,已不再适用传统管理制度,他们不喜欢按部就班地做事,不喜欢条条框框、喊口号、贴标语,他们个性鲜明、崇尚自由及无边界沟通,一部智能手机基本上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也就是说,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企业文化建设应该体现出网络特质,即形式多样化、新鲜娱乐化。企业的文化定位要用员工喜闻乐见的方式,让文化建设的全过程能够深入基层一线员工当中,让企业文化建设路径从以往“自上而下”变为“自下而上”。二是去中心化、去层级化、实现组织扁平化。移动互联网时代直接冲击的是企业单一中心和层级化的管理理念,由于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了向无中心、无层级、同步快速的信息传递方式转型,以前,企业领导一人说,大家听,按层级传递的传统模式已不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去中心化、去层级化,由集权转向分权。移动互联网带来了信息的透明化和信息获取的便利化,“零距离”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层级化组织模式,组织扁平化和自我管理显得更加重要。所以说,无中心、无层级、组织扁平化和自我管理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方略。三是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个人的价值实现。移动互联网时代要求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根据企业员工发展特点,突破传统文化建设中的时空限制,建立起多元文化发展机制,其核心是注重人的感受、人的地位,弘扬开放、互动、分享、自由、平等的精神,充分挖掘群体总汇中个人的价值,调动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发挥他们无穷的创造力,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多新奇迹。
作者:赵凤华 单位:河北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董莎,王珊.互联网时代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策略[J].企业导报,2015(17):155-156.
[2]曹卓君.互联网时代企业文化建设的三大转型[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4(10):58-63.
[3]宋杼宸.互联网时代企业文化建设的特征和方向[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4(20):6-9.
第三篇:企业景观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既包括“内化于心”的精神文化,也包括“外化于形”的物质文明建设。景观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指人们在与景观长期互动的实践中,所创造和形成的具有与该景观相适应的精神观念,并把这种观念具体体现在景观环境中。景观文化建设因其形式生动并为群众所喜闻乐见渐成为众多企业文明创建中的重要抓手。
一、景观文化的内容
景观文化具有鲜明的企业特点。不同的企业因其历史、产业、人文环境的巨大差异,其经反复提炼的企业文化内容也有天壤之别。相应的景观文化应该能充分展现企业特点:譬如一个农业加工企业,可以围绕加工产品的特点打造出休闲、安静的农耕文化;一个生产汽车的企业,可以在园林造景上侧重于动感、环保的概念;而生产计算机的企业,则可植入抽象、时尚的时代元素。
1.景观文化具有的相对稳定性。
景观文化的形成是逐步的、渐进的、动态的,形成之后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所以企业在规划环境景观建设时,应在充分归纳总结企业文化精神的基础上,在环境设计和建设中予以充分体现。一旦形成和打造之后,景观文化就成为企业职工乐于接受并成为激励职工积极进取的精神动力,并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景观元素如植物会衰亡,建筑会衰败,有些园林小品的象征意义不再适应企业发展需要,有的景观理念会过时,这些都证明景观文化的稳定是相对的,是螺旋式向上逐渐演变发展的。
2.景观文化具有可识别性。
虽然景观建设是植入了一定的设计理念,但因局限于设计者水平或者表达方式的局限,其所要渲染的企业文化需要受众的识别,不同的受众,同一个受众站在不同的角度均有不同的理解。譬如,有一个企业在厂门口搞了一个耕牛的雕塑,有的员工以积极的心态理解为“开荒、耕耘、奋进”的正能量,但也有“企业要我们做牛做马”的消极理解。厂区园林景观的打造更有不同的解读,不同的人喜欢不同的植物,同样的植物又有不同的配植方式。当然,解决景观文化识别性主要抓住两点:其一,设计时结合大众审美及大多数员工的认知水平。其二,加强企业文化及景观文化的解读宣传。
二、景观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景观文化的研究滞后。
一个企业可以很重视景观建设,也很重视文化建设,但将两个概念有机结合的景观文化建设对很多企业来说还是一个新概念。从管理职能来讲,基建办、绿化处这些部门是参与景观建设的,而党工团这些部门是主抓文化建设的。谁来将“景观”“文化”有机整合?从部门设置来讲是缺失的。现实景观设计中,往往把经济性、实用性、美观美化、植物的生物学特性等考虑为影响设计思路的主要因素,而景观文化全凭设计者兴趣而动,导致许多企业环境景观缺乏特色、缺乏生命力。实践经验的缺乏,直接导致景观文化研究的严重滞后。
2.景观文化建设的误区。
随着经济的发展,厂区景观建设近些年受到普遍重视,但缺乏景观文化素养的直接后果是:脱离因地制宜原则,喜欢大撤大建。不停地换代更新,既浪费资金,又使企业有违背大众审美需求的错感,企业景观文化也在折腾中迷失了方向。而让那些“大树进城”则违背了自然规律。受大树进城的影响,企业也出现“大树”热,以营建生态之名来破坏生态。好树不一定非是大树,适合厂区审美景观需要、排污降尘隔音需要、性价比高的树都是好树。重建轻管现象突出。许多企业乐于投入景观构建,却普遍忽视景观的长期维护,时间一长,缺乏养护的植物景观全部变形,有的不可逆转,导致当初的投入愿望大打折扣。
三、景观文化构建的基本原则
1.经济性原则。
一个企业要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来创建景观文化,栽什么树、修什么路、建什么小品,这些都要切合经济性原则,在景观文化效果的最大化和经济投入最小化两条曲线之间找到一个黄金分割式的交点,同时不同体量的景观会产生不同的后期管护投入,这个因素也需考虑在经济性原则中。
2.时代特征原则。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企业环境景观,以围墙、花台、绿篱、对称性为几大基本特征。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休闲草坪、自然式、花景等新的景观营建方式逐渐普及。演变到世纪之初,大树密植、广场式、丛林式等一系列大制作已逐渐暴露出景观文化的浮躁和迷离。未来的景观文化建设,应该侧重于在科学、生态、和谐、可持续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
3.统一性原则。
在企业文化的众多表现形式中,只有景观文化才能将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有机融合并高度统一,通过规划设计将企业文化理念有机植入多种景观元素中,然后被员工欣赏、感染和接受,并潜移默化渗透到员工心灵,逐渐升华为员工的情感认同和对企业的信仰皈依。景观文化需要综合规划学、景观学、园林学、生态学、心理学、工程学、行为学等多种科学原则,实现企业的文化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共赢。
作者:伍方洲 单位:西南大学附属中学
第四篇:企业文化建设中小企业管理研究
摘要: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面临巨大的市场竞争。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才能让企业获得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中小企业亟需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文化建设方面存在重视程度不够和建设过程滞后的问题,企业文化建设问题影响着中小企业的长足发展,也将影响其参与新经济时代企业间的合作与竞争能力。文章以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在企业文化建设视角下研究中小企业管理,结合我国中小企业实际管理实际,总结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负面影响,提出提升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水平的举措,为企业通过文化建设提升管理水平提出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
中小企业;企业文化;管理
一、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现状
我国中小企业一般相对规模较小,多为家族性民营企业。近年来随着国家相应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的相继出台,我国各类中小企业的迅猛发展推动了企业文化建设的进程。但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滞后于实践发展的问题依然突出。
(一)企业文化建设意识欠缺
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尚处在初级阶段,中小企业文化传承性不强、系统性缺失。企业文化更多的出于基于经营者个人一种自发状态,企业经营者企业文化意识存在缺陷。对于资金和技术相对薄弱的中小企业而言,当前发展被视作企业的生命基石。他们大都将精力集中于硬件设备的改善,欠缺文化建设的意识。
(二)企业文化建设不被重视
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我国中小企业的文化建设是落后的。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将企业的生存放在首位,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存在不足,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多为大型企业的工作内容,中小企业尚未发展到需要将企业文化建设作为自身发展战略一部分的阶段。所以,企业文化建设对于大多中小企业而言是不足甚至缺失的。当前,企业文化建设在中小企业尚未得到足够重视。
(三)企业文化家族式色彩浓重
据200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全国工商联研究室共同组织的对21个省市自治区的250个县区1947家中小民营企业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有近80%的企业是家族式或泛家族式企业。中小企业的特殊融资方式使得企业的拥有者和管理者身份区分度不高,家族文化成为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拥有者的家属亲朋占据了企业管理者中高层的绝大多数,这些人与企业主关系密切,企业的管理逐渐转化为一个家族内部的问题。在理性制度上建立起的企业,面临着来自家族文化的挑战和制约,两种文化的冲突在所难免。家族文化分散了企业文化的理念与核心,在二者的斗争中占据上风,为企业长远发展埋下巨大隐患。
(四)企业文化内涵不足,缺乏创新
随着中小企业的迅猛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许多中小企业逐渐意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并加以重视。然而新的问题随即出现,中小企业文化多为模仿,缺乏创新。中小企业将企业文化建设简单地认为是一句口号或者一句广告语,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充分体现了“拿来主义”。在企业经营管理上,“顾客是上帝”、“质量第一”的口号比比皆是;很多企业在文化建设中与企业本身的经营风格、产品性质和服务领域相差甚远。企业文化建设流于形式,缺乏内涵与创新。
二、中小企业企业文化建设欠缺导致的管理问题
(一)企业文化欠缺导致企业“短寿”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普遍“短寿”,据有关部门调查显示,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是2.5年。纵观优秀的企业,企业文化的建设都会使企业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不论微软、丰田还是海尔、海信,这些为广大消费者熟知的企业背后,企业文化为企业发展贡献颇丰。
(二)企业文化欠缺致使企业管理涣散
彼得斯和活特曼指出:“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独特的价值观、传统、习惯和作用。”企业员工共同价值理念和对企业认同感是激励员工为企业努力贡献的重要内在因素,理念和认同的缺失往往造成企业凝聚力的不足。优秀的企业文化在体现企业价值观同时更将企业凝聚成一个整体,可以充分激发员工的主体意识,促进员工在企业中承担起自身角色,积极投入到企业发展与创新中,为企业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促进企业发展盈利的同时,员工自身的经济和物质需求更好地得到满足,在优秀企业文化的熏陶下,员工个人情感和企业发展可以形成良性循环过程。
(三)企业文化不足导致理性化管理模式欠缺
中小企业由于缺乏系统的企业文化理念,在管理过程中随意性增强,也就是“泛管理模式”占据企业管理的主导。在企业运营,危机处理诸多方面缺乏统一的理念和原则作为指导。对于企业的决策,员工的管理造成了方向性失误。突出表现为企业后期发展动力不足,难以适应长远竞争。
(四)形式化企业文化建设收效甚微
当中小企业逐渐意识到并开启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许多中小企业将企业文化建设形式化。首先,缺乏符合自身内涵的形式化企业文化既不能够充分体现企业价值观念,也不能激发员工共同的价值追求。其次,形式化的的企业文化缺乏自身风格,容易走向与其他企业区分度不高的照搬式企业文化。不仅丧失了利用企业文化提升企业在消费者中知名度,在同类企业中竞争力的作用,而且为企业长足发展留下了潜在的短板。
三、中小企业以企业文化建设提升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创新性学习先进经验
纵观那些伫立于世界500强的大企业,都将自己丰富的企业文化融入到企业生产、销售、服务的每一个环节。他们有着先进的企业文化,成功的经验。作为中小企业虽然无法在短期内实现资源上与大企业的文化理念相匹配。但创新性借鉴他们的先进文化和经验对于企业文化软实力的提高必然大有裨益。当然,并非是简单的模仿与抄袭,中小企业应当运用文化建设促进团队协作、客户服务、员工激励、管理创新。充分利用稳定的的核心价值观和企业发展目标,促进自身经营战略的合理化,实践活动的科学化,以激烈的市场竞争,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实施文化管理战略
在企业管理中要把文化建设作为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推动为基础,根据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制定切合自身实际的企业文化建设战略,抓住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企业拥有者与管理者要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推动者。克服文化意识建设薄弱,甚至忽视的心态。自上而下,把企业文化建设提升到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积极鼓励员工理解丰富企业文化。自下而上,实现企业文化在企业中的深入。用文化理念实现企业的根源性管理。
(三)立足长远、协调发展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只有盈利企业才能自求生存与发展。但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并非是一个短期过程。在企业发展中,中小企业发展初期忽略企业文化的特殊作用,既要提升当前效益,又要立足长远发展。古代人的发展强调“内外兼修,方能驰骋四海”。企业的发展亦是如此,企业文化即为内,当前盈利便是外。两者有机的结合才能让中小企业驰骋四海,发展壮大。因此,中小企业发展要立足高远,既注重当前盈利,又注重未来发展,而企业文化建设则是促进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
(四)完善制度,克服家族文化影响
中小企业应当建立理性化管理制度,克服家族文化负面影响。通过理性制度的建立,大胆吸纳职业经理人队伍,为企业文化建设引入高水平元素。需要转变我国一些中小企业拥有者即经营者的现状,合理下放经营管理权,充分运用职业经理人队伍在在个人管理能力和知识储备方面的优势,克服企业家自身的局限,同时推动中小企业决策民主化,克服家族文化负面影响,运用集体智慧推动企业长足发展。中小企业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提高管理是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本文分析目前中小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存在普遍问题,结合相关理论从四方面探讨如何通过企业文化提升中小企业管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不仅会在企业的管理以及其长远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更将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小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作者:崔恩山 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文法学院
参考文献:
[1](美)托马斯•彼得斯.寻求优势———美国最成功公司的经验[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5.
[2]胥悦红.企业管理学[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第五篇: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发展作用
企业文化包括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经营理念的培育。企业文化的建设实施,能使企业人文素质得以优化,推进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工程,是一个具有竞争力企业的取胜法宝。企业文化建设既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又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方面。为此,应从现代企业发展的实际出发,树立科学发展观,讲究经营之道,培养企业精神,塑造企业形象,优化企业内外环境,全力打造具有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动力和保证。
一、企业文化的作用
1.导向作用。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如果没有一个自上而下的统一目标,很难参与市场角逐,更难在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企业文化就是在企业具体的历史环境条件下,将人们的事业心和成功的欲望化成具体的目标、信条和行为准则,把个人的发展与企业的进步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企业职工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为企业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因此优秀的企业文化建立的实质是建立企业内部的动力机制。
2.约束作用。
即使有千万条规章制度,也很难规范每个职工的行为,而企业文化是依靠一种无形的文化上的约束力量形成一种行为规范,制约员工的行为,以此来弥补规章制度的不足。它使信念在职工的心理深层形成一种定势,构造出一种响应机制,只要外部诱导信号发生,即可以得到积极的响应,并迅速转化为预期的行为。这就形成了有效的软约束,它可以减弱硬约束对职工心理的冲撞,缓解自治心理与被治理现实形成的冲突,削弱由其引起的心理抵抗力,从而使企业上下左右达成统一、和谐和默契。
3.凝聚作用。
企业文化像粘合剂,把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人都团结在企业文化的周围,使企业产生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把职工个人思想和命运与企业的安危紧密联系起来,使他们感到个人的工作、学习、生活等任何事情都离不开企业这个集体,有企业这个大家,才有自己的小家。
4.激励作用。
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往往能产生一种激励机制,使每个成员做出的贡献都会及时得到职工及领导的赞赏和奖励,由此激励员工为实现自我价值和企业发展而勇于献身、不断进取。
5.辐射作用。
企业文化对企业形象的塑造至关重要。优良的企业形象是企业成功的标志,从内部讲,能使员工以成为这个企业的一员感到骄傲与自豪;从外部讲,它能够更深刻地反映出该企业文化的特点及内涵。企业形象除了对企业本身有很大的影响之外,还会对本地区乃至国内外的其他一些企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企业文化有着巨大的辐射作用。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
企业文化建设由物质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理念文化建设等构成。物质文化建设(表层文化)包括生产资料文化、产品文化、环境文化,如品牌、包装、厂容厂貌等。行为文化建设(中层文化)主要是对企业的人、财、物、事的各种动和静的状态都有明确的标准和规定,如行为、公关、服务等。理念文化建设(深层文化)包括变革观念、竞争观念、效益观念、市场观念、服务观念、价值观念、道德观念、战略观念,还有民主意识、思维方式、经营管理思想,具体表现在劳动态度、行为取向和生活方式方面。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MI(理念识别),包括确定“企业梦”。
企业梦可以说是企业文化的基石,决定企业的命脉,关系到企业的兴衰。现代企业不仅要实现物质价值,还要实现文化价值,要充分认识企业竞争不仅是经济竞争,更是人的竞争、文化的竞争、伦理智慧的竞争。企业的最终目标是服务社会,实现个人梦与企业梦的最大化。确立企业精神,培育有个性的企业精神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培育具有鲜明个性和丰富内涵的企业精神,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职工内在潜力,是企业文化的首要任务和主要内容。确立符合实际的企业使命是企业生存发展的主要目的和根本追求,是以企业发展的目标、目的和发展方向来反映企业价值观。
2.确立VI(视觉识别),统一标识、服装、产品品牌、包装等,实施配套管理。
在企业发展中还要以务实的态度不断完善企业视觉识别各要素,做到改进—否定—再改进—再确定。包含企业标识、旗帜、广告语、服装、信笺、徽章、印刷品统一模式等等。以此规范员工行为礼仪和精神风貌,在社会上建立起企业的高度诚信感和良好信誉。
3.确立BI(行为识别),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内部对职工的宣传、教育、培训
另一方面是对外经营、社会责任等内容。要通过组织开展一系列活动,将企业确立的经营理念融入到企业的实践中,指导企业和职工行为。
4.以人为本,树立精干高效的队伍形象,打造精神文化。
企业文化实质是“人”的文化,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企业的立足之本,企业职工是企业的主体,建设企业文化必须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把着眼点放在人上,分别达到凝聚人心、树立共同理想、规范行动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塑造形象扩大社会知名度的目的。
5.内外并举,塑造品质超群的产品形象,打造物质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应与塑造企业形象相统一,实现技术创新,做到群众性合理化建议活动持之以恒,使之具备独特的技术特色和产品特色。教育职工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企业的品牌声誉,使企业的产品、质量在社会上叫得响、打得硬、占先机,展企业精华。
6.塑造严明和谐的管理形象,打造制度文化。
企业管理和文化之间的联系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战略、结构、制度是硬性管理,技能、人员、作风、目标是软性管理。强化管理,要坚持把人放在企业中心地位,在管理中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确立职工主人翁地位,使之积极参与企业管理,尽其责任和义务。强化管理要搞好与现代企业制度、管理创新、市场开拓、实现优质服务等的有机结合。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落地实施
企业文化落地实施需要结合单位自身实际,不断探索,逐渐学习完善。以下企业文化落地模型和企业文化落地工具,可以为企业文化的落地实施工作提供系统性的思考和有效的工具措施。
1.企业管理层要确信领导者自身对企业价值观的忠诚和意志的坚定,这对企业文化落地至关重要。
作为领导者,要想建立强有力的企业文化,让自己所倡导的价值理念得以执行,必须让员工确信领导者自身对企业价值观的忠诚和坚定。企业领导者经常关注什么,在各种场合提哪些要求;企业领导者按什么标准来分配企业里的稀缺资源;企业领导者分配薪酬遵从什么规则;企业领导者招募、遴选、提升、辞退及开除企业员工所遵从的标准;企业领导者对紧急事件以及企业危机的反应,都会对企业文化建设落地产生影响。也可以说企业领导者的行为铸就企业文化,好的企业文化理念是通过领导者典范行为不断传播,从而影响员工,使企业文化得以落地。
2.加大宣传力度是企业文化落地的重要手段。
企业文化要落地,一定是长期宣传的过程,真正使企业文化内化于心,没有捷径可走。宣传是改变员工思想和理念的过程,是由外及内缓慢改变的过程,要长期坚持多种形式并重,多渠道推进,新的文化土壤就会慢慢积淀。宣传工作作为企业文化的有机构成,对内能增强凝聚力、向心力,对外能树立企业形象,提升企业品质,增强竞争能力。如何把企业的宣传工作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更好地鼓舞职工的士气,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开展宣传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不断宣传企业文化建设,能够收到很大的成效。
3.文化从理念走进员工的心中,需要加强企业文化的培训力度,提高企业员工认同度,这是企业文化落地的前提。
加强企业文化的培训力度,引导员工对企业文化理念进行深入思考,乃是今后企业文化培训的关键。培训工作要经常化、系统化、规范化。实践表明,一个理念一定要重复多次才能被员工接受,因此,制定一个企业文化培训的长期规划,规范企业文化培训是必要的。培训工作要有层次性,在全员普及性的培训之后,对不同层次的人员提供不同的培训内容和方法,是必要的。
4.营造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是企业文化建设成功的标志。
营造企业文化氛围是企业文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标志之一,而利用各种文化形式展示文化内涵,可以达到有效营造企业文化氛围的目的。在积极创造物质氛围和制度氛围的基础上,要把创造良好的企业感情氛围作为重点。要从思想上、事业上关心员工,如关心员工政治思想上的进步,技术水平的提高,在工作上给予支持和帮助等,使员工感受到企业的重视与尊重,感觉到事业上有发展前途,从而促进上下级之间感情的融合。应善于利用各种文化活动,沟通员工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感情,协调相互关系,增进情谊。应从生活上关心员工,尽力为其办实事,解决实际困难,增强员工的归属感。要通过做思想政治工作、进行物质和精神激励等办法加强对企业内部各类非正式组织的引导,使之在思想感情上与企业保持一致。
5.企业文化建设的制度化,是企业文化落地生根的保证。
制度能够明确职责,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过程和结果的有效控制、评价督导。没有制度支撑的文化理念是空洞的,总给人做秀的感觉。只有制度化,才能使企业文化建设有章可循,有规范、有措施、可考核。企业文化落地是个长期工程,需要系统规划,规范操作,才能开花结果。文化理念体系提炼出来后,企业文化建设应当把重点放在组织和制度建设上,相关责任主体齐抓共管。总之,企业要找准企业文化落地的突破点,把文化建设与日常经营工作相结合,把文化建设融入日常管理工作,把文化能力变为企业竞争能力,企业文化建设才能得以持续,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最终落脚点。
作者:李华臣 单位: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第六篇:企业办学图书馆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
摘要:
企办高职院校图书馆在读者服务工作方面有着它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一方面要为广大职工提供普及性的或称广义的服务,另一方面必须根据本企业生产、经营、科研情况为重点读者提供重点服务。本文将主要探讨企业办学图书馆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关键词:
企业办学;图书馆;文化建设
读者服务工作是图书馆一切工作的中心,图书馆选择最新信息,以主动积极方式定时提供之信息服务,目的即在于节省读者检索数据的时间,加强掌握馆藏的流通与利用。图书馆一向以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料为最大的资产,强调积极服务读者,以能掌握科技的发展,快速应用科技提升服务质量为第一标准。
1企业办学图书馆文化建设的现状
1.1馆员素质有待提高
企办高职院校图书馆馆员多以工人、领导子女为主,学历高的馆员少,馆员素质及理论水平偏低[1]。外在环境变迁剧烈,素有学校心脏之称的图书馆同样面临许多冲击,例如组织编制的变革、专业馆藏需求大幅增加、服务对象的多元化,及学校师生对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要求较以往迫切等,因此图书馆必须提供更积极、更有效的服务,方能满足教师搜集研究教学信息的需求。
1.2馆藏资源投入
因为受企业效益的影响,对企办高职院校图书馆资源投入相对较少,对图书馆文化建设会有影响。技职教育的功能与性质较高中教育多元化,以培育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为主,同时鼓励在职进修,提供在职人员能兼顾工作与进修学习的机会,建立终身学习体系。因此,面对未来技职教育体系将更具多元化性质,势必要强化技职师资的专业教学与实务能力,方可提升教学质量,使技职教育发展趋向精致化、优质化。依据一项以高职院校图书馆使用者对图书馆服务水平的调查报告指出,近年来高职院校改制转型后,图书馆无论在空间、藏书的质量方面均有所提升,学生的利用率颇高,对图书数据需求殷切,但在图书馆的馆藏内容与服务水平的满意程度上却偏向无意见或不满意。
1.3企办高职院校对图书馆的重视程度相对不够
数字图书馆或个人化电子图书馆改变了图书馆对读者提供信息服务的方式,已朝向多元化、合作化及网络化的目标发展。至此,信息自何处取得已不重要,如何寻获并取得信息始为关键,换言之,读者已渐不重视所在地区图书馆馆藏的大小,而在乎文献传递的及时性[2]。面临网络时代信息服务的冲击,图书馆为了永续发展,并避免读者流失,应提出以读者服务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针对每一读者个别化的信息需求,调整图书馆目前的信息服务,并利用电子邮件便捷性与及时性强大的功能,一方面满足读者特定的信息需求,另一方面把图书馆馆藏信息主动告知读者,提升馆藏数据的利用率。否则读者对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无法满意,转而投向其它信息机构,图书馆势必将失去应有的功能与优势。
2企业办学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对策
怎样地开展好企办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信息咨询工作,笔者认为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2.1积极提升馆员素质
图书馆主要的信息服务为教育读者,具备收集、组织、评鉴及传播的能力,故培养读者利用各种现代化的科技,诸如光盘网络、多媒体、视讯、计算机等,检索、组织、利用数据,乃为现代化图书馆的重要使命。而参考咨询、推广服务、图书馆利用教育、馆际合作等均需专业馆员积极的投入。随着计算机科技的发展,时下各式各样的电子出版品不断地出现,而因特网成为电子出版品传递的重要媒介,致使信息搜寻途径更具多样化与选择性,图书馆面临此新的挑战,纷纷改变经营的型态与服务的态度,提供新的信息服务,以满足读者的需求。图书馆主要的功能在于不断地加强馆藏资源充分为读者所利用,因此尽管时下馆藏储存媒体多元化,图书馆所面临的环境瞬息万变,图书馆经营的目的仍为便利读者充分利用信息资源[3]。
2.2加强馆藏资源的投入
图书馆是为服务读者而设立,协助读者获取信息、运用信息,进而产生知识,馆藏数据更是为了满足读者使用的需求而储存,因此,读者服务是图书馆的首要任务。图书馆提供的服务一般区分为读者服务与技术服务,读者服务包含图书馆为读者所做的一切服务事项,如图书数据流通作业、参考咨询服务、数据库查询服务、馆际互借服务、专题选粹服务、推广服务等项目,范围相当广泛。
2.3提高图书馆管理文化
图书馆的管理渗透于图书馆各项活动之中,需要大笔经费方能解决外,对于企办高职院校各图书馆一直存在的现象:服务对象多,馆内服务人员少;馆藏量不足,馆藏结构不健全等,本研究期望能透过系统设计,产生自动传递图书馆信息的功能,由系统代替部分服务人力,以及藉读者兴趣文件的登录,图书馆以该登录记录调整图书采购,改善馆藏结构等来寻求部分改善[4]。图书馆进行自动化作业的目标,除了节省图书馆各部门人员在处理数据上的人力,并加速数据的处理和提升对读者的服务外,自动化的首要目标之一,即是提供读者方便且快速的书目信息。
3结论
总之,长期以来企办高职院校图书馆咨询服务工作仅仅限于回答馆内资源的有关问题,后来增加了查询、检索、查新等服务内容,咨询服务在传统图书馆并不占主要地位,但随着数字化的迅速发展,激增的文献信息量,信息咨询服务将成为数字图书馆工作的主流。
作者:姜蕾 单位: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代玉芹.关于企业图书馆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5,(26):275.
[2]朱东惠.企业图书馆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兰台世界,2014,(10):76.
[3]刘露.高职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对策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5,(22):70-71.
[4]周斌,黎香秀.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5,(22):14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