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学青年文化建设路径选择,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全球化、国际化的浪潮带来的异国文化形式、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与国内产生交融与冲突,异国文化在为我国民族文化发展增添活力的同时,也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大学生具有对新事物吸纳能力强、容易接受新事物的优点,同时还具有不成熟、敏感性、躁动性、缺乏思维深度等缺点。面对全球化与国际化产生的庞大的、多元的、难以分辨其良莠的信息,以及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大学青年文化展现出世俗化倾向、双重性与矛盾性以及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危机等特征,给高校人才培养、大学青年文化建设带来了极大挑战。
(一)大学青年文化的世俗化倾向
全球化与国际化促进了文化传播,同时网络化与信息化的飞速发展扩展了信息传播渠道,网络以其虚拟性、开放性等特点,逐步改变着大学生群体的学习、交往与生活方式。在市场利益驱动下,各种消极文化、不良信息与风气借助各种途径和手段传播,对大学生带来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如精神品质弱化、审美水平低俗等,其文化价值呈现世俗化的特征。“大学青年文化价值上的世俗化主要表现为:价值主体由社会本位向个体本位转变;价值取向由重视理想信念向重视世俗功利转向”。具体表现为:生活方面赶潮流,盲目攀比,性观念解放,追求快餐文化,由高雅精神追求转向关心自身切实利益;在学校学习过程中,片面追求知识的实用性,人际交往存在功利心理等。
(二)大学青年文化的双重性与矛盾性
大学生青年群体处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夹击之中,既无法摆脱传统文化的影响,又受到外来思想观念的冲击,充满矛盾与冲突。这种矛盾与冲突使大学生行为表现与价值取向不相容,表现为既批评、抨击现实社会,又停留在责任意识淡薄的旁观者身份上;积极进取精神与依赖性、懒惰、拖延并存等。大学青年文化的双重性与矛盾性,使其处于一种瞬息万变、飘忽不定的状态中,外界新事物传入带来的各种“热潮”迅速崛起,但又迅速趋向冷淡。
(三)大学青年文化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危机
全球化的浪潮带来多种文化、多元价值,给大学青年文化群体各种视觉、听觉的冲击,同时也对大学生民族传统文化认同产生冲击。由于大学生青年群体正处于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其思维深度不足,对外界新鲜事物具有盲目性,加之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从而产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危机。不少大学青年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落后腐朽的文化,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故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极力批判,对西方文化全盘接受、极力推崇。
(一)加强教育对大学青年文化的选择
教育过程就是一个文化选择的过程,针对大学青年文化建设与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教育要加强对大学青年文化的选择功能。教育对大学青年文化的选择也就是对文化精华的自动撷取与提倡以及对文化中的糟粕进行排斥,以引导大学青年文化的健康发展。高校通过教育对大学青年文化进行选择,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自身人才培养的需要,对其文化进行一定的吸纳或拒斥,吸纳青年文化发展中的积极因素增强对青年群体积极的价值导向,拒斥与民族文化精髓相悖的低俗文化以减轻大学青年文化对大学生发展的危害。
(二)积极构建健康的校园文化网络
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隐秘性、多元性等特点,迎合了开放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青年群体的心理需求。当前网络文化不仅给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积极影响,同时也带来了消极影响。因此,针对网络文化中消极部分必须加以审查和清理,避免西方价值观念、文化理念对民族文化的冲击,以及对大学生青年群体的价值观念、行为取向的误导。此外,还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如激发大学生生活热情和审美情趣的娱乐活动,激发大学生求知欲望的文化活动、科技创新活动,以引导大学生青年群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行为取向等。
(三)开设传统文化课程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知
大学生青年群体盲从西方文化而否定民族传统文化,原因之一在于本土文化的缺失。因此,在西方文化进入的同时,也要加强本土文化的发展。大学青年文化构建的一个重要要素既是大学生青年群体知识体系的构建,其知识体系包括传统文化知识与域外文化知识,而非只侧重其中一个方面。因此,大学在课程设置方面,要适当开设传统民族文化,增强大学生青年群体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与认同,同时也要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化的理性认识,应注重优秀传统文化和优秀西方文化的磨合、结合,形成带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校园文化。以形成中西方文化正确价值判断,避免走向偏激、极端化。
作者:蔺祖梅 单位: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