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文化建设分析(4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文化建设分析(4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文化建设分析(4篇)

第一篇:高校二级学院院史馆文化建设与运行管理初探

一、引言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一所大学、一个学院的发展,也总是以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为基础的。没有大学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没有学院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一流学院、一流大学的实现。高校二级学院是一所大学的重要组织机构,它与大学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具有特殊的职能定位和健全的基层组织,是高校教学科研的基本阵地,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载体。高校二级学院文化建设则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院史馆作为学院发挥文化传承创新功能的直接载体,是学院文化建设示范作用的重要窗口,是学院文化辐射作用的重要基地,也是建设大学校园文化高地的必然要求。

二、院史馆与高校二级学院文化建设

院史馆是学院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学院办学思想不断发展的源泉,是激励师生共同成长的重要土壤,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院史藏品记载了学院发展过程中教学、育人、科研等诸多方面的工作,形成了有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各种实物等,院史馆是从学院历史发展中提取的精华,是学院发展历程的反映与总结,是一部生动感人有教育意义的历史教材。院史馆与学院文化建设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学院文化是一个学院从创建、变迁及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而院史馆忠实地记录了学院文化的发展脉络,对学院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传承有巨大贡献。莘莘学子在短短的大学四年时间里,通过聆听院史讲解,观摩院史展览等方式能达到心灵的渗透与镌刻。利用院史馆的平台,弘扬学院的传统文化,让学生知晓学院创建发展的艰辛历程,感受老一辈教师为事业而拼搏的忘我精神。学生毕业后由在校生转变为毕业院友身份时,由于在校期间受到母院文化的熏陶,清楚母院的历史,对母院的深深怀念,很容易转化为一种宣传母院精神、支持母院发展的自觉行动,从而为学院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宣传和支持作用。此外,学院文化的蓬勃发展和纷繁多样性又反过来丰富了院史馆的内容,可以使学院的师生了解学院的历史,理解学院的发展规划,认真贯彻执行学院的各项政策措施,形成每位师生都是学院一分子的意识,把广大师生员工的思想和力量凝聚在一起,形成一种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巨大合力。因此,加强对高校二级学院院史馆建设,必然会对学院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总之,高校二级学院院史馆建设,要有利于促进学院传承和发扬优良传统,成为学院文化汇聚与积淀的重要载体;有利于学院传承行业与专业文化,对师生进行优良的传统教育,成为学院对青年教师、学生进行院史院情教育的立体“教材”;有利于增强教师,特别是院友对母院的认同感和凝聚力,使之成为海内外校友和学院教师,特别是老一辈教师的精神家园;有利于吸引院内外各方友人关注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成为学院对外展示自身形象与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三、高校二级学院院史馆建设研究现状

英国学者自由主义作家肯尼斯赫德林认为:“博物馆不能被认为仅是保管一个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宝库,而是最广泛意义上强有力的教育手段。”因此,大学校史馆,不仅是史料展示和保存的场所,也是强有力的教育手段。自有大学以来,大学都十分重视各种形式的史料保存与展示,作为大学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以欧美大学为代表的世界各大学一般都拥有相对独立的校史馆,作为学校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的是独立空间的校史馆,也有依附于图书馆的校史馆,还有依附于档案馆的。事实上,由于组织构架和管理制度的原因,欧洲和美国的绝大部分大学往往没有独立的校史馆,而更多是依附于图书馆、档案馆及各个院系进行展示。以剑桥为例,剑桥没有一个代表整个大学的校史馆,各个科系和学院一般设有关于自己的历史文物展陈。同时,也通过图书馆等经常举办的不定期各类校史或知名校友活动,使学生感受校史文化。以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哈佛大学为例,1636年建校的哈佛大学至今没有校史馆,各种实物档案和文字记录目前都保存在校档案馆中,常年开放给任何来访者,最大便利地为来访者提供服务。多年来,国内许多高校也都在建立不同规模的校史馆,以充分展示本校的历史文化底蕴。虽然国内各大高校校史馆建设方兴未艾,但从查阅的文献和调研情况看,目前国内除一部分重点高校建成比较完善的校史馆之外,其它高校只分散设置了相当于校史馆各部分内容的展览,对于建成高校二级学院院史馆的学校更是少之甚少。譬如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基本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校史馆,但其下的二级学院仅有同济大学生、复旦大学的个别学院建有院史馆,其他高校几乎没有一个二级学院建立自己的院史馆,有的也都只是以学院成果展示和学生工作成果专项展示为主,没有以展馆形式体现。根据笔者在CNKI期刊网查阅的文献资料看,有关校史馆建设的研究论文不及百篇,而有关二级学院院史馆建设的研究论文几乎没有,这说明国内高校对二级学院院史馆的研究还存在比较大的缺失,对二级学院文化建设的认识度有待提高。

四、高校二级学院院史馆的功能与定位

通过上述对高校二级学院院史馆建设的现状分析,使我们在研究二级学院院史馆的功能与定位有所依据。传统观点认为,校史馆的基本功能就是收藏、研究和教育。与校史馆一样,高校二级学院院史馆同样应具备这三大功能,但是受环境、文化和责任的不同影响,决定其在功能在定位上更侧重凸显学院的行业与专业文化传承、历史积淀、存史育人等因素。综合观察,二级学院院史馆主要体现以下三个功能。

(一)文化功能

院史馆是学院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它记载了学院的创建、变迁与发展,是学院历史档案的珍藏,是学院文化溯源的平台,是学院师生、院友精神财富的传承延续。院史馆建设兼有学院文化的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既看得见、摸得着,能够使青年教师和学生在学院文化认同与传承上获得心灵的渗透与镌刻。

(二)陈列功能

院史馆是展示学院历史的重要平台,兼有陈列和保护各类藏品的双重功能。院史馆里保存展示的藏品都是与学院历史相关的图片和实物,具有重要的档案价值,具有“存史、育人”的价值,是学院历史的汇聚与积淀。院史馆应服务于学院文化育人,服务于校友和老教师精神家园营造,服务于青年教师院史院情教育,服务于学院对外交流窗口建设。

(三)研究功能

院史馆不仅仅是陈列和保存各类院史藏品的场所,也是编研学院历史的平台。对馆藏的各种资料、事迹、实物等进行挖掘、整理、研究,使藏品管理“深化”,馆藏资料“活化”,为师生和院友不断探究和厘清学院历史,更好地凝练和弘扬学院的文化和传统,拓展和提升院史馆的功能和影响力,对学院发展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同时,院史馆也可以提供院史资料的资讯服务。

五、二级学院院史馆的管理与运行保障机制

院史馆建成后,应该有相配套的管理制度以保证院史馆能够可持续运行和发展。因此,对院史馆的组织管理机构、日常维护和更新,以及对馆藏的挖掘、整理、保护和及藏品的产权保护等一系列问题都应有相应的规范化制度。

(一)组织机构

二级学院院史馆隶属于高校的二级学院,由学院院长或书记担任院史馆馆长,负责院史馆的全面工作,学院办公室或相关的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事务。院史馆最基本的功能是集院史院情教育与学院文化传承于一体,展示学院自建院以来各个时期与专业、学科、机构、师资、教学、科研、院友相关的珍贵实物、照片、影音、史料等内容。院史馆应有一支兼职研究队伍,开展院史、院情交流活动。配备相关人员负责展馆展陈内容的更新和特色史料的挖掘,聘任兼职馆员负责馆内日常管理和设备保养维护。

(二)动态运行机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校综合改革不断向前推进,二级学院院史馆应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建立动态运行机制,不断推陈出新,丰富展馆藏品,提高陈列展览的水平。可以从院史馆的新发现、新发展、周期性三个方面考虑。所谓新发现,即根据院史馆的性质、特征与定位,有计划地面向院内外征集与学院历史发展相关的各类史料和藏品,对过去的各种资料、事迹、实物进行挖掘、整理和保护;所谓新发展,即院史馆建设要与学院的发展密切关联,通过校友联络机制等各种渠道收集学院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涌现出的优秀校友、新教学科研成果等,使院史馆不断发展完善;所谓周期性,即为保证院史馆长期可持续发展,每三年(或五年)应定期更新布展展板和内容等,包括墙展、玻璃展柜、中央展台等处的文字资料与实物展品。

(三)产权保护

建立健全各类藏品的产权保护管理制度,每年从学院经费中划出适当比例,用以更新和添置必要的藏品保护、藏品储藏设备,改善院史馆条件,减少、防止自然的和人为的因素对藏品的损害;同时规定学院教师或其他人员可自愿向院史馆捐赠、委托转让或授权转让各类实物、文献资料、照片等藏品,明确接受捐赠、转让藏品的基本原则、程序和双方依法履行的职责。

(四)日常管理

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如《院史馆借、查阅工作制度》、《院史馆工作职责》、《院史馆参观接待工作管理办法》、《院史馆日常维护管理办法》、《院史馆开放管理办法》等,对二级学院院史馆的定位、功能、参观接待工作、讲解制度和设备维护、防火防盗、卫生、开放时间等细节性问题都应有明确的规定。

六、二级学院院史馆的建设实践与运行效果

以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院史馆建设为例,该馆于2014年3月正式建成,由学院办公室代为管理。展馆面积约120平米,内设墙展区、历史实物展区(分为玻璃展柜部分和中央展台部分)、实物柜展区和触摸屏展区等4个基本陈列区域。馆藏展品约180余件,其中包括实物展品135件,影音资料30余件,文字展板15块。自建成投入运行一年多来,已经逐渐成为海内外院友和学院教师、特别是老一辈教师的一个精神家园,成为学院对青年教师、学生进行院史院情教育的一个立体“教材”,成为学院对外展示自身形象和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

(一)将学院文化传承融入学生培养全过程

通过参观院史馆,使学生从人文、科技等角度接受思想道德教育,可以弥补课堂书本教育的封闭性和局限性,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自动化学院现在每届新生入学或毕业生离校,都会组织学生去参观院史馆,让学生了解学院的历史与文化,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归属感。据不完全统计,自2014年开馆以来,参观院史馆的学生人数已达800余人。

(二)继承和发扬学院老一辈教师优良的师德师风

一方面院史馆是学院教师、特别是老一辈教师回顾历史的一个精神家园;另一方面是学院对青年教师、尤其是新入职教师进行院史、院情教育的立体“教材”。自动化学院院史馆通过各专题板块展出方式,让师生了解学院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行业特色。通过一幅幅真实的图片和一件件遗留下来的实物,许多师生真实地感受到学院一路发展的艰辛,这种直观形象的思想教育方式在广大师生中发挥着良好的作用。

(三)促进学院文化交流与传播

借校友返校活动、学术交流、会议来访等机会,学院不失时机地通过院史馆向各方友人展示学院的厚重文化,使院史馆成为了学院对外交流展示的重要窗口。自动化学院院史馆一年多来接待海内外来访者200多人,他们几乎都对院史馆的建设赞不绝口,尤其是几位海外院友在馆内发现自己学生时代的身影时,深深地感受到了母院情谊,主动为学院的发展增添力量。

七、不断加强高校二级学院院史馆建设

高校二级学院院史馆建设是学院文化的汇聚与积淀,同时也发挥着学院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作用。院史馆建设是一个既有共性,又需突出个性的工程。与校史馆的发展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从共性上讲,应加强展示、储藏、交流、研究的功能;从个性上讲,可以针对特定学科专业的历史传承,还可以针对特定事件人物的发生变迁。与国内外校史馆发展的趋势一样,院史馆也应与时俱进,需要与新的教育理念相结合,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提升面向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展示与互动的能力,以人为本为师生带来更多的服务和丰富的文化生活。本文所述的院史馆建设与运行管理实践只是高校二级学院院史馆建设的一个探索,相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随着不断地补充与完善,在今后的发展建设中,许多高校的二级学院通过对学院历史的总结和凝练,一定能形成一批高水平、特色鲜明的二级学院院史馆。

作者:彭蓉 高红 訾方 潘泉 单位:西北工业大学党委组织部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

第二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究

1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中的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促进学生全面、和谐、自由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1提供必要的人才保障。

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人才,而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人才的培养起着显著的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往往是根深蒂固的、潜移默化的。校园文化将社会中对人才的要求的各个方面,通过课堂讲解、校风校训熏陶、社团活动的引导等传达给学生,从而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建设人才。

1.2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要求建设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依靠教育。高校处在教育发展的前沿,是文化传承和人才教育的基础,理所应当的成为推动社会和谐的主力。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引导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教学规律、改善教学方式和方法、不断创新。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动教育的发展。

2和谐社会下高校校园文化中存在的问题

2.1重物质轻精神:

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者必须和谐、缺一不可。但是在现在的考评制度下,学校为了评优晋升,不断搞“硬件”建设。学校中随处可见教学楼、图书馆、办公楼的更新与建设,为了扩大学生数量,宿舍楼不断更新、不断扩建。然而,学生的压力逐渐加大,他们的心理素质却很薄弱,高校却没有重视对师生的精神生活需求。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人们受到很多外界因素的影响,往往学生们很难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而是放大其不好的一面。校园打架斗殴、搞小团体、逃课、聚众赌博等恶意行为不断增加,这就需要加强师生的精神文明建设,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之所以会有“雷锋精神”已经过时、“老人摔倒该不该扶”、“小月月”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的不断出现。高校的教育应是分析现实社会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

2.2重形式轻内容:

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往往很多都是只重视形式而忽视了内容。往往讲求轰动效应,而没有对人们产生长远的深层次的影响。没有形成导向和激励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素质。如校园活动中,人们多数愿意去关注流行舞蹈、歌曲、体育活动,长时间后大部分人已经失去兴趣,使活动流于形式。

2.3重眼前轻长远:

高校校园文化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学校的发展关系到人才的培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关系到社会的发展与兴旺,因此校园文化必须立足当前、目标长远、持续发展。而实际上很多高校往往追逐单纯的利益和指标增长,不断增加招生数量,数量的增加和基础设施不配套,忽视了人才培养的必须性。只重视当前的效益,忽视了学校长远的发展。没有看到校园文化建设对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和影响,缺乏对其长远的规划和建设目标。

3和谐社会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3.1在注重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同时要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更多的是作为隐性教育对人们产生影响的,这种影响更多的是不被察觉,潜移默化的。校园精神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的思想行为和道德规范起到指导性的作用,因此,在重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同时,抓紧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两者必须都要抓不可偏颇。首先,构建形成积极的主流校园精神文化。积极的主流精神文化当然是在符合校园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前提下,以社会的道德规范为基础。这就要求在促进高校物质发展的前提下,不断以高标准的道德规范、思想素质为准则,严格要求学生的和谐发展。其次,转变已有的不符合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校园精神文化。在多元文化下,很多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够全面。所以在问题出现后,要转变考虑问题的角度,首先以社会和校园的发展进步为首要目的,其实是自身的利益和发展。

3.2把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与内容结合起来:

校园文化通过一定的形式传播给广大学生,转变成人们的思想意识,进一步影响人们的行为。这就要求我们在重视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统一,两者协调发展。在“向雷锋学习”月的活动中,通过各种故事、书画展,明白雷锋精神永远都不会过时,而是会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发展和进步。要让学生明白开运动会的背后是要学生加强体育锻炼,而且长时间坚持下去。

3.3构建校园文化的长效机制:

高校是传承人类文明、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地,是教育、培养人才的阵地,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物质条件,而且营造了一种特有的文化氛围,这种无形的文化氛围具有强大的影响力、感染力和渗透力。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构建一个全面协调的有效机制,保证校园文化长期健康发展。首先,应该要改善学校的评比标准。不仅要注重数字和规模的考核,更应该关注学生素质和道德的提高。人才不是只看他们毕业的院校、所取得的学位、学校的规模,而应该关注人们的素质和道德习惯,这才是学校及社会长远发展的根基。其次,加强校园制度管理,使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有制度的保障,保证其校园活动的长期性和有效性。再次,要改善高校的领导体制。学生的党组织应该发挥其重大作用,在思想上教育和激励学生的行为,不定时的举办活动。最后,要发挥社团的作用。由于高校的学习制度及课时和生活的闲散性,很多学生缺乏交流和相处,这就离不开社团作用。它作为学生们交流和认识的机会,为校园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提供了基础和保障。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长时长效的过程,文化是其重要的一部分。高校校园作为人才输送的重要地方,校园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协调两者的关系才会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作者:高彩霞 单位: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第三篇:高校领导执行力文化建设探析

一、执行力文化概述

执行力文化就是把“执行力”作为所有行为的最高准则和终极目标的文化,如何构建学校的执行力文化,也已经成为不少专家学者研究对象。校领导在进行执行力文化建设的时候,主要依靠两种力量,职位权力和个人魅力。职位权力是指学校领导所享有的组织头衔带来的权力,掌握职位权力的学校领导者可以对组织内部资源控制与支配,并拥有对下级奖赏惩罚的权力。通过对行政权力的运用,校领导可以对决策与任务的执行效果进行审核与奖惩,因而在建设执行力文化的时候拥有了硬性的权力支撑。而校领导的个人魅力则是由领导者个人自身道德品质、情感、知识、能力等的发挥而表现出来的影响力。校领导自身的工作作风,会对下级人员的工作作风产生影响。

二、执行力文化建设易遇到的问题

当今中国,政府及各个社会组织普遍处于一种转型期,学校当然也不能例外。在这个过程中,落后的行政文化还在发生作用,并对学校的执行力文化建设产生不利的影响。具体而言,校领导的执行力文化建设时容易遇到的问题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点。

1.小富即安思想。

小富即安思想来源于传统农业社会,有着很深的心理文化根基。具体到学校管理,小富即安又有如下表现。首先,小富即安的文化使执行人员丧失进取心,满足于现有的状况。导致他们在工作时自我感觉良好而不谋发展,丧失将工作做好的动力,工作效果也会打折扣,处于低效和缺乏创新的状态。其次,小富即安的文化还容易催生推诿心理,诱导工作人员逃避责任,在任务下达或者遇到问题的时候,行政人员容易打官腔、踢皮球,避免惹麻烦,这就使执行力大打折扣。

2.官本位思想。

官本位的行政文化是中国重要的文化传统,在高校的管理过程中,仍然有着较浓的官本位文化的色彩,并影响了高校执行力文化的建设。首先,在执行目的上,官本位文化强调执行任务以满足上级领导的意志为最终目的,而非真正完成好任务本身,这就会使得执行者的心思不全扑在任务上,而是扑在了领导喜好上。其次,在执行过程中,官本位文化下的执行者,会非常依赖领导意志,这就使得领导的话某种程度上成为行为规则。在执行中,往往会受到资历深或职位高的个别人的影响而导致执行的非民主化、非科学化。除此之外,如果一些领导不能很好地使用权力,出现有法不依的情况。

3.讲究情面思想。

情面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渗透于人的行为习惯中,在学校管理中也一样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阻碍着良性的学校执行力的建设。首先,由于情面文化的影响,对于一些决策就会为平衡面子与人情而“做交易”,就不会实事求是,往往没有经过充分的讨论和应有的争论,就草率通过。其次,情面文化导致执行人员在执行过程中关注领导个人形象和面子,而不是教职工和学生的真正利益。为了个人所谓的政绩,搞形式主义,大张旗鼓的搞面子工程,用文件落实文件,用会议贯彻会议,形象工程不断出现,影响了任务实际上贯彻落实的效果。

三、校领导的执行力文化建设策略

从制度上来讲,以“法治”代替“人治”,是提高高校执行力最为关键的步骤。首先,要完善高校教职工考评体制。要建设完善的教职工考评体制,实行科学的评价激励机制,将教职工的工作绩效与奖惩相结合。考核机制越完善,对教职工的激励作用越大,越有利于教职工发挥积极主动性,建设执行力文化。学校要对中层干部和教职工进行量化考核,学校领导和教师要竞争上岗,通过竞争调动其工作积极性,通过评价提高其执行力。其次,要建立健全意见反馈机制。重大管理举措的出台应充分征求有关人员的意见,在讨论中允许畅所欲言,允许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质疑,并认真对待不同意见,使举措变成集体智慧的结晶,让大家产生认同感。除此之外,学校领导还应该带头设立相关信箱,为教职工、同学与校领导无障碍沟通提供充分的条件。在进行这项工作时,应该充分利用各种媒介手段,包括网络力量、学校领导和各职能部门,建立好网站留言的相关设施,确保上下沟通流畅。从价值上来讲,执行力文化建设,首先要确立求真务实的价值观。学校教职工在接到任务时,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这项任务对于学校的实际意义与价值,真正以提高学校的管理和教学质量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在执行相关政策的时候,如果遇到了困难,应该站在实事求是的角度上去解决问题,必要时可以向上级反映相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服从上级的指令,或者对于遇到的问题得过且过。其次,要培养学校教职工的责任意识。对于大学生而言,高校的教育管理质量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前程;对于高校自身而言,其教育管理质量将直接影响其发展与成长;对于国家而言,高校更是培养祖国栋梁的地方。所以,每一位教职工都应该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并认识到自身所肩负的责任。第三,还要培养学校教职工的进取心。校领导要树立一股积极向上的风气,帮助教职工在工作中获得价值感和认同感。对于优秀员工,不仅仅应该给予物质的奖励,更要将他们树为精神的典型,使学校教职工以贯彻落实学校政策为荣。从领导自身来讲,要建设学校的执行力文化,一定要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首先,要发挥学校领导的表率作用,“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学校领导的表率作用直接决定学校整个团队执行力的强弱,因为执行力是通过管理者与教职工之间的沟通和示范来推动的。因此作为优秀的学校领导,必须从我做起,认真务实,积极进取,努力成为教职工的标杆,产生示范和凝聚作用,有效地激励和团结教师。其次,学校领导还要努力拉近与教职工和同学的人际关系,利用正式和非正式的手段与他们充分沟通,倾听他们的心里话,解决他们实际的困难。对于他们自身的问题,不仅可以以领导的方式批评告诫,更可以以朋友的方式劝导。在信任度高的情况下,沟通也会非常的有效。校领导会培养出一大批真正认同自己的追随者,最终推进执行力文化的建设。第三,校领导还应该保持学习进取的心态,在工作之余不断充电,努力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真正从管理能力上获得教职工的赞誉与折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有令则行,有禁则止”,将学校的执行力切实地提升一个台阶。

四、结语

学校领导执行力就是校领导通过领导过程、整合资源,将领导战略决策与方针政策落实到位的能力。执行力文化具有凝聚作用,好的执行力文化能把涉及到的学校的各个部门和人员凝聚起来,形成一个团结而有战斗力的团体,以目标为导向相互合作;执行力文化具有激励作用,积极的执行力文化会对执行人员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促使政策执行能够又好又快地完成;执行力文化具有创新作用,好的执行力文化让执行人员以一种学习探索的精神工作,在不断的研究、挖掘过程中,总结经验实现创新,并推动下一次执行的圆满完成。希望本文的提出能对高校领导校领导的执行力文化建设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作者:秦明华 单位:宁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第四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1.弘扬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随着高校学生思想的开放包容,多元的文化也随之进入到了高校中,在高校校园文化这个平台上各种社会思想潮流和文化相互碰撞与交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有效地引导多元文化的走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社会主义道德观、价值观和政治观,这些对事物的观点都能够促进高校师生的自我认识,并且帮助高校师生能够与社会规范的要求保持一致地进行自我发展,同时使师生的自我发展能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相适应。从而弘扬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并且为高校的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2.为高校舆论提供一个正确的导向力

舆论导向对高校的日常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高校校园文化内,可以为学校的师生提供一个正确的舆论导向。高校校园文化能够体现一所高校的价值取向和办学理念,因此舆论导向有着较重要的作用。

3.为校园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高校校园文化中不仅可以升华高校的校园环境,而且可以构建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从而增加师生对校园精神的认同感,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且帮助师生理性地面对各种问题。

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1.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育人的过程

校园建设中较重要的一部分是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能够保证学校的有效发展,而校园文化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且能够陶冶学生情操,为学生构建一个健康的人格,并且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校园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地有效结合能够达到高校校园育人的目的,因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文体活动、管理、宣传等方面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2.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精神的过程

一所高校的校园精神能够体现校园的生命力,它是整个校园文化的核心,校园精神是高校在办学过程和发展中形成的,校园精神不仅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一个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能达到育人的目的,因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校园精神融合起来可以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

3.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校风的过程

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考试的考风以及学生干部的作风等都是校园的校风,一所学校的校风能够体现学校所有人的精神面貌。一个良好的校风能够促进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因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校风的过程可以增加教师和学生的责任感,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4.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活动的过程

校园文化活动的中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通常以其为中心来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通过这些校园文化活动来帮助师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三、总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可以弘扬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而且可以为高校的舆论提供一个导向,最终为校园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除此之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文化需要一定的途径,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校园精神、校园校风等中去,从而实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文化的目的,最终提高师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孙冠婴 卢翠荣 李鹏 李斯 单位:河北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